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田
德國有一句經典的商業諺語:「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市場」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標準對於行業的意義。
在食品飲料行業裡,誰能夠成為某個品類的行業標準制定者,就相當於誰就搶佔了相當一部分的新品類紅利。
11月12日,中國堅果行業的排頭兵,洽洽食品在上海召開了洽洽堅果保鮮標準大會,會上,洽洽首發每日堅果6大新鮮標準,呼籲以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提升堅果品質,重新定義「新鮮堅果」。據悉,這也是國內首次提出在全產業鏈布局提升新鮮標準。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原副司長、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志強在大會上給予了該標準極高的評價。他表示,堅果的腐敗變質問題,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重點,但很多責任主體還沒達到一定的工作水平。洽洽這次發布每日堅果6大新鮮標準,很好地履行食品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
疫情「捧出」健康食品堅果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疫情將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堅果卻承載了人們對於健康最美好的追求。
2020年初的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疫情把14億人圈在了家裡,雖然中國的疫情控制有力,受挫的經濟也在緩慢復甦。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是,無論是從房企打折賣房,還是車企一片哀嚎都能看出,中國人正在放棄對昂貴商品的消費,「口紅經濟」大行其道。
然而在消費降級背景之下,中國人有一項指數是不降反升的——即關於健康理念的產品在整個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卻在不斷增加。根據京東和蘇寧大數據顯示,平臺上多款健康除菌類家電銷售大幅度增長,如消毒櫃銷量、洗碗機、壁掛新風系統同比銷售增長超200%。
如果說2008年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催生了中國豆漿機產業;那麼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助推中國走向健康時代。這也從側面說明,疫情正在教育中國人的健康理念不斷升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表示,後疫情時代,口味導向逐漸被健康導向所取代:「以前都是好吃就買,現在是因為健康才買」。這意味著,中國人的食品消費也會更加科學理性。
作為最具有健康功能的休閒食品又補充人體每日營養的必需食品——堅果,自然成了「吃大於天」的中國人首選。
根據大會活動現場國際堅果與乾果協會(INC)主席邁克·沃寧的介紹,堅果擁有天然的健康屬性以及豐富的營養含量(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是全球公認的健康食物。新冠疫情讓人們重新審視免疫力的作用,堅果不在是傳統意義上的每日營養品,更是態度免疫品。
實際上,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主要堅果品類的人均消費量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對於杏仁、腰果、夏威夷果、碧根果、核桃五類堅果,我國人均年消費量僅0.23千克,為同期美國的八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上海交通大學營養與功能食品創新中心主任蔡美琴教授會上提到,相關調查表示,我國人均每日攝入堅果的量,尚未達到膳食指南每日推薦量。
同在亞洲國家裡,與會的韓國順天鄉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柳炳旭教授介紹,在韓國,吃堅果儼然成為國民飲食文化習慣,也是韓國世世代代公認的健康食品。在學術界,多項科學研究表明,吃堅果幫助人體攝入必需營養素,有助於預防結腸癌、代謝症候群等。
換而言之,一方面,在疫情的助推下,出於提升免疫力、預防病毒侵害的考慮,堅果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必然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堅果在我國的滲透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行業前景非常廣闊。
無疑,後疫情時代,對於整個休閒食品行業而言,堅果代表著中國休閒零食的新機會,而基於新鮮的堅果也必然會引領中國進入一個健康飲食的新時代。
洽洽食品這一堅果行業內首個「新鮮標準」的制定,更是無形之中順應了國民膳食營養需求及消費者健康剛需。
行業亟待「新鮮」標準出爐
不可否認的是,小堅果,大市場,堅果產品市場也並非待開墾的「處女地」。
誠然,在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堅果第二大生產國,消費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5%以上。根據行業報告顯示,每日堅果2019年的市場規模突破100億,預計2022年將突破200億,每日堅果成休閒食品增幅最快的品類。
但由於淘金者眾多,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根據數據顯示,每日堅果相關品牌京東平臺就有300多個,就連瑞幸也在11月4日推出瑞幸堅果系列產品。
隨著堅果行業的快速增長,國內堅果市場存在的質量隱患也暗潮洶湧:走私堅果、小作坊以次充好、發黴腐敗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不新鮮堅果」流入消費者手中。
遺憾的是,每日堅果品類的推出不過短短5年,行業遲遲沒有統一的新鮮標準。比如,採收時間不適宜,烘烤質量不過關、採後處理不標準,導致質量穩定性和均一性差,這些都成了堅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絆腳石。
本次大會,「掌握關鍵保鮮技術」的洽洽率先發布每日堅果6大新鮮標準,堅持給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新鮮的堅果,不僅以「掌握關鍵保鮮技術,質造新鮮堅果」實現差異化突圍,也填補了行業新鮮標準的空缺,為行業樹立新鮮標杆。
《洽洽每日堅果六大新鮮標準》
而眾所周知,一個行業的發展和崛起,規範化標準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
以5G標準的制定為例,2016年11月18日,經過會議的討論,華為的Polar Code方案成為5G通信技術的標準體系,中國技術首次真正意義上成為了通信標準的核心技術,自此全球只要部署5G,勢必繞不開華為。
去年5月開始,美國商務部把華為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對其進行圍追堵截,然而華為憑一己之力改變了全球整個電信設備品類的競爭格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洽洽食品制定的每日堅果「新鮮標準」和華為制定的5G標準本質上是一樣的。新鮮標準的制定讓堅果市場終於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受益方不僅僅來自消費者層面,還有整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洽洽還連同全產業鏈,成立洽洽全球堅果保鮮產業鏈聯盟,除了對產品嚴格的高質量、高標準自律外,把高標準的態度從企業延展到全產業鏈,在規範堅果行業生產、提高堅果營養品質、促進產業鏈健康發展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洽洽希望通過「分享」這份標準吸引更多的同行和上下遊產業鏈參與其中,整個堅果行業都被這場新鮮標準的「及時雨」洗禮。
為何是洽洽領「鮮」?
