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老幼婦孺習拳成風,歷代名手輩出

2020-12-20 新財網

  摘下聽診器,脫去白大褂,只見陳紹傑轉身走出門診室,來到村衛生室門口的空地上,起勢、拗步、雲手、蹬腳……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太極拳的剛柔並濟盡顯其中。

  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人。在這個河南省焦作市黃河北岸清風嶺上的小村莊,300多年前,陳紹傑的先輩、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了太極拳。如今,太極拳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

  「穿上白大褂,我是村醫。換上練功服,我也是一名拳師。」陳紹傑說,鄉間行醫近30年,工作之餘帶著100多名拳友習練太極拳,不收學費,純屬愛好,一年到頭還要外出七八次,會會各地拳友,教拳法、傳心得。

  陳紹傑10歲起就隨父親習練陳氏太極拳。「『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我們村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練太極拳。」陳紹傑說。

  離開村衛生室,正逢街邊一身穿橙色環衛服的大娘,手提快趕上她兩個高的大掃帚,邊走邊將落葉、菸頭等掃成堆,眼看垃圾量差不多了,拿起畚箕一把搓起,倒進垃圾桶。

  大娘上了年紀卻身手矯健,一雙大眼陷入眼窩,臉上條條皺紋,似乎在訴說些什麼。上前一問,果然,是習拳之人。

  大娘名叫黃春英,今年62歲,早年曾在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學過拳,「後來嫁了人,要帶娃,還要忙農活,一直在想啥時間能重拾這童子功」。

  4年前,黃春英當上了村裡的環衛工,有了一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也有了重新練拳的空閒。「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太極雙刀,這些招式咱現在都重新撿起來了,圓了兒時夢。」黃春英說。

  談話間,黃春英利索地打掃完了街道。換上練功服,在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上,劈、砍、截、刺……20多斤重的春秋大刀在她手中運用自如,引得同村村民跟在後面比划起來。

  記者在村中走訪了解到,儘管時過境遷,被保留下來的20多處太極拳名師傳藝授業故居裡,昔日崢嶸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如今有著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和拳師800多名。

  在陳家溝,老幼婦孺習拳成風,歷代名手輩出。走在村內與你擦肩而過的人,也許就是自小習練太極拳的行家裡手。

  「我們村隱藏著太多太多關於太極拳的人與事。」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斌介紹,在王廷大街南段的陳德瑚故居,當年河北人楊露禪就是在這裡從偷窺到學拳,最終投身一代宗師陳長興門下,苦練拳法,成名成家。

  在陳斌的記憶中,先祖前輩們的功夫故事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彌留之際往往會感嘆「終其一生未能盡得太極拳之妙,乃人生一大憾事」。

