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首個街道級地名規劃編制完成,逐步邁向文化強區

2020-12-22 樂居網蘇州

引言:

2019年5月底,姑蘇區金閶街道啟動了地名規劃編制工作,歷時5個月,於10月中旬通過專家論證會後進行公示,現公示結束,進入報審階段。金閶街道首個完成姑蘇區地名規劃編制工作,該成果對傳承古城地名文脈,提升轄區內地名管理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地名,作為人類社會交往的產物,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它不僅是一種符號,更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超越時空的文化性質。

習總書記曾言:「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反映時代特性、承載歷史印記的地名,蘊藏著中華文明的豐厚內涵,也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姑蘇區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是我國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大區。同時,它也是蘇州「一核四城」戰略格局的核心城區,既擔負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傳承重任,也承擔著做優做靚古城、打造文化強區的核心要務。

▲「一核四城」中姑蘇區的核心地位

多年來,姑蘇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定文化自信,秉承悠久的歷史文化是蘇州古城發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優勢所在。與古城歷史格局、傳統風貌和優秀文化相伴共生的老地名,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姑蘇區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

2019年5月底,金閶街道啟動了轄區地名規劃編制工作,聘請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組織熟悉當地文史和參與過地名普查工作的老教師等做為顧問,成立了地名規劃專項工作小組。經過半年的資料梳理、詞庫採集、名稱方案匹配、街道意見徵求、蘇州市級技術專家指導、可行性論證、社會公示等一系列流程,現已形成了完整的《蘇州市姑蘇區金閶街道地名規劃》成果稿。

▲石路及其周邊區域地名規劃編製成果論證會

▲金閶街道地名規劃編製成果論證會

立足不可複製的稀缺文化資源,姑蘇區金閶街道地名規劃以「不僅是新建、無名實體的地名規劃,更是歷史地名的挖掘性保護規劃」為出發點,以街道控制性詳細規劃、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金閶區志》等為依據,結合當地文化底蘊和地理實體現狀編制而成,重在整理、核實老地名使用現狀,優化、調整老地名走向布局,並就保護與傳承消失的吳文化老地名、清理整治「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消除「有地無名」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蘇州市姑蘇區金閶街道地名規劃》成果稿封面

金閶街道共規劃地名649條,其中梳理、保留老地名450條,需要調整或更名的地名、新命名地名199條。如蘇州人眾所周知的南浩街,此街原名南濠街,因閶門以南護城河稱為南濠而得名,後訛「濠」為「浩」,才有「南浩街」。由於蘇州演藝中心的建設,南浩街被阻隔分為南北兩段,依據地名管理法規要求,本次規劃將南浩街分兩段擬名:南起南浩橋、北至景德路的南段道路仍保留為「南浩街」;南起金門路、北至趙天祿街(規劃名稱)的北段道路擬命名「閶門南濠街」,即區別於南段的「南浩街」,又藉以恢復「南濠街」老地名的歷史用字。

▲擬恢復的閶門南濠街

再如桃花塢片區中,讓外來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後小元上」、「後小園上」也通過專家論證作了規範化處理,分別擬命名「後小園上東」、「後小園上西」;原有老地名「蔣家弄」、「禾家弄」、「紫粉弄」等也在此次規劃中,根據中街路改造後的周邊道路現狀,擬進行起訖點的調整。這樣既保留了陪伴當地人多年的老地名,又切合現狀實際,方便大眾使用。

本次規劃中部分地名雖是新命名的,但地名規劃專項工作小組堅決秉承歷史地名保護原則,取材於歷史,流傳在當代。如通向彩香二村、彩香一村三區的無名道路均沿用該片區原有自然村落的名稱,擬命名「潘家上巷」、「姚家上巷」;西環路通向三元三村,跨鳳凰涇的三座橋梁也分別以該片區原有自然村落名稱擬命名「許屋橋」、「夏圩裡橋」,以及沿用原有橋梁名稱「盛元橋」;而南起三香路、北至楊家橋天主堂入口的無名道路則擬命名「網船巷」,這是源於此地的清代教堂被毀於戰亂後,由該堂漁民集資興建,且教友多為漁民而俗稱「網船公所」的歷史事件。又如位於唐寅故居遺址北側的新建道路,即藉此文化地利,以唐寅人稱「唐解元」的歷史典故擬命名「解元路」。

▲蘇州楊家橋天主堂

除上述地名外,此次規劃中還有110條地名所指稱的地理實體已消逝在城市建設浪潮中,即將進行地名註銷手續。不過這並不代表這些地名將不復存在,它們有的已在地名規劃中就近移用於周邊新建或無名的道路、橋梁、河流、公園等處,未被使用的則將收錄於蘇州歷史地名名錄,繼續向後世流傳。

