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康有為又向光緒帝上書,痛陳變法的重要。光緒帝深受震動,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並且下令要康有為等籌劃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詔書,實行變法。1898年是舊曆戊戌年,史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並任命他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光緒帝還讓維新派的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等人參預變法。
從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緒帝先後頒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主要內容有:經濟方面,中央設立礦務鐵路局,農工商總局,各省設立商務局,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的發展;興辦商會、農會、民間團體;改革財政,編制預算決算。政治方面,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文化方面,普遍設立中小學校,在北京設立京師大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創立報館、學會;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等等。
戊戌變法是在保護清王朝統治的前提下,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的改革。但是,即使這樣,光緒帝和維新派對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系列改革,仍然觸犯了以那拉氏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光緒帝頒布變法詔書後的第四天,那拉氏強迫光緒帝下令,將贊助變法的光緒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毹免職。同一天,她又強迫光緒帝任命其親信榮祿為直隸總督,統率北洋軍隊,控制北京和天津。 .
1898年9月中旬,頑固派已經準備發動政變了。在此危急關頭,光緒帝密詔康有為、譚嗣同籌劃對策。譚嗣同密訪榮祿的部下袁世凱,勸他保護光緒皇帝。袁世凱表面答應,暗中向榮祿告密。9月21日,那拉氏和榮祿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那拉氏宣布「親政」,下令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令。史稱戊戌政變。康有為、梁啓超逃到國外,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被殺。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了。
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經過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光緒帝沒有實權,變法沒有群眾基礎;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康有為、梁啓超等雖極力鼓吹,但他們地位低下,不能左右大局;變法推行操之過急,缺乏通盤計劃;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力量強大。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首先,變法法令的頒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因此,戊戌變法受到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地主的擁護,也得到一部分愛國人士的支持;其次,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改變現狀,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愛國的和進步的行動;再次,他們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學說,反對君主專制的封建統治,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激發了人們走上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