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中的3位美食家

2021-02-17 吸奇俠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吸奇俠

俗話說得好: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

要找美食詩句,先找到古代的詩人兼美食家最為方便。

可是古往今來佳餚美食太多,留下描寫美食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這裡主要聊聊杜甫、蘇軾、陸遊的詩句,通過這三位詩中食神留下的佳作來管中窺豹吧。

一般古詩詞鮮有單寫食物的作品,往往是借物喻人,借物感傷抒情等等。但既然是聊形容美食的詩句,我們就不論他是開心是難過,是悲痛還是懷古,只摘出其中最乾貨的美食形容部分精華。

一、杜甫

先從杜甫開始說,杜甫傳世的詩有九成是在他四十歲已然不得志之後寫的,然而正因如此,美食成了他艱辛的生活中為數不多的慰藉。

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初夏,此時杜甫四十一歲。當時他與廣文館博士鄭虔同遊何將軍山林,此處既有美景還有美食,讓人格外的心情舒暢。於是為紀念此次出遊他寫了十首詩。

其中寫到美食的詩句有: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其二》
棘樹寒雲色,茵陳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其七》

美食的種類與美景相得益彰:鮮鯽魚切片搭配筍絲燉湯,碧水澗旁採摘的鮮嫩香芹做羹。而 一句「茵陳春藕香」把沾上春藕清香的野菜寫的很生動。

春筍鯽魚搭配茵陳(白蒿)

顛沛流離的生活,阻擋不了一顆吃貨的心,就算是家常便飯,也能吃出別樣的溫馨。朋友招待的是韭菜和香噴噴的小米飯,能吃上這樣一頓家常便飯,動亂時期已屬不易。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杜甫《贈衛八處士》

小米飯

但凡生活能有喘息之機,雖然沒有銀錢,但是杜甫總會找機會一飽口福,詩中字裡行間更透露過一些家常美食的做法吃法。

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
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
碧鮮俱照著,香飯兼苞蘆。——杜甫《槐葉冷淘》

這段麵條的做法看著很眼熟,就是把鮮嫩的槐樹葉採摘下來,洗乾淨後,擠出綠色的汁水用來和面。據說這是杜甫居住在成都時,三伏天最喜歡吃的涼麵,看起來和現在的菠菜面做法如出一轍。

菠菜面

在成都的這幾年,日子過得雖然算不上富貴,但也能吃飽穿暖,過得是比較愜意舒適了,而這段難得的休閒時光也留下不少美食詩作。

有記載過宴席上廚師現場片魚的神乎其技:

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杜甫《觀打漁歌》

在飲食偏好方面,杜甫應該是頗愛吃魚生,他的詩裡有不少寫到切膾與食膾。

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杜甫《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將魚肉剔骨剁碎佐之春蔥,周代生活百科《禮記·內則》中說:鱠,春用蔥,夏用芥。也只有資深老饕才能如此通曉其中奧妙。

切薄片的魚生

在人生的後半段,杜甫一直處於貧病交加的境地,在由衡陽返回長沙的途中,寫的這首詩可謂他的美食詩絕唱了:

滑憶雕菰飯,香聞錦帶羹。溜匙兼暖腹,誰欲致杯罌。——杜甫《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

雕菰飯就是用菰米熬製的飯,吃起來香滑可口,甚為味美。錦帶羹則是用一種叫做「錦帶」的植物嫩葉子做成的羹湯,後世對於「錦帶」具體是哪種植物頗有爭議,一般理解為用蓴菜羹。

西湖蓴菜羹

二、陸遊

相比杜甫,陸遊的生活境況要好得多了,雖然仕途雖然不甚順利,飽受投降派的排擠,然而陸遊卻真的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的詩中包羅萬象,且用詞方面通俗易懂,讀起來非常流暢優美,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美食自然是不會錯過,他的「田園風光詩」有相當一部分是介紹美食的。

這樣一個人,能夠把平平無奇的薏仁飯寫出這樣令人食指大動的誘惑感。

大如芡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
腹腴項臠不入盤,況復餐酪誇甘酸。——陸遊《薏苡》

一條肥美的鱸魚,一碟脆爽的茭白,搭配上新制油煎好的蕎麥麵餅,在初冬時節來上這麼一餐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

