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沒有人是百分之百身體健康的,也沒有人是百分之百心理健康的。我們的區別只是程度不同。」
英國人馬特·海格的《活下去的理由》是一本抑鬱症患者的日記。在抑鬱症開始侵蝕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的時候,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
我們覺得抑鬱症是有病因的,我們覺得抑鬱症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我們有的人甚至覺得抑鬱症就是心情不好,生活不順利而已……
我們都不對!我們永遠都看不到,看不到那些看似「開心」的人們內心的哭泣;看不到那些看似「幸福」的人們內心的絕望;看不到那些看似「自信」的人們內心的自卑;我們只能看到那些看似正常的表象,卻永遠無法看到,無法理解痛苦的人們在經歷著怎樣的痛苦。
馬特的這本書首先是寫給沒有抑鬱症的人的,然後是寫給抑鬱症患者的。因為偏見是比抑鬱症本身更加可怕的事情。
作者:馬特·海格
這本書的存在證明了抑鬱症會撒謊。抑鬱症會使你有錯誤的想法。
但抑鬱症本身並不是一個謊言。它是我所經歷的最真實的事情。當然,它是無形的。
對其他人來說,它似乎無足掛齒。你的頭腦裡著了火,但沒人能看見火焰。因為抑鬱症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形的、神秘的、所以很容易滋生偏見。偏見對於抑鬱症患者尤其殘忍,因為偏見影響思想,而抑鬱症是思想的疾病。
進化心理學家或許是對的,人類進化得太超前了,作為第一個能夠全然覺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種,人類也有了能夠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與痛苦的能力,或許這就是人類智慧的代價。
感覺真的很重要。
人們總認為思想是多麼重要,其實感覺也同樣重要。我想讀那些讓我笑,讓我哭,讓我恐懼、希望、對空氣揮舞拳頭的書。我希望一本書能夠擁抱我,或者抓住我的後脖頸,我甚至不介意它朝我腹部來一拳。因為我們活在世上就為了感覺。
我想要感知生命。
我要讀它、寫它、感覺它、活它。
我想要在轉瞬即逝的生命裡,最大限度地感覺一切能被感覺的。
紙質書本
在疫情期間,我的叔叔得了抑鬱症。面對著他,我無法理解原本整天神採奕奕的人為什麼會像失了魂魄一般。我一直以為抑鬱症離我的生活很遙遠的,可是它就那麼輕飄飄地降臨了。直到他開始有了自殺的傾向時,才去了西安的大醫院看病。
叔叔的情況現在好轉了很多。可是這件事帶來的震撼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我找到了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但我無法說我理解了抑鬱症是怎麼回事了,我只能說我靠近了它,我瓦解了很多自以為是的想法,我被科普了「抑鬱症」這個詞語。
我們需要主動去接觸有關抑鬱症的知識,只有當我們了解了它,我們才能夠幫助身邊的人,幫助我們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很多無意卻深刻的傷害都是因為偏見、因為無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