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變出來的新品牌

2020-12-23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鄧鈺 通訊員 劉霞

  12月2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下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的生產車間裡,幾名職工雙手翻飛不停細選咖啡豆。一粒粒咖啡豆,在經過洗豆、脫皮、晾曬和烘焙等系列工序後,將包裝成一袋袋咖啡,貼上「母山」牌標籤,出現在海口、三亞等地市場上。

  在海南,母山咖啡目前的知名度或許不算高,但它的前身瓊豐咖啡,是許多海南人記憶中的咖啡佳品。憑藉口感香醇、回味甘長的特點,瓊豐咖啡曾於20世紀90年代蜚聲島內外。令人惋惜的是,瓊豐咖啡此後並未乘勢而上,而是逐漸歸於沉寂。

  如何讓腳下廣闊的咖啡園煥發新生?依託農墾改革浪潮,海南農墾2017年成立大豐咖啡產業集團,並將瓊豐咖啡更名為母山咖啡,再次進軍咖啡市場。

  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重新調配資源,擴大咖啡種植規模,完善生產鏈條,重新打造母山咖啡品牌,將咖啡產業與當地鄉村旅遊等有機融合,邁出品牌復甦與創新的步伐。

  從瓊豐到母山 品牌價值再次被挖掘

  在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職工們的一天都從一杯咖啡開始。每天清晨,職工們都愛喝上一杯濃鬱的母山咖啡,再配上幾塊糕點。

  在這裡,一段咖啡往事靜靜沉澱。1959年,原海墾大豐農場,開始引進羅布斯塔咖啡種植,1988年開始選育種,選育出比傳統種植的羅布斯塔產量高2至3倍的高產品種,經過數輪篩選,從200餘個品種中選出「大豐一號」「大豐二號」兩個質量極佳的高產品種,並打造瓊豐品牌,向市場推出。

  「可以說,瓊豐咖啡的『出生』極具科技含量,一經推出便暢銷市場。」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技術員符德旺頗為惋惜地說,然而20世紀末,由於人工、種植成本的提高,咖啡種植經濟效益急劇下滑,加上品牌發展理念停滯不前,瓊豐咖啡錯失發展機會,一時間銷聲匿跡。

  回憶起這段往事,在咖啡廠工作了30年左右的符德旺,心裡總憋著一股勁兒。但好在,近年來隨著農墾改革轟轟烈烈推進,瓊豐咖啡品牌價值被再一次發現,更名為母山咖啡,再次進軍市場。

  時隔多年後再度恢復生產,對於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而言並非心血來潮。事實上,該集團一直保留著優質咖啡種苗和技術隊伍。「2017年投產後,我們的咖啡很快就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在瓊中當地更是颳起了一股喝母山咖啡的懷舊風。」符德旺說。

  從種子到杯子 標準化思維打造產品

  符德旺說,品牌重生,不變的是高質量的產品,變化的是品牌打造的理念。

  如今,在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標準化思維已經深入人心,從種植管理、咖啡豆烘焙、咖啡烹製都有一套嚴格的流程標準。「咖啡是高品質飲用品,必須要保證口感的穩定,這就需要整個生產流程都要有嚴格、詳細的生產標準。」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崢介紹,目前該集團不斷擴大種植規模,計劃打造5000畝標準化咖啡種植基地。

  在穩定產品質量的同時,母山咖啡還在市場上找準定位,專攻中高端咖啡市場。「堅持生產高品質咖啡豆,便註定了母山咖啡的生產成本難以壓縮,與其『自降身價』,投入低價競爭,不如專注產品,靠質量打出一片天。」周崢介紹,近年來,母山咖啡堅持標準化生產,從種植到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層層把控,形成規範化、生態化的管理模式。同時,品牌定位為:從種子到杯子,打造全產業鏈,做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過去,我們只賣咖啡豆,現在我們賣的是一系列產品。」符德旺說,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對咖啡產品的包裝、口味進行研發,以產品質量贏取市場,並陸續投入1400餘萬元,更新生產設備和廠房,研發出包括速溶、掛耳等18種咖啡產品。

