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定期分享育兒乾貨,陪你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媽媽。
前天,我看了日劇《坡道上的家》,它講述了一個案子,一位媽媽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寶寶,才8個月大,被丟在浴缸裡用熱水溺死。
看到這裡,就有無數人要指責、唾罵這位媽媽了吧!
當然,劇中的這位媽媽也毫無意外地被丈夫、婆婆、路人甲乙丙丁、社會媒體瘋狂指責:狠心、不配有孩子......
到底是什麼讓她這麼絕望?
她是一位全職媽媽,除了要獨自帶娃,還要包攬所有家務。沒有丈夫的分擔,沒有婆婆的援手。有的是孩子無盡的哭鬧、做不完的家務活、等著她做飯伺候的丈夫,還要被家人、鄰居以及周圍人的指點。
小孩發育不如別人家孩子,怎麼就你帶不好?你怎麼不給小孩吃母乳?你怎麼能讓小孩一直哭,不理她?......
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也得不到任何包容和理解。
剛生產完不久,新手媽媽體內激素水平還沒恢復正常,加上經歷生產的痛苦,以及面對新生命的不適應,導致媽媽容易敏感脆弱、情緒不穩定。如果再給她一點指責,就是擊垮她的最後一根致命稻草。
我也是一名全職媽媽,這些問題我也經常被人指手畫腳。
昨天,我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我跟寶寶倆人一起哭,都很傷心。
為什麼?因為當時的我,非常崩潰。除了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時孩子拼盡全力哭鬧,不僅僅是餓了困了,還撒嬌要媽媽抱抱。
生理需求、感情需求要同時被滿足,我根本做不到。如果我放下她,去衝奶解決她的生理需求,我就無法滿足她要求被抱的感情需求了。
當時如果有另外一個人在場,我相信自己也會被指責:
你怎麼把孩子餓得哇哇大哭
你怎麼這麼不會帶孩子
你怎麼對她發脾氣
你怎麼不知道給她喝奶
你怎麼不哄她
......
而,當時的我也很難過,覺得自己是個什麼都做不好的媽媽。
如果一個人選擇做了全職媽媽,無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我相信她都想帶好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育兒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別說我們還是第一次當媽了。新手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成長,育兒路上出現的問題,我們自己也很焦慮,也很想解決。
但,我們需要時間來學習、成長,更需要家人的幫助、包容和體諒。
雖然我們是一名媽媽,無論劇中的她,還是我。我們只被看見的是媽媽這個角色,我們被社會要求:理應照顧好孩子、做好家務、回歸家庭。
但,我們還是我自己,卻不被看見。
別人看不見,我們要自己看見自己;只有先做更好的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媽媽。
自從當了全職媽媽,感覺身邊接觸的朋友也是媽媽居多。
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她刪了一位全職媽媽的微信。為什麼?因為對方每天在朋友圈傾訴當媽有多辛苦,她有多抑鬱,老公婆婆多不給力。總之,朋友圈滿屏的負能量。
這位媽媽說:「我也是一位媽媽,完全能深刻體會到當媽媽的辛苦、心酸,尤其是全職媽媽。偶爾負能量在朋友圈宣洩一下也沒關係,但是每天都這樣散發負能量,特別影響心情,也不想跟這樣的人做朋友。」
全職媽媽,除了育兒艱辛以外,還要擔心自己被一地雞毛磨成黃臉婆,擔心丈夫出軌、被拋棄,擔心自己不賺錢被婆家看不起,擔心長時間不工作與社會脫節,擔心以後再重返職場很難......
最近看了《我家小倆口》,其中有一對嘉賓夫妻若風 、戚藍尹,小戚是全職媽媽。若風每天出門上班時,她就會問:你回來還愛我嗎?
可見她有多焦慮?她因為老公,而放棄了工作,在家當全職媽媽。現實生活,與她以前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樣。上學時被教育,女人應該獨立——精神獨立、經濟獨立,要有自己的工作和朋友;而現在都要依賴老公,安全感變低。
但,並不是所有的全職媽媽都這樣。
可能很多媽媽關注過一個公眾號:大J小D,這個公號的作者大J就是一名全職媽媽,全職帶娃4年。從她的文章裡、書裡,看不到關於帶娃的苦不堪言,更多的是育兒經驗的分享、育兒的快樂以及媽媽自我成長的成就感。
她一邊做著全職媽媽的工作,一邊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最終,把公眾號從0運營到100萬+粉絲的量級,並出版了4本關於育兒的書籍。
她的書裡這樣說:
擺正心態,認清定位。我把全職媽媽當成是自己的新工作,唯一的區別只是工作環境改變了。幹好一份工作是需要職業素養的,是需要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是需要有「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態度的,做全職媽媽也一樣。
不要有犧牲自我的想法,犧牲意味著有所求。當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的內心就會覺得委屈。我開始明白,當一個好媽媽,我需要先照顧自己。只有照顧好自己,我才有能力去愛他人;只有自己的內心是充盈的,我才能去澆灌他人。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這是我的工作。
當然,這也是一份讓人抓狂的工作。即使做好這份本職工作,我們依然會出現以下的情況:感受不到個人價值感、跟社會脫節。
那我們該怎麼辦?
1)育兒是一個項目,需要團隊協作,學會適當放手
育兒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一個長期的項目,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完成。團隊核心成員有:爸爸、媽媽、孩子。有其他成員就更好,沒有也可以。
前天聽了一個老師的分享,她是一名90後寶媽,從0開始做繪畫事業,2年的時間做到100萬收入。很多人向她請教,寶媽時間很碎片,怎麼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她回答:當媽媽確實時間很瑣碎,但我不是一個人,我家有一個團隊。我能有現在的成績,背後有家人很大程度的支持。所以,請適當地放手,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
2)首先做自己,其次學會與自己和解
之前一位全職媽媽跟我聊,說她小孩挺小就送去幼兒園了。
我問:那麼小送去幼兒園,你擔心她被欺負嗎?她說:不,我擔心我自己。
為什麼她擔心自己?因為她覺得一直在家帶孩子,沒有價值感。
我也是一名全職媽媽,但是我卻沒有這樣的困擾。
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媽媽分享給小孩做的輔食、做的英語學習卡片、做的手工……等等。我很少做這些,當然做這些是很好的,但在這些方面,我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而我一直在忙的事情是:寫作、畫畫、看書、上課學習。不斷地自我提升,通過寫作畫畫也有一些變現,這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直接表現。
我堅信:做媽媽,優先做自己。我才是核心,沒有了我,何來媽媽這個角色?
當然,媽媽的時間很瑣碎,想要帶好娃的同時做出很出色的成績,是很難的。我不會過分苛求自己,有成績更好。如果沒有出成績,我堅持學習,則更希望保持學習力。
3)保持自己的學習力、思考力
我帶女兒上早教課,認識了很多媽媽。其中一位看到我寫的文章,表示欣賞,也想寫。跟我聊了之後,說:主要不知道寫什麼?
寫文章,本質是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所以,要多思考。
她不知道寫什麼,說明她沒有對日常生活進行思考,說白了就是懶。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全職媽媽會與社會脫節?
因為不工作時間長了,整個人變得懶散。懶得行動、懶得思考、懶得學習,學習力也漸漸下降。當社會外界出現新事物,就很難適應和接受,才導致與社會脫節。
多閱讀、學習,保持自己的學習力、思考力,就保證了核心競爭力。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也是個很隨性的人,對很多事情3分鐘熱度,唯獨2件事我一直在堅持:一是全職帶娃,一是自我成長。
即使帶娃崩潰到痛哭,我也沒有放棄過自我成長。
與所有的全職媽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