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是一種毛茛科植物,又叫做離草,是多年生草本。每年4~5月開花,色澤鮮妍絢麗多彩。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然而,芍藥被稱為女科之花,並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藥的根仍稱為「芍藥」,是著名的中藥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藥著作《本經》裡,已有芍藥的名稱記載。南北朝傑出的醫學家陶弘景開始把它分為白芍、赤芍兩種。它們不同之處在於:赤芍為野生品,入藥以原藥生用,其功用長於涼血逐瘀;白芍為栽培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乾而成,功效長於補血養陰。其中尤以浙江出產的芍藥,品質最佳,稱為「杭白芍」。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藥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藥和肌表之榮衛;「黃芩湯」用芍藥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藥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藥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下面小編給大家舉幾個真實的例子。
當歸芍藥散
網友小江,今年雖然只有26歲,但三年來每次經期一到肚子就非常疼痛,看了多次醫生都沒有效果。而且近年來痛經加重,甚至劇痛難忍,常常痛到四肢發涼。而且量很少,色澤暗淡還有血塊,伴腰背酸楚。每月的那幾天,折磨得她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穩。後來,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吃了一些當歸芍藥散,沒想到第二個月痛經就沒那麼明顯了,腰酸也減輕了。更重要的,月經量一正常,小江的臉色恢復了以往的紅潤,心情也更好了。
那麼,為什麼芍藥配當歸能治痛經呢?原來,由芍藥、當歸、白朮、獲菩、澤瀉及川穹組成的當歸芍藥散,具有活血祛瘀,利溼生新,通調氣血,行氣止痛之功;無偏頗之性又未見燥熱膩滯之弊。因此,凡是由溼瘀互結,血水同病,氣血不調,肝脾不和,脾蘊溼困所導致的各類婦科疾病,都可選用此方加減化裁治之,而且效果顯著。
桂枝芍藥湯
小編的一位朋友,以前也是飽受痛經的折磨。每到經期下腹及腰部均感疼痛,第1天最重,甚至必須臥床休息。經期那幾天面色很不好,手足冰冷,全身倦怠,伴有起立性頭昏,顏面有粉刺,腹部臍下兩側有抵抗壓痛,舌無苔而潤。一年暑假她回家,她媽媽堅持煮桂枝加芍藥湯給她喝,3個月後,她始終沒再發生痛經。
其實桂枝芍藥湯並不難配,它主要的組成成分為:桂枝(9克) 芍藥(18克)、甘草炙(6克)、大棗(3枚)、生薑(9克)。桂枝芍藥湯材料簡單,但卻有良好的 溫脾和中,緩急止痛的功效。有痛經經歷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下一頁:芍藥多種藥用價值,全面呵護女人,快點擊吧!
更多精彩盡在藥品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