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中國學者在臨床實踐指南制定中的貢獻與發展

2021-01-11 騰訊網

高質量的臨床實踐指南能夠有效指導和規範醫生的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在當今中國,指南對中國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和醫療質量的提升尤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特別檢索了2010~2020年十年間,國際、國內期刊發表的指南/共識,希望一窺十年指南/共識制定的發展趨勢。

關於指南的定義

1990年,美國醫學科學院首次將臨床實踐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定義為「針對特定的臨床情況,系統制訂的幫助醫務人員和患者作出恰當處理決定的指導建議(推薦意見) 」, 該定義很快被全球廣泛認可和接受。

2011年,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及其對指南的影響,美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OM)對指南的定義進行更新:指南是基於系統評價的證據和平衡了不同幹預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能夠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務的推薦意見[1]。相較最初IOM對指南的定義,更新之處突出體現在:基於系統評價;平衡不同幹預措施的利弊。

中國指南制定的發展

傳統證據零散、大部分碎片化,對臨床決策支持有失偏頗;而高質量的循證指南證據基於系統評價的證據,提供證據體,得出更全面、更系統的推薦意見。2016年1月,中華醫學會發布了「制定/修訂《臨床診療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要求指南的制訂「必須嚴格採納國際循證指南制定/修訂方法,指南的推薦意見應基於對通過系統評價形成的證據及對各種可選的幹預方式進行利弊評價後提出的最優指導意見」。由此可見,基於循證方法學規範地制訂臨床實踐指南也將成為我國發布醫學相關指南的必然趨勢。

1993~2010年,中國共有256個不同的指南制訂小組在115種醫學期刊上發布了269部指南。2010年後中國學者每年發表的中、英文指南/共識近10年來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見圖1、2)。2016年前中國發表的中文共識比中文指南多,而2016年後中國發表的中文指南的數量超過中文共識。近10年,中國學者參與的英文指南的數量遠遠多於英文共識的數量,而全球全部英文指南的數量也是遠遠多於全部英文共識的數量(見表1)。

表1. 中國學者發表中英文指南/共識統計(篇數)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臨床實踐指南和指南方法學研究發表到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2017年1月《內科學年鑑》發表由中國指南方法學家牽頭、聯合數十個國家的指南制定者、研究者和使用者共同完成的國際指南報告規範(RIGHT)聲明,這是在指南領域首個中國學者牽頭的國際標準[1]。中國學者還是國際指南註冊平臺(IPGRP)的發起方,與國際同行共同致力於提高指南制訂的透明度,避免指南的重複制訂,促進不同指南制定者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以及加速指南的傳播和實施。此外,中國的指南制定者和方法學家還在進一步加強與國際指南制訂機構和循證醫療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學者越來越多地主導或參與國際發表的英文指南/共識的制訂,見表1、圖3。中國學者正在迅速提升指南制訂和研究的能力,在國際臨床實踐指南舞臺上越來越多地發出聲音。近年來,中國學者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大量的英文臨床實踐指南,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指南、共識的合作制訂。2018~2020年中國學者在英文期刊(含中國本土英文期刊)發表醫學指南738篇,共識277篇,但是中國學者以第一作者發表的國際合作的臨床實踐指南不多。在醫學領域有影響力的診療指南制訂過程中,很少有中國學者的地位,更少見有中國研究被納入到指南制訂的證據體之中。

2019年12月中國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截至2020年3月3日,2個月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更新到第7版,目前已經更新到第8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是指南制訂的觸發因素,也是全程推動其不斷更新的主要因素。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上從2020年2~3月開始發表了大量與COVID-19相關的臨床實踐指南,中國學者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指南的制訂當中。

為應對兒童新冠肺炎,由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制訂了《國際兒童新冠肺炎快速建議指南》(以下簡稱《兒童指南》)。該指南啟動之初便得到包括WHO、國際指南聯盟、GRADE工作組等國際組織的共同支持。《兒童指南》針對其前期確定的10個臨床問題,組建了近30人的團隊,完成並發表了12篇快速系統評價(筆者已經完整檢索到,需要者可與作者聯繫,dongsj@high-med.com)。此外,為支撐指南的推薦意見,還專門開展了2 個新冠兒童的臨床研究、3個流行病學研究及多個循證研究。《兒童指南》目前已經準備發布包括中文、英文在內的20個語種。2020年5月,Ann Transl Med發表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劉恩梅教授為第一作者的英文全文版指南[2]。

