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將螞蟥喝進肚,一向生命力頑強的螞蟥究竟是死是活?這個令郝鳳社全家擔心的問題也讓島城各專家們吃驚。螞蟥是死是活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是否會被胃液殺死?是否因沒有氧氣被憋死?諮詢了耳鼻喉科專家、消化內科專家、急診科專家、寄生蟲研究室專家、中醫專家以及生物學老師,六位專家認為:螞蟥可能不會死。
疑惑一:螞蟥會被強酸的胃液殺死嗎?
當有異物不小心進入氣管,大家會去醫院的耳鼻喉科,通過確認位置將異物取出 。不過,比起花生米、玉米這樣的異物,螞蟥這個活異物讓市立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楊準聽到後大吃一驚:「螞蟥的抗酸能力很強,有可能一下就進入胃部了,但也有可能附著在胃壁上,被殺死的可能性不大。這個在耳鼻喉科做不了。」
按照專家提醒,記者又諮詢了市立醫院東院區消化內科主任王青,他也被難到了:「胃酸可以將進入體內的各種菌殺掉,但對螞蟥的生物習性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螞蟥對胃酸的抵抗力怎麼樣,所以確實無法確認這個問題。」
雖然無法從醫學上確認螞蟥死活,但青醫附院急診科的孫主任聽後擔心:「螞蟥身體上有吸盤,如果吸附在胃黏膜上,有可能會破壞胃部組織。」
在中醫藥材中,螞蟥(水蛭)是種絕好的藥材,可以破血,逐瘀,通經,但海慈醫院保健科主任魏陵博說:「這是兩碼事,活的螞蟥可不一樣。螞蟥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雖然胃酸很強,但不一定能把它殺死。」
疑惑二:沒有充足氧氣螞蟥會憋死嗎?
醫學專家認為,胃酸具有的高酸度不一定能把螞蟥殺死。除了胃酸,市立醫院消化內科王青提出另一個疑問:「螞蟥是生長在水裡的,按照它的習性,到了體內這種封閉空間,沒有氧氣能不能存活呢?」
這是能判斷螞蟥能不能存活的另一條線索。不過對於這點,專家仍然不看好。魏陵博說:「胃部和外界也不是一點氧氣也沒有的,而且螞蟥不是通過肺來呼吸 ,如果它附著在胃壁上吸血,血內也有一定氧氣。被憋死,不太可能。」楊準也說:「螞蟥因為缺氧被憋死聽上去不太可能。」
寄生蟲專家:曾有螞蟥人體內存活50多天
對於這兩個疑問,臨床專家對螞蟥給出了上面的探討,為進一步得到答案,記者又聯繫了青島大學醫學院寄生蟲研究室的宮老師。「一旦螞蟥貼到皮膚上,大家會通過拍打讓它自動出來,不能用手硬拉出來 。但螞蟥進入體內,確實比較麻煩。」
因螞蟥不屬於寄生蟲類,這裡沒有專門研究,宮老師最初也沒有給出肯定答覆。掛斷電話後她馬上去查閱了相關資料,「螞蟥進入人體內被殺死的可能性確實不大,我查資料看到,曾經有位患者,螞蟥在他腸道裡活了50多天,最後是因為覺得肚子疼去醫院多次檢查後,才在12指腸處發現了它,當時還是活著的。」根據這些資料,宮老師最後給患者提供了個中醫療法,希望通過中藥刺激螞蟥出來。
生物老師:缺氧能憋死它?不可能
要準確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要了解螞蟥的習性。記者又聯繫到了生物老師張鴻薇,她介紹:「人體內的胃是個溶解能力很強的器官,裡面的胃酸會將進入人體的食物消毒溶解。胃酸屬於鹽酸,鹽酸是一種強酸,PH值是3,在這種高酸下原則上所有進入的生物都會被殺死的。但孩子只有7歲,他體內的胃酸可能達不到這麼強的程度,所以螞蟥存活的可能性是有的。」
那如果吸附在胃壁上,它會對胃壁產生什麼危害呢?張鴻薇說:「螞蟥附著在胃壁上只有一個目的——吸血,長期下去,它會破壞胃部組織,但不可能把胃壁鑽透。」
而對於是否因缺氧憋死一說,張鴻薇說:「螞蟥長期生活在水中,因缺氧而死是不可能的。」
建議:注意孩子是否便血或貧血
根據六位專家對螞蟥的說法,進入體內後,螞蟥活著的可能性比較大,那怎樣才能將其提前檢查出來?這個問題再次讓大家為難:螞蟥進入郝秀寬體內已經有半個月時間 ,到現在還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附著在體內的話,胃鏡、腸鏡也不一定能發現得了,也就無法判斷螞蟥所在的位置。只能提醒家長時刻注意孩子有沒有便血的症狀、有沒有貧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趕緊到醫院救治。
不過,這些只是專家們的常理分析,大家盼著另外一種可能性:「事發後已經半個月時間,也可能螞蟥已經在體內被殺死了。」
將螞蟥誤喝進肚,採訪中還有專家告訴記者:有人為了治療近視吃魚膽、還有人為了治類風溼吃活泥鰍。
16歲的小孫一直有近視眼,聽說「吃魚膽能明目、清火」,家人便給他四處尋找到了一條重達10斤的鯉魚的魚膽,讓他全部生吞下去。沒想到,卻差點要了小孫的命。這是青醫附院重症監護室主任於海初在今年年初接診的一個病例。「送來時已經急性腎功能衰竭了,我們趕緊給他保腎、保胃、血液灌流還有透析治療,但即便如此還是不能緩解當時的症狀。那時,患者的心、肝、腎、腦等多個系統已經受損。我們搶救了十多天,終於穩定住了病情。」
於海初說:「草魚、青魚、鰱魚、鯉魚等魚類的膽含有組胺、膽鹽及氰化物,一般服用一個2公斤魚的魚膽就能中毒。」
市立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青告訴記者說:「有人聽說吃活泥鰍能治類風溼,還有其他的一些疾病,便抓來吃,吃的時候還得將泥鰍的嘴朝下放進去,其實這些都是誤傳,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反而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專家提醒:生東西儘量別吃
有人為治病尋找偏方,食用活的生物,青醫附院重症監護室主任於海初提醒:「其實除了魚膽,其他動物的膽也不要輕易服用,他們雖然有一定清熱解毒的作用,但都含有毒素,如果服用不謹慎,便會釀成大錯。」
王青也說:「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生的食物,比如生魚片等 ,如果這些食物衛生不合格,可能會將一種小蟲子帶入體內,被這種小蟲子咬過的地方就會出現結節,引起肝吸蟲病。所以對於這些生食物,儘量少食用,即使食用也要選擇環境和衛生過關的場所。」記者 宮巖(A30版內容信報版權所有,如需轉載,須經信報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