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將研學旅行納入必修 盤點國外課外實踐活動

2020-12-20 中國僑網

湖南將研學旅行納入必修 盤點國外課外實踐活動

2018年01月16日 16:11   來源:央廣網   

參與互動

  原標題:湖南省將研學旅行納入必修課 盤點其他國家校外實踐活動內容

  央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研學旅行和傳統的春遊、秋遊不同,它是指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意在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近日,湖南省教育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意見》,要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範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和精品線路。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研學旅行將成為湖南每一位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早在2013年2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隨後研學旅行這一新事物在全國各地風生水起,學校和社會機構爭相參與。這次湖南省將研學旅行正式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之後,備受社會關注的安全問題、目的地建設問題、貧困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都將有具體辦法可依。

  其他國家的中小學有沒有類似的「研學旅行」?校外實踐體驗活動都有哪些內容和方式?在教學安排中又佔有多大的比重?

  日本從幼兒園開始經常組織「校外參觀」訪問活動

  首先來看日本。《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為了讓孩子們理解社會、理解他人和熱愛本土文化,培養腳踏實地的做事風格,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經常組織「校外參觀」訪問活動,當地企業甚至部分政府機關,都很樂意向學生開放。

  黃學清說:「日本從幼兒園起組織孩子們去農田參加勞動,比如挖番薯、土豆、蘿蔔等,很多幼兒園還會組織參觀給幼兒園做盒飯的食品企業等。到了小學,學校教育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是熟悉本地區的特長。除了課堂上的講授,實地參觀是每個學年都會組織的。比如千葉縣的一所小學五年級這學期參觀了斯巴魯汽車製造廠、紡織印染工廠,體驗了印染工藝。開放學生參觀的企業也被認為在安全、環保等方面是值得信任的企業,很多企業都非常歡迎孩子們來參觀。另外,日本的政府機構也對學生們開放,比如國會、財政部等。日本財政大臣曾經親自接待來參觀的學生,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有的企業還在學校的假期中選擇幾天作為家屬參觀日。很多孩子到父母的辦公室,看家長是如何工作,開始理解工作的意義和付出的辛苦,增進了家庭的情感。」

  俄羅斯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非常普遍

  把視線投向俄羅斯。《全球華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介紹,俄羅斯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非常普遍,主題相當豐富,工業、自然科學、歷史古蹟、人文藝術等都有所涉獵。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國家政策的法律支持,還得到全社會各組織的全面配合。

  張舜衡介紹:「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為例,1998年頒布了第516號政府令,學校有權利組織免費的研學旅行,莫斯科市內所有博物館、展覽館和劇院等社會組織對於中小學教育機構、孤兒院以及康復中心等學生群體一律免費開放。目前俄羅斯研學旅行的主題大致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工業主題,比如去工廠企業、火車站、麵包廠和發電廠等。讓中小學生了解現代工業的生產,熱愛並尊重從事物質生產的職業。第二類是自然科學主題,比如去田野、動物園和植物園等。第三類是歷史和文學主題,比如歷史名勝古蹟、美術館和圖書館等。第四類是當地特色主題。第五類是綜合性主題,比如當地的城市歷史博物館,既覆蓋到本地特色主題,又涉及到歷史和文學主題。」

  為了杜絕以研學旅行為噱頭的盈利現象,俄羅斯一些中小學明文規定,研學旅行項目必須由校會計部門審核,帶隊老師按規定可獲得10%的活動項目補貼。

  張舜衡介紹:有的學校直接在年度教學計劃中明確列出開展2次研學旅行,有的學校不僅沒有明確相關指標,甚至規定一年級學生不能參加研學旅行。這和學校所在城市有很大關係,對於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大都市的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可選擇目的地要超過遠東地區窮鄉僻壤的中小學。很多教育經費不足的中小學無力承擔高昂的交通成本,只能交由教師和家長委員會共同解決。

