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星空:藝術美學十二講(課程作業2)

2020-12-19 大學一點通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定義: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Effect)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啟示:「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提出: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

管理學應用:運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領導對下屬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別的誘導,使下屬得以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領導在交辦某一項任務時,不妨對下屬說:「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你是會有辦法的」┉這樣下屬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發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產生。一個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經過激勵後,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也就變成了行。

「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一個著名的文學理論,它由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詩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詩學的成熟標誌。「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義者最關心的問題。這個理論強調的是在內容與形式上違反人們習見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時在藝術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構成原則是表面互不相關而內裡存在聯繫的諸種因素的對立和衝突,正是這種對立和衝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給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動。

《心理學綱要》指出,人們對外界的刺激有「趨新」、「好奇」的特點,而那些「完全確實的情境(無新奇、無驚奇、無挑戰)是極少引起興趣或維持興趣的」。所以新奇的東西才能喚起人們的興趣,才能在新的視角、新的層面上發掘出自我本質力量的新的層次並進而保持它,而「陌生化」正是化熟悉為新奇的利器。

廣告敘述視角的陌生化,就是把廣告中人物的「我」的全知全能視角轉化為「它」的視角進行觀察。如寶麗來「立可拍」的坎城獲獎廣告片,就是利用「狗」的視角來進行敘述,通過狗的眼睛來看事物。在廣告中,一隻小狗因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而遭到主人的嚴厲呵斥。但這一切其實是家裡的貓所為。滿腹委屈的小狗決心抓住貓的罪證洗脫冤屈。終於等到一次主人離家的時候,貓又開始亂翻東西了,只見狗的眼睛四下張望,眼光從架子上的刀轉到了桌上的一架「立可拍」照相機身上,利用「立可拍」拍下了貓亂翻東西的罪證。當主人回家時,狗兒神氣地叼著那張充當「罪證」、可以洗清自己冤屈的照片在門口迎接著主人。

整個廣告都是從狗兒的擬人化的視角進行描述,生動幽默而讓人忍俊不禁。它擺脫了以往照相機採用人物拍攝進行敘述的慣例,轉而把主人公的表演任務交給了往往是廣告配角的動物,敘述視點的交叉移位,使廣告表現的內視點孕育出了不同個性色彩的視線。這種陌生化的創造,使得習慣於把任何對象都貼上「我的」標籤的人們不得不重新對此作出思考和評判。讓消費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從不尋常的視角去看待廣告商品,大大拓展了廣告藝術表現力和主題說服力,也有利於把消費者從視覺疲勞中解脫出來。(視覺廣告的「陌生化」手法)

網課答案

「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理論認為藝術作品的基本性質就在於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質之間的獨特方式的排列、組合起來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著作品,能夠喚起人們的審美情感。英國文藝批評家克萊夫·貝爾於19世紀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論。當時西方現代主義已經出現,其各美學流派雖然觀點駁雜,但視形式比內容更重要則是其普遍的理論傾向,他們都追求藝術形式的不斷創新。他認為:「在各個不同的作品中,線條、色彩以及某種特殊方式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間的關係,激起我們審美感情。這種線、色的關係和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形式,我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視覺藝術的共同性質。」在貝爾看來,審美的情感不同於生活中的情感,只是一種純形式的情感,人們在審美時,不需要生活的觀念和激情,只需要對形式、色彩感和三度空間的知識,審美是超然於生活之上的。基於這種認識,貝爾否定敘述性的藝術品,認為這類作品只具有心理、歷史方面的價值,不能從審美上感動人。他尤其稱讚原始藝術,認為原始藝術通常不帶有敘述性質,看不到精確的再現,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有意味,是因為形式後面隱藏著物自體和終極實在本身。藝術家的創作目的,就是把握這個「終極實在」,人們不能靠理智和情感來把握這個「實在」,只能在純形式的直覺中,才能把握它。貝爾的假說對西方現代派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意味的形式」成了美學中最流行的口頭禪。

簡述「達達主義」的藝術主張

達達主義藝術運動是1916年至1923年間出現於藝術流派的一種。達達主義是一種無政府主義的藝術運動,它試圖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美學形式發現真正的現實。

達達主義由一群年輕的藝術家和反戰人士領導,他們通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活動表達了他們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種抗議。達達主義者們堅信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這種價值觀是一種僵化、呆板的壓抑性力量,不僅僅體現在藝術上,還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達達主義運動影響了後來的一些文藝流派,包括超現實主義和激浪派。

