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化部部長點讚,中國期刊界關注!這份高校社科名刊出自山東

2020-08-27 山東師範大學本科招生

山東師範大學即將迎來70周年校慶之際,作為展示學校學術成果、科研實力的重要平臺和窗口,《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以下簡稱文科學報)的發展是學校近年來發展的一個縮影。文科學報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艱苦拼搏,2017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19年晉升為CSSCI來源期刊,進而從一份普通高校學報蛻變為具有全國影響的&34;。

加強學報制度化規範

近十年來,文科學報自覺將期刊建設納入服務山東師大名校品牌建設大局之中,銳意改革,創新辦刊思路和路徑,注重現代管理制度建設,制定了系統完善的用稿編稿管理制度,特別重視把好三關:

一是把好編輯部內審關,嚴格按用稿標準處理稿件,杜絕關係稿、職稱稿等不良現象;

二是把好學術專家外審關,刊發稿件均經校內外學者評審專家盲審程序,避免用稿中出現導向性偏差、學術性不強、學術水平不高等問題;

三是把好用稿編校關,提升論文的編校質量。

在注重製度建設的同時,學報狠抓制度的落地落實,確保制度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在制度化規範下,學報既注重名家名稿,又注重新秀新作。如著名學者嚴家炎、楊義、石仲泉、李君如、林崇德、曾繁仁、王先霈、溫儒敏、顧之川、柳建輝等學者相繼在學報發表論文;一大批青年才俊的新作在學報發表後被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學報由此駛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推進期刊數位化建設

學術為天下之公器,學報乃學人之陣地。為了更好地發揮論文應有的社會效能,文科學報注重期刊的數位化建設,加大電子期刊的推介力度,得到學術界的好評。學報把每期期刊製作成完整的電子期刊,再通過電子郵件定向推送給相關學者。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編輯部如期向相關學者推送電子刊20餘萬份,不管春夏秋冬還是暑假寒假,從未中斷,這一舉措不僅使論文的社會效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而且還提升了學報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吸引了更多優秀學者的論文,得到了學術界和期刊界的好評。

與此同時,學報為了充分發掘過刊的學術效能,又在2013年啟動了過刊數位化工程,從而把學報自創刊以來的過刊全部掃描成電子刊。目前,這些電子刊已上傳學報網站,讀者可以自由免費獲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報的社會影響力,學報還開通了&34;微信公眾號,作為展示文科學報的又一重要窗口。

提升山師學術化影響

隨著辦刊質量的提升,學報刊發論文的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也使山東師範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得到顯著提高。複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社科文摘等國內重要轉載二次文獻或全文轉載、或主體轉載、或論點摘編,學報的轉載率、引用率等各項期刊評價技術指標持續攀升。

2010年,學報複印報刊資料轉載率是3.8%,2011年是5.8%,2012年是10.8%,2013年是25%。轉載率排名從2010年的第200名左右躍進到2012年的轉載率第46名;2013年,轉載率挺進全國高校第12名。作為沒有任何稱號的普通學報,這一非凡的成績引起了全國期刊界的關注,也成為學報重拾快速發展勢頭的重要一年。此後5年的時間裡,學報轉載率排名分別為54(2014)、28(2015)、54(2016)、51(2017)、56(2018)、53(2019)名。學報正是憑藉較高的轉載率,成為複印報刊資料的重要來源期刊。

實現學報跨越式發展

隨著辦刊質量和學術美譽度的不斷提升,文科學報相繼獲得有關期刊評價機構的青睞,從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7年,學報以普通期刊的身份入選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17—2018);2019年,學報入選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學報在闊別C刊近20年後,終於再次進入C刊行列,實現了山師學人共同的&34;。

此外,文科學報還獲得了其他學術評價機構的諸多好評。一是學報收復了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稱號。2018年,學報在2011年落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之後重新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排名也從2008年版全國高校學報系列第121名提升至第56名。二是學報不僅重返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而且還晉升為全國高校社科名刊。2014年,學報跨越全國高校優秀期刊層級直接晉級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2019年又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名刊(該稱號系列的最高層級)。三是被評為&34;期刊。2015年,學報被評為&34;期刊,名列高校文科學報第45名。四是入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AMI的擴展期刊。