例如石路商圈中有三條新建道路擬命名為「義慈街」、「金石街」、「醒獅街」,這些名稱均取自於當地已被拆遷、但獲批覆且具有豐厚歷史意義的老地名。又如金門商市中擬命名的「藥王廟弄」、「東蘆家巷」、「西蘆家巷」,桃花塢片區中擬命名的「順德裡弄」、「雙荷花池」(道路規劃名稱)、「長魚池河」(河流規劃名稱)、「東蔡家橋」(橋梁規劃名稱)、「西蔡家橋」(橋梁規劃名稱)等,都是當地人耳熟能詳、但相應地理實體已消失的老地名,均在此次規劃中得到沿用或移用。

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記憶,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直接窗口,其重要性從2007年第九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將其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即可窺見。古城姑蘇正走在文化新經濟發展之路上,正努力實現智慧聚集高地、設計聚集高地、授權聚集高地等「三個高地」目標,力爭成為全國文化新經濟區域發展的樣本。立足轄區豐厚的文化資源優勢,挖掘、保護和傳承好吳文化地名,擦亮「姑蘇地名文化」招牌,提升「文化首位度」,正是其中重要一環。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蘇州規劃

相關焦點

  • 文化記憶寫進大街小巷,蘇州姑蘇區47條無名路擬定新名稱
    地名承載著過去的經歷、歷史,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凸顯歷史名城深厚文化底蘊,姑蘇區啟動了地名規劃成果編制工作,並對一些尚無標準名稱的道路擬定了路名。在姑蘇區虎丘街道觀景新村附近,這裡曾是一條無名小道,但卻是居民由虎丘路前往觀景新村東大門的必經之路,往來車輛和人員都比較密集。附近居民說,因為沒有路名,給被人指路都很不方便。自今年五月起,姑蘇區虎丘街道正式開啟地名編制工作,專門解決一些道路有地無名或是名稱錯亂、重複等問題。
  • 地名文摘 | 地名地圖的編制研究———以杭州市蕭山區為例
    其中區劃地名圖大都以1∶1萬地形圖為基礎數據,A0或A1幅面;地名圖冊以32開為主,往往將區劃地名圖按製圖區域的下一級行政區劃切割分幅後,簡單縮放,至多在建成區放大圖上增加一些地名。杭州市蕭山區是浙江省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13個試點縣(市、區)之一,試點工作已於2011年4月完成。
  • 朝天宮街道創建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
    南報網訊 (通訊員 譚曉林 記者 馬道軍)今天下午,由市地名辦組織召開的「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現場會」在秦淮區舉行。記者在現場獲悉,該區朝天宮街道將作為我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創建試點,以全市推進地名文化傳承發展。
  • 廣東惠州:麒麟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成
    中國園林網5月27日消息:日前,記者從惠城區林業局了解到,2013年惠城區將興建15個森林家園和1個森林公園。截至日前已完成6個森林家園建設,此外,小金口柏崗村興建麒麟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完成。
  • 北京編制地方標準為地名命名立規矩
    本報訊(記者徐建華)在命名中優先使用歷史地名、原有通名為「胡同」的應予以保留、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軌道交通站儘量避免用道路名……正在北京市質監局官網上徵求意見的《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準備為首都的地方命名「立規矩」,市民對這些「規矩」的反饋,可於3月1日前郵寄或傳真到北京市質監局。
  • 蘇州姑蘇區122個小區95%已完成環境整治
    原標題:蘇州姑蘇區122個小區95%已完成環境整治        記者從昨天姑蘇區召開的老住宅小區環境專項整治媒體通氣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此次專項整治涉及的122個小區已完成107個,完成率達95%,到7月底,全區專項整治工作將基本完成。
  • 朝天宮街道結對認領「老地名」建設「微街區」
    本報訊(通訊員譚曉林 記者馬道軍)昨天下午,由市地名辦組織召開的「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現場會」在秦淮區舉行。記者在現場獲悉,該區朝天宮街道將作為南京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示範街區創建試點,以推進全市地名文化傳承發展。
  • 北京各區分區規劃編制已基本完成 城六區常住人口兩年減少74萬
    正推進核心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報告提到,北京逐步研究建立由「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三層、「市、區、鎮、村」四級縱向規劃和若干橫向專項規劃組成的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全域管控、多規合一、縱橫統籌。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編制完成並發布
    由民政部、國家測繪局組織編制,中國地圖出版社發行。該圖集的主題是行政區劃,圖集匯集了行政區劃設置調整、地名標準化、行政區域界線勘界和國家基礎測繪的最新成果資料,是半個多世紀來我國行政區劃、地名和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成果的集中體現。    該圖集有三個鮮明特點:    一是權威性。
  • 2021年蘇州姑蘇區赴高校招聘事業編制教師公告
