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開幕式6日上午9時舉行。論壇由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主辦,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譯林出版社承辦。
2007-04-06 08:45:09嘉賓已陸續就座,直播馬上開始。
2007-04-06 08:48:58開幕式由國際譯聯副主席、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先生主持。
2007-04-06 08:49:16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現在開幕!請允許我代表論壇組委會對各位來賓光臨會議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下面請允許我介紹今天到會的主席臺上的領導和嘉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先生,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郭曉勇先生,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施燕華大使,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陳明明大使。今天到會的還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副局長吳偉女士,國家翻譯家聯盟副主席柯本迪女士,英國漢學家、香港大學翻譯中心主任杜博妮女士,以及中聯部、文化部、商務部、外交部、國務院法制辦、新華社、中央編譯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社、北京奧組委等相關部門的來賓,在華工作的外籍專家,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大家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歡迎!
2007-04-06 08:49:27同時,今天的論壇也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中國網將對今天上午的論壇進行網上直播,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以及首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多家媒體今天也派記者到現場採訪報導,我們對這些媒體對論壇的關注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7-04-06 09:00:09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蔡武主任做論壇主旨演講。
2007-04-06 09:00:45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由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共同主辦的「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在這裡舉行。我代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向論壇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敬意!
2007-04-06 09:00:56在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與融匯中,翻譯始終都起著不可或缺的先導作用。21世紀是全球化的世紀,是人類交往更加頻繁、交往領域更加廣闊的世紀。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翻譯作為溝通中外交流的橋梁和媒介,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世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07-04-06 09:02:19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基本特點,各種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如果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的百餘年間,中國的知識精英通過譯介西方文化思想和社會經濟科學信息來促進中國的現代化。那麼,當我們在新世紀迎接全球化的挑戰時,作為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應更加注重向世界介紹中國和中國文化。西學仍在東漸,中學也應西傳。
2007-04-06 09:03:52中國五千年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文化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國理應對新世紀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而要承擔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中譯外翻譯工作任重而道遠。因為,翻譯工作是決定對外傳播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和最基礎條件,從某種角度講,也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具體體現。「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雖然短短幾個字,卻詮釋了中譯外在向世界說明中國、實現中外交流、介紹中國五千年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追求和推動構建和諧世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007-04-06 09:05:04今天,會議主辦方以此為主題,舉辦中譯外翻譯工作研討會,這是為進一步提高中譯外翻譯隊伍整體素質和翻譯質量、推動我國對外傳播事業健康發展、促進中外交流的積極努力和有益舉措。我對此表示熱烈的祝賀。在此,我想著重談三個方面的問題:
2007-04-06 09:06:10第一,中譯外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20世紀以前,中國古代經典的對外傳播主要是通過外國來華的遊學者和傳教士完成的。比如,日本遣唐使將我國當時的各類經典譯成日文,西方最早將四書譯成拉丁文的是明代在中國傳教的利瑪竇,最早把四書譯成英文的是清代來華的傳教士裡雅格。美國詩人龐德將唐詩譯成英文。而像辜鴻銘、林語堂等做過中譯外的中國人則屈指可數。