與此同時,文科學報也得到了學校的好評。2014年和2018年,文科學報先後兩次被學校評為山東師範大學&34;;2016年,學校黨委授予&34;榮譽稱號;2020年1月,學報主編李宗剛獲山東省&34;。

&34;文科學報在辦刊經費極端緊張的情況下,抱定&34;的信念,憑著一股永不服輸的韌勁,堅持學術至上、創新辦刊,逆勢而上,終於完成了從普通期刊到全國高校社科名刊的艱難蛻變,贏得了文化界名人的讚許和期刊界的認可。前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在閱讀學報後欣然題寫留言:&34;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山東師範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山師70年」文科學報:堅持學術至上,打造高校社科名刊
    文科學報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艱苦拼搏,2017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19年晉升為CSSCI來源期刊,進而從一份普通高校學報蛻變為具有全國影響的「高校社科名刊」。轉載率排名從2010年的第200名左右躍進到2012年的轉載率第46名;2013年,轉載率挺進全國高校第12名。作為沒有任何稱號的普通學報,這一非凡的成績引起了全國期刊界的關注,也成為學報重拾快速發展勢頭的重要一年。此後5年的時間裡,學報轉載率排名分別為54(2014)、28(2015)、54(2016)、51(2017)、56(2018)、53(2019)名。
  • 2018全國高校CSSCI期刊論文發表數量排行榜
    中國人民大學以2587篇居於榜首,2017年發表數量為2768,減少了181篇。中國人民大學也是唯一一個南大核心論文發表數量超過2000篇的高校,領先第二名南京大學593篇之多,佔總體論文總數的3.2%多,頭部效應明顯,這也顯示出人大在人文社科領域的強大學術影響力。
  • ...入選「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 A刊擴展期刊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許 嬰報導:近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暨期刊評價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簡稱《報告》)。《上饒師範學院學報》被評定為A刊擴展期刊。
  • ...社會科學版)》入選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1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暨期刊評價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簡稱《報告》)。《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在本次評選中,「綜合高校綜合性學報」共收錄244種期刊。其中,權威期刊4種,核心期刊74種,擴展期刊166種。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考核情況通報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考核情況通報 2020-12-11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Top5刊上高被引文章前250強名單,經濟學和商學高被引作者前500強
    Top 5期刊上高被引文章前255強名單(按照降序排列)之前,我們引薦了一些關於中國高校發表的信息:1.發文傾向嚴重的中國經管學院有哪些?2.雙一流高校在中文經管Top刊物上發表情況,3.經濟研究, 管理世界被引用量Top200文章,4.《經濟研究》在英文期刊中到底處於什麼位置?
  • 高度關注!《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發布! 這些期刊都上榜了!
    2.2019至今中國高校所有社科類英文期刊發表排名前800強!3.2019-2020中國學者在哪些經濟, 商科和管理類期刊發表數量最多?信息量太大了!4.南大新規: 博士生在公眾號發文且閱讀量超1萬,就相當於頂級期刊高水平論文,即可參評國家獎學金!5.中國管理科學(涵蓋管理與經濟)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發布!6.AEA下的期刊研究熱點, 這一期的主題太前衛, 直言讀起來瑟se發dou!
  • 同濟武大等高校學報被踢出C刊核心版,孫周興拍案叫絕的聲明
    根據這一目錄,一批高校學報被「踢」出了C刊「核心版」,不得不淪為「擴展版期刊」。這批被「踢」的學報,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四年前我就預感到同濟學報將被剔出CSSCI目錄,因為我們堅持不參與影響因子造假勾當。我好像一直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現在我只是要感謝編輯部同仁對我的堅持的理解,此外無他!」
  • 第十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訓練營
    在充分借鑑前幾期的經驗基礎上,再次優化訓練營的課程和服務體系,在新中國歡度70周年之際,我們在金秋十月開啟了第十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訓練營!自課程推出,大家都踴躍報名,截至上周末,本期僅剩3個名額,需要的小夥伴趕緊掃碼報名吧!
  • 《漢語言文學研究》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網消息: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於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暨期刊評價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簡稱《報告》)。《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報告》A刊分學科期刊評價結果含33個子學科,其中文學類「中國文學」學科共收錄30種期刊,其中權威期刊2種,核心期刊12種,擴展期刊16種;河南大學主辦的《漢語言文學研究》在「擴展期刊」中榜上有名。
  • 什麼才是正規期刊?法學生發表論文別被假刊騙了
