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好,她把女兒逼成了精神分裂……

2021-01-21 騰訊網

視頻中,一個媽媽正在滿臉淚痕的訴說著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

我們很難相信,一個媽媽會承認自己毀了自己的孩子,這是一件多讓人痛心的事情:

她,把自己的女兒逼成了精神分裂:

家長們都想要給孩子最好、最多的愛,這個媽媽覺得愛女兒,就要替她做每一個決定,監視她的全部舉動,甚至幹預她的每一次感情生活。沉浸於自我感動之中,覺得這樣才是負責。

她給的愛太令人窒息,年幼的孩子無法反抗,只是經年累月的情緒累積,讓孩子只想逃離她。

離開家後,女兒在學校談了戀愛,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打翻了母女之間的平衡,她徹底瘋了……

她瘋狂的阻止,想要拆散他們,只是因為她覺得他倆在一起沒有好結果。

只是,體驗過自由的女兒,這次不願再聽她的安排,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勇往直前,就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但是對父母來說,孩子的任何一次「不聽話」都足以戳傷他們的脆弱的心。

他們用言語冷嘲熱諷、用道德進行綁架,逼迫著孩子成為那個聽話的好孩子。

這些強迫性的命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了越捆越緊的枷鎖。

而像這樣控制孩子的家長並不在少數,最後能意識到孩子是個獨立個體的卻很少。

一、

《小歡喜》中宋倩是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所以宋英子在她的高壓下,戰戰兢兢,活得小心翼翼,一言一行都要看媽媽眼色行事,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裝著努力學習、聰明懂事、遠離爸爸,只為媽媽開心!

可是自己呢?開心了麼?沒有!

自己喜歡的樂高玩具,只能偷偷放在方一凡的家裡,只能偷偷逃課去爸爸給自己搭建的的「航天城堡」裡,把媽媽給自己燉的燕窩拿給後媽吃……

結果,喬英子終於被逼的抑鬱了,在想跳河輕生的時候才敢對媽媽說出:「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宋倩和前夫離婚後,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想著為孩子好,逼著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到最好,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

自以為的犧牲,對孩子來說卻是不可承受的壓力。

如果沒有做到,那麼就對孩子哭訴: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啊,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

「我放棄了自己的前途,你這樣對得起我嗎?」

「我以後就靠你了,你忍心嗎?」

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用這些來壓迫孩子就範,最後,孩子用抑鬱症才能換來理解。

有人說,子女最怕的就是父母的眼淚,在這樣的親情壓力之下,父母成了最容易傷害到孩子的那個人。

孩子要是選擇反抗,就要背負不孝的罪名;要是選擇接受,就踐踏了自己的人生。

自己是不是控制型的父母,請自查

控制型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自以為給孩子的是愛,其實都是傷害!

控制型的父母大多有一個被控制的童年,認知被束縛,認為愛就是控制,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付出。

他們害怕親密關係的分離,吧分離看做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不顧及客觀規律。

為了不繼續傷害到自己的孩子,家長們請自查一下,自己是否就是那個控制欲強而不自知的父母:

1、常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很多家長在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時,都會苦口婆心的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簡直是萬能的。

你的選擇錯了我阻攔你,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的選擇是對的我還是阻攔了你,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難道錯了嗎?

常說這句話的家長們,請多想想你自己說這句話的原因吧,你是不是把你自己認為的好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更好的方法是,面對孩子可能做錯的一件事,把事情好壞的結果告訴他,不管什麼結果都讓孩子自己承擔,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允許孩子犯錯,試錯也是一種成長。

2、我覺得你吃飽了,才是飽:

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在餵孩子吃飯的時候,若是孩子吃了一半就說吃飽了,他們會說:「你沒吃飽,吃完才算吃飽。」

你要是在旁邊阻攔,他們會說:「他上次吃了這麼大一滿碗呢!這次才吃這麼點,哪裡就飽了。」

在有些家長那裡,孩子吃飽沒有自己說了不算,孩子沒有一點自主權。

難道孩子的飽和飢不是自己最清楚嗎?

要是家長真的不放心孩子沒吃飽故意說吃飽了,那麼就告訴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吃飽了就是吃飽了,哪怕還有飯也不要硬塞;沒吃飽可以再盛飯。

從小在孩子能獨立做主的地方將權利還給他,他長大了才能接住更大的權利。

3、不準哭!

很多人看到小孩哭都會心煩,就會很生氣的對孩子說:「不準哭,憋回去。」

成年人的哭泣次數特別少,每次都是極度委屈時,那時的人會特別需要有人來安慰。

但是孩子哭泣時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也需要有人安慰,可是家長卻看不得孩子哭泣。

因為在家長的心底裡,覺得哭泣是一種壞的情緒,他們不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情緒,這也是一種控制。

鈞媽總結

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是因為另一半的不成器,所以將希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有的是自己本身是個強勢的人,習慣了將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的是被原生家庭影響,覺得愛就是控制;

......