  澳大利亞研學旅行以短途旅行為主

  最後來看澳大利亞。《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透露,由於澳大利亞城市與城市之間,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人跡罕至的荒漠,中間的間隔非常大,所以安排研學旅行活動,要麼是城市內當天來回的短途旅行,要麼是一場規模相對較大、需要坐飛機的跨城市旅行。大多數情況下,研學旅行以一天內能完成的居多。

  胡方介紹:「澳大利亞的研學旅行以當天來回的短途旅行為主。比如雪梨唐人街地區隔三差五會看到早上上班時,學校的老師帶著整個年級的學生坐著城市鐵路來參觀,中午孩子們三五成群的在各個亞洲食品總匯的食肆前觀察,他們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牌坊以及一些中國小店,然後一天的短途旅行就算結束了。一般澳大利亞的中小學安排的跨城市的、超過1天時間的中長途研學旅行相對較少。由於本身在公立中小學學費都是免費的,這類學校往往會考慮舉辦一次長途需要過夜的旅行是否所有的家庭都能夠承受。此外,相對短途當天來回的旅行,長途需要過夜的旅行的監護問題更為複雜,學校需要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也更大。」

  即使是短途旅行,對於澳大利亞學校的安排方來說也非常慎重。比如有的幼兒園組織小朋友,去參觀對門一家直線距離不超過50米的小學,也要提前一周告知家長,並籤署知情同意書。沒有家長的授權,學校是不會把孩子們帶離校區的。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湖南: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專業指導學校勞動教育教什麼、怎麼教。7月16日至18日,記者採訪了湖南部分大中小學校長,欣喜地發現,有了《指導綱要》,勞動教育將呈現一番別樣風景。
  • 湖南將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安全問題將有具體辦法可依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研學旅行和傳統的春遊、秋遊不同,它是指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意在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 湖南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各國研學旅行有哪些內容方式
    ­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研學旅行和傳統的春遊、秋遊不同,它是指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意在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 中國將社會實踐納入評價 看各國豐富多彩課外活動
    央廣網北京4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讓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多接觸社會!」這樣的口號我們已經喊了很多年,但是,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口號仍然只是口號。為此,15號教育部下了一劑猛藥:我國將逐步完善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體制機制,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和成效納入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如何上好研學旅行這堂「必修課」,聽聽專家怎麼說
    三湘都市報7月21日訊 暑假到來,研學旅行市場火爆,但也存在研學旅行基地和機構資質參差不齊、準入門檻高低不一、價格不透明、虛假宣傳、行業標準缺失等系列問題。作為我省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研學旅行這門課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學有所獲」?研學旅行行業應該怎樣規範發展?
  • 河南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每學年一至兩次研學旅行
    3月20日,省教育廳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全省中小學要將學生研學旅行納入教學計劃,評價結果逐步納入學生學分管理及綜合素質評價。按照規劃,將建設一批層次分明、各有特色、示範引領的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打造一批河南特色、主題鮮明、影響深遠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培養一批志在研學、專業過硬、結構合理的研學旅行師資隊伍,研發一套基層可推、一線可學、外地可鑑的精品研學旅行課程體系,建立一套責任清晰、科學規範、保障到位的研學旅行管理機制。
  • 教育部: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
    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導各地豐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12月2日,教育部答覆《關於完善研學旅遊市場秩序的提案》中表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地根據《意見》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 潮州城基中學研學實踐活動,感受燦爛古文明
