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評論員
在湖南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始終是耀眼之地。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堪稱湖南師範教育的「開山鼻祖」,其前身可追溯到南宋時期的長沙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為湖南師範館,1949年改名為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歷史上,這裡匯聚了徐特立、楊昌濟、謝覺哉、李達等一批教育名師大家。毛澤東曾稱讚「一師是個好學校」,並題詞「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作為校訓。「千年學府、百年師範」,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桃李滿三湘。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更是一所令人景仰的紅色大學。偉人毛澤東曾在此求學、工作8個春秋,並從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實現了由青年學生到職業革命家、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到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在這裡,曾走出了何叔衡、蔡和森、任弼時、李維漢等一批我黨早期先驅,在我黨早期初創史上寫下了燦爛輝煌的篇章。新中國成立後,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長期堅持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教書育人,培養出了大批富有使命感、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優秀教師。第一師範學院的歷史,已經與黨的歷史、國家、民族的歷史融為一體。
回望來路,為的是讓歷史照進現實,用精神啟迪未來。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始終以紅色血脈立德樹人,在舊址建成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復原陳列了14處毛澤東青年時期革命活動紀念點,再現了毛澤東在一師求學、執教、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史實,一個個歷史場景和實物無不觸動著人們的心靈,讓學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禮。
紅色基因充盈校園,紅色文化「潤物無聲」。如今,紅色基因已融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生的血脈: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就是參觀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第二堂課就是觀看《恰同學少年》紅色影視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始終堅持以弘揚紅色革命傳統為己任,創新紅色教育形式,豐富教學方法手段,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激揚奮發圖強、報效祖國的家國情懷。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聽從時代召喚,服從國家需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紮根基層默默奉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湖南是紅色資源大省,有大量珍貴的紅色資源,擁有眾多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開啟民族復興偉業的徵途上,如何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激活紅色基因,激揚奮鬥精神,把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把他們為之奮鬥而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擺在全省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學子面前的一項時代課題。
至此新學期開學之際,湖南日報隆重推介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的經驗與做法,就是要引導全省廣大青年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學習、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