2007-04-06 09:06:54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譯外工作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新聞、出版等各領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中央文獻、外交文件由中國自己培養的翻譯工作者翻譯成多種外文,傳向世界各地。我們也看到了由我國翻譯工作者翻譯成外文的四書五經等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經典以及詩詞典賦、小說、戲劇等各類文學名著,像《論語》、《道德經》、唐詩、宋詞、元曲、《紅樓夢》、《三國演議》、《水滸傳》等等。特別是近幾年推出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和陸續出版的《大中華文庫》等中國圖書對外出版項目,更是在這方面的進一步努力和嘗試,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此外,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對外介紹當代中國,我們還創辦了外文報紙、雜誌、對外廣播和電視節目,今天在世界越來越多的地方人們都可以閱讀到來自中國的外文報紙、雜誌、圖書,聽到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多語種的聲音,看到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外文電視節目。
2007-04-06 09:08:14儘管如此,我們不能不面對這種一個現實: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嚴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以圖書為例,多年來我國圖書進出口貿易大約是10:1的逆差,出口圖書主要是到一些亞洲國家和我國的港澳臺地區,面對歐美的逆差則更大。有一組統計數字表示,2005年,中國圖書、報紙和期刊出口3287萬美元,進口16418萬美元,進口是出口的幾乎5倍;其中電子出版物出口211萬美元,進口1933萬美元,進口是出口的9倍多。影視等其他文化產品也是進口超過出口。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力,與中國文化自身的內涵與厚度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2007-04-06 09:08:56要改變這種狀況,使中國文化更大規模地「走出去」,除機制、體制建設及其他方面的措施外,翻譯工作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和條件。因此,更完整、系統、準確、深入地向世界說明中國,真正實現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匯通與融合,這是時代的一個重大命題,也是翻譯工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這對我們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007-04-06 09:09:21第二,中譯外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這裡不能不談到中國人從事中譯外工作的特殊困難。對外傳播中的翻譯工作有一個突出特點,即基本上都是中譯外,也就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以及國際會議,對外發表和傳播。但我們知道,國際翻譯界有一個共識,即翻譯工作者最合適的任務應該是把外語翻譯成母語。的確,只要能把外語看懂,人們就不難在母語中找到恰當的詞句。一個人外語再好,也很難超過他的母語水平。因此,世界上大多數翻譯工作者是從事將外語翻譯成母語的工作。
2007-04-06 09:10:04這一點在歐美國家尤為突出。然而,這種通則在中國卻很難行得通,比如說,法國人要想把自己的作品翻譯成英文,他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大批法語非常好的英國人來承擔此項任務。這種事情在英國也很容易辦到。英法兩國人口都在5000萬以上, 在對方國家聘請幾十萬人把對方的材料翻譯成自己民族的語言可能不是太難辦的事情。可是,我們中國到哪裡去聘請不要說幾十萬,就是10萬,甚至1萬中文很好,能勝任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或法文的外國翻譯呢?由於中國語言文字的特殊性,也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世界上目前沒有足夠的翻譯能替中國承擔龐大的、日益增長的中譯外任務,因此, 這主要由中國翻譯工作者承擔從事中譯外的翻譯工作幾乎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唯一選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能依靠中國自己的翻譯來挑起中譯外的重擔,完成這一歷史重任了。因此,可以說從事中譯外的翻譯工作者承擔著光榮艱巨的歷史使命,他們往往是無名英雄,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讚賞,獲得全社會的重視。
2007-04-06 09:11:36面對這樣艱巨的歷史使命,我們對外傳播中的翻譯工作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譯外人才的嚴重匱乏和隊伍的「斷層」,這是中譯外翻譯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我國對外交流的擴大,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對外傳播的任務和要求,我們平時常說的「大外宣」的工作,就需要一支龐大的、作風過硬、專業素質精良的複合型中譯外人才隊伍。但目前情況還很不理想。上面提到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障礙就是翻譯人才的缺乏,而且這個瓶頸在短期內很難消除。
2007-04-06 09:11:43其次是對翻譯工作認識上的誤區。至今,翻譯工作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和影響還沒有得到全社會應有的重視和關注,誤以為懂幾句外語就能作翻譯,沒有認識到翻譯工作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職業,是一項高度創造性的勞動。基於這一認識上的誤區,社會上缺乏對翻譯質量的有效管理和監督。特別是許多人還不十分清楚,中譯外和外譯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專業差別。簡而言之,不是會說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工作,而一個人能做好外譯中工作又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勝任中譯外的任務。
