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育兒群裡有家長反映:寶寶2歲多,原本很乖巧安靜,最近卻突然變得很「搗蛋」,喜歡把東西放在嘴裡咬,到醫院檢查卻發現跟出牙沒有關係,反而查出了缺鋅,難道寶寶的變化跟缺鋅有關?
確實,很多家長只注重給寶寶補鈣,卻從來沒意識到缺鋅也會讓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寶寶2歲多,明顯已經過了口欲期,如果突然喜歡亂咬東西,多數情況下,這跟寶寶口腔問題或心理問題無關,而是體內嚴重缺鋅特有的表現。
1、飲食異常
很多寶寶挑食,但遇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還是很有食慾的,但缺鋅的寶寶不管面對多麼誘人的食物,總是提不起胃口,每次吃飯時間都特別長,還吃得少,有明顯的厭食表現。
2、健康問題
鋅是促進免疫細胞發育的重要元素,所以缺鋅的寶寶免疫力會比較低,不僅自己容易生病,而且還容易被傳染,即使家長保護得很好了還是經常感冒發燒,體質變得很差。
3、行為異常
寶寶缺鋅會表現出一些行為異常,比如:手腳小動作很多、經常用力眨眼睛、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遲鈍等。
4、發育遲緩
缺鋅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如果寶寶長時間缺鋅沒有補充,那麼個子就不容易有變化,身形會愈發瘦弱,發育跟不上同齡人。
5、視力下降
正常來說,寶寶6歲以前,視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好,哪怕沒有明顯的提升,但也不會出現「倒退」。如果家長發現寶寶看不清東西,甚至小小年紀就要戴眼鏡了,那麼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缺鋅了。
6、皮膚問題
鋅參與皮膚和黏膜細胞的合成,如果寶寶體內缺鋅,那麼寶寶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皮膚問題,比如反覆出現口腔潰瘍、長溼疹、皮膚敏感泛紅脫皮等。有的孩子指甲周圍會有明顯的倒刺,甚至殃及指甲,甲蓋上會出現白色斑點。
很多家長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以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寶寶吃得也不差,就不會缺鋅,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分析會發現挺荒唐的。
吃得好並不代表吃得對。比如很多寶媽早早地就給寶寶斷奶,選擇給寶寶餵很昂貴的奶粉,這無疑就是交了「智商稅」,因為母乳的營養是最適合寶寶體質的,既豐富又好吸收,奶粉無法替代,很多早早斷奶的寶寶,就容易出現「鋅不足」的情況,與之俱來的是鈣質、鐵質的缺乏。
所以有經驗的家長都會堅持給寶寶餵母乳,有些甚至會餵母乳到2歲,在寶寶添加輔食的初期,隔三差五拌一些懷菇甘末到輔食裡,彌補米粉米糊中的鋅元素不足,同時增強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此外,還可以多在寶寶的輔食中準備一些牡蠣、瘦肉、鮮蝦和動物肝臟的,這些都是重要的礦物質營養來源。
每個孩子體質不同,成長過程也存在差異,還是需要家長多加注意,早發現、早改善,對於寶寶生活中的「小舉動」,不忽視,多掌握一些育兒健康知識,為寶寶的生長發育做好萬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