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開設中醫課程,促進中醫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的捷徑

2020-08-26 外行人說的外行話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說法在目前的輿論上已經落於下風,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技藝的學習和傳承,只能從孩子抓起。

比如,琴棋書畫等技藝,如要有所成就,絕非一日之功,如要達到一定的造詣,更是難上加難。既要有一定的天賦,更要有童子功。

天賦決定了所能達到的高度,而「童子功」甚至決定了成敗。

比如書法、國畫、戲曲、武術、圍棋、象棋等國粹級別的傳統文化,如果沒有從幼就開始習學,沒有紮實的童子功,達到專業級別水準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當然,從孩子抓起,並不是說越早越好。 具體從何時開始?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還是應該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現在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相關部門還是採取了很多措施的,比如將書畫課設為中小學校常設課程,還有戲曲進校園的活動,開設特長班或組織學習傳統文化的社團等措施。形式雖然多樣,但起到的作用多為蜻蜓點水。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或增強孩子體質的熱情,隨著孩子學習任務的逐漸加重也在逐漸減退,直至消失。

雖然一直都在說要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但其實孩子的學習負擔一直在增加的。我上小學時還是五年制,課程就是語文、數學,偶爾會有思想品德和音樂課,五年才開設歷史課,到了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地理和生物。看看孩子現在的課程,覺得自己的小學和初中簡直太幸福了。

學習的目的為何?不外乎兩點,一是學以致用,二是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算是好的教育模式,也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


現在的統一的教育模式雖然對大多數的學生是公平的,但也容易埋沒某些擁有特殊天賦的孩子,也容易制約一些對人才有特殊要求的行業發展。

比如,剛才所說的需要有「童子功」的人才的行業就是如此。雖然現在各方面都在大力宣傳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但整體的社會環境和教育機制還是導致傳統文化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小學生中還是以宣傳為方式和目的,這種簡單的手段,其並不連續和強烈的影響會被更多的無處不在的娛樂方式衝擊的無影無蹤。沒有全面的、長期的、系統的教育系統,振興傳統文化只能流於口號。

開展更為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並不衝突。中國的傳統藝術是相通的。比如書法,練習的過程中會涉及詩詞歌賦,會涉及神氣法度,也會涉及文人墨客。學過書法和未學過書法那是一目了然的,對學生而言,練習書法會對語文、歷史等學科都有很大的裨益。

雖然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是天才,也不可能個個都會會成為藝術家,但從娃娃抓起,才會為傳統文化的振興帶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人才來源。

而作為國粹之一的中醫,似乎也可以延續這樣的思路。

很多大學所開設的專業,都和小學、或初高中所學知識有很強的關聯性。而醫學專業則不是如此,在學生步入大學之前,其相關的知識量幾乎為零。這導致醫學專業學生的大學生活要面對更繁重的學習任務,而且所學內容多為囫圇吞棗,畢業後也不能快速並有效的應用到工作之中去。

中醫的特點是易學而難工。入門比較容易,但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卻很難。這也是很多中醫專業學生比較困惑和迷茫的原因。如果只通過四年的大學學習和一年的實習,便能夠有效的運用中醫手段治病救人是很難的。要麼知難而退,要麼只能繼續考研深造,而無論是對學生本人,還是對中醫行業和整個社會,都是一種浪費。

所以,中醫行業要有所發展,學生學習中醫的時間還要提前開展,而不是往後延伸。

中醫注重防治未病。所謂未病,也可以理解為現代通常所說的保健養生。學習一些中醫知識,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診斷水平,對於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緩解社會醫療的巨大壓力都是有效的辦法。只是這樣的辦法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奏效。

中醫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體觀念,講求「天人合一」。這和其他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致的。而且中醫有很強的學以致用性。即使是小學生,也可以把學到的哪怕是最基本的中醫知識,很方便、很廣泛的應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這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了解中醫、了解傳統文化,並進而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都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剛才也說過,中醫易學難工,所以學習中醫也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從最基本的中醫基礎理論、最常用的中藥飲片、湯頭、穴位,最重要的醫藥名家開始學習,讓學生對中醫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並形成初步的知識框架。


