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C銀翹片含毒揭廣藥隱憂:一味求大引發管理失控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妍|北京、廣州報導

  按計劃,2013年,廣藥集團要完成重要轉型——重組上市。重組後,廣藥集團將橫跨滬、深、港三地交易所,成為全國首例。

  重組方案已醞釀近三年,但無奈廣藥集團一直官司纏身,新聞不斷,重組方案被迫一拖再拖。

  2012年年底,廣藥集團重組方案終於獲得證監會批准,得以啟動。按照方案,廣藥集團將以白雲山為核心品牌,打造「大南藥」;以王老吉為核心品牌,打造「大健康」。

  但現實是,「大」字之下,隱憂重重。

  3月26日,廣藥集團「涉毒山銀花」事件令公眾震驚,家庭常備用藥維C銀翹片成為含砷、汞的毒藥。

  「涉毒山銀花」暴露出廣藥集團的「外包」存在重重隱患:廣藥集團擁有近30家成員企業,子公司和三級子公司眾多,外包和代工環節複雜,為廣藥集團提供原材料、生產、加工和服務的企業更是難以計數,如此大的攤子,如何實現有效的監督管控?

  「大」字戰略之下,過長的產業鏈和良莠不齊的代工廠都成為隱患滋生的溫床。

  與此同時,外界的另一個擔心是,外包會否成為企業規避責任的避風港。

  廣藥集團副總經理、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倪依東日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雖然我們制定了標準,在合同上也作了約定,但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利益驅使,如何約束,避免非法行為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

  「涉毒山銀花」有多毒?

  替代物的成本低6~7倍;

  藥效幾乎全無;但有劇毒。

  3月26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爆出驚人消息:廣藥集團子公司廣西盈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廣西盈康」)生產的維C銀翹片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用山銀花的枝梗替代山銀花花冠,且山銀花經過工業硫磺燻蒸,含劇毒砷汞殘留。

  作為家庭常備用藥,維C銀翹片的「安全隱患」引發轟動。3月28日,廣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因藥材原料存疑,廣西盈康已全廠停產配合檢查,倉庫中的維C銀翹片已被就地封存,暫停銷售。

  但令外界不解和吃驚的是,當事方對此事的回應態度和處理對策:廣西盈康和廣藥集團不僅沒有迅速做出道歉、追責和產品召回的反應,而且還先後公開表態,表示製造銀翹片半成品銀翹幹膏的供貨商——廣東寶山堂製藥有限公司(下稱「寶山堂」)未按合同履行供貨要求,如有問題應追責寶山堂的責任。

  「我們在合同中跟它約定,用山銀花的花冠。」廣藥集團副總經理、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倪依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寶山堂不僅有供應製藥企業的渠道,本身也有供應食品的渠道,山銀花枝梗是可以用來做食品的,它到底有沒有混淆提取物,我們現在正在調查。」

  作為中藥原材料,山銀花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癰腫療瘡。「但山銀花的枝葉幾乎是沒有藥效的。」中藥材天地網副總經理賈海彬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山銀花乾花為60元~70元/千克,山銀花枝梗的價格不到10元/千克。」

  「在調查期間不應該下太多的結論,如果結果是對方沒有按合同履行,那麼責任應該在對方。」倪依東表示,寶山堂是否按合同履約,廣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廣東省揭陽市政府相關部門正在核查。

  隨後媒體又報導稱,被查出「涉毒山銀花」的寶山堂不僅提供中藥提取物,還是專業生產各種涼茶衝劑的廠家。因此,有消息稱,廣藥集團生產的王老吉有可能使用「涉毒山銀花」替代金銀花。對此,廣藥集團表示,「不作任何回應。」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張俊修曾公開表示,目前市場上存在以山銀花來代替金銀花的情況。

