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⑤ 李家成:提升終身教育品質,建設可持續...

2020-12-27 網易

2020-12-25 08:04:20 來源: 文匯報

舉報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還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教育綜改,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實現新突破,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教育質量得到新提升,綜合改革釋放新活力,服務貢獻開闢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臨近歲末,上海教育新聞宣傳中心特別策劃,聯合本報一起推出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專欄(專題),邀請教育系統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校長,盤點「十三五」期間上海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就、特色、亮點。

  提升終身教育品質 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城市

  李家成

  

  終身教育反映了城市發展中的人性化尺度。從青少年兒童到老人,從家長到企業員工,都會因終身教育體系的發展而受益。作為國內最早提出學習型城市願景、率先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的超大城市,上海在「十三五」期間持續創新發展,滿足各類人群的終身學習需求;也因市民的參與和創造,上海進一步提升了泛在可選的終身教育品質。

  老年教育 成就更高品質生活

  對老年人的關懷與教育支持,溫暖著千家萬戶,散發著城市的人文氣息,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上海已經完成了「十三五」期間的老年教育場所倍增計劃,目前有4所市級老年大學以及44所系統校、18所區級老年大學、221所街鎮級(含工業園區)老年學校;積極推進老年教育居村委學習示範點、養教結合學習點、社會學習點等三類學習點的建設,培育了5589個居村委學習點、531個養教結合學習點和326個老年教育社會學習點,不斷推進老年教育場所下移,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9所高校開設的老年大學持續發展。上海市教委還與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聯合打造了「中銀常青樹」老年教育合作項目,在全國率先發布為老年人學習特別定製的「老年人學習卡」,開展了「金融知識進社區」培訓課程項目,參與金融培訓的老年學員高達10萬多人次。上海老年教育的發展,在成為全國乃至全球老年教育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更在實實在在地支持老年學員的學習,充實老年學員的美好生活。

  職工教育 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大力開展企業職工教育,積極發展工作場所學習,在更直接地培養學習型員工,助力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上海市成人教育協會企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13家會員單位積極組織員工參加教育培訓,累計達到6078450人次。目前全市共有61所高校為市民提供學歷或非學歷的高等繼續教育,19所高校開辦自學考試項目;上海開放大學先後與101家企業開展合作,建立了貼近行業企業的多元合作辦學模式。上海完成了百萬在崗人員學力提升計劃,既對接上海行業發展需求和崗位要求,為在崗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學歷教育課程培訓服務;又開展覆蓋面廣的非學歷教育培訓,並不斷深化非學歷學習成果與學歷教育學分的轉換工作,推進了學歷與非學歷的溝通。上海終身教育助力在崗人員發展,也就是在融入「五個中心」建設,參與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社區教育 滿足市民多元需求

  社區是所有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間,更是上海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十三五」期間,上海社區教育完善了「市-區-街鎮-居村委-社會學習點」4.5級教育網絡。社區教育就在身邊,參與社區治理就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責任,創造美好的社區生活有了社區教育的助力。各社區院校聯合機關單位、行業協會和企業等,組織了針對各類群體的教育培訓;建立市級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愛心暑託班、社區興趣班等;成立社區家長學校,支持萬千家長學習家庭教育。上海交通大學等16所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成立「上海高校服務社區聯盟」,進一步提升高校服務社區的頻度、深度和力度。上海發布《上海市社區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南》,成立了上海市終身教育師資培訓基地,開始了升級版的師資培訓工作。上海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中負責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牽頭城市之一,與德國漢堡市、芬蘭埃斯波市一起統籌全球100多個學習型城市的發展,積極形成基於社區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上海方案、上海智慧。

