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吸取書中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欣賞書中精彩的片斷,從而達到開闊我們的視野、開發我們的智慧、豐富我們的精神、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的目的。讀書只有本著這樣的目的,「開卷」才能做到「有益」!
如何去讀,才能最大程度地達到上述的讀書目的,從而提高讀書的效益呢?這裡,筆者結合古今中外名家的讀書經驗,介紹十種高效益的讀書法,希望能助力於正在讀書的你。這七種讀書法是:興趣法、跳讀法、瀏覽法、倒嚼甘蔗法、輔助讀書法、圈點批畫讀書法、按圖索驥法、筆記法、抄讀法、背讀法。
下邊一一解說之。
1. 興趣法。就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並閱讀讀物。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現實的閱讀情況而言,除非你為著某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或不得不達成的目的去強迫自己讀一些書外,絕大部分的讀書應該遵循自己的興趣,喜歡什麼就讀什麼,並沿著這個路子一直讀下去,相信有朝一日,你定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跳讀法。拿到一本書,在閱讀過程中,當你發現書中的某些章節冗長艱澀,難以卒讀,這個時候,你不要強迫自己硬讀;硬讀可能會對書獲得一個完整的影響,但硬讀的效率最低,而且還很有可能敗壞自己讀書的興趣。因此,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跳過這些讓你頭痛的章節,去讀其他的章節。當你把其他章節讀完後,再回過頭來讀那些讓你頭痛的章節時,你會發現,它們變得明朗得多了。
3. 瀏覽法。拿到一本書,先不要急著去讀。先瀏覽一下書籍的序言、目錄、後記等介紹書籍的內容及成書熟過程的有關文字,當你把這些文字讀完後,實際上你對這本書的基本內容和價值已經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了。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決定是否把這本書讀完,或如何來讀。這樣做,對避免閱讀過程中無意義的重複、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益作用極大。
4. 倒嚼甘蔗法。即閱讀一本比較艱深的理論著作時,為了避免閱讀過程的艱澀,我們完全可以先從該書結尾介紹自己的研究結論的章節入手來讀。通過讀結論,先把書本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把握住,然後沿著這個結論再讀作者得出結論所運用的論證結構、論證材料和實驗數據。這樣一來,你會輕輕鬆鬆地把握住一本艱深著作的要義和價值。
5. 輔助閱讀法。即在閱讀某一經典著作或某一比較艱深的著作的時候,為了達到對書籍的透徹理解,你可以把這本書的作者的傳記找來讀一讀,你可以把評論這本書的著作找來讀一讀,你可以和這本書探討的問題的相似的著作找來讀一讀,等等。筆者相信,只要你把這些找到,並讀懂了,你正在讀的這本名著或比較高深的著作就會迎刃而解。
6. 圈點批畫讀書法。即閱讀過程中,對書中的重要的句子、關鍵的句子、能體現作者觀點的句子、寫得精彩的句子或段落一一圈點勾畫出來;同時,讀到某個地方,如果有感想、有心得,就將其批註在旁邊。這樣做,日後當你用到這本書的時候,翻開他,書的精華盡收你的眼底。
7. 按圖索驥法。即你心中對某個問題,或某方面的問題很感興趣,或很感疑惑,這時候,你就可以按照你心中所想,列出一個提綱,然後按照這個提綱尋找相關書籍,找到後,認真研讀。此法的好處是,閱讀的目的十分明確,所以,閱讀過程積極主動,閱讀效益增長明顯。
8. 筆記法。即寫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寫法,但筆者比較推崇的一種寫法是:寫自己的讀書感悟、寫自己的讀書心得,一句話,寫自己的東西。筆者的經驗是,只有寫自己的東西,你才會最大限度地從書中獲益。在這個方面,筆者不太贊同那些抄錄原文片段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網絡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自有它的作用,但是,在現在網絡信息技術已經十分發達的今天,完全沒有必要。
9. 抄讀法。這是一種苦方法,也是一種在現在許多人看來很笨的讀書法。雖然如此,我還是要提倡它。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笨方法對提高閱讀效益來講,作用很大。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從道理上講,某些看似很笨的方法,實際上是捷徑;某些看似很輕巧的方法,實際上毫無用處。從實際的閱讀情況來看,某些傳承很久的經典書籍,你只有通過抄寫,才會領略它遣詞造句的佳妙之處,才會領略它深邃的精神內涵,才會對它影響深刻、記得牢。據說,蘇軾為了透徹地理解和掌握班固的《漢書》,曾經就抄寫過它。試想,以蘇軾之才,何書不能理解?何書不能讀懂?蘇軾尚且抄書,我等平庸之人,難道還不能做嗎?而且事實上,只要你做了,它的好處你自會享受到。
10. 背讀法。同前述的抄讀法一樣,這也是一種比較苦的讀書法,也是一種不大受現代人歡迎的讀書法。但是,苦歸苦,不受歡迎歸不受歡迎,作為讀書人,我要說的是,你一旦做到了,它們給我們的帶來的效益將是一輩子的。在我們一生的讀書經歷中,不論你最終讀了多少本書,實際上,對我們的思想、行為影響最大的只有那麼幾本書!像這樣的「幾本書」就是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無論如何要背下來的書。只有背下它們,我們思想才有生長的根基,我們的能力才有發展的後勁,我們的大廈才有堅固的地基!
我國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國度,讀書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因此,關於讀書的論述,也可謂是汗牛充棟。所以,筆者以上所談,僅是滄海一粟,但無論如何,只要能夠給各位愛好讀書的人提供一二借鑑,餘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