而且中小學生學習中醫,也會和其他學科產生密切關聯。

比如,學習一些醫古文,對語文會相互照應;

學習醫學名家,會涉及歷史知識;

學習中藥飲片,會涉及地理、生物等科目的知識。

多學科有效互動,相得益彰。

雖然每年都有大批的醫學專業學生畢業,醫院數量和規模都不斷提高,國家也已建立了全方位的醫療保障體系,但醫療資源緊張,醫保資金壓力巨大的問題還是越來越明顯,人均治療和費用住院費用更是逐年攀升。

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而且醫患關係緊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醫患雙方所掌握的知識極度不對等!

所有問題的根本解決,還要依賴於全民醫療知識掌握水平的提高。

從中小學開始開設中醫課程,才能培養更多的中醫人才,也才能促進中醫的發展、真正提高國民的健康意識和整體健康指數的提高。

中小學生開設中醫課程,比背三字經百家姓更能鍛鍊大腦,比背唐詩宋詞更易學以致用,至少比學英語的作用大些吧。

醫學知識的學習是醫學專業或藥學專業學生的專利,其他非醫學類院校的學生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正規的醫學知識教育。如果在中小學中開設中醫課程有所難度的話,在更多範圍內的大學開設中醫課程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也應該能在短時間內出現效果吧!

最後想鄭重說明一點:普通認為,尤其是很多非醫學專業人士覺得中醫年齡越大,水平越高。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雖然中醫經驗的積累和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長的時間,但中醫的學習和繼承,開拓和進取,執業的黃金時期也是年富力強之時。從這個角度考慮,在中小學開展中醫教育還是很有必要的。