相關焦點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陳王廷造拳之後,拳法被陳氏族人世代傳承,先後湧現出陳長興、陳有本、陳清平、陳鑫等一批太極拳大家。他們推陳出新,創編出太極拳大架、太極拳小架等套路。但陳家有一祖訓,太極拳不傳外姓,直到河北永年人楊露禪的出現。順著張蔚珍的指引,穿過村中街巷,來到王廷大街南段的陳德瑚故居,後院一角便是楊露禪學拳處。
  • 太極拳從陳家溝走向全世界
    一切都要從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說—起—這個太極拳習練者追夢的地方。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因陳家溝陳氏始祖從山西移民到此繁衍生息,加之村中有三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遂改名陳家溝。後因匪盜出沒,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開始習練家傳長拳,漸漸習武成風。明末清初,陳氏傳至第九世。陳王廷創造太極拳後,太極拳一直很受人們喜愛,並發展成陳、楊、吳、武、孫五大門派。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隨著陳氏家族不斷壯大,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此後數百年,雖歷經戰亂饑饉,村子還是靜靜庇護著鄉民,並孕育出太極拳這一精妙拳法。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隨著陳氏家族不斷壯大,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此後數百年,雖歷經戰亂饑饉,村子還是靜靜庇護著鄉民,並孕育出太極拳這一精妙拳法。  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今年,陳家溝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的精彩賽事不斷,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開賽剛落幕,百支代表隊爭霸的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又登場;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武校和家庭武館裡,頗具氣勢的習拳隊伍和國內國外的眾多學員拳姿行雲流水……不負「朝陽產業」美譽,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 太極之鄉——河南陳家溝
    學員們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一個家庭拳館內練拳(無人機照片,12月14日攝)。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恆義太極】陳家溝陳氏太極拳館招生簡章
    、練功、療養於一體,恆義拳館擁有專業的陳家溝拳師團隊館,標準化教學管理一流的專業拳館。被陳家溝村委及陳氏家族理事會指定天津唯一授拳處及陳家溝村天津辦事處。目前天津旗下有和平館、河東館,南開館。、傳承正宗陳家溝太極拳;2、總教練張恆義來自於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村,拳師團隊具有專業教學水平;3、拳館針對企業設有定製課程,十年來,培訓單位已過百家,在單位培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 頂流「太極」和「騎在大象背上」的陳家溝
    方圓不過數裡的陳家溝,拳館林立,村人皆以傳播太極拳文化為榮。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景元介紹,目前村裡保留下來的太極拳名師傳藝故居就有20餘處,大型太極拳學校4家、家庭拳館60多家、賓館民宿16家,太極拳相關產業包括服飾、器械、特色文創商店等達70餘家,常年外出傳授太極拳的拳師有800餘人,每年接納全球前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超過5000人 。
  • 2020【恆義拳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招生簡章
    是由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村委和陳家溝家族理事會授予的健身、練功、療養於一體的拳館,恆義拳館擁有專業的陳家溝拳師團隊館,標準化教學管理一流的專業拳館,系統、規範的傳授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各套路、器械和推手等。被陳家溝村委及陳氏家族理事會指定天津唯一授拳處及陳家溝村天津辦事處。2017年被評為國家武術段位考評點;目前天津旗下有和平館、河東館,南開館、大邱莊館,靜海區分館、武清館。
  • 2021【恆義拳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招生簡章
    是由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村委和陳家溝家族理事會授予的健身、練功、療養於一體的拳館,恆義拳館擁有專業的陳家溝拳師團隊館,標準化教學管理一流的專業拳館,系統、規範的傳授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各套路、器械和推手等。被陳家溝村委及陳氏家族理事會指定天津唯一授拳處及陳家溝村天津辦事處。2017年被評為國家武術段位考評點;目前天津旗下有和平館、河東館,南開館、大邱莊館,靜海區分館、武清館。
  • 到了,陳家溝——那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
    到了 ,到了,陳家溝到了。緊捂狂跳的胸口,睜大貪婪的眼睛,神牽夢遊的陳家溝呀,我來了!街邊靜靜的垂柳,在站樁運功嗎?聽一聽,楊露禪偷拳的故事;看一看,歷代大師們留下的心經;喝了一口陳溝的水喲,我也要翹翹腿!
  • 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崔法強開山收徒
    參加本次收徒儀式的嘉賓有:陳家溝太極拳功夫學校校長、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照森太極網創始人劉洪奇陳家溝太極拳功夫學校副校長陳志偉孟州太極拳協會會長常子軒首先,陳照森與崔法強師徒先後向太極拳始祖敬香,以告收徒傳承再續薪火。隨後弟子們依次上前向師父、師母行拜師禮,遞交拜師貼並接受師父回帖,新弟子在師父帶領下叩拜太極拳始祖。在眾人的見證下,拜師禮儀圓滿完成,三位新弟子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傳承人。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進入陳家溝,一眼望去,滿是與太極、拳相關的符號。從太極拳學校、太極民宿、太極百貨、太極藥房、太極體驗中心、太極書屋、太極商行、太極醫學站,再到太極燒餅、太極浴池、太極早餐、太極聖泥康復,連太極拳祖師陳王庭也被註冊了「陳王廷酒」。拳鄉飯店、拳鄉燒烤、拳會友飯莊,無處不在的「太極」符號,讓你一眼看出這是一個尚武之鄉。
  • 陳家溝,明天更美好
    演示太極劍的是土生土長的陳家溝村民,她們忙時做工,閒時練功,表演的太極劍帶著地道的太極風韻,舒展灑脫,展露了太極拳文化的神奇與魅力。舞臺上盛開一朵朵絢麗的太極之花,推手表演《荷·韻》、武術舞蹈《天地之間》將舞蹈與太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太極文化的虛幻之韻味,使人們陶醉於太極拳獨特的魅力,讓觀眾領略到太極的和諧之美。
  • 安平縣黃城村清明祭祖 歷代名人輩出史不絕書
    歷代名人輩出,史不絕書。《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有1134位,《二十五史人名大辭典.》統計載入史冊的達363人,《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載有396位。從西周齊國崔杼始至元朝崔斌,歷史上崔氏共產生40餘為宰相。而黃城另一名氏王姓在中國歷史上也影響重大,也曾出了幾任宰相。歷史上王三餘曾入朝為相多年,還曾在興化寺做過俗家弟子。還有晉代的溫嬌是大將軍,功高蓋世聞名全國。他們當年都積極參與興化寺的修繕擴建。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傳統武術一級教練、裁判;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廈門分會會長;福建省武術協會理事,廈門市武術協會常務理事,入編《中國太極拳優秀人才名錄》。自小跟隨陳小旺、陳小興等大師習拳,習練不輟。曾多次在全國乃至國際武術比賽中獲太極拳、散打冠軍、亞軍等佳績。傳授學生超過6000人,為陳式太極拳在福建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