但是所有的控制,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當我們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時,就不會想到要去尊重他;不尊重他,就不會想到在意他是否願意被控制。

畢竟我們無法用這些控制孩子的方法,去控制其他人。

其實關於家長的控制欲,能寫的真的有很多很多,在知乎或者各個論壇,也能看到很多人從小被父母控制,現在長大了想要擺脫控制的故事。

鈞媽今天先寫到這裡,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留言區跟鈞媽一起討論,鈞媽會根據情況再來寫一下這些情況。

END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從筆仙通靈到女巫佔卜,追求成績的16歲學霸把自己逼成了精神分裂
    對自己形象的自卑加上親情的缺失讓成績成為孩子唯一的自信的來源。但由於身體虛弱,記憶自然也不好,在小學時,通過自己的刻苦還可以勤能補拙。越到後面學習就越吃力,為了維護自己學習優異的形象,他也不敢跟老師和父母說明真相。對成績的極度渴望讓他找到了一條的「捷徑」,就是尋求神靈的幫忙。從網絡上,孩子搜索到各式各樣的通靈方法,從古代的到現代的,從東方的到西方的,幾乎試了個遍。
  • 我把活潑的女兒逼成了抑鬱症,也把自己推向了生命盡頭
    麗姐確實是比較幸福的,而且從小順風順水,但是她的性格,也慢慢比較強勢起來,她覺得自己就應該過得比較好。所以對自己的子女要求也比較高。從小給孩子進行胎教,報早教班。她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女兒一直都是乖乖女,性格也比較活潑,按著麗姐的要求,每天學習學習學習,報著各種補習班。成績也一直不錯。
  • 法律專業的她被女兒逼成「幼師」 拍抖音圈粉248萬 她說當媽媽和做...
    古詩詞裡,她尤其喜愛唐詩,絕句字少境遠,朗朗上口,回味悠長。在秦一看來,「讀古詩能夠中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浸潤人的脾性,幫助我們舒緩情緒」。秦一的女兒小糰子今年三歲,正處於語言敏感期。為了讓女兒對古詩詞產生興趣,秦一試著將幼兒手指操與古詩結合起來,第一首《遊子吟》的手勢舞由此而來。
  • 苦心積慮二十年,把女兒逼成抑鬱症?真是好父母呢
    英子是高三的學生,宋倩為了孩子的高考,辭職全心投入陪考。苦心積慮,從衣食住行對英子進行全面管制,甚至在許願這種事情,母親也要求她許 「清華北大,700分」這樣的願望。宋倩以為她的女兒一直都很健康活潑開朗,怎麼也不可能想到一切都為女兒想的自己竟會她患上抑鬱症。1.揭開抑鬱症的面紗就像劇中的宋倩一樣,很多人都不知道抑鬱症以及它的成因。
  • 她17歲得了精神分裂,用筆畫下自己的幻覺,難怪她會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特別的女孩,因為精神分裂這個女孩痛苦不已,她認為自己跟正常人是不一樣的,人生的這個插曲,把這個女孩的鬥志全部都給磨滅光了,但是善良的老天爺給這個女孩開啟了另一道新世界的大門。精神分裂帶給她的痛苦,讓她在畫中的世界得到了救贖。
  • 我把女兒逼成了「厭學症」,卻把兒子培養成了「讀書天才」。
    孩子到底是不是老師所說的~有學習障礙。回家後我叫女兒數數給我聽聽,給她起了個頭:1……,接著她數了:1,2,3,……就沒有下文了。我在想:都三歲多的孩子了,也上了幼兒園,怎麼連「十」之內的數字都數不完整呢,也太笨了吧!
  • 精神分裂如何發生的
    我現在越來越多地發現,內心嚴重的分裂,甚至精神分裂症,就是這樣發生的。 假若一個家庭是極端家長制的,那麼故事常這樣發生:權利狂(大多是父母)極力向下施壓,讓別人服從於他。因各種資源掌握在他手中,並且他偏執地追逐這一點,甚至不惜殺人或自殺,於是家庭成員紛紛順從,最後精神最弱小的就成了這個權利結構的終端受害者。 終端受害者的精神非常苦悶,想要向家人訴說,但因為怕麻煩或恐懼,最終沒有人支持他。相反所有人都說愛她,並說權利狂的一切行為都出於愛她。
  • 女兒半歲時確診地貧,妻子精神分裂,堅強爸爸 8 年不離不棄!
    來源 | 瀟湘晨報(xxcbwx)記者 | 張樹波 通訊員曹怡霏" 我女兒的命,是獻血者給的。"為了給患有地貧的女兒婷婷尋找一線生機,8 年多時間裡,他帶著女兒往返醫院治療。胡凡亞回憶,2011 年初,年僅半歲的婷婷確診患有 " 地中海貧血 "。 在此之前,他並不知道什麼是 " 地中海貧血 ",醫生說『地貧』的治療是個無底洞,身邊所有人都勸他放棄。" 我必須盡父親的責任,借錢都要給她治。"
  • 窺視「美麗心靈」|精神分裂的世界
    韓國神經精神病學協會為了減少外界對此病的誤解以及歧視,2012年1月率先將「精神分裂病」改為「調弦病」,試圖減少標籤效應。調弦一詞取自於樂器調音的意思,用來比喻精神出現失衡的人,就如樂器的弦線不平均時發生音效不果問題,需要重新調節來回復正常。
