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西方國家的小班額,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校對學生特殊需要的關注,對教育公平的敬畏,也許也是我們當前很難學到的——因為這源於他們的文化、社會與傳統。還有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歐美國家教育系統內部的高度分化,使得其精英教育依舊在教育系統內保持其獨立性和堅實的社會基礎。
------------
李家成|文
西方教育同行以學習的心態進入上海教育情境之中,彰顯的是他們的主動與自覺。
從學校領導到教師發展,上海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一個窗口,不斷吸引著西方同行的目光。但這種學習,將依舊是在保持各自獨特性基礎上的自我完善。中國學校帶有典型的生態型特徵,以班級為學校細胞,以高密度的生生和師生交往為載體,以班主任為教師團隊領導者,以教研組活動為學科教學質量保障的根基,以高質量的教學領導和綜合變革為學校領導特徵,再加上中國家長對教育的高度關注,中國文化中尊師重教的傳統,中國教育政策執行的高效率,和以上海等發達地區為代表的教育經費保障等,都使得中國教育卓然獨立於全球教育發展之中。
西方國家教育變革中,高度關注教學領導力問題,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關注學校的綜合變革問題。正是在這類主題上,中國校長的內行領導,中國的校本課程建設與教學中的高效率,中國獨特的教研活動類型,中國教師的多元角色定位,中國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改革的綜合互動關係,中國文化對於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積極保障等,能給西方同行強烈的衝擊。
但不可否認,西方同行的到來,會促成我們進一步認識自我,儘管也存在著被虛幻的自豪感衝昏頭腦的危險。身在中國、上海教育之中,我們難道發現不了和感受不到依然比較普遍存在著的沉悶的課堂、單調的學校生活、繁重的課業負擔、激烈的競爭壓力、極高的近視眼率?我們難道不清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所遇到的諸多障礙?難道我們真的以為自己「天下第一」了?
西方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高度關注,對於學生學習的矢志不移的聚焦,對於不斷探索適合本國需要的教育系統的努力,也同樣是我們應該高度關注的。主要西方國家的小班額,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校對學生特殊需要的關注,對教育公平的敬畏,也許也是我們當前很難學到的——因為這源於他們的文化、社會與傳統。還有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歐美國家教育系統內部的高度分化,使得其精英教育依舊在教育系統內保持其獨立性和堅實的社會基礎。例如美國在參加PISA測試中,成績不佳,引發一系列的政策變革與學校改革。但即便是在美國內部,他們也很清楚地意識到,不同的州、不同類型的學校之間存在著極大差異,其教育特別發達的州、郡,成績依然是卓著的。
對於中國教育而言,繼續的、主動的自我更新,是當下之所需。我們需要高度關注教育質量問題,尤其是學生的質量、教師的質量,聚焦其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發展,關注其社會性與個性的健全,重視社會發展與當代學生素質之間的適切度。我們也需要高度關注教育公平問題,讓中華民族的教育底線進一步得到提升,讓更多教育的創新從基層湧現出來。我們更需要高度關注教育系統的變革,從政策、理論到實踐,紮實於最日常的學校生活變革,實現紮根於中國大地、基於國際視野的教育自我更新。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
ECNU新媒體敬請轉發推薦
華東師範大學校方微信公眾平臺,向您推送全球ECNUers的觀點體
★您可回復 新聞,news ,法文 關鍵字獲取華東師大最新中、英、法文新聞。回復 更多 ,有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