  從產品到文化 線上線下同步營銷

  酒香也怕巷子深。母山咖啡目前在消費者中知曉率並不高,打響品牌談何容易?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開啟了線上、線下同步營銷的道路。

  據了解,去年以來,母山咖啡相繼進駐三亞國際免稅城海南印象、「酷鮮生」日月廣場店、南海博物館商城等共32家商超、3家酒店及2家咖啡店,通過全島布局,提高產品銷量及知名度。

  此外,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還與海南逍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該公司線下100家門店為母山咖啡開闢專門區域,用於代理咖啡銷售及推廣,並協助母山咖啡進駐海南各大旅遊景區。目前,母山咖啡已進駐海南逍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線下31家門店。

  品牌打造的核心不僅是產品,也是對文化的挖掘和傳播。11月底,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在海口舉辦了一場咖啡精英挑戰賽,要求咖啡師採用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所產的咖啡豆作為原材料進行衝泡。經過衝煮的咖啡集豐富的奶油、巧克力、榛果及特有淡淡麥茶香為一體,讓現場專家連連稱讚。

  「雖是比賽,亮點卻是咖啡文化!」周崢表示,未來,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將進一步完善母山咖啡的種植、加工、銷售等規範標準,同時通過人才培訓、引進賽事等途徑不斷擴大母山咖啡影響力,整體提升母山咖啡的品牌競爭力。

