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社區教育新時代,構築終身學習好平臺

2020-12-13 明心舍
文/李緝寧 趙佔英 吳鑑 攝/黃惠剛

秋日清晨,陽光和煦。位於顧山鎮北漍社區學前路3號的社區教育中心校園內的小廣場上,許多老人正在晨練。他們有的在悠然自得打太極,有的在練嗓子,還有的在跳廣場舞,間或用方言聊幾句家常,臉上不時露出甜蜜的微笑。大門口的牆上,醒目地掛著十幾塊閃亮的牌子:中共顧山鎮委員會黨校、江陰市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江陰市顧山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江陰市顧山公益坊、顧山鎮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周少梅民樂社培訓中心、顧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顧山鎮職工之家……對於眼前這個多功能的社區教育中心,我們不禁要問:它是怎樣從無到有嬗變成至今日的模樣?這一路走來,又經過了什麼樣的發展歷程?回答這些問題時,與社區教育中心櫛風沐雨、艱苦創業的吳衛清校長感慨萬千。

學前路3號:延續繁華的風水寶地

北漍原來是一個鎮,後來和顧山鎮合併。2012年,北漍中學也與顧山中學合二為一,變成規模更大的顧山中學。原北漍中學的舊址則空置下來,僅存學前路3號的門牌。人去樓空之後,房牆上的286扇窗戶也不翼而飛了。

2015年初,顧山鎮人民政府決定投入600萬元對雜草叢生、無水無電無網(蜘蛛網除外)的學前路3號進行整體改造。3月,顧山鎮黨校、成教中心相繼從香山南路49號搬遷到這裡。身負重任的黨校副校長、成教中心校長、社區教育中心校長吳衛清為解決資金困難,努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如今,一個個熱心公益的企業家的名字依然在他心頭閃亮:金建瑜、唐伯恩、楊振華、楊曉春、張潤明……通過共創、共建,2016年,學前路3號的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通過了江蘇省社區教育中心的標準化驗收,成為省級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2017年,顧山鎮象棋協會、顧山鎮殘疾人之家、顧山鎮青少年校外輔導總站、顧山鎮職工之家、北漍社區幼兒園、顧山鎮職工學校、H青年足球俱樂部、顧山鎮日間照料中心、江陰市老年大學顧山分校等紛紛在此誕生。

2018年,顧山鎮首家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北漍社區幼兒園以高分通過無錫市優質幼兒園驗收。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總站躍升為江陰市一類輔導站,並且實現全覆蓋。職工之家通過無錫市驗收,公益坊新入駐三家民辦非企社會組織,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也入駐學前路3號大院……在顧山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報告廳、舞蹈房、籃球場、體育館、羽毛球和桌球培訓基地的各項設施逐步完善。2019年,鎮政府還投資百萬元建成了集影視、講座、演出、為一體的多功能劇場。

位於原北漍鎮繁華地區的學前路3號,已迎來北漍撤鎮後新的春天,煥發出充滿活力的生機。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佔地2.93公頃,擁有3萬多平方米建築,建成了當地規模最大的成建制社區教育中心。每逢周末或夜晚,總會有一些企業家來此健身和品茶。喝茶的目的不是休閒,而是同吳校長一起探討社區教育中心的發展前景,討論怎樣更好、更快地解決居民關心的生活問題,可謂群賢畢至,他們樂此不疲,因為吳校長總會把一壺茶泡出他們喜歡的新味道。

成教平臺:送上致「富」經

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提出的建設「活力金顧山,生態宜居鎮」的主旨,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文化大餐,為顧山群眾全面奔小康、創造幸福生活提供堅強有力的陣地支撐和素質技能支持。

顧山鎮社區教育中心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充實社區教育的師資隊伍,建立起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兼職教師為補充的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兼職教師中有許多愛心人士、志願者、道德模範、學者、行業專業人員等。為提高居民就業能力,他們成功舉辦了神宇農莊新型農民培訓班、滿庭芳工藝插花培訓班、殘疾人技能培訓班和育嬰師、社會工作師等培訓班,還有顧山鎮企業叉車工培訓班、電焊工培訓班、計算機培訓班、會計培訓班等,越來越多的品牌主題教育,「富」起了顧山人的腦袋,為顧山鎮企業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產業工人。

還有不少人經過培訓,掌握技能,走上了自主創業、從事商品銷售和農家樂餐飲等實現個人理想之路,不僅叩開了致富之門,而且繁榮了顧山的市場,成為建設家鄉的生力軍。北漍社區的一位殘疾人名字叫金健,第一個報名到社區教育中心參加家電修理培訓,後來成了一名高級維修電工,被大家推崇為勵志榜樣,被譽為「一塊用良心打造的金字招牌」。他感激地說:「是社區教育中心成就了我的人生!」