  • 觀察 「神話時代」的精神分裂呼喚理想主義的回歸
    目前主要從事文藝美學、中國大眾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著有《這些年我們的精神裂變》、《闡釋中國的方式》等著作7部。  對生活的嚮往和真正的處境常常有很大距離  今天的話題是《這是一個精神分裂的時代嗎?》
  • 人格分裂≠精神分裂 你知道嗎?
    很多人認為人格分裂就是精神分裂!小編今天給大家來簡介一下兩者的不同。
  • 每一個愛孩子的母親,都是一個重症精神分裂患者
    這世上有多少人被分裂著,又以怎樣的身份活著,又如何堅定心中的意義。02.理想主義者最勇敢,也易折斷我無法說清這樣的生活,它不完美。我和她爸爸離婚,失去了很多三個人溫馨的畫面。一家人被分割,無法為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興盛及每個人的幸福感通力合作。可我是個理想主義者,很難接受缺失和分裂。理想主義者,不理想,寧可死。但只因是母親,依然在這有缺憾的生活裡盡力著、努力著。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她太過於執著心中的理想:人應該信守諾言,愛一個人就要幫助他做得更好,去幫助弱小的人,不為權貴折腰。
  • 7歲男孩假期做376張試卷:用力過猛的後果,是把孩子逼成廢物
    媽媽太嚴格了,當父母以極高的要求入侵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時,孩子極易讓自己變成兩副面孔。媽媽認為小學一二年級就是要考一百分的,如果沒有考到,那就要用卷子彌補。光一個寒假,她就給凱凱布置了「基礎卷子」,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答卷。
  • 精神分析理論談及的分裂
    作者:王立傑我在學習精神分析理論時,經常讀一些英文的書,就會發現對應「分裂」的英語詞彙是不同的,經常引起混淆。於是我就嘗試著做了一些匯總和區分。現在把我理解的關於精神分析理論中出現的「分裂」術語及其相關理論流派,和大家做個分享和討論,歡迎大家做進一步的探討。
  • 少女失蹤6年:和一對父子生了3孩,精神分裂
    李艾玲一把將女孩摟在了懷裡,她擱在地上的一疊傳單在冬日裡,被一陣寒風吹得散落了一地。在這一幕發生之前,李艾玲為了尋找女兒小茉,幾乎走遍了駐馬店市的大街小巷,她專程找了一份酒水推銷的工作,希望通過走街串巷的「笨辦法」找到女兒的下落。她不知道,小茉所住的小區,距離自己曾經租住過的一套房子,只有不到500米的距離。
  • 抑鬱症精神分裂患者走出封閉的內心世界,奇蹟總是在不經意間
    ---斯科特派克心理諮詢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患者,對於很多抑鬱症等神經症患者,總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可是對於很多精神分裂患者,自己一直是心中惴惴不安,第一心理諮詢都是作為精神分裂的輔助治療,第二以往做精神分裂確實有很多不成功的,但是好轉的確實很多,對於拒絕和重度的有心理問題的人確實也是無能為力,
  • 『母性精神分析』第五篇 梅蘭妮•克萊恩 第三十一章 類精神分裂的防衛機轉
    相對地,克萊恩則描述這樣的分裂並非來自於社會和父系對性的壓抑,而是來自和早期母性經驗有關的破壞。她暗示道,剛開始時,這樣的分裂是不完整的被動過程,這個(而非性的潛抑)才是焦慮原始的來源。嬰兒害怕變成碎片——滅絕的狀態(annihilation),感到這樣的威脅好像來自母親,這種感覺類似偏執,參雜著和藥物、酒醉或痴呆有關的混亂。
  • 懷孕期間丈夫出軌,妻子精神分裂,離婚要給撫養費嗎?
    懷孕期間丈夫出軌,妻子精神分裂,離婚要給撫養費嗎?今天一位安徽的網友向小編諮詢了關於離婚的問題,她說和老公結婚6年,生有一子,4歲,現在老公起訴要和她離婚,她患有精神分裂,能要到孩子撫養權嗎?如果要不到她需要支付孩子撫養費嗎?
  • 核物理學家妻女精神分裂,兒子先天弱智,其經歷令國人動容落淚
    在這檔節目當中,有一位老人讓大家印象深刻,他就是核物理學家魏世傑,他的妻女精神分裂,兒子先天弱智,其經歷令國人動容落淚。魏世傑先生早年曾在山東大學物理系讀書,因為成績比較優異,他畢業之後很快就進入核武器研究領域,為中國的核武器研究作出很多貢獻。他在科研工作上忙了25年,連探親的機會都很少。
  • 精神分裂症是怎麼引起的?精神分裂原因
    精神分裂症是怎麼引起的?引起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有這幾點:遺傳、外部環境壓力及性格問題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