    上周六,城基中學組織兩百名初一級新生到華夏博物館看展品,學歷史,長知識。城基中學學生:這次研學活動,豐富了我的歷史文化知識,拓寬了我的課外知識面,更激起了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激情。據了解,研學實踐是城基中學的一個品牌活動。
  • 湖南首趟研學高鐵專列出發 郴州金海兩千師生研學廣東
    2019年4月12日上午,來自湖南省郴州金海學校的兩千餘名學子走出校園,乘坐湖南首發的三趟研學高鐵專列,開啟廣東研學之旅。為強化研學旅行意識,進入研學旅行狀態,學校專門舉行了研學旅行授旗儀式。校領導及世紀明德負責人在儀式上進行發言,囑咐同學們做好準備,開啟一段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研學旅程。
  • 開發本土精品研學實踐項目,培養高素質研學實踐導師
    ,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合影 汕頭市研學實踐協會將整合會員資源,與會員單位充分遵循研學實踐工作的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公益性原則,依託汕頭特色資源,開發具有汕頭特色的精品研學實踐項目
  • 重磅發布 《中國親子遊與研學旅行年度發展報告》
    近日,由華漢文旅集團聯合中國旅遊協會親子遊與青少年營地分會研發出品的中國親子遊與研學旅行年度發展報告2019重磅發布。該報告詳細披露了中國親子旅遊及研學旅行客群在發展趨勢、旅遊產品選擇、融合發展等多方面的特點。本文根據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部分內容提煉整理而成。
  • 中考對研學伸出"魔爪",研學究竟有多重要?
    這是研學首次作為考點被納入重要的考試當中,雖然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也讓家長們手足無措,如果孩子沒參加過研學旅行,對研學旅行沒有一絲了解,僅是作文這一項就失分不少。試卷題目的考察詳情如何?題目如何結合研學?研學對孩子品格和能力的塑造有何重要性?針對試卷,小編截取了部分考題進行分析。
  • 2020年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年會10月23號在黃山舉辦
    不過,相信大家最近在各媒體平臺都看過很多資訊,報導了全國很多地方都在開展研學實踐、夏令營等活動,這些活動或許有你的身影,或許沒有你的參與。如果此時的你正在帶隊或組織夏令營活動,那小研同學要給你點讚,非常可喜。如果此時的你還在惆悵從何著手,請不要悲觀,因為研學旅行會復甦,遲早都會,關鍵在於不放棄!
  • 「學研在漢中」推介合作周活動開幕!漢中將在南鄭建「學研小鎮」,規劃5000畝!
    在9月19日開幕的「學研在漢中」推介合作周活動中,我市通過現場發布推介、展板展示、發放宣傳手冊每年將吸引100餘萬全國各地青少年兒童和群眾研學實踐、觀光旅居,進一步帶動周邊配套產業的快速聚集和高速發展。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學研、城市及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把「學研在漢中」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通過建設功能園區、聚集區、產學研基地,不斷擴大「學研在漢中」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貢獻力。
  • 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研學旅行有望迎來「井噴」?
    近日,教育部引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如果念好研學旅行「五字真經」?
    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學習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從孔子周遊列國的遊學精神,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無不體現著哲學思想,滲透著中國智慧。新時代研學旅行的倡導,再次彰顯「研」「行」一致的現實意義、知行合一的教育價值。
  • 2020研學實踐教育高峰論壇在邕召開
    加強研學實踐教育是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迫切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行實踐育人的重要舉措。他相信,本次論壇的召開將為推動廣西研學實踐教育高質量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張藝兵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在研學旅行上所做的積極嘗試。
  • 提升研學旅行基地營地建設高度,滿足研學多重功能的需要
    研學旅行遵循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要求受教育者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對自然萬物進行直接的接觸與觀察。研學旅行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以一種旅行的方式感知周圍的世界,並在充滿體驗感知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快樂。學生在研學旅行基地與營地開展實踐活動,實質是接受體驗式、情景式教育,也是一種休閒教育。
  • 文化遊不能與研學畫等號 研學人才儲備不足!
    1.文化遊不能與研學畫等號在某旅行社遊學項目宣傳頁上,「研學旅行成必修課程」「傳統文化考核在中高考中比例上升」等字眼非常醒目。北京市海澱區四年級學生呂梓萌的媽媽為女兒報名了「三孔」深度遊學,在她看來,去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學習能夠更加深入地感悟傳統文化:「反正也要出去旅遊,能長知識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