  「用山銀花替代金銀花可以降低成本,山銀花乾花為60元~70元/千克,金銀花在120元/千克以上。」賈海彬介紹兩者之間的成本相差近一倍。

  此外,山銀花種植範圍大,產量高。「山銀花畝產量達200~300千克,是金銀花畝產的兩倍。」賈海彬介紹說,「全國金銀花年需求量為乾花3萬噸左右,而真正的金銀花只有8000噸。」

  王老吉涼茶的金銀花從何採購?能否保質保量呢?倪依東表示,「王老吉涼茶的原材料採購都是來自全國各地,金銀花是山東、河北比較多,雞蛋花以進口為主,在泰國、馬來西亞比較多,涼粉草、仙草在兩廣比較多」。具體的原料採購指標「不太清楚,需要問具體的人員」。

  截至記者發稿前(4月3日),廣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仍未公布此次「涉毒山銀花」檢測結果。

  如果檢測結果證明產品確實有質量問題,廣藥集團是否會考慮產品召回呢?倪依東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只是表示,「我們一定會認真地對待,而且會對所有的消費者負責」。「負責」將以何種方式體現,他沒有作進一步說明。

[page title= subtitle=]

  中藥標準缺失導致檢測執行難

  「中藥檢測方法主要依賴專家觀察、品嘗等人工方法」

  來自寶山堂的「涉毒山銀花」賣給了廣西盈康,用來製成維C銀翹片,據廣西盈康公布的信息顯示,「一天生產可能6萬多到7萬多瓶」。這樣大量的產品,如何檢測它的成分?

  「乾花也好,桔梗也好,在加工時要磨製成粉,再蒸餾提取,最後交出的產品是銀翹幹膏,肉眼是看不出來具體成分的。」 賈海彬分析說。

  事發之後,廣西盈康的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非常震驚」。他稱,廣西盈康對寶山堂供應的相關材料進行檢測時,檢測結果一直是符合要求的,沒有發現過問題。

  如果藥品原材料以次充好,但「檢測結果符合要求」的說法是否成立呢?中國中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專家魏德雲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有可能成立。」

  一直以來,《中國藥典》是我國中藥標準體系的唯一法律依據,但《中國藥典》主要在原材料使用和飲片標準上有所限定,在中藥加工環節,仍存在很多盲點和灰色地帶,中藥產品的監測主要還是依賴企業自查和藥監管理部門的監查通報。

  中藥標準體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約中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魏德雲分析說,尤其在半成品加工環節,廣西盈康無法通過準確的檢驗指標來確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目前,中藥的主要檢測方法還是依賴人工檢測,就是有經驗的專家通過觀察、品嘗等辦法判斷原材料的好壞,至於有毒添加物,更是沒有相關標準和成熟的檢測辦法。」

  那麼,維C銀翹片在出廠時能否發現問題?「中成藥的出廠檢驗指標也只能檢查主要成分。」魏德雲認為,作為知名藥企,廣藥集團應該不會因為成本控制而惡意造假,更多可能是中間商違規供藥,廣藥集團因監管不嚴而遭受牽連。

  比以次充好更嚴重的是工業硫磺燻蒸。為防止藥材腐爛和蟲蛀,藥材種植戶會通過「土辦法」、「傳統工藝」進行藥材保存初加工,多年來,花類藥材燻硫磺已經成為業內普遍現象,同樣被硫磺燻蒸的還有菊花、藏紅花、三七花等。

  國家藥典委員會制定了《中藥材及其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限量標準》(徵求意見版),要求中藥材及飲片中二氧化硫殘留限度值不得超過400 mg/kg。這一規定明確了硫磺燻蒸屬於非法加工手段。

  但現實是,目前並沒有更好的替代技術,如果嚴控硫磺燻蒸,藥品產量會大大降低,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限量標準要求過高,不現實。因此,限量標準於2011年6月和2012年4月兩次公開徵求意見時都引起了較多爭議,中藥材唯一的標準始終難以實施。

