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馬溫其實並不小,掌管皇宮的兵權,玉帝如此安排孫悟空另有深意

2020-12-25 驚心鳥

在《西遊記》的故事中,主角孫悟空有著很多頭銜,比如」齊天大聖「、」美猴王「、」鬥戰勝佛「等等。其中最讓孫悟空深惡痛絕的便是」弼馬溫「,這個稱呼幾乎成了激怒孫悟空的必要臺詞。在大鬧天宮的故事中,孫悟空被太白金星招安上天,然後被玉帝封為弼馬溫,負責管理御馬監的天馬。後來孫悟空嫌棄官小,反出天庭,引發了十萬天兵圍攻花果山的故事。這段故事被認為是《西遊記》中最經典的部分,也在各種題材的影視劇中多次改編。很多人看這段故事都沉迷於孫悟空的英雄無敵,也鄙視玉帝不識人才,卻不知玉帝如此安排是另有深意。

孫悟空隨太白金星剛上天時,玉帝要給孫悟空封官。旁邊的武曲星君提出建議,說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於是玉帝便封孫悟空為弼馬溫,讓木德星君帶領孫悟空去御馬監上任。原著中說弼馬溫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這也成為孫悟空反下天庭的導火索。很多讀者對此深以為然,也從各種角度論述弼馬溫。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弼馬溫這個詞的來歷。一般認為,弼馬溫是來自於《馬經》中的說法,「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所以覺得玉帝把孫悟空安排成弼馬溫是羞辱,於是激怒了孫悟空。

以母猴的尿來闢馬的瘟疫,這是古代養馬的土偏方,也是」闢馬瘟「這個詞的來歷。但這並不能如此簡單的理解玉帝給孫悟空封官為弼馬溫的用意,因為小說中的弼馬溫不只是養馬的法子,而是御馬監的正堂管事。御馬監這個機構出自於明朝,是明朝皇宮十二監之一。十二監是明朝皇宮中由太監負責的十二個部門,主要為皇帝及其後宮提供服務。在這十二個部門中,御馬監的地位僅次於司禮監,是最早成立的太監衙門。而在皇宮的管理機構中,御馬監也是僅次於司禮監,是權柄非常重要的部門。

熟悉明朝的朋友們都知道,司禮監在明朝政治體系中地位極其重要,號稱小內閣。司禮監作為協助皇帝處理政事的部門,在朝廷中具有極大的權力。其掌印太監更是皇宮中太監的第一把手,甚至能夠代替皇帝硃批奏摺。歷史上那些把持朝政的大太監如劉瑾、魏忠賢等人,都出自於司禮監。而御馬監與司禮監並稱,其權柄一點也不比後者遜色。在早期的洪武年間,御馬監的確是養馬的機構,負責皇宮中的出行、運輸等事務,地位比較卑微。但自宣德年以後,御馬監的地位水漲船高,逐漸接手了皇宮中宿衛安全的權柄。

而在國家的馬政上面,御馬監和太僕寺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太僕寺負責朝廷馬政,是九卿之一。而御馬監負責皇家馬政,是皇帝出行重要的服務機構。馬匹在古代作用非常大,是老百姓生產生活,軍隊作戰,官員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馬政的成敗影響了國家的方方面面,甚至直接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

除了馬政意外,御馬監統轄著皇宮中四衛營和勇士營兩支禁軍部隊,是保衛皇帝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兩支部隊地位在親軍指揮使司的上十二衛之上,是御林軍中的御林軍。軍隊的士兵來源都是從十二衛各部中精選,是戰鬥力最強的精銳,數量在數萬到十萬不等。

因此作為御馬監的正堂管事,掌印太監手握重兵,是皇宮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那必須由皇帝的親信心腹太監擔任。他在皇宮的太監中位高權重,地位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在皇宮中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又怎麼可能是小說中秒描述的「末等」小官呢?《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雖然不是進士,也沒當過大官,但好歹當過幾年縣丞和縣令,對明朝的官場體制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他不會不明白御馬監在皇宮的地位,更不可能不知道其重要的權柄。他在書中卻將弼馬溫寫成末等小官,這與他一貫影射明朝官場的手法不同,顯然是故意為之。

