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在小青龍湯中的妙用新解

2021-02-12 國學髓

弘揚國學,傳承命脈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本文內容摘自國家正規醫學圖書、雜誌、報刊等,文底有具體來源出處。文章標題為原標題、文中內容提取。無絲毫誇大、誘惑、違背客觀事實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無絲毫惡意煽動、混淆、誤導用戶等內容。一切均為原文展現,追求真實、可靠、權威。可根據來源出處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芍藥在小青龍湯中的妙用新解

作者 / 江瀾

成都中醫藥大學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

仲景之方為後世膜拜,被譽為「群方之祖」。綜觀其方,配伍精妙,方理明確,出奇制勝,蘊含著辨證論治的精髓。仲景方中有很多值得稱道之處。茲就小青龍湯中的芍藥配伍意義,略陳管見,以求證同行。白芍為養血藥,酸、苦、甘、微寒,歸肝、脾經。功效,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方劑學》和《傷寒論講義》對芍藥在小青龍湯中配伍意義的解釋皆以和營養血為要。如現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所言:「芍藥養血和營,與五味子共為佐制之用」。然仲景立方,深思熟慮,求古訓,採眾方,集大成於一身,方中藥物運用深妙無窮。細觀小青龍湯中芍藥之用意,發現還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酸收斂陽於中小青龍湯為太陽傷寒兼裡停水飲證所立。

表未解,當散之,飲又停,應溫之。解表當用辛散走表之品,滌飲可借溫化建中之屬。故全方以辛溫之品為重,而此類多發散走表,飲停之人已多陽虛,汗解之法更易使陽隨汗洩,唯恐陽氣耗散殆盡,而致怨冢累累。故仲景方中,多有辛溫之品伍以芍藥的配方法度,誠如汪苓友在《傷寒論辨證廣注》中論及真武湯中芍藥之用,他認為「方中既有姜附之辛,不妨用芍藥之酸以少斂中氣」。小青龍湯於麻、辛、姜、桂之中用酸收之芍藥,一則防止辛溫解表化飲太過耗散,寓收於散;二則令姜、桂、甘草辛甘所化之陽留於中焦,不致走表,以助溫陽化飲。溼、痰、飲同為津液留滯所生,責之於脾失健運,治當在中焦,白芍又入脾經,實為妙用。

飲雖成於脾不健運,治之則不拘於理脾之法。水液代謝終應從小便而出,飲為津液之病理產物,給邪出路,未嘗不能從小便以解。《素問·至真要大論》云:「溼淫所勝,佐以酸平」。《本經》言芍藥:「利小便,益氣」,《名醫別錄》記載芍藥:「利膀胱,大小腸」。《聖濟總錄》更有成方「赤芍藥湯」之記載,用以「治妊娠子淋。小便澀少,疼痛,煩悶」。小青龍湯證之寒飲雖在上源之肺,然可從下源而治。故方借芍藥之酸、苦,酸可湧洩水飲,苦可燥化溼飲,使水溼從其下流,而無以停聚,則飲難成矣。

3甘緩解急止痙芍藥味甘,甘能緩急解痙,《素問·髒氣法時論》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傷寒論》29條立芍藥甘草湯治「腳攣急」。《現代漢方醫學大觀》載現代藥理實驗證實,芍藥甘草湯「對橫紋肌、平滑肌的攣急有效,不僅對表在性的軀體和四肢的平滑肌,就是對深在平滑肌性的臟器,比如胃腸、輸卵管、子宮、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緩解攣急」。《臨床中藥學研究進展》論及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苷「能使蟾蜍內臟血管和離體兔耳灌流擴張」。(本文由國學髓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小青龍湯為主治咳喘之方,氣道平滑肌攣急,則咳喘因之而作,故方用芍藥之甘緩,解氣道平滑肌之急,咳喘可平。推而廣之,其他各腔道平滑肌痙攣得芍藥之甘緩,則小青龍湯證之「噎」「小便不利」「少腹滿」等諸多或然證,亦可隨之而解,從標論治,效用良多。

