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就快到了,這天在我們臨沂也有踏青春遊的習俗,很多臨沂的網友以為清明節踏青是近代才有的習俗,其實由來已久,而且有它的寓意。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於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清明時節,萬物生長,生機勃勃,山野翠綠。《歲時百問》有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個時節,外出掃墓,到大自然裡走動走動,賞心悅目,是一次很好的春遊鍛鍊活動。古人就有清明踏青並開展體育活動的習俗。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古代的時候人們在上巳這一天,在水邊沐浴,要洗掉種種的不如意,古代的說法叫祓禊,就是去除邪惡。這個沐浴的地方在河邊,河邊通常處於野外。《論語》裡面有一段話,孔子曾經問他幾個學生,將來如果事業成功,你們想做些什麼?
有的學生說要治理國家,有的學生說要做外交大臣,最後一個學生曾點說:我希望在三月的春天,在沂水中沐浴,然後擦乾身體,穿上新的衣服,在祭臺(舞雩)上讓風把頭髮吹乾,唱著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