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阿里郵路的代名詞(邊疆郵路行)

2020-12-11 人民網

原標題:堅守,阿里郵路的代名詞

  開欄的話:

  在綿延數千公裡的邊境線上,多年以來,西藏郵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其遍布各縣鄉的服務網點,始終堅守在邊防郵路上,通過定期上門服務、流動服務、預約服務等多種形式,為邊防哨所、邊疆民眾架起傳遞溫情和溝通的橋梁,為駐藏部隊提供了便捷、優質的郵政服務。為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於2015年8月組織開展了「邊疆郵路行」活動。本報今日起推出「邊疆郵路行」專欄,敬請關注。

  阿里惡劣的自然環境、惱人的高原反應並沒有阻擋遊客的腳步,但在這片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一半的土地上,他們終究只是過客。而這裡還有這樣一群人——「阿里郵政人」他們一直選擇堅守。

  為什麼他們能堅守在阿里?當記者完成「邊疆郵路行」阿里部分的採訪後就會知道答案。17年前,徐世芳從拉薩郵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阿里郵政工作。為了不讓孩子成長在環境極端惡劣的阿里,她將孩子生在了格爾木,又為了不耽誤工作,孩子只有6個月大時她就返回了阿里。

  只有風雨聲的邊陲郵路

  班公湖海拔4200多米,全長160公裡。由於歷史原因,湖裡沒有明顯的邊境線。駐守這裡的是全軍駐防海拔最高的陸軍船艇分隊,被稱為「穿著陸軍軍裝的海軍部隊」的解放軍班公湖水上中隊。

  長期以來,該中隊官兵的用郵需求主要靠和田的上級單位對其進行裝備、生活物資補給時捎帶解決,但和田畢竟距離遙遠,有時候中隊的官兵會選擇120多公裡以外的日土縣郵政分公司處理自己要收寄的郵件。按照地方政府屬地單位管理規定,日土縣分公司根本不用開通這條郵路,但本著郵政履行特殊服務的職責,這條郵路還是開通了,根據班公湖中隊的用郵需求實行不定期投送郵件。

  8月2日,當記者坐著郵車走完從日土縣城到班公湖中隊這120多公裡的郵路後,不禁感慨:「那裡本沒有路,郵車走過了就有了郵路。」這120多公裡長的郵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供遊客直達班公湖旅遊碼頭的20多公裡柏油馬路,另一部分就是遍布水坑、碎石、泥漿、塌方的90多公裡野路,野路的盡頭就是班公湖中隊駐地。由於邊防需要,90多公裡野路區域除了零星幾戶遊牧民外,人跡罕至,投遞員每次一個人駕著郵車行走在這條郵路上,一路上只有風雨聲與他做伴。班公湖地區悶熱潮溼,極易滋生大量蚊蟲,打開車窗隨便一抓就能抓住一把蚊子。所以,一路上基本不能開窗,而郵車又沒有空調,車內真是悶熱之極。就在悶熱難受和不停顛簸的郵車上,投遞員強巴告訴記者:「我不光負責這條郵路,還負責其他一些鄉鎮的投遞工作,工作量很大,而收入與縣裡其他單位相比又偏低,我要是辭職了,很難再招人。那這些官兵和鄉親們的用郵需求誰去解決?我是本地人,我必須堅守。」

  經過3個多小時的顛簸,記者一行終於抵達了班公湖中隊駐地。隨車而來的有兩個戰士的包裹,看到郵車開進大院,他們飛奔而來,笑容掛滿了整個臉龐。當記者詢問戰士們的用郵需求時,他們的回答讓人有些出乎意料。他們竟然都保留著寫信的習慣,非常需要郵政能把自己寫的信寄給遠方的親人。離別時,中隊指導員張湘桂對記者說:「最快今年下半年,我們中隊就會劃歸阿里地方部隊管轄,到那時我們和你們郵政真的要好好坐下來談一談合作的事情,我們很需要他們的幫助。」當記者一行的車隊緩緩駛出該中隊大門時,張湘桂率領所有官兵直挺挺地站在那裡,用一個又一個軍禮送別我們。這時,日土縣分公司總經理運凱倫對記者說:「這些官兵的嘴唇都是黑紫色的,是高原缺氧所致,他們為了我們把青春灑在這裡,那我們這些郵政人有什麼理由選擇離開呢?」

