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由於「虎媽媽」的功勞,而是亞洲父母認為只有教育才能保證孩子的未來。
看看雪梨一些最負盛名的公立大學的演唱會日照,可以看到過去三十年來學生膚色的變化。最初主要是白人學生,現在主要是亞洲學生。
在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學習的學生中,亞洲學生佔多數
亞洲移民家庭的孩子已成為壓倒一切的力量,不僅在雪梨而且在整個澳大利亞,佔高中「學校」學生的80-90%。在新南威爾斯州,亞裔學生也經常是表現最好的人。畢業後,這些學生經常入讀醫學,法律和經濟學等高性能專業大學。
不僅在澳大利亞,在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英語國家,亞洲學生在頂級學校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績。
雪梨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和政治學教授克裡斯蒂娜·霍(Christina Ho)表示,許多亞洲移民父母認為,在學校學習將有助於確保子女的社會未來。
他們的恐懼是正確的。2011年勞動力市場研究的結果表明,要接受工作面試,具有中國血統的澳大利亞人經常要提交的申請比純英語名字的人多一倍半。
這應當就是亞洲父母引導孩子上頂尖學校的動力。
到2020年,將有15,000多份申請在新南威爾斯州50所最負盛名的中學中爭奪4,200個名額。
西雪梨大學的教授梅根·沃特金斯(Megan Watkins)說,她發現中國家庭和富裕白人家庭的習慣存在相似之處。中國父母每天晚上都會在一定的時間養成孩子學習的習慣。社會經濟地位高的白人家庭也有這樣的習慣。確實,許多富裕的家庭認為養成學習的習慣很重要。
據她介紹,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學會了專注於家庭作業。她說:「專心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一項不容易掌握的技能。」
在大多數「分級學校」中,80-90%的學生是亞洲人
教育思維的根本差異也體現在「天才」和聘請兒童導師的觀點上。
白人父母常常認為天賦是「天生的」天賦,孩子們也許是天賦也可能不是天賦。但是,他們反對這樣的事實,亞洲孩子的父母常會聘請私人家教。這顯示了白人的父母與亞洲父母在教育思想上的巨大差異。
對於亞洲移民來說,天才不是一個肯定或否定的決定。他們從不談論天賦,他們只是在談論必須努力學習。
沃特金斯教授認為,很少有人了解亞洲學生學習成功的真正本質。據她說,媒體的想法太過刻板,對文化一無所知,這導致了以下偏見:「亞洲兒童被迫犧牲上課時間和補習知識來參加學校比賽。」
實際上,這僅是家庭偏好的問題。亞洲家庭優先考慮教育,他們將時間和空間用於兒童的學習。
沃特金斯女士說,對於不富裕的中國家庭,「父母仍然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安靜的空間,讓他們專注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