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上學前要不要開始識字?」「從多大開始學認字?」「如何提高識字量?」,「如何引導孩子自主閱讀?」,「要不要指讀?」,「要不要買識字卡片?」、「總是重複讀一本書怎麼辦?」……
從幼兒識字開始,到踏上自主閱讀之路,伴隨著家長們的許多困惑,有的是觀點和學習方法的疑惑,有的是具體實踐操作的問題。正是如此,用心的爸爸媽媽們積累和總結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今天我們收集了大量幼兒論壇、公眾號的功略和實例,總結歸納出一份從識字到自主閱讀的全書單,中間貫穿著很多觀點,相信不僅能對解決大家的困惑有幫助,而且能夠為大家的實際執行提供方法。
小朋友到底應不應該早識字呢?
有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7歲前不該接受認字、不該接受自主閱讀。認為這些提前消耗了孩子的生命力,禁錮了孩子的思維,把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禁錮在了文字這些符號裡。在歐洲,例如德國、奧地利等,在幼兒教育中的確禁止教授識字。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幼兒學漢字,有助於提升智商,根據是日本的研究,5歲開始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95;4歲開始學的可達120;而3歲開始學的可達130。
總結了大家的觀點和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
1)漢字是象形文字,與拼音類文字的字母拼讀式的學習方式完全不同,對小朋友來說,更像是圖形和圖像信息的攝入與應用,因此,只要方法正確,不僅不會禁錮小朋友的想像和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和開啟發孩子的認知和學習能力。
2)學習漢字的具體時間,應根據孩子對漢字的敏感程度來判斷並逐步開始,也就是說以小朋友「識字敏感期」到來的個性化時間點來確定。當小朋友開始對書上的字、路標上的字等關注、琢磨或者發問時,就可以開始有意識地教授了。
3)從形入手學習。學習象形文字應從形到義入手,而不應從注音工具,如漢語拼音入手學習。所以現在部編委統一的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都將拼音放在了後面,而開篇是「天地人」的識認。
4)即便是一個字一個地學認,也不要割裂漢字的內在聯繫,漢字與語言環境和文本閱讀環境的聯繫,否則,不僅對孩子來說既枯燥又不容易記住,而且不利於對漢語言文化的學習。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小朋友,家長並沒有特別地教識字,但小朋友在親子閱讀特別是指讀中,自主學會了很多字,可謂是識字敏感期大爆發,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即使是敏感期這種像天生一樣的東西,也不是憑空而來的。這樣的小朋友,一定在潛移默化中,在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培養中,對抽象符號產生了關注和興趣。
因此,學習漢字的第一步,或者是正式學習之前,應增加孩子對漢字的感性認識和敏感度,從形到義,再從義到形地去感知漢字的美感和人文氣息,積累敏感度和感性認識,為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這也正是象形文字學習的優越性。
這個時期,我們的推薦書單是「小象漢字」的系列產品。
小象漢字識字產品眾多,共同的特點是:
1)從圖形和甲骨文的對照入手認識漢字,展現了漢字的來歷,非常符合小朋友圖像記憶的認知特點,符合幼兒通過形象認知思維識字的規律特點。
