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2020-12-17 教育興國

暑期將要結束,離孩子們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小學入學年齡的規定又成為熱議的話題。有媒體報導,有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踩著「6周歲」的紅線準時入學,各顯神通,不惜拉關係、走後門、違法改動戶口本,甚至在孩子出生時就「防患於未然」,提前剖腹產。

《義務教育法》規定六周歲應入學 具體日期由各地自行確定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1992年起實施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規定,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由省級人民政府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和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2017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目前,不少地方將標準定為當年8月31日前滿六周歲作為入學的條件。

為搶時間節點 家長各顯神通

地方教育部門「一刀切」的做法,把當年滿6周歲,但出生日期在9月1日之後的孩子擋在了門外,特別是那些9月2日、3日出生的孩子,出生僅晚了一兩天,上小學的時間可能就會比同齡人晚一年,這讓一些家長有了孩子「輸在起跑上線」的焦慮。不少家長為了搶這個時間節點,可謂「奇招百出」。

雲南省昆明市的王女士,預產期是9月3日,但她不顧醫生的反對,堅持在8月30日剖腹產。王女士說:「耽擱幾天,孩子就要推遲一年才能上學啊。」據同濟醫院婦產科醫生介紹,為了讓孩子趕上8月31日這個時間點,每年8月底,許多準媽媽都要求醫生提前施行剖腹產手術。上海一位家長為了通過審查,自己用筆改了戶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月份,但最終還是被學校在和派出所核對適齡生源名單時發現。

入學年齡的限制,究竟應當剛性還是彈性,眾說紛紜。近年來,伴隨著彈性入學的呼聲日趨強烈,改革的時機是否成熟?彈性入學能否真正消除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尷尬,讓所有家庭皆大歡喜呢?

央視評論

彈性入學更人性化也有必要

一家網站調查顯示,對於「如何看待接收將滿六周歲兒童入小學」一事,在86400名參與人中,選「贊同」的佔73.9%,選「質疑」的佔20.1%,選「不好說」的佔6.0%。

眾所周知,孩子心智的發展從來就是一個自然曲線,不會因越過某一人為設定的時間線而發生質變。就實際情況而言,同齡孩子有的心智發育得快些,有的孩子則要慢一些,並非趕上入學年齡的孩子就一定比未入學的要成熟。各地教育部門應該重視社會上對入學年齡的關切,切實考慮到孩子們發展的差異性,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兒童的成長規律出發,彈性入學的確更科學、更人性化、也更有必要。

換一個視角來看,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已經在採取彈性入學和剛性規定相結合的做法。

例如,美國往往把入學的年齡限制交給各個州甚至各個學區來制定。每個學區會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對入學年齡做出具體規定。但總體而言,滿五歲即建議家長送孩子入學,但並非強制,孩子六歲入學亦可。加拿大、澳大利亞同樣有彈性操作的空間,但對於最晚入學的年齡做出了強制性規定。韓國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來確定上學的年齡,假若父母覺得孩子還不夠成熟,可以提交證明並申請晚入學。

假若我們借鑑這些教育發達國家的做法,彈性入學同樣可以嘗試。

「彈性入學操作麻煩」不能成為迴避的理由

在我國,不少地方一直以來採取入學年齡「一刀切」的辦法,其中有不得已的考量。一方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些地方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滿足適齡兒童入學已經捉襟見肘,沒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去提供彈性空間以滿足更多家庭需求。

另一方面,「一刀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確保「公平」的底線。畢竟,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和重要基礎。但護佑公平,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視兒童的心智成長規律和現實情況。從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出發,小學的入學年齡也可以多一些彈性操作。至少,可以進行一定的嘗試。當然,小學入學增加一些彈性,不意味著打破公平。恰恰相反,從孩子的心智發展出發,對入學年齡做出更加科學的規定,在更廣闊的意義上維護了公平。只是,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秉持高質量教育發展的理念,真正從人的發展和科學規律出發,做出更加詳盡具體、可操作和具有廣泛共識的規定。

入學年齡的調整,不是簡單讓政策「鬆口子」這麼簡單,它需要相關法律的保障,它對義務教育資源的配置會有更高要求。操作起來可能的確麻煩,不一定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但這不是迴避的理由。

事實上,目前部分地區如安徽蕪湖、河南鄭州等地,在學校有學位的情況下,也已經有條件地適當放寬了小學生入學年齡限制,這不失為可供各地借鑑的樣本。

家長放下焦慮 彈性入學才更有意義

與此同時,家長的心態也理應更成熟些。許多家長急於讓孩子趕上當年入學的「班車」,並非因為自己的孩子心智更成熟,而是「搶跑思維」在作怪。究其根本,這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變種。

在教育發達國家,急著早入學的家長不多,想要讓孩子更自信、更成熟後晚入學的家長卻很多。人生終究是一次長跑,早發未必先至,只有家長放下內心的焦慮和功利的教育觀,才會避免彈性入學在實踐中走了樣,也才會讓我們的教育真正從孩子的心智發育和人生成長出發,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底。