很多人認為弼馬溫是小官,除了來自於《馬經》的解釋外,還有小說中孫悟空與御馬監官員的談話。孫悟空問手下官員,「我這弼馬溫是個什麼官銜?」手下官員回答,「末等。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餵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這個描述直接坐實了弼馬溫是末等小官的事實,也激怒了孫悟空。然而從小說的其他描述來看,弼馬溫卻不像是小官,而且與明朝皇宮中御馬監掌印太監的待遇非常接近。

首先,這個弼馬溫的建議是武曲星君提出的,這顯然就不是末等小官。武曲星君在星相學上對應開陽星,是北鬥七星之一。北鬥七星在神話中是紫微星的護衛星,在神話中也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心腹。紫微大帝位列四御之一,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武曲星君作為紫微大帝的心腹,盡然管理了天庭軍政官員的任命,這顯然很不一般。如果弼馬溫是小官,那用不著這麼高層級的任命,更不需要玉帝開口,隨便找個人傳話就行。然而孫悟空的認命,不但玉帝開口,還讓木德星君帶路前去御馬監,有這麼大牌面的末等小官麼?

其次,御馬監的機構非常完善,只是屬官和吏員就有不少,這顯然不是清水衙門的格局。原著中木德星君帶領孫悟空上任時是這樣描寫的,「他在監裡,會聚了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事務」。這就說明了兩點,其一是御馬監的地位高,其二是御馬監的官吏眾多,事務繁雜。木德星君是九曜星君之一,與太白金星平級,是天庭文官中玉帝的心腹。孫悟空上任由木德星君領路,說明弼馬溫的職務不在九曜星君之下。而御馬監的官吏人員眾多,這和歷史上御馬監配置相仿,很顯然這是個非常重要的部門。

第三,御馬監官員對孫悟空的態度不符合常理,藏著很大的貓膩。孫悟空不懂官場規矩,喜歡和下面的人打成一片。整天互相請客吃喝,沒有點領導的樣子,這在官場中並不常見。孫悟空作為官場新丁,他這樣不懂規矩還可以理解,但下面的小官順杆爬那就不合理了。

這些小官雖然沒啥大權,畢竟掌握養馬和帶兵的重任,怎麼可能如此荒唐?對於孫悟空的問話,下面的回答沒有一點尊重態度,顯然不符合常理。即便弼馬溫真是末等小官,那下面官員的回答都會委婉表述,而不是吧弼馬溫貶得一錢不值。官場上互相吹捧是常態,當面貶上官的,那可就太稀奇了。

上面三種情況顯然是互相矛盾的,這與弼馬溫是小官的結論嚴重衝突。從明朝御馬監的政治地位來看,顯然弼馬溫對應的是掌印太監,這可就不是末等小官那麼簡單了。小說中除了御馬監的屬官,其他地方也沒有把弼馬溫寫得一錢不值。雖然豬八戒、牛魔王等人常常罵孫悟空是弼馬溫,可他們並沒有不把孫悟空當回事,反而非常重視。由此可見,弼馬溫只是罵人時候說說,他們心中對於孫悟空還是具有很大戒備心理的,這不是對待末等小官的態度。既然如此,那孫悟空為何又會因弼馬溫而大怒,最終反下天庭呢?

要解析這個問題,就得從《西遊記》世界中的政治格局談起。在《歪解西遊》系列中解釋過,《西遊記》的天界模擬的是明朝朝廷的政治格局,描寫的是官場的黑暗腐敗。在《西遊記》的天庭中,玉帝是處於被架空的格局。道教把持了天庭大權,有權有勢的神仙都與道教來往密切,比如天蓬元帥豬八戒。與玉帝相近的紫微大帝也是權力很重,很多掌握兵權的天將都在其麾下。除了天蓬元帥之外,還有真武將軍、三十六靈官將、武曲星君、二十八宿等都是紫微大帝一派的人。而佛教則蠢蠢欲動,在天庭有不少內線,如託塔天王李靖,二郎神楊戩等。

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玉帝發揮的空間不大,親信中可用的人才不多。就像太白金星這樣的親信,也不是能打的。而捲簾大將沙和尚,還得在凡間流沙河攔截佛教的取經人,根本幫不上天庭的忙。而掌管南天門天兵天將的託塔天王李靖,實際上跟佛教眉來眼去,兩個兒子都在佛教當差。二郎神楊戩駐紮在灌江口,對天庭不理不睬,反而需要觀音菩薩出面,才加入圍剿孫悟空的戰爭。這說明玉帝在天庭是處於孤立無援的,他是急需強有力的人才加入麾下。而孫悟空作為凡間第一妖王,正是玉帝最需要的人才,自然是要全力招降的。