識字階段的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和先民造字時期很接近,從圖像到甲骨文到漢字,小朋友更容易體會漢字的構字特點,有助於累積形成小朋友的認字敏感期,學習初步的猜字能力,也能讓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漢字的起源和美感。
2)這套書的編輯和出版水平很高,質量精良,內容權威。相比市面上眾多的識字卡片和識字書,顏值更高,色彩柔和,避免強刺激信號,更能體現中國漢字的美感、內函和演化。
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小象識字遊戲卡》
通過圖-甲骨文-漢字的對照,使孩子在認字之初,就感受到漢字的美,了解漢字起源,幫助孩子在漢字的形和義之間建立生動的連結。
一共三輯,每輯120個字,第二、三輯在第一輯基礎字之上增加會意字,幫助小朋友學習漢字的會意、聯想、推理。
與識字卡片類似,但裝訂成書,籍內頁有裁切設計,不同的翻閱方式,可以實現不同的對應:
全書類似猜字謎,在遊戲過程中對應甲骨文和漢字,以及漢字的四種字形演變。
雖然我們將這些書列來啟蒙時期的讀物,但對於有些小朋友如果已經通過其它方式學習了一些漢字,甚至是成年人,也同樣建議再讀一讀,體會漢字的起源和魅力。
推薦兩本適合小學生的漢字書:
《漢字好好玩》,臺灣漢學研究者編著,展現「畫中有字,字中有畫」的漢字精髓。
《畫說漢字》,是圖解版的《說文解字》,從自己的生活中了解漢字歷史。
在閱讀中規律系統性地重複
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漢字啟蒙,或者在日常的閱讀和生活中,初識一些漢字之後,就可以系統地學習識字了,為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打好基礎。
論壇逛多了,觀察到一個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們識字數量差別不大,但閱讀能力差距卻不小!為什麼呢?識字數量相同,但識字方法的不同,導致孩子們對字詞的理解和應用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
因此,學前學習漢字,要講求效果(達到一定的識字量)、效率(學前時間寶貴,要事倍功半),家長朋友就必須對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認識。
如前所述,漢字的學習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很多孩子最初對於漢字的識記,是一種圖形記憶,這是可以通過反覆強化達到效果的。例如通過識字卡片等手段刷出來的識字量,識字很快,但孩子對於「字」的理解,還是停留在單獨的圖形記憶中,缺乏了對字詞的理解,字與字之間是相對孤立的,連在一起成句成篇,孩子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了,自主閱讀自然就困難了。而且刷字式的學習方式還會讓孩子覺得很枯燥,可光憑一點點認字量,又達不到能自己看書閱讀的水平,真正讓孩子失去了識字的樂趣和學習的動力。
因此,一定要在漢字啟蒙期之後,在閱讀中學習,在語境中內化識字量,讓孩子體驗到「連詞成句、連句成文」的閱讀成就感,同時也進一步掌握了漢字的用法,這才是真正的「認字」了。
上小學之前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因此要提高學習的效率,充分利用好時間,第一要選好一套學習教材深入跟進,這些教材都經過科學統計,收錄常用字,標記超綱字,並通過詞,句、段落、篇的閱讀進行鞏固;第二要規律性地重複學習,除了按照教材的編排進度,還要按排好間,每天要學新的,更要鞏固已學的,才符合記憶和學習規律,保證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是效率最高,也是效果最好的學習方式。