  「硫磺本身也是一種藥材,它屬於礦物藥材。」廣藥集團副總經理倪依東表示,「中藥加工中採用硫磺燻蒸是普遍存在的,我不能說它一定合理,但是我相信它是一個事實,既然是事實就有它的原因,應該慎重對待,哪些是可以規避的,哪些是應該禁止的,應該做出原則規定,無論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還是各個省市的藥監部門,都應該慎重地去了解情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要求。」

  倪依東認為,國家一些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制定的過程中有時限性,制定標準的時間和行業通行的處理辦法之間有時間差。「標準能否執行得了,應該客觀看待。」

  硫磺燻蒸也有等級之分,「硫磺分食品級和工業級,食品級可以防腐漂白,主要用於乾果加工,工業級主要用於製造,二者含量不同、精細要求也不同。」魏德雲介紹說,二者價格差距較大,食品級的粉末狀硫磺2000元~3000元/噸,工業級的顆粒硫磺1300元/噸左右。

  「工業硫磺中常含有砷、汞等有毒重金屬,食用是有危害的。」魏德雲表示,藥材經過硫磺燻蒸後,二氧化硫和砷、汞的含量會非常高,而砷、汞都是劇毒,是砒霜的主要組成部分。「二氧化硫會造成呼吸道系統損傷,砷中毒會導致腸胃道血管損傷,汞中毒會導致口腔發炎、肌肉震顫和精神失常等。重金屬一旦進入體內,很難排出,會造成沉積。」

  外包隱憂

  「雜牌軍」帶來管理失控

  和質量隱患

  廣藥集團官方網站的「公司簡介」顯示,作為廣州市政府授權的國有獨資公司,廣藥集團主要從事中成藥及植物藥、化學原料藥及製劑、生物醫藥製劑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製造和經營業務,現有醫藥產品有1000多種,是國內藥企的領軍者,擁有「廣州藥業」(600332.SH,00874.HK)和「白雲山」(000522.SZ)兩家上市公司和成員企業近30家,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7位。

  近年來,隨著廣藥集團的發展壯大,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被逐漸細化分包。但對分包企業管控不力,導致廣藥集團產品質量安全備受質疑。「我相信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這個問題,這是有風險的,雖然我們制定了標準,在合同上也作了約定,但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利益驅使,如何約束,避免非法行為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倪依東表示。

  「外包」,作為資源配置的新模式在製造業中被廣泛應用。但在中藥領域,由於中藥行業的特殊性,如標準體系的缺失等,再加上行業整體規模較小、小企業多,所以「外包」模式並不普遍。但廣藥集團作為我國中藥行業的排頭兵,規模大、領域寬、產業鏈長,成為「外包」問題較為突出的樣本。

  在這次「毒藥門」事件之前,廣藥集團就曾因其王老吉的「外包」隱患引發過媒體的質疑和消費者的爆料。

  2012年7月,歷時一年半的王老吉商標所有權官司終於塵埃落定,廣藥集團獲得最後的勝利,為了在銷售旺季搶佔市場,延續品牌效應,在幾乎沒有任何基礎和準備的情況下,廣藥集團利用代工廠倉促上馬,意圖完成產量目標。

  代工廠團隊的龐大和紛雜令人咂舌。據不完全統計,除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食品飲料分公司以外,王老吉涼茶還在佛山、深圳、廈門、珠海、廣西等地有8家代工廠,包括實達軒(佛山)飲料有限公司、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公司、深圳市深暉企業有限公司等。

  其中,實達軒(佛山)飲料有限公司曾因生產山寨「王老世家」涼茶飲料而被查處,此番被廣藥集團重用,引發業內質疑和擔憂。

  除此之外,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還與統一、銀鷺等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生產、供應企業籤訂合作協議,共享其渠道資源。廣藥集團也曾表態,「不排除代工的可能性。」

  「雜牌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渠道管理失控和產品質量隱患。2013年3月,有網友曝出,在寧波三江地區的一些超市,王老吉涼茶以2.99元/罐的價格進行低價銷售,價格混亂。更有網友拍照為證,買到「倒裝罐」王老吉,引得網友紛紛「吐槽」其產品質量問題。而廣藥集團方面則表示:「這是為了做活動宣傳。」

[page title= subtitle=]

  「大」字戰略:管理跟不上?