  因堅守而可敬的投遞員

  泥石流、山體滑坡、暴風雪、洪水,記者不是在羅列自然災害,而是在述說8月3日在札達縣通往什布奇邊防連隊郵路上的遭遇。如果不是親自把札達縣到底雅鄉什布奇邊防連隊的240多公裡郵路走一趟,記者根本體會不到西藏邊疆郵路「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真實含義;如果不是在香孜鄉為等待一顆小小的螺絲耗費了6個多小時,記者根本無法想像郵車壞在半路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親眼看見多輛加有「補丁」的鄉郵車輛行駛在野路上,記者難以相信鄉郵員的投遞條件這麼差。

  「從縣城到什布奇的這條郵路太難走了,但這麼多年一代又一代投遞員還在堅守著,是因為那些孩子們在堅守著。每次那些戰士迫不及待地拆開我們送來的家鄉特產,還沒吃就哭了。你說,看到這個畫面,我們除了堅守住這條郵路還能做什麼?」投遞員歐羅把年輕的戰士們親切地稱為「孩子」。他在這條郵路上已經跑了7年多。

  邊防部隊因為職責特殊,戰士在服役期間基本不可能外出,再加上通向外面的路實在太難走了,札達縣郵政分公司開通的這條郵路可以說是戰士的「親情郵路」。「說句實話,投遞員給我們投遞一次郵件,勝過我們給戰士做10次思想教育。」什布奇邊防連連長牛磊說,「我聽老班長說過,他在這當兵的時候,有個投遞員叫歐珠次仁,一次在路上被困了7天,仍然把郵件送過來了。被困期間他沒有離開郵件半步,直到道路被打通。所以,堅守信念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這群可敬的投遞員。」