社區教育中心既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又給大中型企業錦上添花。2017年,江陰開放大學顧山學習中心在學前路3號掛牌成立。近3年來,已有100餘人通過學習深造,獲得了大學文憑。雲蝠集團、聖華盾科技公司、華新電器、旺達電子等企業的許多員工在此進行了學歷提升,為企業轉型升級作出了新的貢獻。

家庭輔導站:打造「成長樂園」

「放學了,孩子去哪才放心?」一直以來,對於一些雙職工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來說,放學後孩子的去處,讓他們頗為頭疼。家庭輔導站不僅使青少年學生雙休日、寒暑假有可去之處,而且具有就近、方便、安全的優勢,給了這些家長一個安心的選擇。在顧山鎮最受歡迎的是「吳衛清家庭輔導站」。學生們除了在這裡接受課外輔導,還積極參加尋訪老戰士、勞動模範、共和國同齡人等活動,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增強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吳衛清家庭輔導站」融家風、家教、家訓為一體,吸引孩子們放學後和節假日到這裡做作業、下棋、繪畫、練書法。吳衛清把全家人動員起來做好事,他的家成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二課堂」和「假日樂園」,獲得了廣大家長的讚譽。顧山鎮的許多教師也放棄假日休息時間到輔導站服務,他們不為名不謀利,認真教孩子們做手工、閱讀經典、練英語口語、書法、寫作、器樂、柔力球操等,以實際行動傳承志願精神,詮釋奉獻之美。

2018年暑假,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錢佳和江蘇大學大一學生李耘海到這裡開展志願行動,通過安全教育、素質拓展、閱讀欣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孩子們交上了朋友。大學生志願者助力家庭輔導站的行動,一時在顧山鎮傳為佳話。吳衛清家庭輔導站也於2017、2018年度連續兩次被顧山鎮關工委授予「優秀家庭輔導站」獎牌。家庭輔導站的孩子們還利用節假日到學前路3號大院搞衛生,宣傳愛護公共財物。前面寫到2015年以前有286扇窗戶不翼而飛。近4年來,這個開放式公共服務場所內沒有再丟失一樣東西。

吳衛清說:「社區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的人都需要我們提供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教育服務。我們要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項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幫助人民群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就是我們社區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天藍、山青、水媚,人傑、地靈、夢美,在「金顧山」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上,社區教育中心立足大顧山,面向老百姓,從幼兒園到職業培訓、開放大學、老年大學,駕社區教育之舟,揚終身學習之帆,為新農村的新人們追求幸福、尋覓夢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來源於《揚子江陰》2019年11月21日C1版

