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回家探親,老祖宗有一句相親俗語,年輕人不妨看看

2020-12-15 趣聞大歷史

文/風雪

年關將至,回家探親,老祖宗有一句相親俗語,年輕人不妨看看

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很多人喜歡過年,但是卻不喜歡過年必須經歷的「一道程序」——走親戚。去親戚家的時候,七大姑八大姨會拉著你的手問你找到對象了嗎?為什麼還沒找到對象啊?年輕人怎麼不懂得著急啊?幾十個問題一下子甩到臉上很多人都受不住吧。

因為傳統思想的影響,老一輩人的眼裡結婚生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家中的孩子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不著急,該傳宗接代的時候不生孩子,就是不孝順,也就是人們經常聽到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所以面對結婚的時候他們的態度都非常鄭重,希望下一輩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一輩子。於是就流傳下來很多規矩和要求,可是在層層枷鎖束縛下的婚姻能美滿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句俗語,不至於別人說起來的時候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是「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表面意思非常簡單,就是說寧願要結婚的兩個人中男方比女方大一個春天,也不要女方比男方大一個時辰。

為什麼會有這麼嚴格的要求呢?主要還是因為過去的男權社會影響。男子在一個家庭中佔有絕對的地位和指揮權,女子僅僅是他們的附屬品。古代有以長為尊的思想,所以妻子絕對不能比丈夫年紀大。如果娶來的妻子比自己還大,那不是會影響自己在家庭中的支配權利了嗎?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古代的女孩十五六歲就嫁出去了,到了十九歲就成老姑娘了。而且年紀越大越不容易嫁出去,男子尋找的都是比自己年紀小的女子。

但是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不是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女大三,抱金磚」?他們認為女方比男方適當的大一些還能起到約束男方的作用,指導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成熟的丈夫做事,能讓兩個人生活的更加幸福。

不過現在社會越來越發達,女性和男性一樣有了自由,兩者平等。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不再是奉行過去那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如果是真愛的話,也不必在乎年齡的問題和別人的眼光。過日子的是小兩口,跟別人指指點點有什麼關係嗎?

現在有的女孩子喜歡找比自己年齡大的對象,因為他們可以寵著妻子,時不時還能體現「男友力」。而有的女孩子就喜歡找「小奶狗」類型的,所以說年齡可不是什麼限制婚姻的因素。