4活血化淤通絡《本經》云:「芍藥除血痺,破堅積。」

5協肝升助肺降方名為小青龍,意在借龍之降雲服雨之意,喻小青龍湯能協調一身水液之代謝。

青龍在東,東方生風屬木,肝應風木,喜條達而惡抑鬱,其氣以升發為順;肺屬金,其性沉降、肅殺收斂,其氣以清肅為要,故有所謂「肝升肺降」。小青龍湯證,痰飲停肺,感受外邪,引動留飲,致使肺之氣機紊亂,使肝肺之間的升降失衡。故方中之芍藥雖酸而入肝,養血斂陰,然肝體得養則肝氣疏洩升發有度,以助肺氣肅降有常。因此,一味芍藥,旁敲側擊,以疏理氣機之升降,使肝肺氣機以致人一身之氣機重拾平衡。氣機得衡則血脈通暢,津液運行無礙,小青龍湯證諸症可緩。(本文承蒙馬維騏老師指導,謹致謝意!)

I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摘自《時珍國醫國藥》2007年第1期。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I 投稿郵箱:445288908@qq.com

I 注意警示: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為普及中醫知識,僅供專業中醫人士思路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推薦閱讀

更多精彩優秀內容請關注在歷史文章裡查看

相關焦點

  • 答疑|小青龍湯的加減法
    小青龍湯方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 劉渡舟:小青龍湯與大青龍湯,使用上的差別!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綜上諸證,咳、喘、渴、噎為上焦證候;乾嘔為中焦證候;小便不利、少腹滿、下利為下焦證候,證候雖多,關鍵為「水氣」所致。    心下有水飲,外有表寒,治以小青龍湯外散在表之寒邪,內消心下之水飲,此乃發汗消飲,表裡兩治之法。    小青龍湯由麻黃湯去杏仁加乾薑、細辛、五味子、芍藥、半夏所組成。
  • 王三虎:妙用當歸芍藥散治療卵巢囊腫
    妙用當歸芍藥散治療卵巢囊腫 王三虎教授是廣西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柳州市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熟讀經典,擅用經方,對腫瘤類疾病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和理論探索。筆者作為王三虎教授的學生,隨其臨證受益頗多。現將王三虎治療卵巢囊腫的經驗介紹如下。
  • 芍藥湯
    芍藥湯 來源:www.bioon.com 2007-01-05 00:16 【方名】芍藥湯【出處】《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分類
  • 防風芍藥湯
    防風芍藥湯【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 青龍、白虎、玄武,《傷寒論》中的朱雀湯呢?
    此外,陶弘景云:「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道家名,即大小陽旦,大小陰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大小勾陳湯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鹹尊奉之,今亦錄而識之。」又言:「張機撰《傷寒論》,避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藥名之,以推主為識耳。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小建中湯加減
    今天我們學習小建中湯加減這一部分。        主要包括方劑有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加飴糖、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加地黃阿膠、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去當歸加川芎、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去生薑加乾薑。我們先看小建中湯。
  • 深度解析大青龍湯
    我們始終堅持學思結合、互動討論、教學相長的方針,鼓勵學術爭鳴,回歸經典、貼近臨床,現推出本期訂閱號,以便於引起學術討論。《傷寒論》大青龍湯表裡雙解治法探析 大青龍湯出自《傷寒論》,方藥為麻黃(去節)六兩、桂枝二兩、甘草(炙)二兩、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薑(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石膏(碎,綿裹)如雞子大。
  • 揭開《傷寒論》的不傳之秘,冠以「青龍」之名的名方究竟是為何
    漢代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有四個經典方子的命名就十分考究,按照東南西北的不同方位代表的神獸來命名方子。周易太極圖記載左(東)青龍、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後(北)玄武。張仲景以此將自己創立的四個方子,按照各自治療特性分別命名為青龍湯,白虎湯,朱雀湯,玄武湯。今天我就為大家來自己介紹一下「青龍湯」。青龍,是代表東方的神獸,東方在四季對應春季,五行屬木,而木有生發的特性。
  • 破譯仲景小建中湯