從御馬監在皇宮中的地位看,玉帝不但沒有輕視孫悟空,還有重用的意思。包括後來孫悟空被安排看守蟠桃園,這也不是小事,而是關係到神仙傳承的大事。以蟠桃在仙果之中的統治地位來看,蟠桃園也不是誰都能管的。而且猴子偷桃的習慣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玉帝如此安排,明顯是給孫悟空找些獲利的機會,以此來拉攏孫悟空。可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御馬監的人要把弼馬溫說成小官呢?為什麼那麼多天兵天將都對弼馬溫不屑一顧呢?而且在孫悟空上任之前,弼馬溫這個官職還是空缺,這也不符合常理。

首先我們要確認一點,御馬監的主事在凡間是皇宮中第二大太監。這個官職再位高權重,也只能由太監擔任。太監這種殘缺的男人,在凡間向來是受到鄙視的,這與官職地位高低無關。所以要當這個官,除了自己的本事、皇帝的信任,還需要練一下《葵花寶典》,可正常男人誰練這個?這官職除了太監,是沒人會主動爭取的。所以在孫悟空上任之前和反下天庭之後,弼馬溫的職務一直懸空。而弼馬溫的本質對應太監,這才是孫悟空大怒的根本原因。這事情對男人來說是莫大的侮辱,哪怕死假太監,也不是什麼好聽的詞。

再者,御馬監責任重大,下面的官員位卑卻權重,是非常有油水的職業。沒有上面的管事壓著,下面的官員肯定更容易搞貓膩,所以對於孫悟空,這些小官是非常反對的。孫悟空這個人太正直,業務做得很勤,這就讓下面的官吏不爽。一般而言,官場中對付孫悟空這樣的新秀官員,那就是利用老官油子的優勢欺上瞞下。他們當著孫悟空的面,把弼馬溫貶得一錢不值,卻隱瞞了養馬豐厚的油水,和帶兵的權柄,顯然是故意排擠孫悟空。孫悟空作為官場新丁,不知真假,不做防備,再加上脾氣衝動,一不小心就著了道。

實際上這種官場套路在明朝社會很普遍,越是基層的衙門,官吏們越喜歡搞這種花樣。吳承恩先後當過新野縣令和長新縣丞,對這些鬼蜮伎倆非常難熟悉,所以用在了御馬監官員排擠孫悟空的場景中。在明朝的官場中,大多數官員鬱郁不得志,都是因為被這些鬼蜮伎倆打敗的。

而孫悟空對官場的陌生,也讓玉帝的安排落了空。再加上其他的神仙對孫悟空的不滿,各種勢力的脅迫下,逼得孫悟空與天庭翻臉,引發了大鬧天宮的戰爭。而這場戰爭中,各方勢力紛紛登場,搶佔自己的政治利益,搞得天庭烏煙瘴氣。最後佛教趁機進入天庭,漁翁得利,拉開了唐僧西天取經的大幕。

