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以來,支付寶獨家代銷了5隻戰略配售基金,此次認購募集期為9月25日至10月9日,截至目前(10月8日),支付寶官方公布的關注度已達1038萬人次,而且5隻基金中,已經有4隻售罄,可謂是「萬人空巷」。
但是,就在支付寶啟動此次獨家基金代銷前,零售巨招商銀行就與多家基金公司啟動了募集計劃,一併參與螞蟻集團的戰略配售。然而卻被支付寶搶先一步,開啟了5隻基金產品的「排他性銷售」。
這讓招商銀行在內的銀行十分惱火,於是就有了上面這一幕,直接提出了「資金保衛戰打響!螞蟻計劃通過此舉搶奪銀行百萬客戶和千億資金!」的口號。
為什麼各大機構都在搶基金代銷這塊業務?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基金代銷牌照?
基金銷售牌照是指,由證監會頒發給從事基金銷售的企業或者機構的許可證。一般包括商業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以及保險經紀人、證券投資諮詢機構以及獨立的第三方基金代銷公司。
對於獨立的第三方銷售機構,在註冊資本、公司高管以及從業人員都有一定要求。除了特批的騰安基金外,2016年之後基本已經沒有批覆新的代銷公司了。各網際網路巨頭要布局,只能靠買牌照了,所以這是一塊含金量很高的牌照。
其次,基金代銷業務到底有多賺錢?
從今年上半年各大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看,各大銀行經營利潤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出現下滑,就以招商銀行為例:
上半年招商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497.9億元,同比下降1.6%。但是招行零售客戶存款餘額、零售理財產品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快速上升,餘額分別是1.84萬億元、2.10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9.96%、11.58%;尤其是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2567.09億元,增長了207.03%。
可以說,基金代銷收入是銀行淨息差收入持續縮窄的情況下,創收的一把利器。
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支付寶的瘋狂獨家銷售模式,動了銀行的「奶酪」了吧?
這次支付寶的基金代銷也觸及了「監管紅線」
基金代銷不是「賣貨」,而是金融投資行為,從廣告宣傳、規章制度等方面都是要嚴格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進行的。
因此,對於支付寶的此番操作,網絡上也有一定的質疑聲。大家在支付寶頁面也注意到「手慢無」「一元起購、額度有限」等宣傳語,確實是有飢餓營銷的嫌疑,疑似觸碰了監管紅線。
據了解,銀保監等監管機構在權益類基金銷售時對口徑和適當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支付寶不注重合規性的要求,後續可能面臨的客戶投訴和監管壓力會非常大。
就好比10月5日支付寶花唄的廣告宣傳用語一樣,雖然引用的是一個普通打工者的案例,但是卻遭到網友的吐槽,認為其引導用戶「超前消費」。
總結
網際網路基金代銷4-5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如此大規模的獨家戰略配置基金代銷還是第一次,所以,在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巨頭參與到代銷大軍中來,這將會是未來網際網路金融巨頭發展的又一主要方向,也是未來銀行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