學字初期,一定要不要圖多圖快,而要穩紮穩打,並且要堅持不懈,切忌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因此,我們推薦兩套高效率的以識字為基礎的分級教材讀物,《四五快讀》和《我會自己讀》。這兩套書都以「閱讀識字」為理念而設計,同時又採用了分級式的學習進程,保證所學的字,在閱讀應用中規律性地重複,是方法得當又效率較高的識字學習讀物。
書名的原本設計,意思就是四五歲認識四五是個字就可以閱讀了。書中選出與小學教材基本同步的常用漢字和詞語,以課為單位編排,從第一冊每節課學習8個字12個詞,後一課的詞語會含前一課的生字,幫助鞏固。
學會最基本的16個字,就進入詞語學習,學會32個字後,就進入二三十字的短句學習,學會88個字後,進入六七十字的長段學習:(第二冊),第三冊進入200字左右短文,第四、五、六冊進入600字左右的故事學習:
就這樣以「字-詞-短句-長短-短文-故事」的形式,快速逐層開啟孩子自主閱讀能力,避免了很多孩子讀得了故事認不了單字,或是認得了字卡,卻無法自主組詞造句閱讀的問題。《四五快讀》中的漢字教學法依然用的是市面上常見的:形象、比喻、誘導、啟發,並配識字卡,便於課後複習、互動。
但《四五快讀》也存在明顯的缺點:
1)提供了字形意解釋話術,但有的解釋得太簡單粗暴,孩子不一定好理解,也抹殺了漢字之美:(《四五快讀》裡對「好」字的解釋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漢字樹》裡的對「好」字的解釋明顯更好記,更能展現字的內涵)。
2)色調和畫風美感差,設計水平低。
3)容易功利化:雖然《四五快讀》在導語處強調「學習要循序漸進,玩中學」,以課為單元,每課的信息量較大,需要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拆分學習。
這套分級識字讀物,目標是讓孩子在認知50個字的基礎上,就能自己完整看完一篇很有趣的迪士尼童話故事。理念與《四五快讀》相似,每級生字都逐層增加。
這套書在編寫時是「先有字表,後有故事」,將字表根據難易和在孩子生活、閱讀中出現的頻度難度分級。簡單的、出現頻率高的字先出現,複雜的、出現頻率低的字後出現。然後按分級字表重新編寫故事,並且每冊都有自己的重點字卡。
圍繞一個動畫人物,讓重點字在句式簡單的故事中反覆出現,高頻詞彙以各種形式復現,為了保證它的科學性,每個字在故事中的出現都大有講究,先認高頻、簡單、構詞能力強的字,然後通過各種方式復現強化,各級別之間難度遞增幅度不大,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超標字,編者很巧妙地以「圖例」的方式,字+圖,幫助孩子識記,也不至於因為個別生字不認識而破壞了整體的閱讀體驗。
這套書官方給出的使用方法是:給孩子認讀解釋一遍字表,讓孩子自己讀故事,不打斷,遇到不認識的字儘量讓孩子通過猜意思讀下去,特別想知道又猜不出的,爸媽才告訴。完成課後字詞遊戲,可以和孩子聊聊故事內容為孩子頒發最後一頁的證書,肯定鼓勵孩子獨立閱讀的行為。
提升能力,擴大知識面
在經過了識字啟蒙和系統的學習之後,相信小朋友對閱讀會產生深厚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這個時期,需要大量的、級別適當的、學科面廣的閱讀實踐來鞏固小朋友學習的漢字,更重要的是提升小朋友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學習語言組織、邏輯思維,並擴大知識面。
我們可以參考下英文閱讀的系統和科學性。在英語的學習中,小朋友的自主閱讀是從章節書開始的。所謂章節書,專門是為「中級閱讀者」寫作的,主要是小學生。孩子們結束了圖畫書閱讀後,就進入了章節書閱讀階段。
根據語言和內容難度,章節書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初級章節書、章節書。而這兩者之間的區分,其實也沒有嚴格的指標界定。語言上,章節書的蘭斯指數從300L左右,一直跨越至1000L多。年齡上,從學前班到初中左右。除了章節書,還有一個橋梁書的概念。橋梁書的概念是在我國的臺灣地區興起的,顧名思義就是介於繪本和章節書之間的一種圖書類型。橋梁書與繪本最大的區別是每頁的文字內容變多,文字成為主要內容載體,圖片只起輔助作用。