堅果之所以被賦予了「每日營養必需品」的健康屬性,關鍵之處在於新鮮程度。
毋庸置疑,堅果正在扛起中國人對於健康追求的大旗,但其火爆的背後,除了突發的新冠疫情外,還有飲食習慣、運動潮流等共同推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麵包要吃全麥的、牛奶要喝脫脂的、奶茶要不加糖的,「健康+飲食」的觀念日漸盛行。與此同時,國內蓬勃發展的健身市場和社交需求也在拓寬每日堅果的使用場景。
一邊是對工作、休閒、聚餐等常見「垃圾食品」的替代,一邊是追求極致肌肉的健身人群對於營養和口味的攝入需求。為健康而生的堅果正在重構消費場景和消費頻率的同時,也對「新鮮」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會場之上,國際堅果與乾果協會邁克·沃寧也提到,伴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堅果給人們提供真實力量是要基於高質量和新鮮的堅果基礎之上才實現的。行業應該進行不斷的創新、規範,來提高堅果的質量,給消費者帶來更加高品質的堅果。
在多種需求之下,洽洽食品制定的新鮮標準不僅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優質堅果食用體驗及健康價值,某種程度上來說,洽洽食品也在帶領堅果行業邁入「新鮮時代」。
多年來,洽洽食品一直致力於攻克堅果「保鮮難」這一難題,在「保鮮」賽道上越走越重,相繼推出了「鮮」和「堅果+」戰略,這種前瞻性從何而來?
作為行業龍頭洽洽食品,在堅果行業第一個提出新鮮堅果概念源自於實力支撐的底氣。
據洽洽首席增長官王斌介紹,從原料甄選、原料運輸、原料儲存、生產製造、加工工藝、包裝保鮮六個方面,洽洽圍繞「鮮」制定嚴苛標準。其中,洽洽以16道新鮮管控保障一路領「鮮」,從100%採摘當季原料,到全程冷鏈運輸,到大數據監控烘焙溫度等,層層新鮮質造。
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洽洽食品從田野到餐桌、由一產貫穿到三產的全產業鏈條布局。
從2013年起,洽洽食品開始布局堅果上遊原料產業。陸續設立子公司,在國內適宜種植高端堅果的區域培育堅果種苗,目前在廣西百色、安徽池州建立了堅果種植園。
生產方面,公司將原料地建廠和銷地建廠相結合,形成了覆蓋全國市場的生產基地。公司在合肥、哈爾濱、包頭、重慶、長沙等地設立生產基地,就近供應。
也正是在如此龐大的產業鏈體系之下,洽洽食品可以自主掌控上遊原材料的品質、把控加工環節的質量,這也成為了洽洽與其他品牌的比較優勢。
前三季度中,「中國堅果行業第一股」洽洽食品「營收同比增長13.41%,淨利潤同比增長32.3%」,在同業中傲然獨立。不僅如此,洽洽食品在過去兩年中淨利率明顯提升,已從2018年三季度的10.57%上升至2020年三季度數據的14.51%。
在整個行業整體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洽洽食品業績「一枝獨秀」,而這也是今年以來,洽洽食品連續三個季度業績報營收、淨利雙增。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賣產品。」這句話很好的對應了每日堅果新鮮標準起草方——洽洽食品。
從透明工廠全球雲直播,再到央視新聞直播,洽洽食品「定標準」的同時其也在強硬的展示「肌肉」。
誰制定標準、參與標準,誰就有可能掌握先機。誰搶下行業標準的優先話語權,誰就能成為行業的「執牛耳者」。
隨著這個「堅果王國」在保鮮標準上的棋子悉數落子,一幅長長的企業畫卷也正在徐徐展開:洽洽食品正在引領一場全球堅果行業邁入新鮮時代的標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