相關焦點

  • 學中醫也要從娃娃抓起,沒有「童子功」,不可能學好中醫
    現在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書畫課成為一些中小學校的常設課程,還有比如京劇進校園的活動,開設特長班或組織學習傳統文化的社團,但形式多為蜻蜓點水。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或增強孩子體質的熱情,隨著孩子學習任務的逐漸加重也在逐漸減退,直至消失。
  • 教育部: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中醫課程
    「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近年來,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就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中醫必修課程進行了專題研究。
  • 英國中醫發展現狀調查堪稱海外最地道的中醫
    白皮書指出,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此前,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對中醫藥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在國內外推廣中醫藥、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探索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合作模式的願景。英國作為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最為昌盛的國家之一,有著悠久的中醫藥發展歷史、眾多的中醫藥從業人士以及了解中醫藥療效的醫患資源。
  • 中醫康復技術學習哪些課程?前景如何?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新興的專業,有很多同學都不知道中醫康復技術專業主要學什麼? 中醫康復技術課程主要學什麼,下面小編就詳細說一下中醫康復技術專業課程主要學什麼,前景怎麼樣?中醫康復技術開設課程開設課程:人體解剖生理學、微生物與寄生蟲、生物化學、中醫學基礎、藥物學、中藥方劑學、臨床醫學概要、康復醫學基礎、針灸學基礎、推拿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中醫健身學
  • 幼兒園矚目的最高榮譽給了誰,中醫特色幼兒園緣何成為大國戰略?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新時代,以中醫啟蒙為特色的幼兒園健康教育事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 山中醫努力構建中醫藥一流課程體系
    依託中醫藥博物館開設《中國醫學史》等課程,帶領學生領略中醫藥博大精深的歷史和名家的高尚醫德。開展「追夢路上我心中的思政課」活動,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學生通過主講思政課程,深化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認識和思考,使思政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二、強化核心課程的主導作用,構建通專兼重的課程體系。學校核心課程包括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和專業教育核心課程兩類。
  • 中醫在英國竟然發展得這麼好!
    白皮書指出,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此前,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對中醫藥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在國內外推廣中醫藥、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探索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合作模式的願景。
  • 中醫特色幼兒園健康副園長設立的八大問題
    ● 二是,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導下,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是,堅定文化自信,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進入新時代。要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從幼兒園階段開始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 取類比象——真中醫的思維,學習中醫的捷徑
    【北京●3月10日】古脈法臨床實戰班丨練出準確脈診手感學習中醫就是要把握古人認識事物的方式,從思維方法和哲學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順暢自然。天地萬物莫不有象,透過「象」去感悟中醫,是我們進步的捷徑。
  • 朱世增:加重中醫院校古漢語和中醫經典課程比重、英語選修
    2019年10月20日發布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第四條《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提出:「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中醫藥專業主體地位,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為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清晰的改革思路。
  • 兩位「山東省名中醫」來金醫傳經送寶,培養基層中醫人才
    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部署,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與優勢,謀劃醫院中醫藥發展新未來,12月20日上午,金鄉縣人民醫院成功舉辦「金鄉縣中醫學術講座」,兩位「山東省名中醫」司國民教授、田思勝教授來院進行中醫學術講座
  • 中醫入捷徑-24小時中醫基礎
    各種中醫技能班,提高課,單最基礎的中醫知識掌握了嗎?......相信你學習了這課程以後,會有一個嶄新的認識。相信你學習了這次課程以後,會明白這才是學習中醫的入門捷徑。未來的中醫主力又在哪呢? 現在有些從業者《內經》《難經》沒看過,《傷寒》《金匱》沒讀過, 靠幾張祖傳秘方過日子,靠老師傳授的一點經驗過日子。這樣的醫生當然也會治好一些病,但是從長遠來看,因為缺乏經典的素養,底蘊 不足,限制了醫術的進一步發展。中醫的未來靠哪些人呢?
  • 針灸師、正骨師、中醫推拿師等培訓 汕尾當地專業中醫學校
    成人推拿課程內容涵蓋祖國中醫學基礎理論,注重各種推拿技能手法培訓及實踐操作,以辨證施治作為指導原則,強化辨證。
  • 幼兒園標配:中醫健康副園長 (副園長設立的八大問題)
    二是,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導下,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三是,堅定文化自信,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進入新時代。要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從幼兒園階段開始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四是,堅定中國學前教育自信,幼兒園教育面臨不斷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新任務。
  • 海外落地面臨挑戰 中醫海外教育如何傳好「真經」
    令他不解的是,學校中醫專業課程實行的是全英文教學,結業考試與論文寫作只能使用英文或馬來文。「除同善醫院外,馬來西亞各中醫醫院目前只有門診部,而未設立住院部,部分同學得遠赴中國開展臨床實習。」他說。  中醫海外教育是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通過興辦本土中醫藥高等教育、與中國高校開展多元務實合作等方式,海外中醫藥人才培養日益標準化、規模化,使得當地中醫藥行業快速發展壯大。
  • 教育部: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中醫!
    「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近年來,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就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中醫必修課程進行了專題研究。
  • 馬來西亞中醫前景見曙光 大學獲辦中醫學士課程
    中新網10月22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宣布批准拉曼大學申辦以中文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中醫學士學位課程後,已讓大馬的中醫前景見曙光,而霹靂州民辦中醫學院校希望與此同時也應保留數十年以來在大馬默默耕耘的民辦中醫學院,同時因國內也沒有中醫醫院,所以擔心這些畢業生的出路也較受到局限。
  • 教育部: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中醫
    「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近年來,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就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中醫必修課程進行了專題研究。
  • 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鼓勵但並未強制要求
    important}近日,一條關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並配上一篇題為「今年秋季起,小學五年級將陸續開設中醫課」的報導。△網絡傳言事實上,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中醫藥的中小學讀本,但明確成為教材的,目前只有浙江一地。
  • 「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國務院:未強制要求
    近日,一條關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並配上一篇題為「今年秋季起,小學五年級將陸續開設中醫課」的報導。事實上,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中醫藥的中小學讀本,但明確成為教材的,目前只有浙江一地。經記者核實,上述報導刊登於2017年9月15日《寧波晚報》A08版,內容涉及浙江省寧波市於當年秋天在小學中開設中醫課程的相關教育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