中文的閱讀教育,雖然目前還沒有這麼完善和科學的體系,但已經開始有很教育界人士開始了嘗試和探索,我們也可以參考英文閱讀的理念,在相應的中文閱讀中選書和進級。
橋梁書和章節書的初級,最主要的是要幫助小朋友從對圖像的關注,開始對文字的關注。因此,在排版上大有講究,例如,一頁是圖象,另一頁是文字;圖像並不是完整信息,更象是提出問題,要通過閱讀文字才能理解全部,吸引小朋友關注文字部分。因此,我們可以從小朋友早期閱讀的繪本中,選擇這類圖像和文字排版的書籍,作為 這個時期的閱讀材料。
例如,日本繪本史上的裡程碑力作,世界兒童繪本經典中的經典《可愛的鼠小弟》
圖畫清爽又耐人尋味,文字部分也簡單易讀,一般句子都不長,句式也多有重複,非常適合小朋友識字初期選擇作為擴展的閱讀材料。
類似的還有《小熊寶寶繪本》,《米菲兔》等,圖畫和文字都比較簡簡單,卻能讓小朋友開始體會能夠自己閱讀的成就感,對於建立閱讀興趣和自信大有裨益。
大家可以根據繪本裡文字的難易程度,從易到難。判斷的依據很簡單,字多句式長的就比字少句式短的容易些。例如,《米菲兔》就會比上面兩套書的句子回行更多。
這一階段,小朋友仍然有擴大識字量的需要。這些繪本,不像前邊介紹的分級讀物,有專門的生詞表,生字也不保證會在閱讀中重複遇見,因此需要家長幫助克服生字的困難。方法一是讓小朋友在閱讀中自己猜字,即使不認識也不影響整體閱讀;二是家長幫小朋友專門記下每次遇到的生字,用一個專門的生字本,幫小朋友經常複習直到掌握為止。
建議大家不必專門去買這些低幼讀物,而儘量從自己已有的繪本裡選擇,一來是因為這個時期很快就會過去,不必大量囤書;二來是讓小朋友們也會從中看到自己成長的力量,原來只會看畫要大人給講,現在居然能讀下來了,比起大人的誇獎,更能體會到自我成長的力量。
經過了簡單繪本的過渡,小朋友基本上就可以達到自主閱讀啦在這裡,我們收集匯總經常被推薦的中文橋梁書。
採用不同閱讀水平的「藍黃紅」橋梁設計,科學設置圖文比例、生字及新詞彙,並配有思維拓展訓練遊戲
瑪蒂娜系列圍繞一個名叫瑪蒂娜的小淑女的形象,描畫了她的生活、學習、遊戲、娛樂、交友、體育、旅遊等一系列女孩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瑪蒂娜」系列被譽為全球兒童素質教育最佳讀本。
故事講的是母雞卡梅拉和她的兒女們卡梅利多和卡門的歷險故事。書中充滿了驚險的情節和法式的幽默。適合閱讀剛起步的孩子,他們很容易獨立自主地從中獲得自我的樂趣和完成全篇的成就感。
本書圖畫精美,語言親切、富有詩意,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剛開始識字,閱讀剛剛起步小學生。
狐狸爸爸真是聰明絕頂,任何時候,面對困難都不退縮,而是積極的尋找解決的辦法,和敵人勇敢地鬥智鬥勇。
矢玉四郎的畫粗獷詼諧,故事情節荒誕有趣,充滿無盡的想像。孩子讀的時候常常哈哈大笑。本套書頗有日系無釐頭風,可以作為孩子自主閱讀的起始書目。
彭懿精心翻譯,餘治瑩大力推薦,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快樂很簡單。這套書帶拼音,翻譯自日本的橋梁書。內容溫馨中帶著甜美,是一套比較溫和的橋梁書。適合剛剛上小學的孩子自己讀。
這套書是從法國引進的,出版社自己定位為繪本,但感覺更類似於漫畫,內容更是大大的有趣和貼近兒童生活,完全從兒童視角出發進行的創作。
這是一套真實美麗和充滿了大自然氣息的自然觀察攝影繪本。攝影師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一一捕捉到的清新純淨的微距鏡頭,且如歌謠一般的文字,讓大自然變的故事性十足。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書。本書中的故事由臺灣兒童文學名家林良、馬景賢、管家琪、陳木城等人根據古老的民間傳說改寫而成,並由曹俊彥、葉慧君等著名插畫家搭配插圖。介紹了8個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冬至。每個節日講了兩個故事,文圖並茂。適合6歲以上兒童自主閱讀。