    你得知道中國目前有哪些公開出版,接受投稿的期刊。目前網上各類假刊、增刊、電子刊,層出不窮,專門坑害想發表文章的學生,被騙了錢不說,自己辛辛苦苦幾個月的成果也被盜取。第一,得認準刊號。社科類高校學術評價機制當中,一般將刊物分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兩個大的層次,而核心期刊類可能根據各學科的通識性評價再細分為權威期刊,重要核心,一般核心等。
  • 明日漲價:第15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訓練營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高校教師,致力於新媒體傳播理論及實踐研究,讀博期間發表8篇C刊文章,榮獲北京市優秀博士畢業生,最大學術自媒體學術志(前身為學術中國)創始人。所創建的微信公眾平臺「學術志」目前粉絲數已達60萬,為人文社科學術類第一微信平臺,在廣大人文社科研究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
  • 曹健林:高質量論文留在中國期刊上 中國科技期刊界「守土有責」
    「中國科技期刊上高質量論文的數量還不夠,將頂級論文留在中國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界守土有責。」曹健林說。  在9月23-25日在長春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光:科學與應用》主編曹健林闡述了科技界在新環境下所承擔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使命,及中國科技期刊邁向世界一流期刊隊列的實踐路徑。
  • 2020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發布!多個法學期刊入選!
    近日,2020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發布。「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同時也涵蓋社會科學領域。2020年共有2506種期刊入選,其中自然科學領域期刊2106種,社會科學領域期刊400種。
  • 《山東社會科學》期刊投稿信息大全
    學科名稱:綜合社科期刊名稱:《山東社會科學》主辦單位: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01期刊簡介 《山東社會科學》是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山東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出版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月刊,1987
  • ...學壇》《南陽師範學院學報》雙雙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近日,由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武漢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教評價網等共同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20)》正式發布,南陽師範學院主辦的《南都學壇》《南陽師範學院學報》雙雙入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其中,《南都學壇》入選為核心期刊(A-)類,《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入選為核心期刊(B+)類。
  • 高校學報成行政染指學術重災區 被稱垃圾產地
    前不久,一份存活長達13年的「假刊」終結了。這份名為《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在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曝光下,露出了沒有主管單位、主辦單位且在出售版面、大肆斂財的尾巴,隨後被相關部門亮出紅燈,予以註銷。  「假刊」被踢出了正規軍的隊伍,其身處的高校學報群體卻暴露在了公眾的視野下。
  • 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人文社科期刊、機構、作者評價成果
    在「2019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共有571種人文社科期刊、316家教學科研機構和172家高校所屬機構榜上有名。在人文社科綜合期刊綜合指數排行榜中,《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和《探索與爭鳴》位列前三;在高等院校總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居於前三甲;在社科院、社科聯綜合指數排名中,處在前三位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在黨政幹部院校排行榜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 發C刊論文快把人逼瘋!人文學科博士:發C刊難,畢業難
    人文學科博士:發C刊難,畢業難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CSSCI期刊,是顯示學術價值和行業地位的一塊「金字招牌」。大部分高校規定「發兩篇C刊文章才能進行博士畢業答辯」,讓C刊成為了大多數博士們畢業前必過的「一道門檻」。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在讀博士表示,目前想在高校謀得教職,C刊文章幾乎是「入場券」,就算學校不做硬性要求,學生為了就業還是會主動發表C刊文章。
  • 從流行詞到抗疫研究,滬上這份學術期刊如何迅速回應社會關切
    創刊於1985年的《探索與爭鳴》,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主辦的以「學術爭鳴」和關注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思想學術期刊。近年來,編輯部深耕思想市場,加強選題策劃,形成了以問題為中心,前瞻性、爭鳴性、思想性的跨學科辦刊思路,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指數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第三,並進入世界學術影響力Q1區。業內評價,這份刊物的35年曆程,也是上海學術期刊界勇立潮頭、與時代同行的生動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