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風芍藥湯
防風芍藥湯【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
芍藥在小青龍湯中的妙用新解
茲就小青龍湯中的芍藥配伍意義,略陳管見,以求證同行。白芍為養血藥,酸、苦、甘、微寒,歸肝、脾經。功效,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方劑學》和《傷寒論講義》對芍藥在小青龍湯中配伍意義的解釋皆以和營養血為要。如現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所言:「芍藥養血和營,與五味子共為佐制之用」。然仲景立方,深思熟慮,求古訓,採眾方,集大成於一身,方中藥物運用深妙無窮。
-
經方應用之桂枝加芍藥湯醫案
組成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三兩(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 方義 桂枝加芍藥湯即桂枝湯倍用芍藥而成,雖只有一味藥量不同,但其配伍意義和方劑功效卻有很大差別。桂枝加芍藥湯重用芍藥以導藥入內,使整個藥力在內發生作用,變桂枝湯解外為解內,變和外為和內。
-
芍藥,為女人一生護航
芍藥是一種毛茛科植物,又叫做離草,是多年生草本。每年4~5月開花,色澤鮮妍絢麗多彩。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然而,芍藥被稱為女科之花,並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藥的根仍稱為「芍藥」,是著名的中藥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藥著作《本經》裡,已有芍藥的名稱記載。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芍藥甘草湯
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前人治驗]成尤己: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緩之,酸甘相合,用補陰血。錢大米:拘急者,筋不得舒也。
-
當歸芍藥散——安胎保胎
你再說你服多長時間,它治妊娠胎動不安,腹絞痛,治懷孕的時候肚子疼和胎動,所以這個方子也叫安胎藥,我告訴你,效果非常好,一般我用這個方子都是用的湯劑,我沒用過散劑,我用的湯劑,湯劑的用量,要比散劑大的多,恐怕要大四五倍,因為湯劑天天服不方便,所以就製成散,這就叫保胎藥,比如說有的人習慣性流產,可以長吃這個藥,安胎,為什麼把它放在這兒來說,它其中也是一個活血,活血清熱的藥,它這個藥組織的也很嚴謹,你看這個四物湯,
-
劉渡舟:談芍藥甘草湯的應用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談芍藥甘草湯的應用《傷寒論》芍藥甘草湯是治療「腳攣急」的方劑。用甘草以生陽明之津,芍藥以和太陰之液,其腳即伸」,柯氏是從中焦脾胃津液解釋這一病因,兩者實質一樣。筆者認為此湯確有柔肝和脾、滋液養血、緩解筋脈拘急,又有藥少力專等特點。今不揣膚淺,僅將臨床運用介紹如下:一、腿肚轉筋 賈某,男,53歲。
-
芍藥甘草湯:一位民間郎中手裡的「金剛鑽」
第29條雲:「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則伸……」仲景在此明確地指出本方的適應症。繼仲景後,歷代醫家驗證本方的療效的記載實不鮮見,如「治熱腳氣,不能行步」,去杖湯,「治腳弱無力,步行艱難」,「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治拘攣急迫者」,「治腹中拘攣而痛者,小兒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等。
-
腹痛便秘失眠遭遇當歸芍藥散與桂枝人參湯
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簡要病案周某,女,59歲,初診日期:2020年6月2日門診病案號:886833769。
-
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與宋本之四逆散
那其實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我們要使用它的時候,只用張仲景的辯證點是有難度的。因為我們只看張仲景的辯證點哦,就覺得它跟小柴胡湯有點難分。 比如說,他說少陽病氣上逆,就是,氣上逆的話,我想少陽病說氣上逆你說它是咳嗽嗎?其實未必哦。就是少陽病牽連到咳嗽不會是很重要的主症,那他就算兼症。
-
談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子宮下垂