天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只要有煩惱,找天神就對了!這套書裡的小故事寓意深遠、幽默溫馨。子魚先生講故事的水平真的是一等一的高。非常有趣的兩本書,適合低年級孩子自主閱讀。
雖然是一套橋梁書,卻也是非常適合做親子閱讀的,其中的師生關係,夥伴交往,獨立生活等話題更能幫助學前和一年級的孩子進行良好的過渡。
這套書源自日本,分別講述了住在餐館,理髮店和糖果鋪裡的三個小妖怪的故事。是一套針對大班和小學低年級的橋梁讀物,如果孩子喜歡妖怪和吃,那麼一定不要錯過 。
這套書是從世界各國引進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創作風格各異,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對於學前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接受每個故事的正能量,感受每個故事的藝術處理都能讓他們的閱讀生活受益無窮。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小學低年級的橋梁書,是臺灣數十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繪者的心血,他能幫助孩子較快的建立閱讀的信心,幫助他們從圖畫書的閱讀過渡到文字書的閱讀,而且內容的多元更奠定了孩子的閱讀視野。
偵探題材,冒險題材的橋梁書是孩子閱讀過程中的必備要素,不僅建構了閱讀能力,更能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英文閱讀習慣。
兒童文學的橋梁書,僅僅以老鼠記者的形象就能打動孩子的心,故事情節緊張刺激,人物形象生動鮮明,語言風趣幽默,還有比這更能得到孩子的認同的嗎?
在英文的閱讀體系中,非常強調題材的多樣性,有fiction和nonfiction之分。Fiction,顧名思義是虛構的,不是真的,包括故事,詩歌,戲劇等。Nonfiction則包括科普讀物。因為fiction故事性一般都很強,生動形象,很容易吸引小朋友。而Nonfiction由於涉及專有名詞多,往往生字多,又不太好猜,不象故事那麼吸引小朋友的閱讀流暢。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要逐步增加這類書的比例,這是孩子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需要,也符合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特點。這裡推薦大家從易到難的Nonfiction類書單。
這套科普書最大的特點是題材非常廣泛,匯集了各種各樣的主題,全面而清晰、生動而形象的向我們講述著從生活、健康、人體到動物和歷史傳說的各種各樣的知識。
例如,其中一輯《了不起的身體》,它不是枯燥的介紹知識,而是圍繞一個知識點形成了一個個有場景、有人物的畫面,從而引發孩子對各種各樣的知識的興趣。
文字和圖畫的配比比較相當,又沒有過多的專業詞彙,非常適合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用自己認識的字,開始對世界的了解。
神奇校車之旅從圖畫書版開始,第一個創作於1986年的《水的故事》的故事,在美國出版已達32年之久,銷售上億冊。家喻戶曉的神奇校車系列自2011年在中國出版以來,目前已經有6大版本,69本書。成為中國科普童書第一品牌,雄踞當當網童書暢銷榜榜首8年!為了兼顧不同閱讀階段的孩子,這69本書分為了圖畫書版、動畫版、橋梁版、人文版、閱讀版、手工益智版。
每本書有一個主題,內容涉及12大方向,涵蓋科學各個領域:天文學、地質學、古生物學、氣象學、氣候學、海洋學、動物學、醫學、物理學、化學、人體生理學、人文科學等等。不同的領域下又各有細分——
氣象:暴風雨、雷電、彩虹、雪、颶風、龍捲風.
太空:星星、太陽、銀河.
物理:光、電、聲音、磁.
地質:火山、巖石、地球內部.
生物:蜜蜂、企鵝、鯊魚、鯨魚、昆蟲、蝙蝠、螞蟻、微生物、病菌、冬眠、食物鏈、種子.
