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素重禮教綱常,謙辭敬辭也是為數眾多。但為何兒子要稱為「犬子」,女兒又稱為「千金」呢?其實,「千金」之稱在最開始是稱呼男子的。如此滑稽?這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一、 為何兒子被稱「犬子」
其實,「犬子」本是西漢文人司馬相如的小名。司馬遷就曾記述到:「(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除此之外,在其他眾多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稱呼也為數不少。其實,這只是賤命易活的傳統表達而已。但隨著司馬相如在漢武帝面前的得寵,昔日齷齪的「犬子」小名開始被民眾爭相效仿,眾人附庸風雅,「犬子」之稱竟一時蔚然成風,成為對自家兒郎的謙稱,也成為延續千年的禮儀。
其實,司馬相如之名是因為仰慕藺相如,才自己改掉「犬子」小名更名為相如的。此後的演進有眾多文學作品的支撐。《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曾有這樣的劇情「郭常夫婦出拜於堂前,謝曰:『犬子冒瀆虎威,深感將軍恩恕。』」這便已經是對自己兒子的謙稱。於是,這一含蓄的稱呼便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民族傳統中。
二、「千金」緣何而來
一般來講,稱呼大戶人家未出閣的女子均為「千金小姐」,但實際上是誤傳。「千金」一詞最開始只是用來形容出類拔萃的少年男子,從南北朝到元代也是一直相沿成習。直到元代之後,「千金」才開始用於代指官宦女兒,並成為專用尊稱。
而用「千金」來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記載便見於元曲作家張國賓所撰雜劇。因為元雜劇向來取材於民間,其可信度與史料價值均可做有力支撐。看來,元朝前後確實是一個大轉折的時期。此後,官宦人家的女孩便常稱「侯門千金」,到今日,「千金」則成為社會各界名流女兒的尊稱,或者是尋常人家對女兒的愛稱。此後,明清話本小說中,大戶人家的女孩被普遍稱為「千金「,隨著世俗化的趨勢,這一稱謂傳統也就此流傳下來。
當然,這社會習俗的背後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千年以來,受到注重等級秩序和人際往來的儒家傳統的影響,人們逐漸開始將公共社交和私人交往分離。比如,提起別人的父親時,要稱「令尊「,提起別人的母親則應使用「令堂」。此外,在提到別人時,還要考慮對方的社會地位與親疏關係。畢竟古代社會是等級森嚴的,人際往來更為重要。
於是,「千金」開始被明清時期一些文人在很多戲劇、小說作品中沿用,以「千金」比喻大戶人家未出閣的小姐,這一傳統也一直沿用至今。當然,這只是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一個側面,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還需要我們更深入的理解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