2007-04-06 09:12:21再者是翻譯質量問題,有不少亟待解決和改進的地方。我們經常會看到翻譯質量不高的各類出版物、印刷品、廣告、產品說明書在市場上傳播,在賓館飯店、旅遊景點等窗口行業,在街頭、商場、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錯誤或不規範的外文標識隨處可見。
2007-04-06 09:12:49上述只是問題的幾個方面,中譯外工作還有這樣那樣的其他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對外傳播的效果,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影響到對外合作與交流,影響到我們國家軟實力建設,影響到我們國家的國際形象和人文環境。
2007-04-06 09:13:14第三,改進中譯外工作任重道遠。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改進中譯外工作,使之儘快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我國對外傳播事業發展的要求,我想講以下幾點:
2007-04-06 09:13:21第一、 高度重視翻譯事業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中文翻譯成外文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重視翻譯工作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希望各行各業、各級部門和領導都能高度重視和支持翻譯工作,理解翻譯工作的基本規律,尤其重視中譯外翻譯人才培養,重視對翻譯質量的把關和監督,這是我們完成對外傳播事業的前提和基礎。各級領導和管理者不應該將中譯外中的問題都看作是翻譯工作者的問題,更不應該把中譯外中的錯誤簡單地當作笑料,而是考慮一下,出現問題的原因、根源究竟在哪裡,又應該怎麼改進。據悉,外交部、外文局、國際廣播電臺等單位已經採取一些積極措施,如為從事翻譯工作的優秀外語人才設置特殊崗位津貼等。當然, 這只是一個方面的措施,關鍵還是要從思想、觀念和認識上重視翻譯工作,努力營造一種有利於改進翻譯工作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 建設一個保障中譯外翻譯事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機制。
2007-04-06 09:14:43第二、 要堅持對外傳播「三貼近」的原則。
大家知道,對外傳播的「三貼近」,就是要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和語言習慣。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反映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進程;關於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我認為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是全面的,立體的,並且越來越迫切,而且近兩年來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前不久我剛剛從拉丁美洲回來,在這些國家裡,所有接觸到的朋友們對了解中國的願望是非常強烈、非常迫切的,但是我們能夠向這些地方傳播的渠道有限,傳播的材料也有限,這是我們很大的問題。
2007-04-06 09:16:03一般情況下,凡是要對外介紹的素材,理所當然是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和貼近國外受眾需求的,對於從事對外傳播翻譯工作的人員來說,最應該注意的是要潛心研究外國文化和外國人的心理思維模式,善於發現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細微差異和各自特點,善於把握兩種不同文化和語言的內在邏輯及其表達的差別,時刻不忘按照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去把握翻譯,以期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三貼近」的原則既是對外宣傳所應該遵循的基本的原則,也是我們對外翻譯工作、中譯外的工作應該遵循的原則。
2007-04-06 09:19:24第三、 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譯外人才隊伍。
由於中外語言、文化、思維認知方式等各方面的差異,從事中譯外工作的人員除了必須具有較高的中外文水平這一基本條件外,還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對外傳播業務素質和廣博的社會文化知識,真正做到「內知國情,外曉世界」。如果從事經貿、法律、科技、醫學等專業翻譯,還要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
2007-04-06 09:19:31我國對外傳播事業的發展,使我們急需有一支相當規模的高素質、專業化的中譯外人才隊伍。對外傳播部門的領導應該把翻譯人才的培養當作一件大事來抓,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證翻譯人才隊伍的質和量。據了解,與會者不少來自高等院校,鑑於中國翻譯工作著承擔中譯外重任在目前階段幾乎是我們的「唯一選擇」,我希望高校的外語教育培訓能從我國對外傳播事業的高度出發,重視中譯外人才的培養並加強這方面的專題研究。這幾年翻譯學科建設發展很快,不少學校設立了翻譯專業,可不可以把培養中譯外人才作為翻譯學科建設和教育培訓的一個重要課題,供大家思考。
2007-04-06 09:21:14第四、整合資源,加強跨部門的協作與國際交流。
加強相關領域的資源整合和跨部門的交流與協作,是推動中譯外這項工作的有效舉措。今天的這個論壇的與會者,來自各相關領域和高等院校、還有外籍專家、國外漢學家、國際譯界的代表,大家共同探索改進我國對外傳播中的翻譯質量, 推動我國對外傳播事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2007-04-06 09:22:11據了解,中國譯協對外傳播翻譯委員會多年來組織外交部、商務部、中聯部、文化部、新華社、外文局、中央編譯局、中國日報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定期舉行專門會議,對我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新出現的一些詞彙的翻譯進行討論,並形成參考譯文向社會公布,比如, 「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等重要理論概念的英、法文定稿就是從這些研討會中產生的。這項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外事部門、對外傳播和翻譯界的廣泛關注和歡迎,對於改進和提高對外傳播中的翻譯質量,促進對外交流工作的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類似這種活動應該加以提倡和光大。