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陸遊《初冬絕句》

鱸魚、茭白、蕎麥餅

他吃過的美食種類更是頗為龐雜,天上地下,飛的跑的均有涉獵,甚至一些現在很少見的食物在他的詩中都有提到。

陸遊美食詩中最有名的要數《醉中歌》了,詩中集中記錄了陸遊身為吃貨數十載所印象深刻的數種佳饌美餚,詩曰:

牛尾膏美如凝酥,貓頭輪囷欲專車。
黃雀萬裡行頭顱,白鵝作鮓天下無。
潯陽糖蟹徑尺餘,吾州之蔊尤嘉蔬——陸遊《醉中歌》

這段「報菜名」極為精彩, 說熬到好處牛尾味美如凝固的酥油一般;吃過的貓數目甚巨,光貓頭就有一車可裝;能行萬裡的黃雀也是美味珍饈,譬如當時風靡一時用鹽和米粉醃漬的「黃雀酢」,而吃鵝肉時,則用醃和糟的方法製作,說那味道是天下沒有的鮮美;吃的潯陽江中蟹個頭很大,連蟹腳有一尺長;最後說到青菜,則提名越州農村的蔊菜,能與牛尾河蟹並論,可見其味道也一定極為可口。

螃蟹、牛尾、糟鵝

懂吃的人,往往自己也很會做菜。烹製菜餚的過程同樣也被記錄了下來,其精細程度現在看來也令人咂舌,他在詩中這樣記錄道:做燒鵝時,要抹上花椒後,才特別鮮美;做野雞肉的羹時,要把豆豉放下去,才能透出香味;又說,越州箭竹的嫩筍,比雪白的蘑菇還甘美脆嫩;蕨牙菜是十分珍貴和鮮嫩的東西,超過春天的佳蔬。

今日山翁自治廚,嘉餚不似出貧居。
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
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陸遊《飯罷戲示鄰曲》

燒鵝

不會買菜的美食家當不了好廚子,陸遊居然還在詩中形容了他從買食材開始的吃貨日常一天:南市打了一壺濁酒,雖說價廉且酒渣不少,但是味道著實甘美,去東市買了大骨頭回來燉肉,配上香醋蘸醬,再加上一碟醃製好的泡菜藠頭,散發著誘人的橙色光澤。

南市沽濁醪,浮螘甘不壞。
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陸遊《飯罷做戲》

四川泡菜藠頭

至於螃蟹這種是個老饕都不會錯過的人間美味,陸遊則形容的極其生動:

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陸遊《糟蟹》

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剛用手把蟹擘開,就饞得口水直淌了下來,等到持蟹品酒時,連昏暗的老眼都突然明亮起來了~

對美味的形容簡直是妙到毫巔了,短短兩句,就讓這個手持蟹殼被美味撩撥急不可耐的老饕仿佛就在眼前。

三、蘇軾

相比於陸遊這種真·吃貨而言,蘇軾就顯得矜持的多,或許是身份地位所限,他不能像陸遊一樣,面對美味放肆的大快朵頤,什麼也不顧。他的美食詩往往都是借美食這個殼,實際內裡說的是官場人生。

然而吃貨的本色是難以掩蓋的,蘇軾在《老饕賦》中稍微放開了一下就徹底原形畢露,很具體的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一餐。

吃肉只選小豬頸後部那一小塊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選霜凍前最肥美的螃蟹的兩隻大螯。把櫻桃放在鍋中煮爛煎成蜜,用杏仁醬蒸成精美的糕點。蛤蜊要半熟時就著酒吃,蟹則要和著酒糟蒸,不要蒸的太熟要有點生才好吃。看完只想說:老哥你是真會吃啊!

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蘇軾《老饕賦》

酒蒸蛤蜊

在《寒具》一詩中有詳細描繪了在寒食節準備食品的烹飪過程中,油煎撒子至焦黃的顏色變化。

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蘇軾《寒具》

油煎撒子

還有具體形容了月餅的口感,甚至描繪了裡面的餡料,聽起來是蠻好吃的樣子。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蘇軾《月餅》

以及最著名的東坡肉(紅燒肉)詩,作為傳說中這道菜的發明者,寥寥數語,把這道經典家常菜做法寫的很到位。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蘇軾《豬肉頌》


