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接近尾聲,暑假也接近尾聲
隨著九月的到來
同學們將迎來新學期生活
習慣睡到日上三竿的你
是否準備好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為了讓大家更好、更快地適應新學期
「心海無憂島」準備了一份開學心理調適指南送給你,
助你做好開學心理準備!
希望大家從容應對新學期的到來!
學生篇
01
接納自身情緒
看著一天天臨近的開學時間,可能同學們的心裡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感受,但是這種不高興的情緒又沒有辦法宣洩出來,於是大多數學生在開學前都出現了「開學症候群」。
開學症候群在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噁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等。開學症候群」是正常現象,就像成人放長假後不願上班一樣,這種現象既不可無視,又不可小視,需要我們積極正視並做好調整。
所以當你出現類似情緒波動時,可以告訴自己:所有的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是暫時的,經過調整是可以改變的。暫時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反應,不要被負性情緒左右。
02
調整作息時間
一般情況下假期裡的懶散狀態會造成同學們沒有時間緊迫感,所以大家的自我調節要從提高生活節奏和做事效率開始。
如果你覺得一下子把自己從假期作息時間切換到上學作息時間有困難,不妨降低難度給自己一個緩衝期,從今天開始以3-4天為一個調整周期,請父母做好監督,制定一張與學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慢慢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學校作息時間靠攏,利用剩餘時間檢查沒做完的作業快速進行自我調節,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畢。
這樣循序漸進地調整不僅能減少內心的抗拒和排斥,也能讓你對重新開始的校園生活充滿期待。
03
堅持適量運動
很多同學假期時間不能進行戶外體育運動,為避免回到學校後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我們要從現在開始保證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調整好作息早睡早起後,給自己安排晨跑、散步等,進行適量鍛鍊。如果不方便在戶外活動,我們可以在室內開展健身操、跳繩等運動。
運動可以減緩抑鬱、焦慮的情緒,改善睡眠,同時改變大腦神經,提升自我效能,幫助我們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
04
調整飲食結構
暑假的這段時間,每天被美食包圍,腦子裡想著「不能再吃了,會長肉肉。」嘴巴上卻說「減肥什麼的先放一放吧,吃還是要吃的。」
再加上居家時間運動減少,平時運動量並不能消耗掉多餘的熱量,所以會有一部分同學出現發福的情況。
在開學之際,同學們應該調整飲食結構,平衡每日的營養攝入,避免出現營養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過度發胖等情況。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能夠更快跟上學習的步伐。
05
確立學習目標
進入新學期,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自己新學期需要學什麼、做什麼,進而制定一個大體的學習計劃。
同時樹立一個小目標,每當實現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點獎勵,小目標的達成能夠讓大家一直保持學習的動力。
06
積極心理暗示
每天給自己一點積極的心理暗示,你將會感到很快樂。所以,我們不妨給自己這樣一個暗示:「終於要開學了!終於能見到同學們了,終於能回到教室聽老師講課了,我要好好享受學校時光。」
當你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時,你就會精神飽滿地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07
學習防疫知識
雖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但還沒有完全過去,日常防護必須常掛心頭。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等衛生習慣一定要堅持。
提前跟老師溝通,了解學校疫情防控的要求,按照學校的要求來準備。
家長篇
01
為孩子提供安靜的「收心」環境
家長首先要保持樂觀心情、正常的生活規律和嚴格的作息時間,給孩子做榜樣,有意識地加強孩子在家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喚醒孩子的身體機能,在返校前讓孩子的生物鐘跟上學校的節奏。
同時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談談收穫和感受,在回顧總結中,提醒孩子假期即將結束,幫著孩子一起「收收心」,循序漸進回歸日常狀態。
02
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家長可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比如明星的成長曆程及在賽事中的表現、對某電視劇的觀後感想,從中挖掘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鼓勵孩子提前聯繫同學、老師,相互關心,分享暑假見聞和「新鮮事」,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誘發孩子對新學期的期待。
以身作則,不長時間無節制地刷手機,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如親子閱讀、家務勞動、戶外運動等。
03
鼓勵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可與孩子共同擬訂新學期的計劃,制定好學習方案和方法後,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鼓勵孩子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擔負起責任,責任心能激發孩子克服困難專注學習的行為。
作為家長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計劃和學習計劃,也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學習氛圍,讓孩子覺得「不僅我一個人在學習,我並不孤獨」。
04
主動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繫
家長們應該主動和學校教師保持有效聯繫,配合學校和老師,開展好新學期各項準備工作,充分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發揮學校集體教育和家庭個體學習的各自優勢,以保證學生學習好習慣的持續養成。
和老師經常溝通,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成長驛站】「深度動力療愈內在小孩」招募令,邀你打CALL(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