2007-04-06 09:23:19同時,還應加強國際間相關業務的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學習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和長處,取長補短,吸收更多的國外漢學家和外國朋友加入到中譯外、更廣義地說,加入到我國對外傳播事業中來。這一切努力就是為了更全面、更準確、更客觀地向世界說明中國,讓世界更及時、更容易地接近中國, 努力推動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
最後,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2007-04-06 09:23:29剛才蔡主任的講話強調了中譯外工作對於推動我國對外傳播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了當前中譯外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明確的要求,這對我們中譯外工作和整個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蔡武主任昨天晚上剛剛從拉美訪問回來,還處在倒時差階段,今天專門做這個主題講演,讓我們向蔡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請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郭曉勇先生講話。
2007-04-06 09:23:42尊敬的蔡武主任,尊敬的國際譯聯主席畢德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
今天來自國內外中譯外的專家學者在這裡歡聚一堂,參加「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的高層論壇,就提升中譯外翻譯質量,加強中譯外翻譯人才的培養,促進中國對外交流事業的健康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在此我謹代表中國外文局及中國翻譯協會向前來參加論壇的各位領導和來賓,向遠道而來的國際譯聯的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工作的國務院新聞辦的領導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要向為對外傳播事業默默奉獻的廣大中譯外翻譯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敬意!
2007-04-06 09:24:42翻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思想活動,總與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從古希臘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到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翻譯活動的多彩多姿,從我國東漢至唐宋的佛經翻譯,到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從鴉片戰爭以後的西學東漸,到「五四」運動以及馬列主義、俄國十月革命火種在中國的傳播……,人類得以共存與溝通,人類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人類文化得以交融與匯通,翻譯在這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滲透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的角度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1400多年前唐朝詩人王勃惜別友人時的希冀,如今,全球化的浪潮已跨時空地將其變成了現實。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溝通與交流、了解和理解,世界也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因此,如何向世界說明中國就更具有迫切性和現實意義。而中譯外工作,則是開展對外傳播事業的重要手段;翻譯工作者肩負著促進中外交流、推動社會文化進步的歷史使命。我們應從文化戰略的高度認識、關注並推進翻譯工作。
2007-04-06 09:28:11令人欣慰的是,隨著中外交流的擴大,對外傳播中的翻譯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專業機構和更多人們的關注,在各領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實施以及《大中華文庫》的出版就是很好的說明。中國外文局及中國翻譯協會多年來在這方面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國外文局作為我國從事對外傳播事業的少數幾個國家級新聞出版機構之一,擁有20多個語種數百名專業翻譯人才,擁有國內唯一的外文出版社,每年對外出版1000多種外文圖書,累計出版量達11億冊。
2007-04-06 09:28:37中國外文局同時還出版19個文種和文版的《北京周報》、《今日中國》、《中國畫報》、《人民中國》等雜誌,這些出版物通過外文局所屬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以「國情網」著稱的中國網,每天用10個文種發布新聞的同時,著力向各國讀者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基本國情資料和權威的數據統計資料,已經成為海外網民的「中國百科」,目前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訪問中國網。旨在科學、客觀評價翻譯人才的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已列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翻譯專業人才評價體系正逐步建立,並正逐步納入翻譯行業管理的範疇。
