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免費訂閱
問:怎麼都能免費收到這種好文章呢?
答:只需點上面《兩岸商匯》免費關注
李敖是鬥士,李文也是,父女倆最不在乎的,就是孤軍奮戰。奇葩這個詞,就為他倆而造的。
李文是李敖的第一個孩子,是他與臺大校花王尚勤的私生女。1962年,李敖和王尚勤相戀,倆人尚未結婚就有了李文。拿筆桿子懟當局的李敖,在當時的環境下,根本給不了王尚勤穩定的生活,王尚勤只好跑到美國去讀書,在那邊生下了李文。
李敖雖然沒有給王尚勤任何名分,但對自己的頭個女兒,還是很上心。1964年李文出生之後,李敖雖隨時有被捕的危險,但堅持要把李文抱回來,由李家自己撫養。
作為父親,卻沒有給過女兒安穩的生活,李敖一直對李文心存愧疚,想方設法地要彌補李文。
1971年,李敖因言獲罪,可他時刻惦記著女兒李文。在獄中時,他隔三差五地給李文寫信,哪怕那時她還小,根本看不懂。他告訴她爸爸為何入獄,教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前前後後寫了80封,後來還集結成書出版——《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80封信》↓↓
出獄之後,李敖更加加倍地補償李文。
他把李文當作「小李敖」來培養,李文說,當時家裡有十幾萬本書,連廁所架上都放著書,李敖想盡辦法讓她讀書,如果看完一本書,就給她一塊錢新臺幣以示鼓勵;在錢的方面,李敖也絲毫不吝嗇,剛出獄時他的光景並不好,只靠著寫些東西來掙錢,卻很捨得花錢在女兒身上,李文要什麼,他都願意給。
他常對李文說,讀完高中就給她買車,讀完大學就給她買房子,總之每個女孩希望有的一切,他都會滿足李文。
李文14歲時,李敖還將她送到美國讀貴族私立學校,許多好萊塢明星的孩子都在那個學校讀,可見學費不菲,也可見李敖在為女兒花錢這件事上,毫不含糊。
這樣成長起來的李文,不僅完美繼承李敖的狂傲,還有幾分誰都駕馭不了的驕縱。
王尚勤說,李敖想用金錢來彌補對女兒的虧欠,結果卻把女兒寵壞了。
而在李文17歲時,李敖終於見識到自己溺愛的後果。
當時李文在美國讀寄宿學校,遇上了以前在臺灣的同學,他鄉遇故知,倆人迅速發展為戀人。然後沒多久,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公主就鬧著要結婚。
消息傳到李敖那兒,給他氣得不行,堅決反對李文作天作地。可李文鐵了心,說嫁就要嫁。
李文從小生活就不穩定,出生之後,跟外婆住過、跟兩個姑姑住過,後來又跟奶奶住。李敖對她再好,她心中始終都有一種漂泊感和不安全感。李文說,她十分渴望有個自己的家。
因為這事兒,李敖斷了李文的生活費,幾乎要斷絕父女關係,可還是沒攔住李文。她和男友跑到拉斯維加斯登記結婚,沒多久就有了孩子。
但是剛懷上孩子沒多久,李文就後悔了。她說自己開始明白,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於是女兒半歲的時候,李文和老公離婚,把孩子留給婆家,回到紐約繼續讀書。
14歲出國留學,17歲結婚,18歲生下孩子、離婚,李文的小半輩子,比許多人一輩子都精彩。
這麼鬧騰完了,李敖仍舊對這個女兒無限包容,李文願意讀書,李敖又出錢供她繼續讀書。因為李敖的存在,李文的試錯成本極低,李敖給了這個驕縱女兒隨時隨地回歸正軌的機會。
做回學生後,李文先在紐約大學讀了政治與東亞研究,又到哥倫比亞大學讀了教育學碩士,再到舊金山大學讀了國際與多元文化教育學博士。後來一直從事教育行業。
2002年,李文定居北京,一到北京,動靜就有點兒大,人送外號「北京事兒媽」。2002年至2009年,李文一共投訴了1000多次,走到哪兒投訴到哪兒。
剛到北京時,李文住的小區處在豪華地段,住了不少明星,為公共環境問題,李文沒少和這些明星撕。她的鄰居董文華養了幾隻大型犬,總是叫喚擾民,而且沒有狗證,李文便一紙訴狀告了董文華,最後勝訴了。