  (本報營根12月2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杯測師們依次品鑑並打分……11月14日,位於黎母山腳下的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咖啡加工廠內,9名專業咖啡杯測師正對母山咖啡進行杯測評級。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此時,一道難題擺在了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管理者面前:「瓊豐」品牌已衰落,新生的「母山」品牌在消費者中知曉率不高,打響品牌談何容易?  「一個新品牌的塑造需要時間,如果沒有海南農墾,只有母山咖啡,市場上誰會認識我們?」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總經理李豫坦言,「品牌強墾」戰略的實施,讓母山咖啡找到了方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展現國際範
    12月3日,2017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最後一天,海墾母山咖啡展覽區迎來幾位墨西哥客商。  「我們來自墨西哥胡安咖啡莊園,這3天咖啡大會我們品嘗並了解了許多咖啡,母山咖啡的味道和品牌故事令人難忘。」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杯母山咖啡 盡享健康綠色
    在位於海南省瓊中黎母山附近的母山咖啡園區,海墾陽江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崢詳細介紹了母山咖啡的發展歷程。  「母山咖啡是個老品牌,這些年經受了多次考驗,幾經更名,最終贏得市場的肯定和消費者的信賴。」周崢說。  據了解,母山咖啡的品牌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要向洋品牌學什麼?
    畢竟,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咖啡消費已然成為不少人追求生活品質的潮流之一。  作為我國種植咖啡較早的地區,海南雖然老早就在咖啡產業上興隆昌盛,打出了「興隆咖啡」的牌子,而且還在近年來積極引進新的品種,讓澄邁福山這座小鎮也因咖啡福積如山,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咖啡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初現和「興隆」由來
    海南島的地名也是豐富多彩的,涉及遷瓊始祖、古代先賢、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有些地名甚至隱含著族群遷徙密碼,承載著語言學價值,通過尋找地名掌故,勢必有助於提升海南旅遊的文化含金量。《海南周刊》今起推出「海南地名溯源」欄目,以饗讀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家裡的歡笑聲變多了」
    遺憾的是,韓志騰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只能無奈放棄治療,現已被安排至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醫院專家及時對小詩琪制定了為期兩年的治療方案。  7月31日,海南日報記者從昌江石碌城區出發,駕車沿著山路行駛近兩個小時,來到位於王下鄉三派村韓詩琪的家。厚厚的眼鏡片遮不住詩琪明亮的黑眼珠。
  • 海南羅布斯塔咖啡:南國佳果寄僑情
    3月2日,在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的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園的會客室中,當工作人員將一把剛烘焙出來,帶著些許熱氣的「大豐一號」咖啡豆放入研磨機,隨著咖啡粉末落下,一股馥鬱的香味充盈了整個房間——混合著些許果香、甘香和淡淡草木清香,複雜卻清冽。  「大豐一號」或許鮮為人知。但眾多咖啡愛好者十分熟悉香氣獨特的羅布斯塔。
  • 慢讀丨海南的咖啡為啥這麼好喝?背後「玄機」大了……
    近日,在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的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園的會客室中,當工作人員將一把剛烘焙出來,帶著些許熱氣的「大豐一號」咖啡豆放入研磨機,隨著咖啡粉末落下,一股馥鬱的香味充盈了整個房間——混合著些許果香、甘香和淡淡草木清香,複雜卻清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小鎮引來百萬遊人
    3月11日下午,經過了昨晚春雨的滋潤,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道路兩側的三角梅競相綻放,讓整個咖啡小鎮充滿春的氣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綠水青山變金山
    從「候鳥」變「留鳥」,讓曲國清流連忘返的是五指山的好生態,也是這樣一組綠意盎然的數據——森林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釐米達到1萬個以上,2018年地表水、空氣品質優良率分別達到100%……  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山城發展對生態紅線的嚴防死守。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景帶回去 友誼留下來
    海南人民的善意、熱情和充滿智慧的民族文化,就這樣無障礙傳遞給了前來採訪海南之美的韓國記者們。  26日上午,韓國記者們來到檳榔谷景區,在一場歌舞表演中,海南黎族的哈、潤、賽、杞、美孚五大方言特色節目輪番出場:鑽木取火、田園生活、黎家鼓舞、求愛對歌……一個個展示著原生態黎族生活與文化的情景讓韓國採訪團的記者們大開眼界。  東亞日報社會部記者權五赫開心地表示,這樣的體驗非常新鮮好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改革開放讓「春光」撒向世界
    ■ 本報記者 官蕾  見習記者 陳怡    春光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黃春光不善言,但他儘量在向你敞開胸懷。  11月26日下午,在海口金盤工業開發區文昌市春光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大樓一樓大廳,當記者第一次見到黃春光,以上兩句話,便是記者最深的印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築夢」共享農莊
    省委書記劉賜貴在3月26日的《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我們將繼續以綠色生態為先、產業發展為重、「共享農莊」為抓手、投資者和老百姓互利共贏為目的,堅持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把全國各地的人吸引到海南鄉村創業、休閒度假,帶動鄉村消費和發展,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 慢讀丨海南咖啡起源於哪兒?一起來Get「歌必歐」往事……
    且請倒一杯咖啡慢慢追憶流年往事1981年《海南日報》對海南島最早引種的咖啡樹的報導。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漂洋過海到文昌作為舶來品,咖啡如何進入海南落地生根,這背後又是一段故事。早在唐代,海南島已是南海中西航線之要衝,到了宋代,載著香料、茶葉、陶瓷的舟楫往來流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友善誠信的梁音
    無意中在光明日報上看到報導,國家一級演員、影視表演藝術家梁音於1月26日凌晨在北京去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簡歐」不簡單
    ■ 本報記者 張靖超  2015海南家居流行風系列報導  「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邢少戀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三禾椰娘」在不走商超渠道、不做鋪天蓋地宣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好的銷售成績,出乎她的預料。  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內地同類企業強大的營銷攻勢,讓邢少戀感覺壓力不小,有時,她也不得不為內地企業品牌代加工產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第三,警察教育  1941年11月8日,三省聯絡會議出臺《海南籍警察訓練綱要》,決定成立「警察訓練所」,培養「為我方所用的海南籍優秀警察人員」。綱要指出,「警察訓練所應進行以皇道為基礎的東亞民族共榮的思想觀念教育,傳授警察所必需的知識,實施實際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