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陽光和煦。位於顧山鎮北漍社區學前路3號的社區教育中心校園內的小廣場上,許多老人正在晨練。他們有的在悠然自得打太極,有的在練嗓子,還有的在跳廣場舞,間或用方言聊幾句家常,臉上不時露出甜蜜的微笑。大門口的牆上,醒目地掛著十幾塊閃亮的牌子:中共顧山鎮委員會黨校、江陰市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江陰市顧山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江陰市顧山公益坊、顧山鎮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周少梅民樂社培訓中心、顧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顧山鎮職工之家……對於眼前這個多功能的社區教育中心,我們不禁要問:它是怎樣從無到有嬗變成至今日的模樣?這一路走來,又經過了什麼樣的發展歷程?回答這些問題時,與社區教育中心櫛風沐雨、艱苦創業的吳衛清校長感慨萬千。
學前路3號:延續繁華的風水寶地
北漍原來是一個鎮,後來和顧山鎮合併。2012年,北漍中學也與顧山中學合二為一,變成規模更大的顧山中學。原北漍中學的舊址則空置下來,僅存學前路3號的門牌。人去樓空之後,房牆上的286扇窗戶也不翼而飛了。
2015年初,顧山鎮人民政府決定投入600萬元對雜草叢生、無水無電無網(蜘蛛網除外)的學前路3號進行整體改造。3月,顧山鎮黨校、成教中心相繼從香山南路49號搬遷到這裡。身負重任的黨校副校長、成教中心校長、社區教育中心校長吳衛清為解決資金困難,努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如今,一個個熱心公益的企業家的名字依然在他心頭閃亮:金建瑜、唐伯恩、楊振華、楊曉春、張潤明……通過共創、共建,2016年,學前路3號的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通過了江蘇省社區教育中心的標準化驗收,成為省級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2017年,顧山鎮象棋協會、顧山鎮殘疾人之家、顧山鎮青少年校外輔導總站、顧山鎮職工之家、北漍社區幼兒園、顧山鎮職工學校、H青年足球俱樂部、顧山鎮日間照料中心、江陰市老年大學顧山分校等紛紛在此誕生。
2018年,顧山鎮首家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北漍社區幼兒園以高分通過無錫市優質幼兒園驗收。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總站躍升為江陰市一類輔導站,並且實現全覆蓋。職工之家通過無錫市驗收,公益坊新入駐三家民辦非企社會組織,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也入駐學前路3號大院……在顧山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報告廳、舞蹈房、籃球場、體育館、羽毛球和桌球培訓基地的各項設施逐步完善。2019年,鎮政府還投資百萬元建成了集影視、講座、演出、為一體的多功能劇場。
位於原北漍鎮繁華地區的學前路3號,已迎來北漍撤鎮後新的春天,煥發出充滿活力的生機。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佔地2.93公頃,擁有3萬多平方米建築,建成了當地規模最大的成建制社區教育中心。每逢周末或夜晚,總會有一些企業家來此健身和品茶。喝茶的目的不是休閒,而是同吳校長一起探討社區教育中心的發展前景,討論怎樣更好、更快地解決居民關心的生活問題,可謂群賢畢至,他們樂此不疲,因為吳校長總會把一壺茶泡出他們喜歡的新味道。
成教平臺:送上致「富」經
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提出的建設「活力金顧山,生態宜居鎮」的主旨,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文化大餐,為顧山群眾全面奔小康、創造幸福生活提供堅強有力的陣地支撐和素質技能支持。
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充實社區教育的師資隊伍,建立起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兼職教師為補充的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兼職教師中有許多愛心人士、志願者、道德模範、學者、行業專業人員等。為提高居民就業能力,他們成功舉辦了神宇農莊新型農民培訓班、滿庭芳工藝插花培訓班、殘疾人技能培訓班和育嬰師、社會工作師等培訓班,還有顧山鎮企業叉車工培訓班、電焊工培訓班、計算機培訓班、會計培訓班等,越來越多的品牌主題教育,「富」起了顧山人的腦袋,為顧山鎮企業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產業工人。
還有不少人經過培訓,掌握技能,走上了自主創業、從事商品銷售和農家樂餐飲等實現個人理想之路,不僅叩開了致富之門,而且繁榮了顧山的市場,成為建設家鄉的生力軍。北漍社區的一位殘疾人名字叫金健,第一個報名到社區教育中心參加家電修理培訓,後來成了一名高級維修電工,被大家推崇為勵志榜樣,被譽為「一塊用良心打造的金字招牌」。他感激地說:「是社區教育中心成就了我的人生!」
社區教育中心既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又給大中型企業錦上添花。2017年,江陰開放大學顧山學習中心在學前路3號掛牌成立。近3年來,已有100餘人通過學習深造,獲得了大學文憑。雲蝠集團、聖華盾科技公司、華新電器、旺達電子等企業的許多員工在此進行了學歷提升,為企業轉型升級作出了新的貢獻。
家庭輔導站:打造「成長樂園」
「放學了,孩子去哪才放心?」一直以來,對於一些雙職工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來說,放學後孩子的去處,讓他們頗為頭疼。家庭輔導站不僅使青少年學生雙休日、寒暑假有可去之處,而且具有就近、方便、安全的優勢,給了這些家長一個安心的選擇。在顧山鎮最受歡迎的是「吳衛清家庭輔導站」。學生們除了在這裡接受課外輔導,還積極參加尋訪老戰士、勞動模範、共和國同齡人等活動,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增強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吳衛清家庭輔導站」融家風、家教、家訓為一體,吸引孩子們放學後和節假日到這裡做作業、下棋、繪畫、練書法。吳衛清把全家人動員起來做好事,他的家成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二課堂」和「假日樂園」,獲得了廣大家長的讚譽。顧山鎮的許多教師也放棄假日休息時間到輔導站服務,他們不為名不謀利,認真教孩子們做手工、閱讀經典、練英語口語、書法、寫作、器樂、柔力球操等,以實際行動傳承志願精神,詮釋奉獻之美。
2018年暑假,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錢佳和江蘇大學大一學生李耘海到這裡開展志願行動,通過安全教育、素質拓展、閱讀欣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孩子們交上了朋友。大學生志願者助力家庭輔導站的行動,一時在顧山鎮傳為佳話。吳衛清家庭輔導站也於2017、2018年度連續兩次被顧山鎮關工委授予「優秀家庭輔導站」獎牌。家庭輔導站的孩子們還利用節假日到學前路3號大院搞衛生,宣傳愛護公共財物。前面寫到2015年以前有286扇窗戶不翼而飛。近4年來,這個開放式公共服務場所內沒有再丟失一樣東西。
吳衛清說:「社區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的人都需要我們提供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教育服務。我們要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項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幫助人民群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就是我們社區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天藍、山青、水媚,人傑、地靈、夢美,在「金顧山」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上,社區教育中心立足大顧山,面向老百姓,從幼兒園到職業培訓、開放大學、老年大學,駕社區教育之舟,揚終身學習之帆,為新農村的新人們追求幸福、尋覓夢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