那之後,李文還投訴過葛優在公共場所抽菸,投訴大S擾民,還說大S的婆婆張蘭也需要學點禮儀。
除了名人,李文也投訴過小區保安,因為保安的失職,自家門縫經常被塞色情小廣告,這讓她無法容忍。
總之無論多麼雞毛蒜皮的事,李文都要「求個公道」。
李文很不欣賞中國人吃了虧總是忍著的性格,她覺得大家應該學會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要總學老子「以德報怨」那套,而要學孔子的「以直報怨」。
李文的是非觀很強,不是黑便是白,沒有什麼灰色地帶,「你打我一巴掌,我會還你一巴掌」。
很多人跟李文說,中國的人情社會就是如此,有很多微妙的東西在裡面,你要一刀切開,改變一切,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只能慢慢融入。可是李文說,「我就是要保持原來的自己,不要見事『惹不起,躲得起』。我就是要惹得起,而且我也不會躲起來」。
這套邏輯不得不說「很李敖」。而李文在北京的動靜,李敖都是支持的。李文打的許多吃力不討好的官司,都是李敖出的錢,要不是李敖幫襯,她打官司能把自己打成窮光蛋。
有記者問李敖:「令嬡在北京的動靜你知道嗎?」
李敖笑著回答:「她比我厲害,在她這一代的女孩子中,她簡直就算得上是個超人。」
言語之中還有一些讚賞。
李文最多的時候,同時打6場官司,有人恨這個「事兒媽」入骨,還有人寫信威脅她:「明人不做暗事,我用60萬僱了一名狙擊手,買你兩隻眼睛。很快你就要後半生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世界裡。」可她還是不為所動。
2007年,李文還出了一本書《李文說理》,把這些年的維權經歷都寫了進去,投訴計程車司機、投訴交警、投訴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投訴搜狐、投訴中國移動、投訴美髮店和美容院、投訴業主阿姨和租客、投訴麥子店街道辦事處、投訴上海恒隆廣場、投訴餐廳、投訴閭丘露薇、投訴臺灣中天電視臺、投訴國美電器……從小到大,從私有到國有,只要她不滿意的,她認為不符合規定的,她都會投訴,名副其實的「維權女王」……
李文的媽媽王尚勤說,李文遺傳了李敖的壞DNA,卻沒有繼承「王尚勤和李敖的優點」 。
李敖對李文的影響是很深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
李敖在獄中給李文寫信時,他會寫:「小文,我們不要信人,我們要信狗,人不可信。」
類似的這些怪誕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成長期的李文。
但也有人說,李文雖然活得很累,但活得很真。她在李敖的寵溺中長大,沒有受過任何挫折,耿直地活著,耿直地認為自己能改變想改變的一切,也是一種活法兒。
荒唐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也未嘗沒有可愛之處。
【香港商報網訊】離別臺灣已經20年的李敖女兒李文,日前悄悄回臺定居,20年沒踏上臺灣土地,李文透露,待了3個星期,對臺北的感受是「老」,「舊了、窮了、沒活力、沒光澤了、土了、臭了、落伍了」,「這個不是我當年離開的感覺」。
李文表示,臺灣要返老還童。市容破舊是表象,心態落伍才是重點。
嘆臺北不如大陸三線城市
李文是李敖與當年臺大美女王尚勤所生,有著跟李敖一樣疾惡如仇的個性。她自小在美國長大,在美國獲得教育學博士後,2000年從美國搬至北京定居,原本教授英語與禮儀的她,卻因投訴一鄰居名人養雞養鴨而一炮而紅。
15年來,她投訴不斷、也官司不斷,由於看不慣一些亂象,且站在消費者和多數弱勢的群體發聲,被不少網民肯定,被稱為維權女王。她投訴過各行各業,從居住過的住家、搭過的計程車,用過的知名餐廳等都有。她的鄰居們都怕她,就連接過她案件的法官也很頭大。