    2021年蘇州市姑蘇區教育體育和文化旅遊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赴高校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公告  2021年蘇州市姑蘇區教育體育和文化旅遊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赴高校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師公告根據《江蘇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辦法》(蘇辦發[2020]9號)和《蘇州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暫行辦法》
  • 蘇州姑蘇區:用創意的力量煥新古城經濟活力
    近年來,蘇州市姑蘇區政府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主動謀劃產業空間布局,圍繞「四大產業功能區」建設,明確了產業載體的優化升級實施方案。為發揮好全區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進一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產業集聚度為重點的產業園建設被提升到了新高度。姑蘇區堅持以產業園建設為引領,帶動各產業功能區的產業集聚、濃度提升、標杆塑造。
  • 阿勒泰地區全面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逐步實現「多規合一」工作布局
    自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自然資源部提出逐步建立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工作要求以來,自治區確定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分別作為地(州、市)級和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地區全面展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 走新型城市化發展路徑《溫州大都市區規劃》編制完成
    2018-12-13 07:59 | 溫州新聞客戶端《溫州大都市區規劃》編制完成,51個控規修編完工,「兩線三片」等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紛紛亮相,審批改革提速提效,推行規上企業投資項目「代辦制」服務,企業投資項目規劃審批全流程3個工作日完成,全面推進「竣工測驗合一」改革………今年,溫州市規劃局工作可謂亮點紛呈。
  • 蘇州市委宣講團赴姑蘇區平江街道進行宣講
    蘇報訊(記者 胡毓菁)昨天,根據蘇州市委統一安排,蘇州市委宣講團成員,蘇州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韓衛兵來到姑蘇區平江街道,為近150名幹部群眾進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並與平江街道歷史街區社區的基層黨員群眾代表互動交流。
  • 蘇州人民心中的第一區姑蘇區,並非發達的工業園區
    蘇州是天堂城市,江南水鄉城市,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歷史有著2500年,現代的蘇州經濟發達,是江蘇地級市經濟最高的城市,唯一超過省會的經濟大市,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標杆,在蘇州發展最好的莫過於蘇州工業園區了,對於外界人來看工業園區規劃先進,設計合理,經濟發達,但是在蘇州人的眼裡,姑蘇區才是蘇州第一區
  • 深圳羅湖區首個區級無障礙城區發展規劃出臺
    深圳羅湖區首個區級無障礙城區發展規劃出臺——   提升城市人文溫度和幸福指數   深圳羅湖區編制的全國首個區級無障礙城區建設規劃《深圳市羅湖區無障礙城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日前出臺。
  • 未來三年,姑蘇區支柱產業將是它!
    姑蘇區地處蘇州核心,肩負著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硬核」的時代使命。★多方面指導產業園改造加快會辦協調,提前介入紅螞蟻產業園、星輝1976等產業園改造項目,在規劃、審批、消防等方面進行指導,共同保障產業園改造項目順利推進。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我們要按照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按照中央領導同志關於規範地名管理、解決「熱衷於起洋地名、亂改老地名」問題的重要指示,刻不容緩地傳承、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地名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作用,逐步增強地名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承載能力。
  • 記錄地名歷史 傳揚地名文化 ——《臨安市地名志》出版發行
    該志於上述兩次地名普查和1983年版《臨安縣地名志》的基礎上重修而成,共分11編,依次為:市(縣)名考、行政區劃與居民點、街路裡弄、地理實體、名勝古蹟、人工建築、專業部門、地名特產、地名藝文、撤銷的區鄉鎮村、地名管理,編前有臨安市衛星圖、市政區圖、市交通旅遊圖、臨安市城區圖、於潛城區圖、昌化城區圖、地名照片以及序(三則)、凡例、概述,編後有叢錄,包括文件選錄、臨安山地名學術論文
  • 成華區三大「北改」區域業態規劃完成
    華西都市報訊(劉建波記者楊東)昨日,成華區正式對外宣布:昭覺寺文化旅遊商貿區、八裡莊創意商務區、建設路商圈3大「北改」區域的產業業態實施規劃已全部完成。根據部署,今年成華區將實施「北改」項目200個以上、完成投資200億以上、引進重大產業化項目30個以上,力爭早日讓「北改優城」從規劃圖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