達達主義者認為「達達」並不是一種藝術,而是一種「反藝術」。無論現行的藝術標準是什麼,達達主義都與之針鋒相對。由於藝術和美學相關,於是達達乾脆就連美學也忽略了。傳統藝術品通常要傳遞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潛在的信息,而達達者的創作則追求「無意義」的境界。對於達達主義作品的解讀完全取決于欣賞者自己的品味。此外,藝術訴求於給人以某種感觀,而達達藝術品則要給人以某種「侵犯」。諷刺的是,儘管達達主義如此的反藝術,達達主義本身就是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的流派。「達達」作為對藝術和世界的一種註解,它本身也就變成了一種藝術。

結合具體的藝術作品,論述你對「美是生活」的認識

車爾尼雪夫斯基從「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在現」,凡是顯示出生活的,就是美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機械唯物論的缺陷,使他在美學和藝術思想中充滿了矛盾,尤其是他過分抬高現實美,貶低藝術美。比如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在畫中的諸多圖像反映了畫家對於傳統繪畫因素的吸收。那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圖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聖母像傳統;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個高舉雙手仰天驚呼的形象,與戈雅畫中愛國者就義的身姿不無相似之處;而那個張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則似乎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某些戰爭畫中的形象,有著姻親關係。但是《格爾尼卡》的抽象藝術已經完全脫離了現實生活,但它仍然是美的。

簡述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的美學價值

最後的晚餐《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傳說中最重要的故事,幾乎被所有宗教畫家描繪過。但在達·文西為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畫《最後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

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文西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

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節(猶太民族的主要節日)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並非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

當耶穌入座後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於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這一複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達·文西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於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裡抓著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裡奧特。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即使他沒有拿著那隻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文西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

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

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聖·託馬斯,疑惑不解的託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

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圍著耶穌的這三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請持續關注「小白視界」,動動手點個讚