相關焦點

  • 郴州電大社區教育打造終身學習平臺
    「在網上學習真方便。」12月21日晚上,家住蘇仙嶺附近的市民張先生像往常一樣進入郴州終身學習平臺學習。今年62歲的張先生是郴州終身學習平臺的常客,基本上一有時間,他就會打開電腦進入這個平臺進行學習,通過該平臺,他不僅學會了各種養生保健知識,還掌握了藝術科普和心理健康知識。
  • 臺灣社區大學創辦20周年 堪稱終身學習的好平臺
    終身學習讓人煥發活力  居家水電修理、美術欣賞與研習、友善農耕……這是臺北信義社區大學的秋季課程表。臺灣社區大學日前舉辦20周年紀念活動,這個當年由民間人士發起的成人教育機構,每年有40萬人次受益,堪稱臺灣人終身學習的好平臺。
  • 杭州社區教育讓市民樂享終身學習
    為了總結、交流和展望「終身學習」在杭州的新做法、新成果、新藍海,2020年12月29日至30日,由杭州社區大學主辦、餘杭區社區學院承辦的「2020年杭州市社區教育工作會議」在餘杭區召開。杭州社區教育進入「數位化時代」參加大會的每位嘉賓都參加了一個特殊的環節,就是掃一掃會議籤到處的二維碼。
  • 終身學習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封面故事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時代,傳統教育模式逐步失效,終身學習成為必須。
  • 山東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學習型社會建設及社區教育觀摩研討會召開
    劉磊介紹了學院開展校地共建,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的工作情況。近年來,學院不斷創新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著力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打造了「職繼協同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校社聯通 共建幸福美好家園」的社區教育新模式。一是聚焦骨幹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積極開展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幹部學歷教育,強化基層黨建,為脫貧攻堅培養骨幹力量。
  • AI時代終身學習的創新與發展——2019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高峰...
    論壇以「AI時代終身學習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聚焦全球視野探討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分享職業教育發展與人才持續培養體系的構建,探討以人工智慧、5G、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對教育模式創新、教育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 做終身教育新發展的引領者 2020年青島市社區教育工作研討會
    2020年青島市社區教育工作研討會暨市南區社區教育工作培訓現場會於8月24日圓滿結束,青島市教育局的四級調研員李運忠、各區市社區教育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市南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近百名分管領導和專兼職社區教育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青島八大峽小學在會上做了典型經驗交流。
  • 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12月8日,由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的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陝西省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的重要舉措。而學習空間是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管理空間,提供作業、錯題本、考試、教育百科等多個常用服務和工具的應用盒子,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值得一提的是,平臺還設置了數據教育中心,不僅可以為管理者、師生等用戶提供全面的學情分析報告,也可以滿足教育部門對各類基礎教育數據的統計,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從成人教育邁向終身學習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終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吳遵民  上世紀80年代,是現代終身教育理念傳入中國並生根開花的重要時期。在這一世界性的時代背景之下,終身教育發展孕育出巨大的內在動力,對於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回復培養人性的本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20年甌海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 融合優質資源 打造社區教育...
    接下來,甌海社區學院將與各聯盟成員間共享優勢資源,擴大優質資源的受益輻射面,加快構建終身學習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全民智學,助力「雙戰雙贏」。今日,2020年甌海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如期而至,這是活動周在甌海舉辦的第八個年頭,該項活動已成為推進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載體,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一大品牌。
  • 終身教育百年: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
    20世紀90年代,「終身學習」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從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習社會到終身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獲得了新發展。21世紀以來,終身學習不僅成為全球最廣泛共享的教育政策目標之一,而且成為教育政策制定的一種規範。伴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革,終身學習依然面臨包括公民教育、價值觀教育、老齡問題、性別不平等,以及社會資本、全球治理、數位化、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變革等諸多挑戰。
  • 遠程教育20周年 | 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常務副秘書長李德芳:服務國家發展和全民終身學習,開創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常務副秘書長李德芳以「服務國家發展和全民終身學習,全力開創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題作了主題演講。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常務副秘書長李德芳我代表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分享繼續教育未來工作的一些思考。
  • 【老年教育】社區共學養老開拓老年教育新路徑
    會議交流環節,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朱明龍、杭州市餘杭區社區學院倪貴忠、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成校舒紹華、杭州市教科院曲連冰等在會上談了自己的學習心得,認為要從老年人生存狀況出發作細緻調查,明晰學校式教育方式已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需求,要從實踐層面踐行共學養老理念,推進老年教育邁向2.0時代。
  • 「網際網路+教育」構築智能教育新生態
    在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教育」將如何發展?陳麗:疫情期間組織的在線教學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個性化學習,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也是教育變革的必然趨勢。在全民終身學習作為生活方式的時代,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網際網路+教育」成為了我們的必然選擇。
  • 溫嶺市司法局推行「智慧矯正」開創社區矯正執法新格局
    溫嶺市司法局融合現代科技手段,以「非接觸式」推進執法手段創新,構築「電子圍牆」、創設「雲端課堂」、健全「共享網絡」,開創「智慧矯正」新格局。一、構築日常監管「電子圍牆」,推進社區矯正執法科技化。一是「平臺+手機」定位模式。
  • ...終身學習活動周學習型社會建設及社區教育觀摩研討會在臨沂市舉行
    琅琊新聞網訊 10月29日下午,山東省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周學習型社會建設及社區教育觀摩研討會在臨沂職業學院舉行。觀摩現場,與會人員實地觀看了非遺大師社區居民技藝培訓,並在教師工作室觀看了學生技能展演與工作室終身學習成果展示,聽取了該校近年來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搭建非遺博覽會平臺、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的有關情況。研討會上,與會人員一致認為,要貼近百姓生活,積極開展主題活動。
  • 終身學習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英文原版訂閱特惠
    在全球格局轉變如此之快的今天,訂閱《經濟學人》助您從全球視角分析時事政經,花點時間閱讀以下選自《經濟學人·商論》的官方譯文,你會發現《經濟學人》提供的透徹分析有多麼不可或缺:科技和教育算法衝破疆界終身學習人們需要終身學習
  • 「網際網路+教育」構築智能教育新生態-中國教育新聞網
    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教育」交上合格答卷問: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最大規模在線教育。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整個教育領域被迫體驗「網際網路+教育」,居家個性化學習成為新的學習方式。
  • 【全國社區教育巡禮】「1+N」:廣東中山開放大學服務城鄉社區教育發展的實踐與研究
    1、有效拓寬社區教育資源供給學校以自建和合作共建等多種辦學模式,既發揮開放大學的統籌、管理、協調、引領作用,又發揮社工委、工青婦、鎮區、行業企業等的組織資源優勢,構築起「立足城區、輻射鎮區、深入社區、覆蓋廠區」的社區教育辦學體系,建立健全點面結合、設施統籌、信息共享、服務聯動的運行機制,構築起涵蓋常規課程、流動課堂、線上資源和線下活動等多種形態的立體化辦學形式
  • 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⑤ 李家成:提升終身教育品質,建設可持續...
    「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教育綜改,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實現新突破,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教育質量得到新提升,綜合改革釋放新活力,服務貢獻開闢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