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通判杭州,官邸在鳳凰山北側、可俯瞰西湖

2020-12-23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08

01

蘇軾一生中曾兩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熙寧四年(1071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自請離京,神宗讓他去杭州做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年),司馬光執政,新法盡廢,這次蘇軾是被貶官外放,出知杭州。

第一次通判杭州之時,恰逢供給市民飲水的六口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蘇軾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與知州陳襄對六井進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杭州百姓得以重飲六井水。

修井這個事情做得實在,算是蘇軾為杭州人民做的第一件實事,從此以後,他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蘇軾

古諺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之所以是人間天堂,與西湖是有莫大關係的。而西湖美景的存在,尤其是蘇堤的修築,那可是蘇軾的豐功偉績,當然那是多年後已經得名「蘇東坡」的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候的事了。

杭州後來甚至成了蘇東坡的第二故鄉。

杭州西湖

02

初到杭州的蘇軾便寫出這樣的詩句: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蘇軾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過的。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繁華的街市、宏偉的廟宇,還有杭州人那江南特有的輕鬆愉快氣質,這些無不給蘇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湖

杭州的美景和人文贏得了蘇東坡的心,蘇東坡也贏取了杭州人的心。

千百年來,蘇東坡已經融入了杭州,杭州也不能沒有蘇東坡。你不能想像沒有蘇東坡的杭州該是怎樣的單調和無趣,那更是一種遺憾。

西湖蘇堤

03

北宋時,朝廷在各個重鎮設有公館,相當於政府辦事處。

杭州的公館位於鳳凰山頂,南面是錢塘江,每天出海的各種大船出沒於江面;站在此處向北望去,西湖四周環山,山頂隱約可見,廟宇與別墅點綴於山坡之上;東邊是錢塘江灣,有驚濤拍岸之氣魄。

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蘇軾攜家帶口風塵僕僕來到杭州。

俯瞰西湖

作為判官、副市長,蘇軾的官邸在公館的北面,可俯瞰西湖,景色宜人。可以想見,剛剛脫身於朝廷爾虞我詐的蘇軾來到這樣的杭州,心情該是何等的愉悅、舒心。

官邸在鳳凰山下,夾於西湖與錢塘江灣中間。每天清晨起身,打開窗戶,蘇軾都能一眼就看到下面西湖平靜的水面和若隱若現的環山。

蘇軾

04

杭州城自北而南,城外一周以高牆環繞,城內有河道,河道上又架以橋梁相通。整個杭州城在西湖的映襯下悅人無數,好一幅寧靜安然的江南美景水墨畫。

一大清早,湖面上數艘遊船早已開張營業;到了晚上,推開窗戶,可以聽見有人吹簫,時而還傳來歌唱的聲音;北宋時已經出現了夜市,城內有些街道比別處顯得更為明亮,有幾處夜市甚至直到半夜三更才收市。

所有的這一切,都被居高而下的蘇軾盡收眼底。可以說,一天之內各個時段的杭州的樣子,蘇軾都知道。

蘇軾甚至有點相信他前生曾住在杭州。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相信前生和來世,蘇軾也不例外。

有一天,蘇軾去遊壽星院,他一進門,便覺眼前景物十分熟悉,他告訴同遊者走九十二級便可到向懺堂,結果果然如他所說。

這個事情的真假倒是沒必要探究,但可以確定的是,杭州在蘇軾的心裡儼然成了第二故鄉,這裡就是他所嚮往的地方。

05

蘇軾在杭州寫了數十首詩詞,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水光瀲灩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與友人泛舟於西湖之上,天藍水綠,美酒作伴。喝著喝著,剛剛晴朗的天氣突然下起雨來,那雨點打在西湖平靜的水面上,這又是一副難得的美景。蘇軾有感而發,遂作《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這首詩被評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古往今來描寫西湖的詩詞中最好的一首。陳衍在《 宋詩精華錄》中評後二句:

「遂成為西湖定評。」

蘇軾

在杭州享受生活的蘇軾不會知道,那個寫下科學著作《夢溪筆談》的好友沈括在不久的將來會給自己帶來一個不小的麻煩。

這個麻煩就是「烏臺詩案」。

相關焦點

  • 烏臺詩案發,蘇軾被御史臺官員通宵審訊
    據蘇軾交代,自為官始,他曾有兩次記過記錄。出入政壇任鳳翔通判時,因與上司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儀典,被罰紅銅八斤;另一次是通判杭州任內,因小吏挪用公款,他未上報,也被罰紅銅八斤。「此外,別無不良記錄」。很顯然,這並不能讓提訊者滿意,於是他們繼續審訊,甚至為了折磨蘇軾,晚上也不讓他睡覺,隨時要被傳喚。後來蘇軾承認,他在遊杭州附近村莊所作的《山村五絕》裡「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是諷刺青苗法的,「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是諷刺鹽法的。除此之外,其餘文字均與時事無關。
  • 蘇軾留在杭州的珍貴人文遺產
    西湖和詩詞,是蘇軾給杭州留下的重要遺產。蘇軾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事功建樹,恰恰是他在杭州的政績,他在此構建水利工程和公共衛生安全設施等利民措施,真正做到了勤政愛民。蘇軾對杭州有著特殊的情感,甚至認為自己前世是杭州寺院裡的僧人,曾寫下「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的詩句。如今杭州人提起蘇東坡,仍會備顯親切尊稱其為「老市長」,因為他用自己的功業及文學使得西湖美名得傳天下,令文人墨客都魂牽夢繞於此地,才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評價。
  • 蘇軾在杭州,留下了哪些遺產?
    從孤山望向西湖,正是欣賞那句著名的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絕佳位置熙寧四年,當蘇軾到杭州擔任通判時,曾前往孤山拜訪兩位僧友惠勤和惠思。這兩位僧人是他的老師歐陽修介紹的。在汴京臨行前,歐陽修告訴蘇軾:「西湖有僧惠勤,人很文雅,長於作詩。我曾作《山中樂》三章贈他,你公暇若欲求友於湖山間而不可得者,則不妨往尋惠勤。」
  • 杭州唯一空中旋轉餐廳的新開酒店,空中1000m草坪可俯瞰西湖全景
    將近1000年前,「唐宋八大家」蘇東坡杭州任職期間,寫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讚譽西湖美的經典。7月梅雨季將止,去杭州西湖度假旅行,一定不能錯過距離西湖僅1km的這家新開網紅酒店~~機器人管家+美女管家的超高顏值、杭州唯一空中旋轉餐廳、8F1000m全景空中草坪,入住還有超值體驗喲~換個角度看西湖江浙滬黃梅雨季時期,西湖美景倒影在湖面更是如詩如畫;正如蘇軾那首詩「山色空濛雨亦奇」描繪西湖雨天的景象一般——在雨幕籠罩下
  • 蘇軾最著名的一首詩,將西湖的陰晴美景寫得淋漓盡致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蘇東坡的一首描寫西湖最為著名的詩《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最大特點是詩人蘇軾在這首詩中分別將西湖的陰晴兩種美景寫得淋漓盡致!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吧!
  • 蘇軾刻了五個「到此一遊」 西湖邊的摩崖石刻有意思
    《西湖竹枝詞》說:「麥嶺風吹小麥花,古藤喬木路三叉。」根據記載,蘇堤沒有修好時,要想從西湖的北山往南山去,最近的路,就是麥嶺了。北宋以前,杭州城裡的官商、老百姓,往靈隱、上天竺進香,往往先到西湖坐船,到了湖西的赤山埠、茅家埠,泊舟上岸,再取道麥嶺,出洪春橋經九裡松,往靈隱去。麥嶺在當時是熙熙攘攘的燒香大路。
  • 蘇軾:與女子在西湖吟詩作對,女子便削髮為尼
    蘇軾:與女子在西湖吟詩作對,女子便削髮為尼,鬱鬱而終。蘇軾在杭州的交友甚廣,除了寺廟裡的和尚,還有道士,還有當地的官員,還有社會的人員以及慕名來拜訪的客人等等,甚至還包括某一種職業的女孩。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杭州城裡最紅的歌姬琴操,和蘇軾有一段戀情。也是蘇軾平生最愛的歌姬,據民間傳說,兩個人曾經因為感情陷入一段愛恨糾纏之中,最後琴操為了蘇軾,選擇削髮為尼。因為在宋代的時候,那些官員之間,都有宴席交友的習慣。
  • 《飲湖上初晴後雨》看似寫西湖,實際上乃蘇軾讚譽其紅顏知己之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所著之詩,是其在杭州任職時,讚美西湖美景之絕唱,所描繪的並非西湖一時之景、或一處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實與總體之印象。該詩深得後人好評,清代學者、畫家、詩人王文誥更是大讚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名篇」佳作。
  • 全國竟有三處西湖「蘇堤」?它們都是蘇軾「治水名人」的見證