相關焦點

  • 玉帝有多損,看弼馬溫三字的真實含義就知道了,幸虧孫悟空不知道
    玉帝一聽有理,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招安。孫悟空聽說上天有官當,樂不可支,一個筋鬥雲就把太白金星撇在腦後,到了南天門,還和門衛發生了一段小糾紛。凌霄殿上,玉帝要給孫悟空正式安排職位了,讓文選武選仙卿展開討論。武曲星君調皮,對玉帝說:「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
  • 玉帝明知猴子愛偷桃,卻讓孫悟空看管蟠桃園?或有一神仙推波助瀾
    玉帝讓如來像培養異形一樣培育出孫悟空就是希望孫悟空用自己的猴子特性來吃蟠桃,從而達到蟠桃會不開的目的。那麼玉帝和如來怎麼來達到這個目的呢? 花果山的混世四猴,就是兩個赤尻馬猴,兩個通背猿猴是如來的人,在他們的幫助下,如來先讓孫悟空搶了龍宮,鬧了地府,引起了天庭的注意。玉帝注意到後,有意給孫悟空安排了一個弼馬溫的編制。
  • 孫悟空被封官做弼馬溫開心至極,得知其中原因後,氣得咬牙切齒
    《西遊記》裡面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趣事相信大家都聽過或者在電視上看過吧。孫悟空憑著他掌握七十二變的本領,有時候玉皇大帝都拿他沒辦法。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玉帝想到一個辦法治一治孫悟空。玉帝決定封孫悟空做弼馬溫,這是一個很小的官職。
  • 明知道猴子愛吃桃,為何玉帝還讓孫悟空看守蟠桃園?
    孫悟空第一次上天庭做官,只是小小的弼馬溫,負責養馬而已。猴哥盡心盡力,天馬都養的膘肥體壯,可以說工作很盡責,但是得知弼馬溫只是小官時,猴哥生氣了,他直接不幹了,下界繼續做美猴王了,還打敗了哪吒、李天王,嚷嚷著要做「齊天大聖」。玉帝本想繼續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
  • 其實孫悟空錯了,你看兩者差距有多大
    其實孫悟空錯了,你看兩者差距有多大如果要細數西遊世界中稱號最多的人,那孫悟空絕對榜上有名,先是美猴王,接著是弼馬溫、後來是齊天大聖,最後是鬥戰勝佛,但是美猴王是孫悟空在人間的花果山自封的,而鬥戰神佛是在西天靈山如來佛祖賜予的。
  • 《西遊記》四巨頭和石猴故事——玉帝為何讓他掌管蟠桃園(一)
    在《西遊記》裡,有四位至高無上的巨頭,分別是玉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和菩提祖師,且都跟一隻石猴發生過不得不說的故事。先說玉帝。在道教體系裡,他根本就不是什麼老大,在玉帝之上還有一連串的大神。但《西遊記》裡,玉帝則被安排在天地老大的地位之上。
  • 《西遊記》中如果孫悟空在天庭兢兢業業工作的話,他有機會晉升嗎
    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 在第一次招安孫悟空的時候,玉帝宣召眾臣,問問天庭當中有什麼職位是少人的,或者說是哪處是少一個官職了。
  • 「齊天大聖」根本不是孫悟空起的?起這名字的人,有啥目的?
    在西遊記中,也只有孫悟空與鎮元子這樣高傲的人,才敢取這樣的名號了。 可在大家都認為這名號是他孫悟空自己想出來時候,筆者卻要鄭重嚴肅地告訴大家,不是的,此名號是別人給取的,並且他是帶著目的來的,為的就是坑害孫悟空! 原著第四回,孫悟空被玉帝封了個弼馬溫,起初不知,甚是得意,後方知弼馬溫是個「未入流、小到沒品的官職!」
  • 猴子愛吃桃,玉帝派孫悟空去守蟠桃園,其中原因不簡單
    ,所以這裡面偷吃的人或許還有,比如蟠桃園的土地公,不是栽贓陷害他,是因為其中的一個小細節暴露了不得不懷疑他。在七仙女來蟠桃園摘桃時,首先迎接七仙女的不是孫悟空而是土地公,這個劇情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當時土地公說現在的蟠桃園由大聖掌管,想摘桃子必須和大聖打招呼。這個幾句話充分的說明土地公不僅推掉了掌管的權限,而且這裡面還有看守的責任和風險一併推給孫悟空,說是他偷吃的不為過吧。
  • 如果佛陀讓孫悟空成為玉帝,你會怎麼說天上人間?
    有網友問:開《西遊記》開玩笑,明年皇帝會輪流坐到我家來,如果佛陀讓孫悟空成為玉帝,你會怎麼說天上人間?這位網友應該想問,如果孫悟空掌權,天上人間會怎麼做。事實上孫悟空是個英雄,我非常喜歡他,但是,他沒有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他可以成為部落中的國王,以力量為尊,然而如果他被允許掌管天上人間,這只會導致秩序的崩潰和混亂。
  • 鎮元子屈尊和孫悟空結拜?齊天大聖地位有多高?你看真武大帝說啥
    玉帝得知此事後就派天兵下界捉拿他,但是十萬天兵也沒能抓住他,心焦之際,太白金星建議第二次詔安,並且就要如他所願,給他個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噹噹,玉帝無奈便聽從了金星的建議,就這樣齊天大聖這個官方帳號才正式註冊!
  • 為什麼孫悟空人脈寬泛能左右逢源?多方優勢,美猴王得天獨厚!
    孫悟空一共只在天庭待了半年左右,為什麼能如此八面來風左右逢源,他哪來的如此超強人脈?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一切還要從孫悟空做齊天大聖之後說起。為什麼要從孫悟空做齊天大聖之後說起?因為之前,孫悟空並不認識什麼天界神仙。悟空上天之前,第一次見到的像樣的活神仙只有太白金星。