關於本病的病因,認為與氣虛有關,故其治療一般根據「陷者舉之」之則以補氣升提為主,同時配合針灸及外治法其效更速,臨床一般多主張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筆者在臨床中體會到,補中益氣湯不能盡愈此證,有些患者用後有不舒之感而不能應用。這是因為病情是千變萬化的,執一方以治此證自然不會奏效。
-
丹參養血賽當歸 活血比芍藥
而後世的一本醫學著作《婦人明理論》更是對丹參的功效做了完整的總結:「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淤生新,性倍川芎。」意思是說:丹參這一味藥有四物湯的功效,補血生血的功能超過當歸、熟地,調血活血的力量堪比芍藥,化淤生新的功效是川芎的數倍。 丹參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活血化淤調經藥之一,在婦科、內科及外傷科應用都很多。
-
王三虎:妙用當歸芍藥散治療卵巢囊腫
二、選方用藥經驗 對卵巢囊腫的治療,當代醫家多以破瘀散結、理氣化痰為法,以溫經湯、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等為主方。 王三虎指出,此三方均適用於子宮肌瘤及婦科惡性腫瘤,但溫經湯常用於寒熱交結的惡性腫瘤;桂枝茯苓丸多用在寒熱並見的子宮肌瘤;少腹逐瘀湯則治療瘀血症狀明顯的子宮肌瘤,
-
對治腳攣急,為什麼會分為甘草乾薑湯和芍藥甘草湯兩種情況?(第三種是......)
《傷寒雜病論》中有甘草乾薑湯,專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中藥很多都是藥食同源的食材,生薑每個人家裡都有,沒有乾薑可以用多年老薑,家裡沒有甘草也可以用紅糖替代,這服藥的口感和效果都好。腓病導致的腿肚子轉筋,主要原因是運動過量、局部缺血,與受寒無關。
-
玫瑰花與情人節,芍藥與情人節
芍藥是我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從《詩經》時代開始,芍藥就因情人之間的贈予而被看作多情的「解語花」。芍藥更是為古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唐代張泌就寫有《芍藥》一詩,「香清粉澹怨殘春,蝶翅蜂須戀蕊塵。閒倚晚風生悵望,靜留遲日學因循。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零落若教隨暮雨,又應愁殺別離人。」
-
枳實芍藥散治療不寐症舉隅
枳實芍藥散治療不寐症舉隅作者 / 吳沛田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枳實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篇,由枳實、芍藥各等分為散,以麥粥調服。原文曰:「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即指產後氣滯血鬱,氣機不通,鬱而生熱,則腹痛煩滿不得臥。方中枳實(燒黑勿太過)行血中之氣,燒黑破氣力緩,合芍藥和血緩急止痛,則氣結散而血亦行,既解鬱又清熱。故臨床運用不必囿於「產後腹痛」,凡氣血鬱滯、氣機不暢而生熱者均能以此方為主化裁使用。十多年前,筆者偶用枳實芍藥散治療不寐有效,即留心運用觀察,略有心得,簡述如下。
-
破譯仲景小建中湯
___________________小建中湯出自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方由桂枝3兩 白芍6兩 炙甘草2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飴糖一升 水煎服,先煎前五味,水7升,煎成3升,去滓納飴糖化之。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通,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
十大名花之五月花神——芍藥
芍藥別名別離草、花中宰相,屬五椏果目,芍藥科芍藥屬芍藥組多年生草本。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園藝品種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黃、綠、黑和複色等,花徑10~30釐米,花瓣可達上百枚。果實呈紡錘形,種子呈圓形、長圓形或尖圓形。
-
陽虛水泛——真武湯
作者按:本文講述的是治療少陰陽虛水泛的「真武湯」。
-
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在雜病中的運用
如「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麻杏甘石湯證,尤在涇就認為「緣肺氣外閉之時肺中已有蘊熱」。所以《傷寒論》於麻杏石甘湯證又出一條:「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可見只要肺有蘊熱,無論汗後下後,都可以出現麻杏石甘湯證,不盡屬於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