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聲速,同學們並不陌生,對於一些常見介質中的聲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34期博客(注一)中,筆者已經向本科生介紹了若干聲速相關的計算公式和現象。
在本期和接下來的幾期中,筆者將進一步向同學們介紹若干與聲速有關的知識。為了方便起見,筆者從較為簡單的單相介質開始介紹,逐步過渡到複雜的多相介質情形。
對於氣體或液體等單相介質,聲速計算的通用關係式是體積模量除以密度再開一個二次根號。體積模量反映了介質在壓強增加時體積變化的相對程度。
我們先看一下氣體中聲速的計算。首先,假設所研究的氣體是理想氣體。對於理想氣體,體積模量可以近似用比熱比乘以氣體壓強進行計算。具體而言,比熱比是該氣體的定壓比熱容與定容比熱容之比。在沒有發生相變和化學反應的條件下,比熱容等於單位質量的物質每升高1個開爾文所需要的熱量。
因此,比熱容反映了物質吸收、放出熱量的能力。定壓比熱容是將物質在壓力不變的狀態下進行比熱容的測定。而定容比熱容是將物質在容積不變的狀態下進行比熱容的測定。
對於比熱比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氣體分子所含有的原子個數。對於單原子分子,比熱比大約為5/3。大部分稀有氣體(注二)都是單原子分子,比如氬氣、氦氣等等。對於雙原子分子,比熱比大約為7/5。
空氣中的氧氣、氮氣、氫氣、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等均是雙原子分子。對於多原子分子,比熱比大約為4/3。
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等均屬於多原子分子。對於空氣,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氧氣和氮氣,也含有微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等等。因此,空氣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雙原子分子,其比熱比約為1.4。
根據氣體中聲速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幾條規律。首先,對於分子中原子個數不同的氣體,比熱比略有不同。同等條件下,單原子分子組成的氣體中的聲速比雙原子和多原子組成的氣體中的聲速略大。
其次,將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帶入其中,我們便得到了聲速等於比熱比乘以氣體常數再乘以絕對溫度除以氣體分子量然後將結果開二次根號。對於空氣,聲速可以簡單的估計為絕對溫度開根號再乘以20。在20攝氏度條件下,空氣中的聲速可以用上述公式預估為342.43m/s,而該狀況下空氣中聲速的實際測量值為343.21 m/s。
由此可見,上述公式對該現象的描述非常準確。因此,實際上,氣體中的聲速一方面與氣體本身的性質有關,另一方面與氣體的溫度密切相關。
我們現在看看液體的情況。液體中的聲速計算也是採用體積模量除以密度再開一個二次根號。不同的是,液體的體積模量和密度隨著溫度、壓力等的變化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下面我們以水為例子進行介紹。
常溫常壓下,水的體積模量為2.15GPa(注三),密度約為1000千克每立方米。依據公式,聲速可以估算為1466.29米每秒。對於水,當其中溶解有其他物質時,聲速會有一定變化。比如海水,雖然其氯化鈉的濃度值很低,但海水的體積模量上升至2.34GPa(注三)。
另外,考慮到海水密度的微小變化,大約為1030千克每立方米,海水中的聲速可以估算為1507.26米每秒。因此,海水中的聲速比純水中高出大約41米每秒。本科生千萬不要小看上述的細微差別,因為該數值會對海洋中的聲學探測活動有重要的影響。
另外,當水在管道中傳播的時候,管道的性質也會對水中的聲速有重要的影響。具體而言,管道的直徑、管道材料的彈性模量、管道的厚度等參數會使得管道中的聲速比無管道的情況下略低。
從上述聲速的小故事中,本科生可以逐步體會到掌握流體物理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概述如下。
抓住主線
從中學到大學,本科生實際上已經學會了很多重要的基本知識。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本科生需要將上述已學習的核心知識共同圍繞一個科學問題有效地組織起來並加以運用,不但可以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而且有可能創造新的知識。
比如,本期我們將聲速的定義與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比熱比等知識相聯繫,得到了很多可靠的聲速計算公式。
看清本質
對於很多現象,本科生不能只從表面上去看,需要運用基本原理進一步看清楚現象的本質。比如,根據公式,氣體中的聲速貌似與壓力和密度相關。表面上看,密度越小、壓強越高,氣體中的聲速越快。
但上述關於壓強和密度的分析並未完全反應氣體聲速的本質。實際上,進一步運用理想氣體方程後,本科生可以進一步發現溫度才是該現象的核心本質。
知識儲備
很多常見的知識,本科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舉一反三,多問問為什麼,並積極主動地去查找和獲取知識。
比如,比熱比在本科生大學期間所學的多個課程中有涉及,但很多同學對其本質的認識並不深刻,僅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實際上,比熱比與氣體分子的組成密切相關。諸如此類的基本知識本科生應該牢固地掌握。
注釋部分
注一: 詳見筆者本系列博客前期的相關內容:本科生科研指南(34):聲波傳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2862-1222030.html注二:稀有氣體初期被稱為「惰性氣體」,因為當時認為它們不參與化學反應。但後來發現,稀有氣體也可以發生化學反應並生成化合物,因此而改名。詳見筆者本系列博客前期的相關內容。本科生科研指南(1):自我準備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2862-1190179.html注三:水和海水的體積模量數據來自以下網站:https://www.engineeringtoolbox.com/bulk-modulus-elasticity-d_585.html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