  「大南藥」戰略隱患重重,

  「大健康」戰略也備受質疑。

  2011年,廣藥集團就制定了「大南藥」、「大健康」戰略。但無疑,這次的「涉毒山銀花」事件給廣藥集團的「大」字戰略敲響了警鐘,管控「外包」業務成為廣藥集團的一大挑戰。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分析說,藥企採購環節長期存在灰色地帶,導致採購不合格原材料等問題層出不窮,要解決此類問題,必須要減少中間環節,企業應該直接建立藥材種植基地以確保藥材質量,並與權威的檢測檢驗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廣藥集團絕對是動手早的。1998—2012年,廣藥集團先後在廣東、安徽、河南、江蘇、四川等中藥材主產地積極布局,建立了32個符合國際規範的GAP(良好農業規範)中藥材種植基地。

  作為稀缺資源,中藥材種植基地總量有限,尤其在各家跑馬圈地的爭奪之下,廣藥集團的上遊產業鏈整合逐漸遭遇瓶頸。近年來,廣藥集團快速完成了全國各地多家醫藥公司的併購項目,在陝西、河南、海南及粵東地區擴大了商業流通板塊的規模。

  然而,上遊的積累遠遠趕不上下遊的擴張,加之廣藥集團下屬子公司和三級子公司眾多,其中包括全資、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僅從企業規模和組織架構來看,全部建立藥材種植基地並不現實。因此,廣藥集團只有退而求其次,通過建立統一的採購體系,以控制原料質量。

  廣藥集團旗下流通公司——廣州採芝林藥業成為最後的選擇。按照廣藥集團的規劃,廣州採芝林藥業將成為中藥材、飲片的集中採購中心,承擔統一採購職能,並供應給各子公司。

  但現實是,至今,廣藥集團和廣州白雲山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完成重組,對廣州採芝林藥業等其他資產的整合也仍待時日。

  「大南藥」戰略隱患重重,「大健康」戰略也備受質疑。

  從2010年開始,廣藥集團就開始全球招商,意圖將「王老吉」品牌向藥酒、藥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並一度推出「王老吉固元粥」和「王老吉蓮子綠豆爽」等新產品,但至今仍未批量生產。

  廣藥集團做大「王老吉」的計劃引發了業內熱議,許多專家認為,在沒有延續「王老吉涼茶」品牌效應的前提下,盲目擴大品牌領域和種類,會削減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對話

  倪依東:管控需要多方規範

  《中國經濟周刊》:「涉毒山銀花」事件是否暴露了廣藥集團在外包管理上的問題?

  倪依東:只能說更進一步地淨化行業標準,或者是一些不規範的行為,然後使製藥企業或者是生產企業能夠更好地去生產符合質量要求的、滿足消費者要求的產品,任何一個事情都不是為了打消一個行業的存在、一個產品的生存。

  《中國經濟周刊》:廣藥集團擁有多家子公司、供應商和代工廠,如果管控不嚴是否會影響廣藥集團的發展?

  倪依東:管控問題需要多方面規範:一是通過合法的人去約束;二是通過雙方互信互利來實現;三是通過合同約定來支持合法行為,避免非法行為;四是通過消費者和相應的機構去監督,包括我國的很多準入機構和懲罰機制都需要進一步完善。

  《中國經濟周刊》:王老吉涼茶的生產使用了多家代工廠,廣藥集團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否進行有效的產品質量控制?