結語

目前醫學科學領域前沿、臨床和基礎研究的方方面面均在快速發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經有一些臨床指南、標準、共識的出臺,但是與臨床實踐和臨床研究的具體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隨著醫學臨床與基礎研究的深入和精準,迫切需要建立實用性強、專業性高,便於推廣應用的系列操作標準、研究標準、診斷標準、檢測標準、幹預標準等等,並形成與之相應的臨床實踐指南與共識。目前醫學各領域圍繞相關的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的每個疾病、每個診斷、每項研究、每項技術都能逐步地建立標準,形成共識,制定指南。

中國每年制訂的指南超過100餘部,但在制訂方法的科學性、流程的規範性、報告的標準性方面,仍然與國際指南有一定差距。由中國學者牽頭的符合國際要求的循證指南,目前仍然是鳳毛麟角。雖然近年來,精準醫學、大數據醫學、真實世界研究、人工智慧等對醫療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是指南仍是當前指導臨床實踐最重要的工具,是醫務人員進行決策的準則和規範。中國正在迅速提升指南制訂能力和日益崛起的研究能力,在國際指南舞臺上將越來越多地發出聲音。未來的中國,不僅可以為國際醫學界貢獻高質量的中國指南,也可以交流分享指南制訂、實施和研究的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 Chen Y, Wang C, Shang H,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China. BMJ,2018,360:j5158.

[2] Liu E, Smyth RL, Luo Z, et al. Rapid adv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COVID-19. Ann Transl Med. 2020 May;8(10):617.

