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人之道
練習一萬小時,不等於「刻意練習」
「一萬小時」這個說法來自馬爾科姆的《異類》一書。它告訴人們: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練出來的,而且要練習一萬小時。因為這本書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了「刻意練習等於一萬小時」這種說法。其實,這種說法不全面,也不夠嚴謹。
成為頂尖高手的確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但是,不同領域需要的時間,非常不同。比如說,音樂家,需要訓練15年,甚至25年,才能達到世界級水平。還是拿音樂家舉例,強調練習的同時,不能否定天賦的重要性。對音樂家來說,天賦比練習時間重要得多。特別有音樂天賦的人,加上練習得當,也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頂尖高手。
體育項目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天賦,再怎麼訓練,也沒有用,不會成為世界冠軍的。單從這兩個領域看,就可以推測,光知道「練習一萬小時」的說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深入了解「刻意練習」的真正內涵和行動指南。
萬維鋼在他的新書《學習究竟是什麼》裡,提到:刻意練習,真正的關鍵根本就不是訓練時間的長短,而是訓練的方法。
網上關於「刻意練習」的解讀比較多,還有一本專著,書名就叫《刻意練習》。今天,我就「刻意練習」談一談,家長容易忽略的,但又十分重要的,和大家共勉。關於「刻意練習」更多的使用技巧,後面的文章會持續更新介紹的。
觀點:只在「學習區」裡做刻意練習
一、什麼叫做學習區?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我們把知識分為三類,也就是三個範疇,分別是:舒適區、學習區和黑暗區。下面給一個通俗定義。
舒適區:一看就會,一看就懂,做題或者考試,閉上眼睛都能做對的,沒有任何難度的知識。
學習區:看上去感覺會了,感覺懂了,但不是真的懂,做題或者考試,會出錯,經老師指導,能學明白。這部分知識,就是學習區。
黑暗區:看不懂,學不會。即使老師耐心講解了,還是聽不明白,不知所云。這部分知識,就是黑暗區。
二、把時間花在學習區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參加了社會工作,最有效率的學習,應該把時間花在學習區上。對於家長而言,尤其要明白這個道理,因為這樣可以指導孩子高效學習。
那怎麼才能知道,孩子的學習區在哪裡呢?做到這個很簡單,首先家長要重視。如果18歲之前的孩子,正在學什麼,學到那種程度,家長都不知道的話,多少有些失責。重視了,就會發現很多方法,可以知道孩子的學習區在哪裡。
其次,每次的作業或者是考試,是很好的反饋。對作業和考試,將知識進行分析,歸類。只要和孩子一起做上一段時間,習慣成自然,家長也清楚,孩子也明白,接下來努力的方向。舒適區,除了找到一點存在感外,對個人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黑暗區,除了繼續碰壁之外,時間就是白白浪費了。所以,絕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學習區。
第三,看一下學霸、中等生、學渣的知識分區圖,家長就能進一步下定決心。學習的目標,就是不斷將學習區的知識,轉變為舒適區,擴大舒適區。學渣的黑暗區就很明顯,這樣的學習,很容易讓孩子的信心崩潰,太多「兩眼一抹黑」的知識,嚴重打擊孩子。
三、持續進步的關鍵,就是持續地在「學習區」做事。
為什麼大多數童星長大以後就不行了呢?並不是小時候練得太累,練廢了,主要的原因是,童星們早早就取得驕人成績,那是一個「舒適區」,已經成了他們揚名立萬的資本,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優勢項目。但這嚴重阻礙了他們對新技能的學習。成年人的競爭需要新的技能。
所有人都想挑戰自我,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會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輕車熟路的事情上。就算有充分的條件離開舒適區,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待在那裡。
假設有一個人,他無比嚴格地執行「要待在學習區」這個信條,從小到大不停地進步,他會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脫離舒適區需要強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種修煉。比如大家熟悉的股神巴菲特,80多歲仍然在不斷學習新東西。對於另一些人來說,脫離舒適區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目的。比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可能是現在世界上最年輕的富豪之一。他每年都給自己定一個挑戰目標,就是為了跳出現成的「舒適區」。
四、成為頂尖高手,是從夯實「學習區」的基本功開始的
俗話說「磨斧不誤砍柴工」,基本功非常關鍵。舉例,英語學習。那些英語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整天在大段大段地說英語,而是特別注意英語細分,然後逐個將細分部分,刻意練習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育奇英語創始人文慧老師在《英語不是學出來》中,講述了她當年苦練發音的故事。她說,她剛上大學那會,由於方言的影響,不會髮捲舌音,也分不清楚h和f這兩個發音,鬧了許多笑話。發音不標準,同學們會有意無意的「嘲笑」。於是,她含一顆石子在口中,苦練英語發音。最後,她的發音,只要和外國友人交流三句以上,歪果仁朋友都會問她,是不是從小在美國長大,發音居然這麼地道?
我一位好朋友,人稱口語王子楊老師。他的英語口語,讓無數學生秒變迷妹。他分享的秘訣卻是:每一個發音,哪怕是詞尾爆破音,或是連讀,他都不放過。一定模仿到,和原聲錄音一模一樣,包括語音語調。地道發音就是這麼煉成的:抓基本功。
無論是文老師,還是楊老師,不僅自己的英語功底深厚,教學生也是一批又一批「口語地道、成績優異」的尖子生。但是,他們在英語上面,並沒有刻意去練習一萬個小時,而是將時間,有效用著學習區,用著分段的基本功上。這點非常值得借鑑。
所以說,刻意練習在於正確的理念和方法,而不簡單等於「練習一萬個小時」。
好,由於篇幅原因,下次再和你繼續分享「刻意練習」的反饋機制、「刻意練習」與「寓教於樂」的衝突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