  倪依東:中藥材是有規範的供應售出地的,哪個地方生產的最地道、最優質,我們就優先採購,現在是由王老吉藥業和王老吉大健康兩個公司分別採購,每一個涼茶的組成裡面都已經約定了成分,但具體的成分比例是需要保密的,如果有人認為它有問題,那麼是由國家相關部門出具檢測報告以後才能夠予以證實。我們有很多代工廠,華南地區比較多,王老吉的生產加工一部分是代工廠在做,一部分是廣藥的人直接在做。

  藥品安全事件「黑名單」

  四川蜀中

  2012年3月8日,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四川蜀中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複方黃連素、川貝枇杷糖漿兩個品種藥物在生產工藝上存在不規範問題,對企業做出了罰沒共計600多萬元的行政處罰,並責令召回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間生產銷售的上述兩個品種。

  白雲山、修正藥業、通化金馬等

  2012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通報了鉻超標膠囊藥品的抽檢結果,全國有254家企業上榜,佔到總抽檢企業的12.7%,包括白雲山、聯邦製藥、通化金馬等十餘家上市公司亦赫然在列。5月2日,修正藥業發出聲明,稱該公司已經將召回所有不合格膠囊產品,集中焚燒銷毀,並再次向消費者致歉。吉林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按規定將對不合格產品組織召回和銷毀,產品涉及金額 36.08萬元,損失難以估量。

  康美藥業

  2012年7月17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康美藥業的諾氟沙星膠囊藥物溶出度檢驗結果不合格。康美藥業表示,此事主要與儲存條件有關,2011年該批次產品全部價值11.55萬元,佔公司營收比例極小,該產品已全部召回並按規定處理。

  太極集團

  2012年7月18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披露太極集團四川南充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清熱解毒口服液PH值測定不合格。7月20日,太極集團稱,PH值變化可能與流通環節運輸儲存中的溫差大有關,公司已啟動該產品的召回工作。

  仁和藥業

  2013年1月,江西仁和藥業有限公司明星產品「優卡丹」遭遇「毒害肝腎」的質疑。隨後,國家藥監局下發通知,修訂「優卡丹」說明書,因缺乏新生兒和1歲以下嬰兒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要求在此類群體中禁用有關藥品。