  堅守,是阿里地區邊疆郵路最好的代名詞。

相關焦點

  • 湖北鄉郵員堅守山區35年走出45萬公裡「郵路」
    李寬軒35年走出45萬公裡「郵路」 向繼武 攝中新網恩施6月23日電 (向繼武 李曉霞 秦文印)「我會繼續堅守在這條『郵路』,為鄉親們服務。」在湖北建始縣官店鎮,鄉郵員李寬軒堅守山區35年,走出了45萬公裡的「郵路」,搭起山裡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李寬軒今年50歲,1985年,他成為了官店鎮郵電支局的一名鄉郵員,負責13個村4200戶1.8萬村民的郵件投遞工作。上世紀八十年代,屬信件、匯票最多的時期,「由於不通公路,也沒有交通工具,我只能背著80多斤的郵件,徒步翻越12座山送信。」
  • 廣西南寧鄧豔芬:13年,堅守風雨郵路
    13年,堅守風雨郵路鄧豔芬,女,壯族。2007年,她成為了南寧市郵政分公司的一名普通投遞員,自此開始了無怨無悔的郵路徵程。郵政投遞一頭連著國家,一頭連著百姓和企業,看似稀鬆簡單、平常無奇,但責任重大、意義深遠,要長時間把這份普通的工作做好、做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投遞員時,她積極上門宣傳報刊業務,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喜歡,為他們推薦不同類別的報刊,使用戶能各訂所需。
  • 寧波郵路口岸截獲違禁植物 上演「泰囧」
    央廣網寧波10月12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周軍)近日,一件來自泰國的普通郵包經寧波郵路口岸進境,在進行X光機過機檢查時顯示包內物品異常,檢驗檢疫工作人員遂對該郵包進行開包查驗,結果從郵包中截獲21袋0.94公斤外來植物。
  • 高原郵路蜿蜒 心底幸福綿綿(一線探民生)
    多年來,一條郵路給當地百姓帶來了遠方信件和包裹,送來了各類生活物資,如今更是成為特色產品走出去的重要渠道。暢通的郵路,讓網購網銷更有保障,大夥的日子越來越好。打開手機,一串收貨信息在屏幕上跳躍。西藏自治區雙湖縣多瑪鄉果根擦曲村第一書記桑吉卓瑪,已經習慣了在「雙11」這天「掃貨」。她所居住的雙湖縣,位於羌塘草原核心區,平均海拔5000米。
  • 川藏線上流動的「航標」——記雪線郵路藏族駕駛員其美多吉
    這段路程是四川省甘孜州綿延5866公裡、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的雪線郵路最危險的一段。而其美多吉,是這條郵路上堅守了29年的「航標」。  萬家團圓時,他總是回家路上的逆行者  2月6日,與以往每個離別的清晨一樣,1歲3個月的昂文群培緊緊地抱著爺爺不肯撒手。其美多吉在孫子臉上吻了又吻,又捋了捋妻子的頭髮,轉身一步跨上了郵車。
  • 零誤投 零漏投 鄉郵員柯曉平:50公裡郵路上的8年堅守
    自從2005年與郵遞員這個職業結下不解之緣開始,8個年頭過去了,他跑遍了郵路上的每個鄉村,每天的投遞裡程長達50公裡。不論颳風下雨,烈日大雪,還是生病發燒,摔跤流血,幾乎沒落下過一天。  剛進郵局的柯曉平,在接過前輩的背包和一個大郵袋,自備了一輛摩託車後,就踏上了漫長的郵路徵程。每天早上領取幾十公斤重的報紙,把信件、包裹按村分好,裝進郵袋後就開始送郵件。
  • 畢業選擇到基層、邊疆,是對是錯?
    作者:22號樓記得軍校畢業的時候,有幾個同學遞交了申請書,申請到阿里地區工作阿里地區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幾個同學的決心,也是錚錚如鐵的。在畢業拉練的時候,我們都在一個寫著「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橫幅上簽字,那幾個同學甚至咬破了手指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而這些留下了年輕人理想指向標的地方,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到地區」。
  • 犁劍和鳴邊疆固
    「看邊疆治亂,知王朝興衰。」正是熟諳加快邊疆地區發展對於促進邊防穩固的重要意義,歷代見識卓越的政治家無不重視對邊疆地區的開發和建設。 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認真總結分析歷史經驗教訓和我國基本國情,結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東起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口,西迤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北部灣畔的廣大邊疆地區,大力推進以「富民、興邊、強國、睦鄰」為主旨的興邊富民行動,既推動邊疆發展,又促進邊防穩固,使邊疆地區建設全面突破中國古代「夷夏之防」的傳統思維藩籬,步入全新發展階段。
  • 郵件隔日遞,荊州開通首條「加速」郵路
    12月10日早上7點,荊州至成都自辦往返郵路第一班郵車緩緩駛出荊州郵區中心局,開啟了荊州郵區中心局自辦一幹郵路的新紀元。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寄遞網運營管控「兩集中」工作,持續推進全網降本增效戰略,荊州郵政分公司開通了荊州至成都的往返直達郵路,這是荊州郵區中心局自成立以來首條自辦一幹郵路。
  • 讓奮鬥的青春綻放祖國邊疆