過去很多傳統的思想到現代已經不適用了,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同時時不時也應該具體了解一下呢?對這些思想「取精華、去糟粕」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春節將至,回家探親,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讓你過好這個年
    春節將至,回家探親,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讓你過好這個年隨著二零一八年的退出歷史的舞臺,我們成功的迎來了二零一九年。而很快的我們也要迎來我們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春節作為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老祖宗們也為其總結了許多的俗語故事。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就是一句關於春節的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愛賴床的朋友不妨看看
    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愛賴床的朋友不妨看看很多的俗語都是以前流傳下來的,所以它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的。以前的人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工作機會,很多人都是在農村務農。每天在莊稼地裡其實也很辛苦,健康的身體往往是決定家庭經濟情況的重要因素。可是懶惰、喜歡賴床的人也不少。
  • 清明節祭祖有啥講究?老祖宗留下3條「禁忌」,清明將至不妨看看
    清明節祭祖有啥講究?老祖宗留下3條「禁忌」,清明將至不妨看看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不同的節日裡所展現的形式不一樣,所以這些節日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眼下清明將至,這一天主要是紀念祖先,這一天的活動有很多,祭祖掃墓、禁火寒食、踏青遊樂、折柳、蕩鞦韆、放風箏、蠶花會。清明節始於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之久,這期間生活的異常艱苦,而他的隨從介子推一直不離不棄追隨於他,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最值得一提的是介子推有一次在身上割下肉給他充飢。
  • 老祖宗有一句關於眼皮的俗語,不妨了解一下
    老祖宗有一句關於眼皮的俗語,不妨了解一下眼皮的跳動在現在看來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換做在以前,這可是一件大事。我們的祖先認為眼皮不會無緣無故的跳,其跳動就意味著要發生什麼大事,而且通過他們的總結,認為左右眼的跳動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就如那句俗語中所說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
  • 鼠年到,大年初一有啥忌諱?老祖宗總結了四件事,年輕人不妨謹記
    鼠年到,大年初一有啥忌諱?老祖宗總結了四件事,年輕人不妨謹記臨近年關,踏上返程的朋友是否已經到家了呢?看望闊別已久的父母,登門許久未見的髮小,過年是一件熱鬧的事。除卻這些固有的習俗之外,大年初一還有一些忌諱需要遵守,老祖宗總結了四件事,年輕人不妨謹記。
  •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人立於天地之間,處在繁華俗世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歧途,於是乎老人們便把自己的經驗和走的岔道總結成智慧語言,口口相傳給下一代,作為以農業為本的超級文明古國,在鄉間田地當中有許多俗語植根於生活沃土,卻也是文學領域的生動素材,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處世俗語便是如此,「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作為老祖宗的血淚忠告,您知道嗎?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現在剛好是正月,不妨看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現在剛好是正月,不妨看看春節已過,相信大家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享受著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刻。然而喜慶歸喜慶,但老一輩人卻覺得春節期間也存在著諸多講究和避諱,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否則會觸了黴頭,影響來年的氣運,為此還產生了不少俗語,來看看老祖宗說的話有沒有道理。來看這句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留下的、用筷子的12種禁忌,春節將至,不妨看看
    老祖宗留下的用筷子的12種禁忌,春節將至,不妨看看中國人吃飯的工具是筷子,很多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在父母的教導下就學會用筷子了,而對於外國人而言筷子是非常難掌握的一個工具,但我們的筷子除了使用上有技巧之外,還有非常多的講究。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啥意思?老祖宗對結婚的忠告!
    俗語是老祖宗根據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系列具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在農村,無論是讀過書的還是目不識丁的人,他們的嘴裡必然能夠說出幾個俗語來,俗語能夠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足以說明它的魅力之大。
  • 農村俗語:「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現代的年輕人應該多看看
    小妮平常非常喜歡研究咱們農村的俗語諺語,因為這些俗語諺語裡面往往集聚了咱們老一輩的老祖宗極強的智慧,還有生活經驗。在現在人看來也許這些老話都有些過於老了,但小妮總是每句話中發現到我們老祖宗給與我們現代人的啟示。現在很多人總是會說自己有心理問題,就是有很多事情往往經常想不開。
  • 俗語:百日斫柴一日燒,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百日斫柴一日燒,啥意思?老祖宗的人生哲學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全世界範圍內最為博厚悠久且豐富的歷史文化,這是全世界人都認可的,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民族有我們國家這麼久遠豐富的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句對我們很有教導意義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百日斫柴一日燒」,這句話不像前幾期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那麼通俗直白,不過也不是很難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中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人生哲學道理。這句話整體的意思就是:將近百天砍下積累的柴火最後在清明一天就燒用完了。
  • 年關將至,「反向春運」已成趨勢,農民不再回家過年,怎麼回事?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年關將至,「反向春運」已成趨勢,農民不願再回家過年,咋回事?一年一度的春節馬上又要到了,2020年春運即將來臨,而有些農民工,卻不急於購買回家的車票,這又是為什麼呢?而且價格還比返鄉票便宜,其實「反向春運」看上去很美,有讓人心動的誘惑。更不必為往返車票弄得心力交瘁,還能讓很少出門的父母來大城市看看,更可以當作一次難得的外出度假和旅行。也可以讓工作了一年的年青人省去了長途跋涉的舟車勞頓,也有時間和精力好好陪陪父母。因此,無論是選擇白菜價的民航還是空載率高的鐵路,在享受舒適輕鬆的乘車環境的同時,都能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
  •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我國的歷史很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
  • 老祖宗留下的天氣俗語,每一句都很精準,網友調侃比天氣預報還準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都很先進,所以人們了解天氣狀況已經不再靠老祖宗的那一套說辭,而是憑藉天氣預報。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氣俗語也是我們的藝術瑰寶,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他們依靠著天氣變化總結出俗語,在農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凹凸是什麼?未婚男女不妨看看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凹凸是什麼?未婚男女不妨看看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禮儀之邦的國家,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都是非常注重自己的禮儀和外表形態的,比如走路的時候就要昂頭挺胸的走,坐如鐘,站如松,切不可吊兒郎當給人一副輕浮的形象。為此咱們老祖宗也總結出一句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看似這句俗語在讀的時候有些拗口,其實在了解背後的意思之後,就讀的相當輕鬆了。
  • 老祖宗忠告:「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人到中年不妨多看看
    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和智慧,博大精深。俗語就是一種比較接地氣的傳承方式。民間的老百姓會將自己的一些經驗總結,用俗語的方式流傳出去。大部分的俗語都是簡短式的,而且朗朗上口。俗語的內容,包括老百姓們的生活經驗以及對一些民間生活的描述,還有對於人生的一些思考等等。每一句俗語背後都蘊含著比較深刻的道理,需要我們細細去品讀才能領會。比如說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流傳算是挺廣泛的,但是具體有哪些含義,可能很多人都不懂,今天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
  • 「常回家看看」有點難:探親假成空談?
    「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的同時,我國也規定了單位應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探親假」出臺32年緣何「遇冷」?「常回家看看」何時不再「霧裡看花」?有假不敢請,父母陷「空巢」「每年就春節回家呆幾天,平時一個人在家,很冷清,生病也只能自己照顧自己。」談起兒子的假期,廣西南寧的韋春樹臉上充滿了無奈。
  •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絕句,「人不得全,瓜不得圓」,每一句都很現實
    古語古話都是老祖宗們留給後人的警示絕句,是提醒後輩人的生活指南,每一句都很現實,我們雖說不能全盤接受,但是我們的確需要借鑑,那些經典的俗語還是有其道理的,比如說那句「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接著是下一句俗語「人不得全,瓜不得圓。」,這句話也很現實,其含義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老祖宗是要告訴後人,做人不必追求完美,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圓滿的,這個世界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用不著一味追求完美,缺憾的人生才是美好的,才是令人刻骨的,我們也要接納那些不完美的人生色彩,正是那些不完美,我們才會懂得珍惜現有的生活和周圍的一切。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背後原來有此深意,老祖宗之言不可看輕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下一句忌諱很多人不注意,做客時候得懂文/婉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是大家所公認的,想要全面了解文化難,但是若從俗語入手卻簡單不少人類生活就產生文化,從吃穿住行到衣冠文物,而俗語就囊括了這些方面,而且還有歷史底蘊,所以通過俗語我們就可窺文化的冰山一角。俗語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語言,因為精巧只有寥寥幾字卻包羅萬象而被人們所青睞。在《俗語》中有一句叫做「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乍看並不懂這句俗語的意味,其實這句俗語是老祖宗總結的關於餐桌禮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