    徐州築堤抗洪1071年,蘇軾因反對宰相王安石的變法新政,而遭到御史彈劾。迫於無奈,蘇軾離開了京城。此後,他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山東諸城)知州。直至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開始擔任徐州知州。也正是在這裡,蘇軾開始了自己的治水生涯。當時的黃河是流經徐州後入海的。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5: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無論淡妝濃抹,她總是顯得那麼美麗。西湖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絕句,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這首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
  • 900多年前,蘇軾在杭州,趕上了一次罕見的大雪
    1930年的冰凍西湖蘇軾是被貶到杭州來的。熙寧四年(1071年),他因為反對新法,惹惱了王安石,被御史告了一狀。於是,蘇軾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那年六月,蘇軾滿懷失意的悲涼出發赴任,十一月二十八日才抵杭。
  • 蘇軾這首寫西湖的詩,原來是只為讚美她
    蘇軾雖有將相之才,但由於滿肚子「不合時宜」,所以一生政治上坎坷。也正應了那句俗語: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好在,感情的道路上卻從未寂寞過,而且就在被貶期間還認識了他一生的紅顏知己。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杭州任通判。
  • 杭州殿影試業|住進名人官邸,慢享西湖電影時光
    杭州,一座充滿文藝氣息的城西湖,許多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在這裡,總能找到一片街角,遠離城市的喧囂居繁華中,又想坐擁山清水秀那何不跟著殿影,發現不同尋常的西湖杭州西湖殿影酒店重現柏廬經典杭州西湖殿影酒店外景酒店坐落在西湖景區鳳起路上的歷史文物-柏廬,作為一幢民國時期的建築,柏廬歷經八十多年風雨,院子格局和主體建築舊觀依然
  • 她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詩句裡的主角,也是蘇軾顛沛謫居的紅顏知己
    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12歲被蘇軾收為侍女,18歲被納為侍妾。生有蘇軾第四子,名遁,半歲夭折。後跟尼姑義衝學佛,「亦粗識大意」。
  • 杭州西湖美景之三十景
    蘇軾曾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是賞不盡的。早在南宋,西湖美景就成為文人墨客爭相吟詠的對象,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曲院風荷、雙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鐘、斷橋殘雪,「西湖十景」由此誕生於文人筆下。
  • 蘇軾與知己王朝雲的初遇《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蘇軾/文瀾珊
    說到西湖,我一般會想到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白素貞與許仙之間的愛情故事,幾乎成了西湖的代名詞,而「斷橋」已經演變成「鵲橋」。無數情侶去杭州西湖,是因為那動人的愛情故事。而蘇軾,曾經泛舟西湖的時候,大概也想尋找愛情吧。今日,便學習一首東坡先生為西湖而寫的詩。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描寫的杭州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杭州以風景秀麗著稱,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墨客更是在此留下了無數流傳至今的佳作。最為我們所熟悉的恐怕是蘇軾的那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千古名句,讓杭州西湖舉世聞名。
  • 蘇軾交友佛僧的故事3
    熙寧五年蘇軾初到杭州任通判,「南屏老宿」即是他此次尋訪的「臻閣黎」梵臻法師。詩中以「閒相過」與「懶重尋」對舉,亦可作為蘇軾「與師最厚的」,儘管記錄兩人交遊的材料並不多。「五公」之一的璉,即蘇軾赴任鳳翔之前在京師就結識的大覺禪師懷璉。懷璉離京渡江南歸後,先住杭州金山,後居明州阿育山。蘇軾悴杭期間,曾修書懷璉談舍贈禪月羅漢事,其辭雲「昨奉聞欲舍禪月羅漢,非有他也。
  • 杭州必去的小眾景點
    2020年的春天已經來到,對於宅家的我們來說春天的到來是最讓我們興奮的了,春天最不可少的非春遊莫屬了吧,今天就昂我們八一八杭州除了西湖的春遊好去處吧。1、九曜山遊步道杭州九曜山位於玉皇山西北,海撥201米,山上曾有九曜星君殿,因此得名。
  • 蘇軾治水
    今日,「蘇堤」早已湮廢,唯留下了「蘇堤路」以示對蘇軾治水功績的緬懷。此外,蘇軾還依五行五色理論,取「黃屬土,土克水」之意,在徐州外城東門上修築城樓,黃土刷牆名曰「黃樓」,以表達震懾水患、祈求安瀾的願望。  蘇軾曾兩度任職杭州,前後達五年之久。  一次是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任杭州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