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腳攣急,為什麼會分為甘草乾薑湯和芍藥甘草湯兩種情況?(第三種是......)

2021-02-12 一個種樹人

Hello大家好,我是培根。

一個熱愛中醫的慵懶青年!

這裡是種樹人種下的第359棵樹

#全文1859個字,閱讀時間大約5分鐘#

寫在前面:我們的「日籤」版塊今天正式推出,由木鐸同學為大家推送「金句」,大家每天不要忘了點開第三篇文章,瀏覽我們的每日一籤!

腨發音同「涮」,意思是小腿肚子。耑字是端的通假字。《說文解字》中有:「腨,腓腸也。腨者、脛之一端。從肉,端聲。」《黃帝內經》的《靈樞·寒熱》篇中有:「腓者,腨也。」確切地說,脛骨後面的肌肉是腨,系膕窩下脛後隆起之肉,似腸在內,故名腨腸。腓骨後面的肌肉是腓,又名腓腸、腓臑。腓者,肥也。也就是說,小腿肚子正中和偏裡的肌肉是腨,靠外的肌肉是腓。從解剖學上看,腨腸的表層是腓腸肌,上端起於股骨內上髁;深層是比目魚肌,起於脛骨上端後面。腓腸的表層也是腓腸肌,上端起於股骨外上髁,深層是比目魚肌,起於腓骨上端後面。兩處的腓腸肌在小腿中部接合,向下移則為粗壯的跟腱,止於跟骨結節。健壯的人或者普通人踮起腳尖,就能明顯顯現出這兩條肌肉。兩條肌肉在正中的接合點就是中醫常用的膀胱經的承山穴。古人分得很細,是因為發現這兩條肌肉不僅位置不同,而且功能和內在聯繫的臟腑不同。腨居中偏內,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經脈和經筋;腓偏外,屬足太陽經,還受足少陽膽經的影響。現代人淺薄粗糙,慢慢就把腨和腓混為一談,逐漸連腨字都消亡湮滅了。有人認為這麼咬文嚼字、掉書袋是矯情顯擺,其實不然,作為臨床醫生,不了解這兩個字的區別,就有可能導致誤診、誤治,加重病人的痛苦。比如生活中常見的腿肚子轉筋疼痛,也就是腓腸肌痙攣,如果去看西醫,一般都會告訴你是缺鈣,讓你回家吃鈣片、喝牛奶;而讓中醫看,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腨病,一種是腓病腨病多因膀胱經受寒,而腓病多因膽經缺血。很多人腿肚子轉筋都發生在凌晨,與蹬被子露腳有關。我上中學的時候在大同,冬天懶床捨不得離開熱被窩,就伸出一條腿露著,一會兒腿肚子一抽筋,疼得一激靈蹦起來跳腳,順便也就起床了。臨床有體質虛弱、陽氣不足的人,睡覺前都得穿襪子抱暖水袋,尤其在冬天。有的人睡一晚上都熱乎不過來。以前娶媳婦叫「找個暖被窩的」,如果娶了這麼一位體質虛弱、陽氣不足的人,那就失算了。有人以為這麼涼的人那留著夏天用就好,其實呢,這種人夏天不僅不會涼,反而會燥熱。他們是真正的冬涼夏暖,陰陽顛倒。出現這種問題的外因是受寒,內因是自身陽氣不足,尤其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陽氣不足。治療可以用非藥物療法,如艾灸、熱敷、熨燙和按摩的方法,而且不要只著眼於局部,膀胱經從頭貫腳有67個穴位,針對腰背和膕窩的治療都能有效緩解疼痛。服藥的話必須用熱性藥材辛溫發散。《傷寒雜病論》中有甘草乾薑湯,專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中藥很多都是藥食同源的食材,生薑每個人家裡都有,沒有乾薑可以用多年老薑,家裡沒有甘草也可以用紅糖替代,這服藥的口感和效果都好。腓病導致的腿肚子轉筋,主要原因是運動過量、局部缺血,與受寒無關。這個場景經常會在足球場上出現,運動員無緣無故倒地、屈腿、抱膝,大喊疼痛,旁邊隊友或對手趕緊過來幫忙,拉腿踹腳底,不久即可緩解。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心肺供血不足的時候,人會自動從四肢抽血供應心肺,否則的話就會出現運動性猝死,所以腿肚子抽筋總比心肌缺血導致心梗強。治療這種腓腸肌痙攣需要及時適量補充體液,很多國家開發出很多運動飲料,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中醫治療也以食療和藥物療法為主,輔助用按摩和針刺。中藥治療就不能用溫熱辛散的藥物,相反需要用酸甘化陰、收斂滋潤的藥物。同時要配合降低運動或勞動的強度及持續時間。《傷寒雜病論》提供的解決方案是芍藥甘草湯:「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培根按:這篇文章主要的聚焦點就是這個甘草乾薑湯和芍藥甘草湯。其實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雌激素低下導致的,這種情況多見於上了歲數的女性,雌激素降低導致鈣的流失,對於用方可選擇吳門驗方:木瓜煎,木瓜,吳茱萸,補骨脂,牡蠣。

輸出更多高質量文章?

你的每一個關注、轉發、評論都算數!