相關焦點

  • 《婦科腫瘤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臨床應用指南》重磅發布
    為規範用藥,指導臨床實踐,由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組織編寫的《婦科腫瘤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臨床應用指南》於2020年1月5日在北京隆重發布。馬丁前任主委、謝幸現任主委、孔北華候任主委及參與指南編寫的很多專家都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教材的主編、副主編或編委,他們一方面將臨床實踐中成熟應用的規律、共識、指南、規範寫入教材,將臨床、科研工作中的創新成就寫入專著,為醫學生的培養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結合臨床實際,在充足的國內外的循證證據支持基礎上,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共識、標準和指南,實際指導臨床醫生工作,更為可貴。
  • 吸收國際臨床研究進展 新版乳腺癌診療指南發布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近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委會(CSCO BC)召開乳腺癌線上年會,會上發布了「2020 CSCO AI人工智慧輔助診療工具」以及《2020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下稱《指南》)。《2020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 主辦方供圖  近年來,中國乳腺增生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乳腺癌發病率也日益增長。
  • 【BMJ官方雙語】中國臨床指南:解決利益衝突和吸納患者參與
    臨床實踐指南是在「對醫學證據的系統綜述和對治療利弊的評估」基礎上給出的實踐建議2,在指導臨床治療和改善臨床結局中至關重要,對於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當然,其前提必須是高質量的指南。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經發表664個臨床實踐指南3。但利用指南研究與評價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對這些指南的評估顯示,中國指南的質量與西方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4-7。一方面,現有臨床實踐指南的數量表明,循證醫學在中國已被廣泛接受,並且中國醫學界積極參與了指南的制定。
  • 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 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全會認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
  • 全科室的臨床路徑+臨床指南+精選課件
    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3)2018+NICE指南: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和管理(NG.87)4)2018+SCCM臨床實踐指南:ICU內成人患者疼痛,躁動%uFF0F鎮靜,譫妄,固定以及睡眠中斷的管理5)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
  • 借鑑美國心肺復甦指南 踐行中國心肺復甦共識
    究竟《指南》與《共識》的關係如何,差別在哪兒?如何在實踐中釐清二者的思維,加以科學應用?筆者從《202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與《2016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二者的關係及其定義、定位、定性、定量、定式等5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幫助我們能夠更加辨證、準確和全面地把握二者的「精髓」,相互借鑑,從而指導臨床心肺復甦實踐。
  •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巡禮】永不停歇的疫戰:中國傳染病防治70年
    新中國成立70載,我國在經濟、社會、科技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在傳染病防控、改善人民群眾健康狀況方面,我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領域的專家學者,作出了卓越貢獻。2018年,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製作了紀錄片《永不停歇的疫戰》,記錄了我國醫療衛生人員和傳染病之間那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腦出血臨床管理執行摘要與...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腦血管病規範化防治水平,降低卒中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與復發率,中國卒中學會組織國內專家歷時2年,制定了包括腦血管病預防、診療、康復、組織化管理和卒中醫療質量控制等內容的全方位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
  • 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
    2020年12月18日上午,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上海商湧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01會議室舉行。
  • 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回顧與啟示
    文章指出,需要加強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和增加研究人員的責任感,以提高臨床試驗註冊率和報告研究結果的合規性,增加臨床試驗的透明度,並最終為臨床實踐指南提供高水平的診療依據。糖尿病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中國人群遺傳背景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點與歐洲血統白人相比有顯著差異[1,2]。
  • 衛生部首次頒布指南加強規範臨床護理實踐
    新華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呂諾)衛生部和總後衛生部近日頒布《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用以指導廣大護理工作者更加規範、科學地實踐護理活動,提高技術水平,保障患者安全。這是衛生部首次頒布臨床護理規範文件。
  • 許維鴻:中國扶貧是發展經濟學新實踐
    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同時,個別西方媒體的「酸葡萄」心理依然存在,《紐約時報》英文國際版近日發表文章,歪曲中國扶貧工作「價格高昂」「難以持續」,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和政治作秀」。針對這種誤讀,我們該如何向他們客觀、理性地闡述中國的扶貧實踐?
  • 海外學者視域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
    海外學者視域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 以政策試驗治理機制為切入點 2020年05月07日 07:47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2019年第9期 作者:張克 字號 內容摘要
  • 《中國肢端肥大症診治指南(2020版)》要點解讀
    11月27日,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牽頭編寫的《中國肢端肥大症診治指南(2020版)》正式公布。新版指南有哪些要點?諾華腫瘤醫學部特別邀請了指南編寫組專家,為您詳細解讀。
  • 時隔10年首次更新!成人先心病指南亮點,5點總結!|ESC 2020
    8月29日-9月1日,具有世界影響力的2020年歐洲心臟協會科學年會(ESC 2020)在線上召開。每年,ESC都會發布數個重磅指南,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發布的指南包括了成人先心病管理指南。本次指南,距離上次版本足足有10年之久(2010年)。
  • 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實踐轉型與理論貢獻
    與發達國家宏觀調控相比較,無論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都存在重大差異。這種調控範式不僅彌補了西方主流理論僅包含總量調控的缺陷,為豐富和發展宏觀調控理論貢獻了中國智慧和經驗,而且,結構性政策的推出也豐富和發展了宏觀調控的政策框架體系。
  • 2020年各類國家公派留學人員選派計劃及申報指南
    每年11月份左右,公布來年的國家公派留學(訪問學者)派出計劃和申請程序。基金委的宗旨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方針政策,負責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和外國公民來華留學的組織、資助、管理,以利於發展中國與各國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了解,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和平事業。
  • 腎性貧血診療指南發布,HIF-PHI首次邁入指南推薦
    煙波掩寺峰連塔,柳浪聞鶯水過橋,11月26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陳香美院士領銜,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編制的《中國腎性貧血診療的臨床實踐指南》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正式發布,這是首部中國發布的《中國腎性貧血診療的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北醫三院藥劑科臨床藥學團隊參與制定並編譯的國際藥學聯合會COVID...
    國際藥學聯合會(FIP)在疫情發生後迅速響應,組建國際專家工作組制定了FIP全球指南,為世界各地的藥師提供支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趙榮生教授受邀代表中國藥學會參加工作組制定指南,並組織我院臨床藥學團隊在2月初編譯了FIP第一版指南的中文版,在FIP官方網站進行全球發布。
  • 「遠程醫療實踐規範與指南」內容簡介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第八部分遠程醫療病理學實踐指南該指南是關於遠程醫療病理學技術指導,包括臨床應用、獲益和局限性,以及相關監管規定。該指南包括指導初步診斷、手術中會診諮詢和再次會診諮詢等臨床病理學內容,旨在保障遠程病理學診斷會診和專業諮詢的質量,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具有指導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