李文講話很直,且都一針見血,有時甚至不留情面,維權更維到北京各大報連載報導,讓李敖還要越洋勸她。
三周前,為探望父親李敖以及與臺商男友結婚,她決定離開大陸回臺定居了。相隔近20年重新踏上臺灣這片土地,李文感慨臺灣可以一個字形容,就是「老」。舊了,窮了,沒活力了,沒光澤了,土了,臭了,禿了,落伍了,墮落了,髒了,頑固又任性,「臺北很多地方連一個大陸的三線城市都不如,很悲哀,這個不是我當年離開臺北的感覺」。她說要想辦法讓臺灣「返老還童」。
小島情懷嚴重缺乏國際觀
李文還細數臺灣優缺,她說,臺灣的「優點是文明程度高、物價低、食物美味,還有網絡開放、人情味濃、普遍禮貌等」,但缺點是缺乏國際化、小家子氣,小島情懷嚴重。臺灣人最常琅琅上口的一句話是「不好意思」,但說完後還是照樣犯錯和做不文明的事情,她也想揭開這些偽善面。環境方面,馬路上摩託車亂竄很危險,服務行業下降,英文水準下降,到處發小廣告,商鋪倒一堆。「真正就是一個沒有什麼國際化的孤零零的小島」。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雜誌《BRUTUS》日前製作了一期以臺南傳統市場的街景為封面的「臺灣特輯」,大嘆臺灣街道的招牌設計醜陋,不少島內網友直言這樣的景象有點羞於見人,臺灣的市容確實有待加強。
相反,不知什麼時候,臺灣有關於「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上海沒有高樓」、「在大陸找不到廁所」這樣荒唐奇怪的聲音漸漸少了,一些有關於大陸正面的、肯定的聲音看起來正在慢慢取而代之。
登陸見聞糾正偏見
「大陸的環境沒那麼簡陋,大陸人的素質也沒有想像的差啊」。這也幾乎是所有來過大陸的臺灣人都會都繞不開的一句感嘆。他們曾經以為大陸就是髒亂差、基礎設施落後,人口素質低而且無言論自由可言,如今他們毫不諱言:「臺灣的城市在大陸而言就像三級城市,包括臺北」。在他們眼中,大陸的機場高端且乾淨,公共運輸便利快捷而且便宜,尤其高鐵的速度真的難以言喻,馬路上也比較乾淨,城市綠化也做得相當不錯。
前段時間網友翻出前臺北副市長李永萍在臺灣政論節目中的客觀評價,臺灣人還在用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眼光看待大陸,實際上大陸的網際網路科技發展已經名列世界前端了,該反省的是臺灣人。
不論怎樣,都不能忽視這一種可喜的趨勢,那就是隨著內地與臺灣的交流日盛,臺灣從高層官員到民間在逐漸摒棄從前對大陸固執的刻板偏見。除此之外,也應承認,大陸還有很多經濟不發達地區,整體軟體還不及臺灣,尤其是人均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稍遜一籌。
不過須得承認,仍然有相當多的臺灣人依然守著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偏見頑固地堅持不看如今大陸的強盛實力和飛速發展,生活在自己為自己建造的象牙塔,一廂情願地相信一直以為的,或者被別有用心的媒體誤導,相信那些抹黑和謠言,對於這樣的人,只能說,我們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安於現狀、固步自封,最終只能被時代淘汰。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臺商總匯」公眾號!
合作專線 :13532488201 (孫小姐)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兩岸商匯」公眾號!
聯繫電話:0769-22118581
地址:東莞市東城區東城大道東順樓4樓東城臺商會內(崗貝居委會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