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國棟
或許是我的孤陋寡聞,我一直認為江西省寧都縣的琳池村,當年是全國螞蟥最多的地方。
到底多到什麼程度?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知道,這螞蟥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螞蟥,蛭綱動物的通稱。其中水蛭(即我文中所說的螞蟥)長約6釐米、寬8毫米,背面呈黃綠色,有五條黃白色的縱紋,在水中以肌肉伸縮而作波浪式遊泳,水田中可常見,會吸食人畜的血液。
寧都琳池墾殖場位於縣城北部,琳池的螞蟥多到什麼程度?一農場有個生產隊長羅鴻釐說,有一次,他在一丘不到兩畝的水田中帶蒔(就是在一丘田中第一個插秧),秧盆裡放了化肥,螞蟥一聽到水響,就向他遊過來了,並且很快地爬在了他的腳上。他一邊插秧,一邊順手將腳上的螞蟥丟進秧盆裡,六行禾蒔完,走上田坎一數,哇!竟然有八十三條之多。為此,他曾在場部宣傳欄賦詩一首:
口唱山歌手插秧,巧手如梭行對行。
一蒔到頭不伸腰,抽袋旱菸數螞蟥。
當年,小學的李老師支農到農場,她下田後不到十分鐘,就發現腳上黏滿了螞蟥,其中一個爛巴子(即結了痂的傷口)上,就黏上了七條螞蟥呢!是不是寧都縣只有琳池的螞蟥才最多呢?為此,我問過幾位家住寧都南部賴村、長勝等鄉鎮的職工,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們那裡也有螞蟥,但不可能有琳池這麼多!
我下放時開始分配在漢口林場,對螞蟥並不知情,自一九六三年調到第二農場後,每年的春耕生產和夏收夏種,就開始同螞蟥打交道了。
螞蟥的可怕之處,是它喜吸人血,而且當它叮在你的腳上時,就好像打了麻醉針一樣,沒有一點感覺,但當它吸飽了,就能吸入它體重數倍的血液,特別是它離開你的身體後,被它叮咬過的地方還沒辦法很快止血,尚會繼續讓你血流不止(螞蟥吸血過程中,同時排出一種阻止凝血的螞蟥素)。因此,每當我們收工之後,大家走在路上,就像從戰場上下來的傷員,一個個雙腳沾滿了鮮血。所以,說農場每年的糧食豐收,都是我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這話一點都不摻假。
贛州市下放知青陳作仁說,螞蟥咬人,對男職工來說還好一些,可對一些女職工,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們來說,她們可就遭大罪了,只要一看見螞蟥叮在腳上,她們立刻大喊大叫;當螞蟥被拍打,掉落在地上時,再看到腳上鮮血直流,她們更是嚇得花容失色,甚至哇哇大哭起來。後來,當地村民教了她們一招,用扎秧的稻草來捆住創口,她們這才慢慢知道怎麼把血止住。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由於春耕生產和夏收夏種都是農場最緊張的日子,職工們上下班幾乎是兩頭黑,天不亮起床,天黑了才回來,中午飯大都送到田間吃,加上太勞累,晚上洗澡時稍不注意,就會把腳上的螞蟥帶到床上,等它吃飽喝足了滾落在床上時,往往令人啼笑皆非,甚至尷尬不已。
記得農場有個叫葉新春的職工,洗澡時沒留意,把叮在腳上的一條螞蟥帶上了床,等螞蟥落在床上後,他正做夢,夢見在食堂裡吃薯粉條,於是順手摸到了床板上的螞蟥,並把它塞進了嘴裡,第二天早上起床時,看到他滿嘴都是血,可把大家都樂壞了。
上海下放知青小孫至今還記得,在農場時,他和幾個下放幹部同住在一個宿舍裡,一天早上出工時,大家發現下放幹部老黃的床單上有一大片鮮紅的血跡,於是有人開起了玩笑說,我們宿舍裡住的可都是男同胞,你怎麼還來大姨媽呢!你會不會是個假小子吧?惹得一宿舍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這件往事至今還在成為笑談。
說到螞蟥,更有一件令人恐怖的事,場部的李醫師對此事記憶猶新。他說,有一天正在職工醫院值班,一位職工走進來說,鼻腔裡不知什麼時候鑽進了一條螞蟥,螞蟥現在堵在鼻腔裡越來越大,連呼吸都感到因難了。李醫師叫他仰起頭,用鑷子鉗了很久,怎麼都弄不出來。只好打電話向當時的贛州地區人民醫院(現為市人民醫院)求援,按照他們提供的辦法,配製了濃度很高的鹽水,把它灌進這個職工的鼻腔裡,螞蟥受到強烈的刺激後,才鬆開了吸盤,最後被鑷子鉗了出來。
既然螞蟥如此可憎,大家當然就要想辦法來對付它了。開始,大家在下水田前,先在腳上塗上一層肥皂,或搽上一些煤油。這個辦法開始還行,但時間長了,經水一泡就失效了。又聽說螞蟥是腔腸動物,你把它扯成幾段,它很快又會變成幾條,於是,有人便用蘆箕杆、稻草杆等把它串翻過來,然後插在地上曬乾,這叫你吸我的血,我要你的命!這對螞蟥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但螞蟥實在太多了,那有這麼多時間一條一條去串翻它呢!後來,又有人發現,螞蟥怕生石灰和菸草,於是大家下田時,腰帶上都掛著一個小竹筒,事先在竹筒裡放了石灰或菸草水,一旦發現腳上有了螞蟥,便用手一抹一抓,有時兩三條,有時三五條,就往竹筒裡一放,很快,這個辦法就在農場推廣開來了。
這樣說來,只要到過農場參加過勞動的人,都會對琳池的螞蟥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對它耿耿於懷,永生難忘。老龍原是場裡一位下放幹部,一九七一年調到寧都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工作後,一直對琳池的螞蟥恨之入骨,他負責對全縣農業生產資料的分配,每年只要是琳池墾殖場來購買石灰碳和農藥,他都要超計劃批給。隨著化肥、農藥的施用越來越多,琳池的螞蟥遭遇了滅頂之災,就連泥蛇、鰍魚和黃鱔也越來越少了。
螞蟥除了吸人血外,對人類是否有益呢?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上網查看了一下,發現螞蟥其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螞蟥(水蛭)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幹製品泡製後,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特別是近年來還發現,它的製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目前,隨著水域的汙染,螞蟥(水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已開始大量進行人工養殖。
這正是:
小小一螞蟥,有害又有益。
我們討厭你,還是該愛你。
攝影李小夫(路開文化)
朱國棟,生於1944年,江西省豐城市人,1960年遷入贛州至今,贛州市章貢區作家協會會員。曾為寧都縣委宣傳部特約通訊員、《贛州晚報》特約記者,在《中國工人》《中國農墾》《檢察日報》《江西日報》《贛南日報》等發表散文、雜文、通訊、詩歌逾3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