    在華山中學,她堅守「不敷衍,不作弊」的育德校訓,歷經了6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和兩場中考衝刺的鏖戰,收穫了滿滿的的師生情、同事情、戰友情。今年年初,朱立娜因工作需要放棄了返保跟家人團聚的機會。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她志願加入了華山中學防疫黨員志願服務隊。
  • 福州至臺灣海運直航郵路開通 每周兩班
    福州至臺灣海運直航郵路開通 每周兩班 2016年03月25日 09:57:00來源:中新社   自此,福州至臺灣海運直航郵路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正式開通,成為大陸第二條對臺海運直航郵路。據透露,福州至臺灣海運直航郵路將以每周兩班的頻率運行。  「馬尾港對臺郵件總包業務的開通,使得途經臺灣中轉的國際郵件水路轉運業務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 親測有效之後,郵政將正式接手無人機郵路的運營
    直至2016年9月19日,國內初創公司迅蟻無人機與中國郵政浙江安吉分公司聯合開通了中國第一條無人機快遞郵路,也就是「杭垓鎮—七管村」無人機郵路,開通之後,由於不需要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無人機郵路縮短到了10公裡,飛行時間約15分鐘。
  • 鄉郵路上的「活雷鋒」
    鎮原縣融媒體中心今天推出長篇通訊《鄉郵路上的「活雷鋒」》,全面報導他的先進事跡。趙清龍,男,漢族,1968年出生,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參加工作,現為鎮原縣方山郵政所投遞員。中國共產黨慶陽市第四次黨代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
  • 「臺灣-福州-北京」臨時郵路保障進境郵件快速通關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京」臨時郵路 保障進境郵件快速通關 記者從福州海關了解到,近期受疫情影響,部分航班停航、減班,進境郵件大量積壓。為緩解這一狀況,福州海關開通了「臺灣-福州-北京」臨時郵路。據了解,海關總署支持中國郵政開拓臨時郵路,在北京、上海、廣州國際郵件交換站的基礎上,新增福州、廈門、鄭州、威海等地為中轉地。福州海關作為前端對接境外國家和地區、後端對接北上廣等地區的中間樞紐,承擔臨時郵路轉關郵件總包監管職責。「臺灣-福州-北京」航空郵路是福州口岸首條臨時郵路,藉助閩臺隔海相望的優勢,保障兩岸民眾用郵需求。
  • 郵路傳禮儀
    晚清時期,我國水上交通船隻在從事貨運的同時,一般亦兼營銀信包裹的郵遞業務,一些輪船局大量包攬郵遞業務,在全國很多地方都設有分支機構,此信由全泰盛輪船局包攬了郵遞全程,故起點和終點都蓋有該局印章,郵路清晰明了。
  • 遼寧開闢臨時出口郵路通道 破解國際郵件積壓難題
    這是疫情期間遼寧首個臨時開闢的出口郵路,也是大連海關為出境郵件量身打造的郵路出海新通道。 疫情期間,境外往返中國的國際航班大量停航、減班,郵件常規出境航空口岸因運力不足導致大量積壓。這批受疫情影響滯留境內的郵件,原本應該通過航空運輸運往美國,可受疫情影響航空公司艙位爆滿無法訂艙,遼寧郵政出現困難後,向海關提出了支持企業的需求。
  • 郵路上的堅守:記泗洪縣郵政分公司歸仁支局局長殷勇
    宿遷網訊 (記者 高媛媛 鄭緒建 通訊員 劉 聲 史明利)他30年如一日堅守在鄉鎮郵政崗位,在這1萬多個日日夜夜,他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上,一點一滴付出,一步一腳印積累,最終在發展郵政事業、服務「三農」、奉獻社會等方面,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成績———先後被表彰為省郵政「優秀支局長」、省「五一勞動獎章」、市「最美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好人
  • 僑批故事 | 僑批與國際信函 兩條郵路不大同
    由於服務的差別,僑批郵路運作與國際信函郵路也存在差異。我們對同一寄件地和收件地的兩枚實物信封進行比較。1.坤甸僑批封及其郵路圖所示為戊午五月初十日(1918年6月18日)印尼坤甸黃世劍寄南安十四都樓下鄉古思腳厝交家母黃門潘氏的僑批。
  • 宋憲臣:高高的泰山是他的郵路
    目前,他是泰安市郵政局發行投遞局唯一的一名步班投遞員,高高的泰山是他的郵路。十八年來,他風雨無阻每周三次爬泰山,及時為山上的群眾送取報刊和郵件,在泰山的盤道上,用雙腳踩出了一條泰山極頂與外界相連的文明之路;十八年來,他穿壞了172雙膠鞋,郵路總裡程一萬六千多公裡,可以環繞地球近四圈,沒延誤過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和高度認可。
  • 國內首條中韓海上EMS速遞郵路開通 韓國郵件直達威海
    原標題:國內首條中韓海上EMS速遞郵路威海-航線開通齊魯網7月22日訊(山東臺 趙國偉 李振利 威海臺 劉雲 王天澤)  山東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同時搶抓中韓自貿協定機遇,在經濟新常態下不斷創造對外開放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