  在線學習 優質資源輻射千家萬戶

  全體市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精神在豐富終身學習的方式,充實城市的學習文化。自組織伴隨著信息化的進程,網上體驗項目「體驗雲」以公眾服務為切入點,集在線體驗學習、活動報名、項目預約、體驗基地空間展示、智能搜索等功能為一體,致力於為市民提供精準高效的一站式體驗學習服務。市民人文行走也開創了終身學習的新模式。目前上海構建了富有特色的30條行走路線,以及由270個學習點構成的較為完整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以「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為主題,已吸引約60萬人次市民積極參與其中;「在行中學,在學中行」的終身學習氛圍,在上海日益濃厚。

  伴隨著「網際網路+」終身教育的進程加快,上海學習網為市民提供在線學習、活動分享、學友交流、學習地圖、終身學習檔案與學分認證等服務,點擊量突破2.4億次,提供在線課程3萬門,電子書刊7萬多冊,有聲圖書6000餘種,註冊學習人數達到510萬,市民成立網上學習團隊8103個。目前上海終身教育在線課程資源內容更加豐富,共享渠道更加暢通;還與東方有線合作,建設上海學習網數位電視,實現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數位電視、多終端等多種學習通道。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終身教育系統大力開展線上教學的探索,通過多類型的直播課研究、網絡學習資源的提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多次連線上海,將上海終身教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經驗及時分享給全球更多城市。

  「十三五」期間,上海終身教育以開放創新的精神,以健全的體系、完善的內容、專業的師資、多樣的方式,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中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學習與發展反哺行業企業、社區、家庭的發展,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質和包容性。因為市民的參與和貢獻,上海終身教育產生的世界性影響力,也融入了上海城市發展的大勢之中。