  雲南白藥

  2013年2月5日,雲南白藥7款產品因未標註有毒物質烏頭鹼,被港澳召回。隨後,雲南白藥緊急發布公告致歉,承認其獨家配方中含有烏頭鹼類物質,但同時表示,公司已通過炮製,使毒性大大降低。(李妍)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轉自中新網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維c銀翹片 維c銀翹片服用的注意事項
    很多人正常的頭痛、感冒、流鼻涕,都會吃藥的,並且都是吃維c銀翹片那您知道維c銀翹片是什麼嗎?您知道維c銀翹片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其實不是所有人都能服用維c銀翹片的,是有一定的範圍的,為了不出現不良的反應出現,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維C銀翹片含毒被證偽 中藥成分難現療效(2013-07-04 06:57:57)
    維C銀翹片含毒雖被證偽
  • 【另一面】維C銀翹片不安全,難抗感冒
    維C銀翹片已成為「家庭常備」感冒藥,但其並不能抗感冒,而因其所含的中藥成分並不安全,還會引發不良反應。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83維C銀翹片未經過大樣本隨即雙盲試驗,無確鑿的證據表明其所含中藥成分能夠起到抗感冒病毒或緩解感冒症狀維C銀翹片的成份是:金銀花、連翹、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蘆根、淡竹葉、甘草、維生素C、馬來酸氯苯那敏(又名撲爾敏)、對乙醯氨基酚(有名撲熱息痛)13味。
  • 維C銀翹片5年4曝安全問題 監管為何「只喊不打」?
    (6月19日港府新聞網) 如果沒有記錯,這是維C銀翹片近5年時間以來第4次曝光出安全問題。早在2008年底,「打假鬥士」方舟子就曾公開撰文質疑維C銀翹片的成分;到了2010年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通告,提醒醫務工作者、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以及公眾關注中西藥複方製劑維C銀翹片安全性問題;今年3月份,廣藥子公司生產的維C銀翹片被曝含有劇毒成分,中藥材原藥殘留大量的砷、汞等有害物質,引起消費者恐慌。
  • 維C銀翹片被疑含禁用成分 同安藥業稱產品無問題
    圖片來自港府新聞網  中國網6月19日 香港衛生署昨日發布消息,稱一款標示為「維C銀翹片」的口服產品可能含有被禁用的西藥成分  香港衛生署提供的圖片顯示,維C銀翹片生產廠家為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今日致電深圳同安藥業,公司客服人員稱香港衛生署配圖有誤,正在與對方交涉中,同時強調公司產品無問題。  香港衛生署近日接獲醫管局通報,稱一名41歲女病人去年十月因橫紋肌溶解及低血鉀被送往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其後,病人在覆診時被發現血鉀水平偏低。
  • 感冒了,吃維C銀翹片?
    「感冒了,吃維C銀翹片。」這本是一句廣告語,但在大眾中卻影響頗深。一患感冒,就來幾片維C銀翹片。其實這樣做是不正確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孫亦群指出:「維C銀翹片主要治療風熱感冒。」  孫亦群介紹道,中藥感冒藥分兩大類,一類是抗風寒感冒的,治療風寒感冒。這類感冒藥由辛溫解表藥組成,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紫蘇葉、羌活等,藥性偏溫,以驅寒邪。
  • 維C銀翹片存安全隱患 貴州百靈緊急發布澄清公告
    作為國內維C銀翹片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貴州百靈也不得不為此儘早發出澄清公告來挽救其產品。     維C銀翹片安全性屢遭質疑    先前,央視曾對廣藥子公司盈康藥業生產的維C銀翹片進行了曝光,旗下維C銀翹片不僅原材料經過工業硫磺燻蒸,而且標註成分與實際不符。
  • 維C銀翹片 你用對了嗎?
    在很多人眼裡,感冒是小毛病,順手就來幾片維C銀翹片。這樣真的安全嗎?維C銀翹片 你用對了嗎?   當身體患上感冒,為求方便,我們喜歡用中成藥要治療。如果你想吃中成藥治感冒,選藥前,要先搞清楚自己是患了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兩者區別如下:風寒感冒症狀:惡寒發熱、頭疼、流清涕、痰白,苔白,脈浮緩等。風熱感冒症狀:發熱、頭疼、咳嗽咽痛、痰黃,苔黃,脈浮數等。
  • 中醫提醒:維C銀翹片不能濫用
    「感冒了,吃維C銀翹片。」這本是一句廣告語,但在大眾中卻影響頗深。一患感冒,就來幾片維C銀翹片。其實這樣做是不正確的,專家指出:「維C銀翹片主要治療風熱感冒。」專家介紹道,中藥感冒藥分兩大類,一類是抗風寒感冒的,治療風寒感冒。這類感冒藥由辛溫解表藥組成,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紫蘇葉、羌活等,藥性偏溫,以驅寒邪。
  • 湖南報告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157例