    導讀有同學給平臺留言詢問桂枝湯與小建中湯的區別之處,此文很好地回答了該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小建中湯出自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方由桂枝3兩 白芍6兩 炙甘草2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飴糖一升 水煎服,先煎前五味,水7升,煎成3升,去滓納飴糖化之。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通,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 經方應用之桂枝加芍藥湯醫案
    組成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三兩(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 方義 桂枝加芍藥湯即桂枝湯倍用芍藥而成,雖只有一味藥量不同,但其配伍意義和方劑功效卻有很大差別。桂枝加芍藥湯重用芍藥以導藥入內,使整個藥力在內發生作用,變桂枝湯解外為解內,變和外為和內。
  • 芍藥甘草湯:一位民間郎中手裡的「金剛鑽」
    第29條雲:「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則伸……」仲景在此明確地指出本方的適應症。繼仲景後,歷代醫家驗證本方的療效的記載實不鮮見,如「治熱腳氣,不能行步」,去杖湯,「治腳弱無力,步行艱難」,「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治拘攣急迫者」,「治腹中拘攣而痛者,小兒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等。
  • 芍藥,為女人一生護航
    芍藥是一種毛茛科植物,又叫做離草,是多年生草本。每年4~5月開花,色澤鮮妍絢麗多彩。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然而,芍藥被稱為女科之花,並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藥的根仍稱為「芍藥」,是著名的中藥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藥著作《本經》裡,已有芍藥的名稱記載。
  • 本能方法論3——麻黃湯 葛根湯 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麻黃20桂枝30杏仁25甘草13生薑25大棗30石膏50-100大青龍怎麼興雲布雨啊?因為這個大青龍湯,是麻黃湯的病理趨勢,用了麻黃湯或者是沒用麻黃湯,這不重要,但是這個人啊不汗出,或者是用了發汗的方法出不來汗,發熱惡寒,發熱惡寒都是這四個字。大青龍湯這個發熱惡寒啊是高熱,41度以上,全身顫抖。
  • 小建中湯的組成成分和各種功效
    在中醫裡,體質虛弱,脾胃不好的人可以選擇服用小建中湯,它可以很好的調節我們的脾胃,給我們補身子,尤其在我們病後選擇它來調理身體是非常正確的選擇。那麼,讓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建中湯的組成成分和各種功效。 小建中湯源於《傷寒論》,具有溫中補虛,和裡緩急的功效。
  • 方劑衝刺:兩個相似方子中均含有的藥物/功效(一)—這個考點至少值六分!
    1.麻黃湯&桂枝湯:桂枝 炙甘草 麻黃湯&小青龍湯:麻黃 桂枝 炙甘草 桂枝湯&小青龍湯:桂枝 炙甘草 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麻黃 桂枝 甘草2.銀翹散&桑菊飲:蘆根 連翹 桔梗 甘草3.大承氣湯&增液承氣湯&大陷胸湯&大黃牡丹湯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來源:www.bioon.com 2007-01-05 00:20 【方名】小建中湯【出處】《傷寒論》【分類】溫裡劑
  • "夾水氣,小龍平",劉渡舟談怎樣正確使用小青龍湯
    作者對此注曰:「柯韻伯治咳嗽,不論冬夏,不拘淺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龍湯,多效。方中驅風、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腎、除痰、定喘,攘外安內,各盡其妙。蓋以肺中有沉寒痼冷,非麻黃大將,不能搗其巢穴,群藥安能奏效也。」可見,小青龍湯主要用於寒飲咳嗽,其主要作用是解表發汗,平喘鎮咳。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本方麻黃、桂枝、芍藥、炙甘草發汗以解太陽表證;半夏、乾薑、細辛驅除寒飲,五味子酸收止咳,防止麻黃、桂枝、半夏、細辛升散太過,諸藥合而解表,化飲,止咳,平喘,治療外邪裡飲之太陽太陰合病的喘咳倚息不得臥,咳吐痰涎者。       小青龍湯見於《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小青龍湯主之。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芍藥甘草湯
    傳信適用方:中嶽湯(即本方)治溼氣腿腳赤腫疼痛,及胸脅痞滿,氣不升降,遍身疼痛,並治腳氣。朱氏集驗方:去杖湯(即本方)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醫學心悟: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胡希恕:本方不只治腳攣急,即腳弱無力、行步困難者,用之亦驗,古方中為去杖湯即由於此。桑木崇秀:本方組成極為簡單,僅芍藥和甘草兩味藥。芍藥具有緩解肌肉拘攣的作用,與甘草的緩和作用相得益彰,共同發揮鎮痛、鎮靜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