  
作者:李家成(作者為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董秀華:上海高教穩步推進 賦能教育與...
    「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教育綜改,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實現新突破,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教育質量得到新提升,綜合改革釋放新活力,服務貢獻開闢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 「上海市終身教育師資培訓基地」落戶教育學部
    為了落實上海教育綜合改革任務的要求、建立更高質量的終身教育體系,提升本市終身教育教師專業能力和水平,推動終身教育高質量發展。上海市教委依託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專業力量,籌建了「上海市終身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設「復旦本科...
    「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教育綜改,在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實現新突破,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教育質量得到新提升,綜合改革釋放新活力,服務貢獻開闢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 踐行「和美教育」 提升育人品質
    南寧市榮和實驗學校加強建設和美教師教研團隊,構建「和而不同,欣欣向榮」的和美課堂。  「十三五」期間,南寧市榮和實驗學校教育影響力持續提升,教育事業取得新成就。  回望這五年,南寧市榮和實驗學校致力於塑造學生與教師共生共長的教育環境,深化建構和諧校園,弘揚中國「和為貴,斯為美」的優秀傳統文化,踐行「和美教育」,進一步提升育人品質。
  • 莘莘學子終身發展之路如何煉成?看徐匯教育「十三五」做了這些事→
    依託教師專業發展校、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骨幹教師分層培養、教師專項能力提升計劃、區學術節、優秀教師評選等平臺,搭建教師專業晉升梯隊,建立名校長、特級書記工作室,徐匯教育的人才隊伍建設也呈現新面貌。「十三五」期間,13人獲評正高級教師,19人獲評特級教師,6人獲評特級校長,成立6個區級幹部培訓基地。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發揮分類評價導向作用 努力建設職業...
    「十三五」期間,為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以及科學發展,明確自身定位提高質量,上海實施了高校分類評估。其間恰逢上海實施高校二維分類評價,從一年試運行到兩年正式實施,指標體系不斷優化,評價方式不斷改進,對學校形成了良性和積極的評價導向。根據分類評價的引導,學校明確辦學定位,走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之路。學校持續深入探索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徵,以分類評價助力「夯基礎、補短板、強隊伍、揚特色、促發展」。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深化體育綜合改革 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十三五」期間,上海高度重視中小學體育工作,堅持面向人人,推進體育綜合改革,對全社會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也成為這一系列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 李家成:在相通中實現教育自我更新
    還有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歐美國家教育系統內部的高度分化,使得其精英教育依舊在教育系統內保持其獨立性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李家成|文‍‍西方教育同行以學習的心態進入上海教育情境之中,彰顯的是他們的主動與自覺。從學校領導到教師發展,上海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一個窗口,不斷吸引著西方同行的目光。
  • 「十三五」期間上海市食品安全教育成效顯著
    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機制教育與食品監管部門相繼印發了《關於做好2017年度上海市中小學校和託幼機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2017年推動上海市「放心學校食堂」建設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營養午餐及食育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和託幼機構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規範》等文件,圍繞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規範管理、提升供餐品質以及挖掘育人價值等
  • 【我們的十三五】莊浪:多舉措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十三五」期間,莊浪始終把教育作為發展之源、強縣之基、民生之本,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在發展上優先考慮教育、工作上優先支持教育、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統籌推進全縣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縣重教興學的氛圍更加濃厚,教育基礎設施持續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我們的十三五】專欄今天播出 《我縣多舉措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 構建什麼樣的教育結構體系
    中央「十三五」規劃指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這給教育結構體系建設提出了重要要求。中央提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教育方面的「調結構」,就是以教育結構升級版支撐中國經濟升級版。
  • 合肥: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持續提升教育質量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89所,新增學位37萬個,預計2020年年底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或超過50%和80%。本報訊 10月19日上午,「決勝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設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強力推進教育改革,不斷擴大教育規模,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持續提升教育質量,提前2年實現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覆蓋。
  • 輝煌「十三五」 |宿州市教育體育事業持續協調發展
    記者日前從「美好宿州『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市教體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體育改革創新,統籌實施各類工程項目和行動計劃,著力補齊短板、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教育體育事業持續協調發展,為加快教育體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體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 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解讀
    當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都將教育作為促進智慧增長、可持續增長與包容性增長的基石,更加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首都教育要順潮流而動,落實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提升首都教育發展水平,切實打造首都教育的好形象與好品牌。 第四,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要求全面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
  • 「「十三五」鄭州教育改革發展記」興教強師 提升教育「軟實力」
    大河網訊(記者張楠 實習生 劉曉涵)興教必先強師,教師的引進和培養是教育環節中的一件大事。12月8日,記者走進鄭州市部分學校,探訪關於教師成長的故事。「十三五」期間,惠濟區將教師的發展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戰略。
  • 陳寶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發了人力資源,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貢獻了積極力量,為國民素質逐漸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作出了有力支撐,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
  • 職業教育「雙豐收」 高等教育「雙提升」
    」時期,青島全面完成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等12項重點工程,「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順利完成,全市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全面啟動職業教育創新示範高地建設,青島國際職業教育科技產業城奠基開工,36個專業入選省品牌專業建設項目,數量列全省第一;青島工程職業學院、青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4所高職院校獲批運行,全市高職院校達到11所,每年可為青島輸出高素質技能人才7萬人,70%的中職學校學生可以通過「3+2」「3+4」貫通培養,進入高職或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 「十三五」教育「收官」,看看這些教育之最
    12月1日,首場「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聚焦「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一起去發布會現場了解一下 「十三五」以來教育改革發展取得哪些成就?
  • 「十三五」期間國家這樣支持教師隊伍建設 | 2020教育金秋發布會②
    9月4日上午,教育部召開2020年第二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國家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十三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安排28億元支持華東師範大學等38所師範院校,重點加強實踐辦學能力和學科建設,整體提升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辦學水平。同時,積極支持民族地區建設一批教師培訓基地,提升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能力,並在對口支援中將受援地師資力量提升作為考核評價指標,不斷加強民族地區高素質師資培養和輸送工作。二是優化周轉住房環境,讓鄉村教師居住安心。
  • 「十三五」教育發展成績單公布
    △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另外,「十三五」時期我國提升了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地位待遇。在教師工資保障方面,持續推進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實現中西部22個省份725個連片特困地區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全覆蓋,惠及8萬多所鄉村學校近127萬名鄉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