謝謝大家,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點個好看、關注「吸奇俠」就是最好的讚賞啦~

聊武俠傳說、看都市怪談

相關焦點

  • 古代這2大詩人,作品人人皆知,也是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
    古代這2大詩人,作品人人皆知,也是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文|且聽歷史的吟唱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詩人一直是被後人所討論和研究的。今天所要說的古代這2大詩人,他們的作品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也是一個被詩詞所耽誤的美食家!先來說第一個,那就是大詩人陸遊。眾所周知他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但實際上他也是一個精通烹飪的美食家。
  • 我們熟知的古代詩人、畫家,它們竟然是大美食家!
    美食文化的創造首先應歸功於廚師,但廚師未必是美食家。即使燒得一手好菜,廚師往往也只是一個匠人。只有能明飲食文化的淵源、融會貫通,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信手拈來,皆成美味,治大國如烹小鮮,輕而易舉,方可謂大廚師、可為大師,亦可兼稱美食家。
  • 詞中之龍辛棄疾是不是古代詩人中最能打、軍人中最有才華的人?
    辛棄疾與李清照號稱濟南二安,是宋詞豪放派代表,有「詞中之龍」之稱,據說辛棄疾曾經率領五十人在數萬金兵營中斬殺叛徒而還,被稱作古代文人中最悍勇之人,但是如果問是不是古代詩人中辛棄疾最厲害?可能還是有幾位強競爭力的對手的。
  • 美食與詩人,飲食與文化的碰撞,點燃了美食主義者的星星之火!
    導語:都說美食會讓人心情愉悅,在古代,詩人作詩更是讓其感到幸福的一件事。那麼如果讓美食和古代詩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是對美食的嫌棄還是為美食作詩,接下來跟著小編來看一看古代詩人與美食而產生的「化學反應」。
  • 古代詩人如何取雅號
    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有一個風雅的綽號,這個雅號也使他們展現出更具人文情懷的一面。追本溯源,可以發現,古代詩人的雅號與他們的創作生涯緊密相連。有的雅號,是根據廣受歡迎的詩句中的幾個字而取。梁溪有位姓顧的女子,見了這兩句詞,非常喜歡,把它寫在四壁上,日夕諷詠。因此,人們都稱吳綺為「紅豆詞人」。有些詩人的雅號,是詩人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句詩。宋代範公佾記載道,張子野的《一叢花》中有句詞:「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時盛傳。歐陽修尤其喜愛,由於張子野家在南地,無緣見面,歐陽修感到有些遺憾。恰在這時,張子野因故進京師,登門拜訪歐陽修。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書籍、詩人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書籍、詩人,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詩人常識,希望對你們的考試有所幫助。   一、中國古代書籍   1.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3.四大名著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4.四庫全書   全稱《欽定四庫全書
  • 石光華:文人美食家的川菜生活
    開宴之前,記者專訪了天府家宴的顧問之一石光華,這位文人美食家要給大家擺一擺自己對川菜的獨到見解。 嘉賓 石光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著名詩人、作家、美食家,自詡好詩、好酒、好吃。2004年,一本《我的川菜生活》受到讀者的追捧,多次加印,銷量破200萬冊。
  • 歷史上著名的3位詩人,詩好人品差,令人大吃一驚
    一說起我國古代鼎鼎有名的大詩人,大文學家,一般人想到的都是比較正面的形象,覺得他們就算不是仙風傲骨那也起碼是正氣凜然的正人君子的形象。但其實大家的想法有一部分是錯的才華和人品並不是一回事,才華橫溢的人不一定人品好。他們雖然從小就開始學習背誦四書五經,學習如何做人,通曉禮儀。
  • 關於古代美食家皇帝乾隆的二三事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堪稱美食家的皇帝,他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特別喜歡美食,還喜歡靠著追隨美食的腳步,去大江南北尋覓那些可口的山珍海味。這不,在下江南的時候,乾隆就得以和「 四鼻鯉」結緣了。四鼻鯉你或許還不能把叫花雞這種食物和高貴威武的皇帝想像在一起吧,不過,乾隆這位美食家竟品嘗到了叫花雞的美味,並且還把叫花雞改名成了富貴雞,讓叫花雞登上了大雅之堂。
  • 人設崩塌的古代文人,書中勤儉愛民的詩人,卻是個奢侈淫靡之人
    但是相比起來,這個詞語的誕生時間可是比娛樂圈誕生的時間早的多了,在我們中國古代,人生崩塌的情況就已經屢見不鮮了,那些崩了人設的古人,可能很多人可能也略知一二,那我們就簡單的看幾位在我們小時候榜樣,長大後人設變成了什麼樣吧。首先最著名的就是孔融,我們小時候孔融讓梨的故事誰沒聽過?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箋疏》中,所以我們小時候就對孔融有了一個孝順的印象,甚至將他作為榜樣。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前兩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詩人為什麼多寫月亮而忽略太陽呢?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其一,月亮溫柔似水,太陽耀眼暴烈。顯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華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種安寧嫻靜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們所青睞。事實上,古代的詩(詞)人也不是不寫太陽,詩人筆下的太陽,一般都是晴天、烈日、苦曬之類的客觀天氣和環境的描寫,很少跟人的境遇及心裡活動聯繫起來。可見,人們眼中的太陽,就是純粹的太陽而已,對這個力量巨大的發光體缺乏共情,連帶跟太陽有關的詩句也就很普通,沒啥記憶點了。