本文摘自《知己》,作者徐文兵。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攝影師:。本期編輯:培根。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非專業人士請勿盲目試藥。文章、圖片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甘草的藥用功效 甘草泡水喝功效極佳
    甘草在我們身邊並不常見,他主要用於中藥成分中。那麼大家知道甘草的藥用功效有哪些嗎?甘草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以及甘草泡水喝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以下內容吧。甘草的藥用功效1、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是什麼樣的顏色
    在日常生活中,甘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藥。那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功效哦。那甘草是什麼顏色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甘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吧。甘草的功效和作用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 甘草泡水喝功效極佳
    甘草的藥用功效1、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2、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3、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服用甘草注意這些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2、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服用甘草要知道這些事情
    甘草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味中草藥,對於人體的健康有著一定的好處。甘草的好處具體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甘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甘草做法有哪些以及甘草服用禁忌。一起了解一下吧。甘草的功效和作用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2、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
  • 《本草精薈》:藥中國老:甘草
    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等證的治療,以及緩解其它藥物毒性、烈性之用。現代藥理認為,甘草具有廣泛的抗炎、抗變態反應、抗驚厥、抗腫瘤、鎮痛、利尿等作用,還有代激素樣作用,可用於「激素依賴」型多種疾病的治療。是一味值得現代深入研究與挖掘的中藥。
  • 服用甘草你要知道這些事情
    甘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味中草藥,對於人體的健康有著一定的好處。甘草的好處具體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甘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甘草做法有哪些以及甘草服用禁忌。一起了解一下吧。甘草的功效和作用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 長期用甘草泡水當心血壓高
    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3.用於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溼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乾薑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 補脾益氣常選甘草 但甘草泡水喝須知這些禁忌
    甘草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1、甘草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
    29,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芍藥甘草湯
    [經書指證]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孿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湯本求真:其腹證現腹直肌攣急,故認此腹證而處本方時,不僅主治下肢而已,即上肢之攣急,及其他因一般臟器組織之緊縮急劇而發諸證。此東洞翁所以謂本方以治拘攣急迫者為定義也。胡希恕:本方不只治腳攣急,即腳弱無力、行步困難者,用之亦驗,古方中為去杖湯即由於此。
  • 常用中藥甘草的配伍禁忌
    甘草是常用的一味中藥,有很多的別稱,如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等,甘草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與呼吸道疾病。中藥使用的時候是有很多的配伍禁忌。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甘草的用藥禁忌。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怎麼吃
    2、可以緩急止痛: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3、可以祛痰止咳:甘草有止咳化痰作用,用於氣管炎,肺氣腫的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黏痰不易排出等症4、可以清熱解毒: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溼毒,有抗菌消炎作用。
  • 芍藥在小青龍湯中的妙用新解
    綜觀其方,配伍精妙,方理明確,出奇制勝,蘊含著辨證論治的精髓。仲景方中有很多值得稱道之處。茲就小青龍湯中的芍藥配伍意義,略陳管見,以求證同行。白芍為養血藥,酸、苦、甘、微寒,歸肝、脾經。功效,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方劑學》和《傷寒論講義》對芍藥在小青龍湯中配伍意義的解釋皆以和營養血為要。如現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所言:「芍藥養血和營,與五味子共為佐制之用」。
  • 劉渡舟:談芍藥甘草湯的應用
    《傷寒論》芍藥甘草湯是治療「腳攣急」的方劑。「腳攣急」系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引起;此方甘酸化陰,故能補血,血得補,則肝不急而筋不攣。惟柯韻伯認為「腳攣急是脾不能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故足攣急。用甘草以生陽明之津,芍藥以和太陰之液,其腳即伸」,柯氏是從中焦脾胃津液解釋這一病因,兩者實質一樣。
  • 張仲景兩味中藥治小腿抽筋
    對此,一些人會條件反射式地想到「鈣片」二字,覺得這是一種典型的缺鈣的表現。實際上,小腿抽筋在我國古代還有一個名稱,叫做腳攣急。對於這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早就在《傷寒論》中指出,用芍藥甘草湯就能有效治療。由於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腳攣急在千百年來的不斷臨床中得到驗證,所以,小腿抽筋這個病,堪稱中醫最好治的小病之一了。  用白芍為什麼能治療小腿抽筋?
  • 甘草是味好藥,但是長期服用也有副作用
    甘草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天然甜味劑,也是一種傳統中藥材,用途廣泛,有「十方九草」之說。甘草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會遇到的很多疾病都有緩解作用,可以說是日常家庭必備藥材。但是很多人會把甘草當做保健食品,天天服用。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甘草長期服用也會產生副作用,我們一起來看看。【甘草傳說】相傳,某鄉村中有位一老醫生,醫術精湛。
  • 傷寒雜病論類方之桂枝湯類方,另一種方法學傷寒!
    服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溫針者,四逆湯主之。問曰:太陽病,其證備,按桂枝湯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煩躁,吐逆,譫語者,其故何也?師曰:此為陽旦證,不可攻也。寸口脈浮,浮則為風,亦為虛,風則生熱,虛則攣急。
  • 芍藥甘草湯:一位民間郎中手裡的「金剛鑽」
    第29條雲:「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則伸……」仲景在此明確地指出本方的適應症。繼仲景後,歷代醫家驗證本方的療效的記載實不鮮見,如「治熱腳氣,不能行步」,去杖湯,「治腳弱無力,步行艱難」,「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治拘攣急迫者」,「治腹中拘攣而痛者,小兒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