人文:中國、埃及、城堡、自由女神像、感恩節、科學家的故事
不知道如何選則版本的家長,可以參考中方出版社提供版本適齡推薦。
精讀(Intensive)還是泛讀(extensive),實際上一定程度也是家陪伴實現精讀,還是完全交由兒童隨心所欲自由泛讀的問題。
首先,從效果上來說,精讀優於泛讀,這是無容置疑的。精讀從語言上和內容上,由字逐句,完整地吸收各類信息,並通過一定的練習,強化語言和表達能力,訓練思維和邏輯能力。同時,精讀也能發現閱讀中的一些問題。剛剛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泛讀往往更多的是流於形式,看插圖或是不求甚解,因此,在時間寶貴的情況下,精讀的效率更高。
一般來說,精讀的實施更需要家長的陪伴或輔導。因此,對於重點書目,應該有家長陪伴進行精讀,掌握孩子的閱讀進度,主題興趣,發現問題,並給予輔導,如提前做些功課,設計一些閱讀拓展等。
其次,要儘可能給孩子大量的自由泛讀的時間,包括自由選書,自由閱讀,自行決定閱讀的深度和完整度。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泛讀的情況進行引導。比如,如果孩子對書裡某個細節特別有興趣,可以跟孩子再讀一遍,又或者可以再對這個細節進行深入研究;再比如,對於同一本書,可以先泛讀,然後再精讀,然後看看精讀發現了什麼泛讀沒有讀到的東西……
關於指讀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指讀會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破壞閱讀的流暢性,破壞孩子讀圖的能力,會影響閱讀的速度和信息的攝取。有的人則認為指讀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能夠幫助孩子養成準確的信息攝取習慣,不會隨便加字或減字。其實,完全不必僵化地應用,指讀完全可以實施的很靈活,比如:一本繪本,讀第一、第二遍的時候指讀一下文字,接下來重複閱讀的時候把孩子比較陌生的那幾個字詞指一下就可以了;或者讀章節書的時候,讀到描寫景物的好詞好句指讀一下,其它故事情節的內容就不指了;又或者,一個剛接觸到的生詞,前面出現的時候多指幾遍加深印象,其它的常見字詞就不指了;還或者,孩子今天被一本書的內容吸引,不願指讀只想快點讀下去,那就不要破壞親子閱讀的流暢與節奏。
其次,識字量和閱讀速度的問題。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識字量低、閱讀速度過慢,而在自主閱讀的實施上非常受挫。的確,過多的生詞會影響孩子的讀書速度和早期的閱讀成就感。因此,家長可以試著先看一看書,把孩子可能不會的生字提前給他們講一遍,再讓孩子去讀書,增加閱讀成就感;此外,在精讀時,不要每頁都給孩子提問題,可以一個章節過後讓孩子總結下這個章節的內容,儘量保持閱讀的流暢。閱讀能力的提高,不能急於求成,通過長期堅持,才能提高識字量和閱讀速度。
最後,是關於重複閱讀的問題。在低幼階段,很多孩子都喜歡重複閱讀,只盯著一兩套書反覆的讀,不肯接受新書!有太多的低幼書,都讀了甚至不下幾百遍,就像媽媽們互相吐槽的一樣,都讀怕了、讀吐了...。重複閱讀,並沒有什麼不好,相反,是孩子對一些知識內容不斷內化的表現。但如果只讀某一類題材而拒絕其它題材,則需要家長的幹預。但仍然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制換新書,但給孩子推薦相同主題或相關的書,在讀舊書的時候,時不時嘗試加幾本新書,慢慢的自然過渡,孩子最終總是能把注意力轉移到新書上來的。
今天,我們從識字開始,幫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份通向自主閱讀之路的全書單。實際上,識字,還只是真正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一步,閱讀能力的構建還需要更豐富更專業和更科學的訓練,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繼續和大家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讓孩子像Touchbox一樣有創造力麼?
快來看看適合三歲以上孩子的藝術啟蒙課程吧
掃碼的那一刻
讓藝術走進生活
你若喜歡,給創意盒子點個在看 ↓↓↓
點擊「閱讀原文」還有送給孩子的好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