相關焦點

  • 西席美學2021寒假workshop藝術課程
    報名須知:1:午餐可自行帶飯【也可回家用餐,時間1小時】,需統一訂餐的餐費40/天2:4人成班,8人滿班,開課前一周拉班級群3:報名聯繫宋老師17316501086(可加微信)退費規則:寒期課程開啟前一周內無法退費,一周外可全額退費。課程開始後缺課不補。
  •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學專業(藝術鑑賞與審美藝術方向)課程班
    專業基礎課1、中外哲學史 2、美學原理3、美學史 4、中國藝術史專業課1、設計美學 2、現代西方美學3、科學哲學 4、倫理學5、西方古典詩學6、文化創意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 選修課(選開)1、宗教文化與藝術表現 2、藝術品投資、經營與拍賣 3、書畫藝術鑑賞 4、玉器、陶瓷藝術鑑賞
  • 【小象特別奉獻】Otto2藝術美學課程早知道!
    --課程預告】課程名稱:《大畫家小故事—顏水龍》課程年齡:5-8歲使用媒材:蠟筆  金/銀丙烯  水彩 4K水彩紙   精彩早知道:來otto2小象館,和我們一起完成吧!otto2藝術美學會館,結合生活,創意,美學,以美學教育為基礎,以創意啟發為輔,我們透過遊戲,體驗,探索,培養孩子美學自信的能量,我們創造一個屬於孩子的自由創作空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與孩子進入藝術美學的森林吧
  • 臺灣Otto2藝術美學
    繼河南旗艦會館入駐鄭州寶龍城市廣場之後,來自臺灣的兒童美學教育領導品牌——Otto2藝術美學會館日前登陸中原萬達。  2014年6月1日上午,「Otto2共享親情 童稚初夏」開幕嘉年華活動,暨Otto2藝術美學中原萬達精智會館開幕儀式,在中原萬達金街8812溫馨舉行。
  • 薇雅藝術美學丨我們開學啦!
    2個半月的時間裡薇雅藝術就在理思路,一邊打磨課程和理念,一邊在做課程更新升級;教育的意義在於點燃 ……,2020,薇雅再次刷新教學理念和教育使命,全面更新3.0審美時代教學體系,等待孩子們回返藝術課堂基於上述內容,WY薇雅藝術開設系統與主題十大美學課程。
  • 愛滿星城 臺灣Otto 2藝術美學關愛福利院兒童
    2月8日,臺灣兒童美學品牌Otto 2藝術美學的小藝術家們,來到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兒童服務科康復中心,提前陪伴福利院的小夥伴們感受年味。 小藝術家們和福利院康復中心的小朋友一起畫畫、做遊戲,還製作了大紅燈籠。
  •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威尼斯藝術發展【第十二講 02】
    第十二講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 | 威尼斯藝術發展 自12世紀以來,威尼斯即是北意最大商業城市和國際貿易中心,政治上亦獲得獨立地位。
  • Otto2藝術美學榮聘全球創意導師廖偉民為首席美學教育顧問
    近日,在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Otto2藝術美學與臺師大聯合舉行了『創意思維研發合作意向籤約儀式』,達成『美學課程研發計劃』產學合作、確定全球創意終極導師廖偉民教授出任『Otto2,美學教育顧問』。
  • 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之厲震林教授第十二講回顧
    為更好的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線上學習、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推廣藝術審美,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袂各大高校、頂尖專業藝術院校共同策劃舉辦系列公益演講研討,廣邀相關專業名師雲端開講、傳道解惑。
  • 構建特色公共藝術課程體系
    ,高校作為「先進文化傳承地」,理應承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使命,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與內涵融入到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內容體系,開展文化育人,弘揚文化自信,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三星電視的家居藝術:好家電也需講美學
    19世紀末,詩人王爾德曾預言:「生活與藝術的最終結合。」在他看來,生活只是一種映像,藝術才是真實的。「生活美學」的概念也正是從此處誕生。伴隨幾十年來一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以及飛速提升的生活水準,普通中國人家中的電器也正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告別了70、80後們腦海裡自然浮現出的傻大黑粗,逐漸呈現出美學和藝術的影子,帶來一種極致美學的新體驗。
  • 22屆【藝術基礎理論】課程規劃 附加試聽
    (四大塊+習題+真題+押題+月考)從上面給出的參考書目可以看出,藝術基礎理論考察一共四大範疇:一、《藝術概論基礎知識》二、《中西方美學思想》三、《中外電影史》四、《中國美術簡史》去年因為更換參考書目已經是9月底了,我們和21屆考生一起並肩作戰把這四大板塊在短時間內順利實現了逐個擊破
  • 從十二種藝術種類,來看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
    從十二種藝術種類,來看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藝術共有十二種。即1繪畫,2書法,3金石,4雕塑,5建築,6工藝,7照相,8音樂,9文學,10演劇,11舞蹈,12電影。這一打藝術,我們須得把它們分別門類,學起來才有眉目。
  • 人工智慧藝術的美學審視:基於人文主義美學的視角
    人工智慧及其藝術並不構成對人文主義美學的革命性顛覆,而只會演化為一種更加深化的人文主義美學版本。人工智慧對於藝術的介入不僅挑戰了傳統藝術創作及其評價體系,也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藝術乃至人類審美活動本身的內在機理。有鑑於此,本文試圖從當前時代美學的可能著手,來討論人工智慧及其藝術形式的意義與限度,進而回答人類審美活動展開的基本特質。因此,我們首先來看人工智慧時代的美學挑戰。
  • 藝術理論與課程思政「互動」的靈思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藝術理論課覆蓋各專業和各學歷培養層次,最易形成突破口,探索一條將思政教育融入藝術院校專業課堂的有效途徑。以「人民中心論」為理論資源,該院積極探索藝術理論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在藝術理論課上,教師曾以法國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雅克·朗西埃的觀點為契機,引發學生的討論。
  • 星空舞蹈藝術 七月綻放芳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藝術家的天賦;每個人的夢裡,都有一雙藝術的翅膀。藝術不是一門職業,一門技能,藝術是美麗的生命彩虹,純淨每一個人的心靈。星空舞蹈藝術學校,為有藝術夢想的人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星空之下 與夢為舞」第六屆文藝演出的華麗舞臺,成為星空舞蹈藝術學校學生們飛翔的天空。
  • 書評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寫給大人的兒童藝術啟蒙讀物
    弗朗索瓦絲是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家博物館的顧問,現為羅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她希望可以引領更多的孩子和成人踏上愉悅而有收穫的藝術之旅,《如何給孩子講藝術》一經出版就廣受好評,很多讀者告訴她,正是因為她的文字,才讓他們平生第一次真正接近並享受繪畫作品。
  • 建築公共藝術設計的美學原則
    一、以全新的視角關注公共藝術設計的美學特徵  1、公共藝術設計的「真善美」藝術特徵  「真」指的是公共藝術設計的形態。它直接反映了設計的結構形式和類型特點,反映了周圍公共和人的歷史圖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徵。
  • 全球創意終極導師廖偉民教授任『Otto2藝術美學首席美學教育顧問』
    全球創意人才終極導師、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廖偉民老師,與Otto2創辦人詹秀葳女士籤訂了足以奠定未來10年美學課程基石的聘書——出任Otto2首席美學教育顧問。
  • 當代藝術遇上「二次元」 動漫美學的新視野
    這點在大陸比較難實現,首先大陸地區以藝術市場為價值目標,大學教育上沒有引入藝術社會學的課程,藝術家不願被局限在動漫上,動漫美學也沒有真正得到學術認可。」謝素貞說。「動漫美學」的藝術普及度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目前,日本是「動漫美學」藝術大國。據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調查,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有84%的人擁有與漫畫人物形象相關的物品,日本全國共有430多家動漫製作公司,動漫產業年營業額達230萬億日元,早已是日本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