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畫板上,無數枚錯落有致、時疏時密的釘子形成了層次分明的畫作。這些別具一格的釘子畫出自於廣東中山市沙溪鎮象角小學美術老師
陳紹君。至今,陳紹君以人物、動物、摩託車等為主題創作了20餘幅釘子畫。8月27日,陳紹君返校準備開學事宜,他告訴南都記者,他本是油畫專業畢業,美術教師是他喜愛的工作。在現階段的教學之餘,自己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也都用於作品。「我們是最幸運的,從喜歡這個事情開始,工作也是這個事情。當老師的話有比較多假期,到了假期也可以出去畫畫。」他說。舉辦於2018年的一次公益繪畫比賽成為了陳紹君用這種特殊方式作畫的契機。陳紹君告訴南都記者,為滿足作品有立體感的比賽要求,他第一次使用釘子做出了孫中山的人物畫。
初次嘗試,陳紹君用了接近20天才釘完整幅畫像,作品獲得了比賽的一等獎。「20來天裡,你就在做這一件事情,不斷地釘這個東西。所以最大的難處,是你要有堅持的心。」陳紹君說。時隔一年多,
陳紹君用釘子再次完成了一副鍾南山人物畫像,他將作品上傳至短視頻平臺,獲得了超過3800萬的播放量,及200多萬點讚量,有人還提出希望收藏作品。「挺誇張」的關注度讓陳紹君意想不到,他表示,作畫的初衷是向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們致敬。疫情期間,他原本報名了社區志願者,但一直沒有安排上輪值,於是選擇換一種表達方式,「我們有歲月靜好,確實是離不開他們的前行。」作畫前,陳紹君習慣先在畫板上勾勒出底稿,規劃好畫像的明暗。用釘子作畫時,他通過改變釘子的數量及高低打造出明暗面。遇到釘錯的情況,便視情況採取不同的彌補方式,「第一個就是把釘子拔掉,重新用顏料補一下。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整體把畫壓暗,這個地方釘多了幾個,我就會把這一個面都多釘上,有點像把畫再曬黑一點。」相比於其他的美術創作方式,陳紹君認為釘子畫更有重量感與震撼力。隨著不斷探索,他發現,類似摩託車這類有重金屬質感的事物,也更適合用釘子畫展現。近日,熱搜話題「用7萬顆釘子畫大象」讓陳紹君的釘子畫再次走紅。這幅大象是陳紹君創作的第6幅釘子畫,也是最大的一幅,
耗時近8天,用了7萬多顆釘子。陳紹君介紹,在關注作品的網友推薦下,他改良了創作工具,用釘槍替代了手工錘,創作速度有所提升。然而,高效率也增加了創作時被釘子反彈的風險。為防止釘子反彈到臉和眼睛,陳紹君又添置了眼罩、口罩等防護用具。作品在網絡走紅後,陳紹君也受到了周圍人的關注,「因為平時我也有發朋友圈,裡面也有好多學生家長和同事的微信,就有好多家長給我發微信要籤名。」但這也並未影響陳紹君繼續創作,「有沒有人關注還是一樣在做。還是該上班就上班,該上課就上課,放假就做計劃好的事情,畫畫這些基本上不變。」他說。 至今,陳紹君已用釘子創作了近20多幅畫作,其中包括一系列人物畫。陳紹君告訴南都記者,他計劃為釘子畫籌備畫展,已有的七八張人物畫預計會作為畫展中的偉人系列作品展出。由於作品的數量不足,目前,他仍在繼續釘子畫的創作,尋找合適的創作題材,「現在唯一的規劃就是要把作品做好。」
*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