  • 「弼馬溫」來源是什麼?揚大歷史學博士講述來龍去脈
    揚州發布記者 王鑫「弼馬溫」這個名號,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因為這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在天庭中所獲得的官銜。為什麼是「弼馬溫」?這到底是什麼官職?昨天下午,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汪華龍,做客揚州藝術館的江都講堂,將「弼馬溫」的來龍去脈講得通透。弼馬溫,原來真是猴「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
  • 王母和玉帝是不是夫妻?為何孫悟空偷蟠桃她卻一點不生氣?
    根據王母的態度,和一些神話影視劇的設定,不少人認為王母和玉帝是夫妻,玉帝沒發話王母不敢輕易定奪如何處罰孫悟空,所以她將決定權交由玉帝。這個觀點有意思,卻不正確,如果你知道為何王母不親自處理孫悟空,就不這麼想了。先糾正一點,王母和玉帝不是老婆老公的關係,二人有不同的職責,各自有勢力,王母的背景可不比玉帝低,他倆是夫妻關係是影視劇給大家的錯覺,關於這點我個人認為影視劇不該這樣編,有的關係、人物、經歷可以豐富,但不能給人家瞎改啊。
  •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反封齊天大聖,其實與秦始皇一統六國有關?
    太白金星勸說,不妨讓其當個小官,並且說: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玉帝聽了隨即答應。玉皇大帝不傻,為何放著一個嚴重破壞天庭機構的反動分子不抓,還給人官做?只因這孫悟空乃天生奇人,當年出生時就眼中投射金光,驚動諸天仙神。
  • 如果如來不出手,玉帝能降服孫悟空嗎?你看如來自己怎麼說的!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厲害的人物。有些有能力的人願意把自己的才華施展在某個領域之內,以此為國家創造一些利益,也為百姓造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也有人用自己的一身本領來幹壞事。他的做法不只是損害了自己的榮譽,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家有了危害。
  • 這才是孫悟空最霸氣的稱號,比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加起來還霸氣!
    後來孫悟空第一次被天庭招安後,當了御馬監的弼馬溫,說到底只是個看馬的頭頭而已,所以猴子的這個弼馬溫稱號就成了他的黑歷史。取經路上每當孫悟空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有妖怪會潑冷水,嘲笑猴子是500年前大鬧天宮的弼馬溫。
  • 孫悟空吃蟠桃咬一口扔一個,其實並不是浪費,而是另有隱情!
    文/盧葛亮《西遊記》中的蟠桃,孫悟空咬一口扔一個,並非浪費而是另有隱情說起《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有一個細節大家或許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在經費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拍攝孫悟空大鬧蟠桃宴這一情節時,孫悟空吃蟠桃為何會咬一口扔一個?其實並不是浪費,而是另有隱情。在《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因為大鬧天宮被玉帝招安看守蟠桃園。本來孫悟空已經心滿意足,但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孫悟空卻沒有被邀請參加。
  • 蟠桃園之謎:孫悟空前任是誰,或藏玉帝一秘密,東華帝君知道答案?
    此仙原掌管著眾仙進階之門,頗有些天庭「組織部」一把手的意思,但凡修仙者,要想獲得天庭天仙編制,必須要經過帝君的察審。譬如豬八戒,本是凡間一隻慵懶的妖精,大抵帝君覺得投緣,便給了他一張直通天庭的「綠卡」,做起了天蓬元帥。當然,這可以看作帝君體察推薦的結果。 帝君如今早已退居二線,過著閒散的把玩蟲鳥生活,見孫悟空前來,倒是很熱情地招呼著,連忙端茶倒水。
  • 終於知道孫悟空出世為何要先拜四方了,你看看玉帝說了啥
    終於知道孫悟空出世為何要先拜四方了,你看看玉帝說了啥文丨天星因為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仙石之中遂有靈通之意,內蘊仙胞,這就是孫悟空的來歷。所以當孫悟空出世之時,雙眼放出的金光可以直射鬥虛,顯露出了自然精靈的潛力。然而,作為天生地養的精靈,為何孫悟空一出世就要先拜四方呢?此時的猴王就是新生的稚子,全無世界的概念和為人處世的道理,那麼。他這拜四方到底拜的是誰呢?要知道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有生就有滅,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