  • 歷史上有名的美食家,蘇東坡上榜,最後一位為了美食弒君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愛吃的人,為了吃什麼都能做,而且特別會吃,有的人甚至怎麼吃都不長胖,這讓大家羨慕不已,不過你知道嗎?古代也有很多愛吃的美食家,吃起來跟現代人沒有什麼差別,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古代中國烹飪巨製。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名著。袁枚是有多麼愛吃,能夠寫出一部關於飲食的巨作。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你們知道幾個?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美食家,他們有的成為了一代名廚,有的是著名的文人墨客,但是你們知道幾個呢?第一位:太和公。無錫人,是春秋末年的吳國名廚,他擅於做以水產為原材料的美食,因而以炙魚聞名天下。
  • 為何美食家反對火鍋,而大眾卻對火鍋,情有獨鍾?
    火鍋,也被稱為「古董羹」,之所以被稱為「古董羹」,有兩個原因,一是將食物投入沸水中,會發出「咕咚」的聲音,二是火鍋的歷史由來已久,根據史料考證,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火鍋的出現了,當時所用的器皿,是陶罐。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在詩中寫下這一古代習俗,引起很多女性深思
    唐朝是詩的時代,詩人輩出,詩歌的數量和質量都空前絕後。在唐朝,有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但也有很多不太出名的詩人,對於他們來說,也許有些不幸,因為李杜的光芒讓很多詩人黯然失色。但是時間會將優秀的詩篇篩選出來,今天小編就要向大家介紹唐代詩人王建和他的一首絕句。
  • 元稹:一位「渣的浪漫」的古代詩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今天是520,又是情侶們聚會的日子,像我這種單身貴族就不屑於過這種日子,但本著「有福同享」的精神,要為大家科普一些古代詩人的是如何首先要提名的就是唐代的詩人,盛唐是繁華是享譽世界的,這一時期的浪漫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但元稹這位詩人可謂是浪漫中的情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大概意思就是: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足為顧了,後人引用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以此表明自己此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 古代最「笨」詩人?寫2句詩,竟用了3年時間
    譬如,《世說新語·文學》中記載了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杜甫《飲中八仙歌》一詩中有「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之說;王勃的《滕王閣序》據說是即席而作。很顯然,這些人都是寫詩寫得快的。那麼寫得慢的要多久呢?唐代有一位詩人,名賈島,字閬(láng)仙,人稱「詩奴」。他寫詩就特別慢,甚至是「兩句三年得」。也就是說,他寫2句詩,竟用了3年時間。
  • 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4種含義,你知道幾個?
    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4種含義,你知道幾個?文|念你早已成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所以人們所追求的東西也越來越高雅。而說起高雅,很多人都會向詩詞和書法方面靠攏,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會詩詞和書法都是比較有才的人,而有才的人自然會被大家認可。今天我們也來高雅一回,聊一聊古代的詩詞。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5種含義,你知道幾個?第一種,象徵團圓。每當說起月亮的時候,很多人就想到了團圓,不管是中秋節還是元宵節,都講究團圓的含義。
  • 古代詩人都高雅?這位就很齷齪!古詩都很有韻味?這3首就不咋地
    大部分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那就是古人留下的那些詩篇實在是太拗口了,而且還要我們去背,對於那個年紀的的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我們也「恨透了」那些古代的詩人,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那些詩文的確都是美如畫的!
  • 唐宋那些不僅僅是詩人的「斜槓青年」們!
    但其實,每一個人並不都僅僅是詩人,他們有的是武術家,劍客,有的是發明家,軍事家,美食家,有的還是工程師,醫生,天文學家……總之,他們是集多項才能於一身的通才,用今天流行的話說就是「斜槓青年」。所謂的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們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