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你們孩子在學習手腦速算,感覺怎麼樣?」昨天陪女兒去培訓機構集訓舞蹈,剛坐下來就有人問旁邊的家長。
「哎呀,我的孩子不適合!看來真的是不能跟風報班啊。比如3+2吧,孩子數小棒也好,數手指也罷,本來都是會的呀。可自從學了手腦速算之後,孩子完全懵圈了。每次問她3+2=多少,孩子就拿出右手告訴我等於9。」家長頗為無奈地抱怨著。
這些年,手腦速算也好,珠心算也罷,都在各個培訓機構火爆上演。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擁有非常強的口算能力,結果卻把孩子整懵了。
幼兒時期訓練孩子的思維自然很重要,但如果孩子連最基本的計算方式都弄混淆,對孩子進入小學的學習是特別不利的。那麼,如今的小學都在用哪些方式教孩子計算呢?和我們小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1)湊十法。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我們小時候的數學啟蒙,基本上就是在數小棒的日子裡度過的。還記得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捨不得給我買小棒,就用高粱梗給我切了很大一堆,來供我做數學題。
而如今,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不用數小棒的笨方法了。女兒之前回家每天都喜歡背順口溜給我聽: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笑哈哈,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是的,這就是學校老師教的湊十法順口溜。記住這個朗朗上口的技巧後,孩子做計算題就顯得非常簡單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9+5=( ),第一步,拆分第二個加數5,拆出的其中一個數要與第一個加數湊成10,所以這裡的5就可以拆分成為1和4。第二步,將10加上拆出的另一個數,答案就等於14了。
同樣的道理4+7=( ),第一步,拆分第一個加數4,拆出的其中一個數要與第一個加數湊成10,所以這裡的4就可以拆分成為1和3。第二步,將10加上拆出的另一個數,答案就等於11了。
(2)破十法。
在我們小時候,有進位或者退位的計算題,通通都採用列豎式的方式來進行。而如今的孩子們,在進入一年級之後學習的方法已經不是我們當年學習的方法了,所以各位家長千萬不能教錯了。
比如:14-7=( ),第一步,把14進行拆分,分成4和10,然後用10-7=3。第二步,用4+3=7。
再比如:15-6=( ),第一步,把15進行拆分,分成5和10,然後用10-6=4。第二步,用5+4=9。
(3)平十法。
以前,十以內的加減法,我們都是生硬地被口訣,然後需要進退位的計算題,全部採用豎式計算。記得那個時候,我們都好害怕被口訣,更害怕一遍一遍地抄寫口訣。而對於進退位的問題,也是不知道被父母責備了多少次。
而如今的孩子們,利用這些巧算的方式,就沒了我們當年的煩惱。平十法在減法中的作用也是極大的。比如:
14-7=( ),第一步,把7拆分成4和3,然後14-4=10,10-3=7。
15-6=( ),第一步,把6拆分成5和1,然後15-5=10,10-1=9。
18-9=( ),第一步,把9拆分成8和1,然後18-8=10,10-1=9。
13-8=( ),第一步,把8拆分成3和5,然後13-3=10,10-5=5。
——————
還在逼著孩子背誦加減法表的父母,趕緊停手了!那些盲目開發孩子智力、訓練孩子思維的家長也應該更加慎重才行。以上三種計算啟蒙的方式,幼兒園及有效銜接的家長,一定要記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