2007-04-06 09:29:18中國譯協正在積極參與制定和推廣翻譯專業國家標準,為規範翻譯市場邁出堅實的步伐。此外,中國譯協還於1991年專門成立了對外傳播翻譯委員會,委會員成員來自外交部、中聯部、文化部、商務部、國務院法制辦、新華社、中央編譯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等中央國家機關一線外事、外宣部門。十幾年來,中國譯協對外傳播翻譯委員會定期組織翻譯學術研討會,對我國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新出現的重要理論術語、疑難詞彙、用語的翻譯問題進行認真研討,並將討論確定的參考譯文向社會公布,供社會各界參考使用,該委員會中譯法小組最近還剛剛編輯出版了《漢法新詞語彙編》,已向全社會公開發行。今天的論壇,可以說是在此基礎上的擴大和延伸。這些舉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讚譽,對提高我國對外傳播領域的翻譯質量,促進我國對外交流的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導向作用,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2007-04-06 09:29:26儘管如此,正如蔡武主任剛剛講到的,目前的中譯外工作還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對外傳播事業迅速發展的要求,對外傳播領域的中譯外工作目前還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翻譯人才、特別是能夠承擔重大對外傳播業務的高級中譯外人才缺口很大,翻譯質量亟待提高,翻譯市場需要進一步規範。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予以統籌解決,中國譯協願意為此努力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廣大翻譯工作者自覺嚴格自律,恪守職業道德,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以不辱時代賦予我們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2007-04-06 09:29:53由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獲得主辦權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將於2008年8月在上海舉行,這將是國際翻譯界在中國、乃至亞洲舉行的第一次大型專業盛會,不僅是中國翻譯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整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希望那時我們的中譯外翻譯工作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屆時,我們將再次歡聚一堂,圍繞「翻譯與多元文化」主題,共同探討促進世界翻譯文化進步的途徑,使世界翻譯大會成為中外翻譯專業與文化交流的平臺。
最後祝「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2007-04-06 09:30:09感謝郭曉勇先生的講話,現在我們請外交部翻譯室主任,我國駐紐西蘭前任大使陳明明先生講話。
2007-04-06 09:32:35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早上好!
今天來參加這次論壇,我感到十分高興,也非常榮幸。我代表外交部翻譯室對本次論壇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我還要向舉辦這次活動的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表示感謝。
2007-04-06 09:33:07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這一主題十分貼切。本次論壇的舉辦也非常及時。原因很簡單。
我想,大家都會和我一樣認為,中國正在政治和經濟上日益融入國際體系,這已成為進入新千年以來的七年裡最重要的世界大事之一。中國國內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遠遠超出了中國的國境。世界在注視著中國的走向。國際新聞媒體在密切關注中國發生的一切。《經濟學家》、《時代》、《新聞周刊》等雜誌以中國為封面文章,這已司空見慣。但問題是,世界真的理解中國嗎?國際社會對中國走的道路有信心嗎?
2007-04-06 09:35:32我們中國人對自己的發展目標有清楚的認識。我們深知,和平的國際環境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舉國上下都一致認為,中國需要對外開放,需要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
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中國領導人反覆向世界傳遞的一個核心信息。中國的媒體,尤其是此次論壇的主辦方中國外文局,正在努力把這一信息傳達給世界。
2007-04-06 09:36:12我們希望,世界理解了我們所要傳達的信息。但我們也知道,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對中國的誤解,甚至偏見仍然存在。中國的意圖常被誤讀。這就說明,我們需要花大力氣,準確展現中國的形象,從而人們能準確地認識真正的中國,而不是透過有色眼鏡去看待中國。不言而喻,這一努力是雙向的。
2007-04-06 09:36:33對國際社會來說,它需要努力地去理解中國所發生的一切。他們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特殊的國情、中國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的複雜性、中國要推動變化的決心、中國極具活力的增長、以及中國所取得的進步。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特別是參與此次論壇的中國媒體,我們需要更好地與世界溝通。我們要努力把我們所要傳達的信息講明白,要有說服力,以使別人真正理解我們到底在做什麼。
顯然,這是一種文化體驗。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互動,在文化溝通中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技巧十分重要。
2007-04-06 09:37:15今天在座的我的很多中國同事都是從事口筆譯工作的。拿我所在的翻譯室來說吧。我領導著一個有六十名英法文口筆譯人員的翻譯隊伍。我們為中國政府領導人提供筆譯和交傳、同傳服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在去年訪美期間為耶魯大學師生發表演講,當時就是我室一位同志為他作的口譯。胡主席與來訪的法國總統席哈克正式會談時,坐在他旁邊的那位年輕女翻譯也是我們翻譯室的。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閉幕後的記者招待會是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他的翻譯也來自我室。我們這支翻譯隊伍還擔任重要外交談判的翻譯工作,比如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2007-04-06 09:37:26我們在提供這些翻譯服務時,經常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把意思傳達清楚了?對方是否正確地領會了意思?換句話說,正如本次論壇的主題所指出的,我們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中是否發揮了橋梁的作用?
