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5月19日,美國加州聖何塞市,一名醫護人員走過正在等待進行病毒檢測的人群。(圖源:美聯社)
截至當地時間5月20日,美國50個州在不同程度上重啟經濟。然而,美聯社19日曝出,為重啟經濟,包括佛羅裡達、喬治亞、佛蒙特、德克薩斯等多個州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數據造假或人為操縱數據的行為。本應以科學嚴謹為準繩公布的疫情數據,在美國卻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美國動輒指責別國疫情信息不公開透明,然而其自身疫情數據的可信度才是大問題。美國疾控中心(CDC)早就放棄統一匯集並發布全美疫情數據,這一任務現在由各州政府負責。諸如「過去24小時全美新冠病患住院人數」和「全美病毒檢測預定執行和完成量」等,對指導聯邦抗疫工作至關重要的數據也因此一直缺失。《華盛頓郵報》在早前的報導中就稱,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不可信」。
美聯社稱,在維吉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當地政府一直將病毒檢測結果和抗體檢測結果結合起來進行統計。有專家指出,雖然這看上去似乎是檢測總數變多了,但實際上卻不能真正反映病毒的傳播情況。美國野獸日報網站13日報導稱,白宮應對新冠疫情工作組協調員德博拉·伯克斯已敦促疾控中心官員將「沒有經檢測確診、但據推測結果呈陽性的死亡病例」和「感染新冠病毒、但可能並非因此死亡的病例」排除在死亡病例統計數據之外。
可以說,從早期CDC提供的檢測試劑受汙染導致檢測能力不足,再到調整統計口徑讓數字「變得更好看」,美國疫情統計數據的準確度早已大打折扣。
更為可怕的是,在一些美國政客眼中,一個個病例並不是一條條鮮活生命,而是隨時可以讓位於「保經濟」目標的冰冷數據。面對美國疾控中心提出的「重新開放需滿足感染人數連續14天下降」的要求,美國一些政客不思如何有效控制疫情,反而在疫情數據問題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美聯社稱,喬治亞在數據問題上混淆視聽:該州衛生廳5月11日公布的一張圖表顯示,疫情最嚴重的幾個縣確診病例數有所下降,但實際上這張圖標並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為了造成病例持續下降的「假象」,當局煞費苦心調整了數據排列方式。該州眾議員、微生物學家克拉克稱,「這張圖就是『瀆職』的典型例子」。《今日美國報》19日稱,負責佛羅裡達州新冠疫情網站的數據專家瓊斯表示,由於她在審查一些數據時反對篡改數據來為重啟計劃爭取支持,日前被該州衛生部門解僱。
通過操弄數據來推動復工復產,不過是美國政客們將政治邏輯置於科學邏輯之前的最新一幕。在美國整個抗疫過程中,專家及相關部門的建議被無視、被打壓的情況屢見不鮮。不過,就在美國50個州逐步進入復工通道之際,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卻公布了另一個可能讓美國政客們不那麼喜歡的數據:截至19日,美國至少有17個州的單日新增病例仍呈現上升趨勢,只有16個州的單日新增平均下降了10%以上。(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