    省藥監局稱不良反應與藥品質量無關,專家建議感冒藥不能過量或「混搭」本報記者蔡胤 實習生方霞飛 長沙報導感冒發熱時吃點維C銀翹片,是不少市民的習慣。而6年多來,全國竟有1885例不良反應病例,引發公眾對藥品安全的關注。
  • 維C銀翹片被列為「禁藥」,不能用?它的危險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維C銀翹片因在2013年被香港衛生署禁用而赫然在列。事實上,我國內地並未禁用維C銀翹片,因為其價格便宜,安全有效,甚至一度成為繼「板藍根」之後的神藥。感冒出現的頭暈頭痛、發燒流鼻涕,仿佛吃兩粒維C銀翹片都能解決,維C銀翹片卻是大多數家庭的常備藥。然而,維C銀翹片真的安全而有效嗎?
  • 維C銀翹片只見「維C」不見「鎮痛」
    據報導,6月18日,香港衛生署呼籲禁用產品標籤印有「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的一款維C銀翹片,因為該種產品可能含有多種未標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藥成分,服用後可能危害健康。香港衛生署還強調,未發現其他品牌含沒標示或已禁用的西藥成分。  此次在香港爆發問題的維C銀翹片,被檢測出含有「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
  • 食藥總局調查「港禁用維C銀翹片」
    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劉夏)昨日晚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維C銀翹片問題初步調查情況稱,已對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與香港衛生署發布圖片上相同批次維C銀翹片進行了抽樣檢驗,未檢出非法添加成分。
  • 維C銀翹片含禁用西藥成分 青島藥店銷售火爆
    實惠的價格加上較好的療效,維C銀翹片一直以來都是島城市民常用的治療感冒、頭疼藥物之一,但近日香港衛生署檢出深圳同安藥業生產的一瓶維C銀翹片中含有禁用的西藥成分,服用後或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危害健康,這則重磅消息讓經常服用維C銀翹片的市民忐忑不安。
  • 國家藥監局答維C銀翹片到底能不能吃
    作為一種感冒常用藥,維C銀翹片為百姓所熟知和喜愛。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期發布的一則關於維C銀翹片的安全性提醒,卻引來社會廣泛關注和議論。在第32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提醒醫生、患者及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如果未按照說明書推薦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時合併使用與維C銀翹片成分相似的其他藥品,或者對維C銀翹片所含成分過敏者用藥,可能引發藥品不良反應。
  • 害人的「維C銀翹片」為什麼一直沒人管?
    朱海薇  日前,一位香港女病人從內地買了「維C銀翹片」吃,引發病症。香港衛生署如臨大敵,立即開展了全方位的調查——追蹤這項唯一個案,詳細化驗藥物成分,及時通報市民,告誡呼籲市民不應購買或服用「維C銀翹片」,因為其可能含有多種未標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藥成分,危害健康。
  • 專家:維C銀翹片副作用因超量服用導致
    關於「維C銀翹片」的安全之憂,其實已不是第一次被公眾關注。早在2010年,國家相關部門就發布信息,提醒關注其安全性問題。服用維C銀翹片到底是治病還是「生」病?對此,專家表示,這類藥品本身是治病的,大部分不良反應源於不合理使用。
  • [輿情]維C銀翹片風波 貴州百靈躺著也中槍
    6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澄清,香港醫院管理局接收的產品樣本並非維C銀翹片,由於舉證充分,使得部分輿論的矛頭指向香港公務員失責,貴州百靈危機公關手段也取得成效,其負面報導所佔比例下降,負面輿情應對壓力減小。   6月22日和6月23日,恰逢周末,媒體和網民關注度大幅下降。隨著國家食藥總局批准深圳同安藥業恢復銷售維C銀翹片,標誌著此次輿情事件暫告一個段落。
  • 維C銀翹片引爭端 貴州百靈陷中西結合藥險境
    近日,一款疑似內地產維C銀翹片在香港被查出「含違禁成分」,後雖經澄清,仍引發人們對以維C銀翹片為代表的中西藥複方製劑安全的關注。上市公司貴州百靈受到波及。貴州百靈發布澄清公告:公司生產的維C銀翹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投料生產,各階段都是合規的。
  • 維C銀翹片和其他感冒藥一起服用?
    就比如維C銀翹片,「出道」多年,物美價廉,好評如潮,如今已成為繼板藍根之後的感冒藥「巨星」了!  但是問題來了,很多人聽說這種綠綠小藥片是中成藥,又是非處方藥物,看起來「人畜無害」,就隨心所欲地吃!  然而,維C銀翹片屬於「中西藥複合製劑」,想吃得安全,可不是那麼簡單!  維C銀翹片裡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