我們都是敬業的專業口筆譯工作者。我們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我們的工作總是有改進的餘地,我們應該能做得更好。
2007-04-06 09:37:56那麼如何能做得更好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去理解我們做翻譯時所用語言背後的豐富文化。我們要用尊重的態度對待別國文化,要善於細心體會。我們要十分熟悉其他文化特有的交流方式。特別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我們自己的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之間的不同,甚至巨大差異之處。有時,文化差異可能會成為文化障礙。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
2007-04-06 09:38:17如何跨越文化障礙是我們在口筆譯中所面臨的一大挑戰。要消除這些障礙,我們需要幫助,我們需要橋梁,幫助我們克服文化差異、實現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我們確實有這樣一座橋梁,那就是今天所舉行的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活動。與會者是來自國內外的資深筆譯、口譯工作者和學者。探討的重點是文化背景之下的中譯外翻譯,這個題目對我們專業人士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和我的同事抱著極大的興趣來參與此次論壇。我們期待著通過參與論壇的活動有所收穫。最後,預祝本論壇圓滿成功。我相信我們大家都會受益匪淺。
謝謝各位!
2007-04-06 09:38:31謝謝陳大使的英文發言。現在我們請從美國遠道而來的國際翻譯家聯盟主席畢德先生講話。
2007-04-06 09:38:55各位尊敬的來賓、同仁們,我非常非常的榮幸,而且高興今天能夠來參加這次中譯外的高層論壇。現在到第18屆國際翻譯大會的開幕還有481天的時間了,到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還有485天的時間,在這兩個日程表中可以看到中國所發揮的不同的作用,也就是在世界事務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們知道,體育是世界事務中重要的文化和經濟的力量,我們翻譯行業也是如此,就是在新興的全球知識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儘管我們沒有辦法來衡量全球這個行業的範圍,但是我保守的估計認為,可能在2005年的時候,它的區間是130—140億美元。我們認為,能夠代表全球的翻譯行業的一個機構就是我們這個全球翻譯家聯盟,中國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它的治理和運行之中,我也感謝我的中國同仁,感謝他們非常努力支持全球翻譯大家庭,我們感謝中國。
2007-04-06 09:41:19現在中國正在為2008年的奧運會做準備,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方面就是官方標識,這個標識引導著來到你們國家的國外遊客,在翻譯標識中出現任何的錯誤,都會很快地引起媒體的關注。你們知道,可能由於一些業餘人士很業餘的做法,導致我們這個行業受到誤解。60個國家的80多個機構,都是由我們FIT所代表的,我也祝賀我們的中國同仁在全球翻譯行業中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我也祝你們在這次論壇中能夠享有很好的交流和教育。
謝謝!
2007-04-06 09:44:28謝謝國際翻譯家聯盟主席畢德先生簡短但是熱情洋溢的致辭。今天上午的開幕式就進行到這裡。我們下邊的安排是到本樓的一樓大廳集體合影,合影之後是茶歇,10點40分召開下面的主題會議。
我們要特別感謝為今天大會提供同聲翻譯服務的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的張寧女士和於陽先生。
下面請大家首先到一樓大廳合影,謝謝各位。
2007-04-06 09:49:17「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開幕式直播到此結束,10時40分請繼續關注中國網對大會主題發言的直播。
2007-04-06 09: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