文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評論員王健

相關焦點

  •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這讓一些家長有了孩子「輸在起跑上線」的焦慮。近年來,伴隨著彈性入學的呼聲日趨強烈,改革的時機是否成熟?彈性入學能否真正消除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尷尬,讓所有家庭皆大歡喜呢?彈性入學更人性化也有必要一家網站調查顯示,對於「如何看待接收將滿六周歲兒童入小學」一事,在86400名參與人中,選「贊同」的佔73.9%,選「質疑」的佔20.1%,選「不好說」的佔6.0%。
  • 孩子入學年齡讓中國家長很糾結
    孩子入學年齡讓家長很糾結  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應根據當地兒童實際情況出臺細則針對這個問題,一些地區採取了有條件地適當放寬小學生入學年齡限制的做法。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73.9%的受訪者希望小學實行有條件的「彈性入學」機制,70.9%的受訪者希望自己孩子在班級學生年齡中居中。59.9%的受訪者希望出臺符合當地兒童實際情況的入學年齡細則規範。
  • 熱點 小學入學年齡放寬?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在這裡!
    ­  吳女士認為,831是一個維持多年的鐵律,家長們也早已習慣。如今這個鐵律有了鬆動的可能,這是好事。但究竟怎麼確定?截止時間定在什麼時候?感覺眾口難調,「不管定哪個時間,都有人不滿,還是不變算了,大家都能接受。」
  • 深圳第一拍只是符號 真正影響中國樓市的是831這個時間點
    這是中國首次以公開拍賣的方式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現在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土地招拍掛這個形式。 在「831大限」之前,開發商獲取土地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無償劃撥,二是通過協議的方式。
  • 放寬小學入學年齡?省教育廳回應
    每年,廣州小學入學年齡都截止到入學當年的8月31日(含當日),近期,廣東省教育局對放寬小學入學年齡的提案做出了回應!近日,入學年齡截止日期調整的議題,再次被提上廣東省兩會:能否適當放開廣東省義務教育入學年齡?
  • 你還在為生活而焦慮嗎?一鬼:放下年齡,減去一半焦慮
    年齡到了,錢沒賺夠 年齡到了,對象沒到年齡到了,職位沒到 年齡到了,健康走了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裡說,恐懼是我們面對著威脅,但是知道威脅是什麼,但是焦慮是你知道自己面對著威脅,但是卻不知道威脅自己的對象是什麼。焦慮是一種眩暈,一種混沌。
  • 委員建議入學年齡實行"彈性制" 能否"鬆綁"
    建議   入學年齡不妨實行「彈性制」   政協委員鄭友清在提案中建議,鬆綁小學生入學年齡限制,「一刀切」不合理,並根據幼兒教育專家的調研提出,小學入學時除錄取符合年齡段要求的學生外
  • 前沿調查:放寬入學年齡, 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
    前沿調查:放寬入學年齡, 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      正方觀點:希望提早入學 年齡優勢有更多試錯機會      「這個政策我覺得挺好,如果我女兒情況良好,能力可以,學校也同意的話,我會讓她早讀,尤其是女孩,年齡是優勢。」家住天津市南開區的白女士告訴「前沿」新聞記者,如果孩子完全可以適應學校生活,早上一年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家長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 讓男孩晚一年入學,對孩子的成長利遠遠大於弊,家長沒必要太焦慮
    文|秘籍君每到一年一度入學季的時候,孩子的上學問題就能引起家長們的熱烈討論,其中最常出現的關鍵詞就是孩子的出生月份和年齡。很多家長說孩子是九月份以後出生的,要耽誤一年了。早知道當初備孕的時候就好好準備了等等。
  • 家長對「入學年齡」各顯神通:有人改戶口 有人剖腹產
    「如何確定小學生的入學年齡,到底由誰來確定?多年來,學校、家長和教育專家都是各執一詞。」有專家認為,1992年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中有明確規定,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由省級人民政府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和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但迄今為止,全國還沒有一個省依照上述上位法作出具體規定。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由設區的市教育行政部門確定入學年齡。
  • 廣東會否放寬小學入學年齡?省教育廳最新回應!
    能否適當放開廣東省義務教育入學年齡?今年廣東省兩會,省政協常委、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帶來了這樣一份提案。近日,省教育廳答覆稱,目前還不具備適當放開小學入學年齡的條件,仍將維持現有政策不變。但今年擬修訂《中小學學籍管理辦法》,包括入學年齡等都會徵求各地意見,並會酌情考慮實施彈性入學的具體辦法。
  • 小學入學年齡不宜「一刀切」
    (8月23日《法制日報》) 吳先生的煩惱應該帶有很強的普遍性,很多人都遭遇過吳先生這樣的無奈,為了孩子入學,很多家長可謂費盡心機,這種現象不僅暴露出家長的教育焦慮,也暴露出對小學入學年齡的規定存在著問題,因此,小學入學年齡應該做好科學設計。
  • 適當放寬義務教育入學年齡
    一直關注教育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客服部總監米雪梅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希望適當放寬義務教育入學年齡。「現在的小孩子都很精靈,就算不滿6歲,也具備上學的能力了。」米雪梅說,由於兒童生理、心理髮育普遍提前,儘管未滿6周歲,但在智力上接受義務教育已不存在任何障礙。
  • 小學入學截止年齡引爭議 部分地區制定入學年齡彈性化制度
    央廣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 李欣)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一說到小學入學截止年齡,常常會引起一些爭議。8月31日前出生且年滿6周歲在以前幾乎是小學入學要求中一項繞不過去的關卡。
  • 有些年份出生人口較少 小學入學年齡能否不「一刀切」
    有些年份出生人口較少小學入學年齡能否不「一刀切」最近幾年,因為學齡兒童暴增,學位趨緊,武漢市小學入學要求年滿6周歲。他建議,教育部門可以根據當年新生人數,放寬招生的年齡限制,以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嚴控招生年齡多是學位緊張區域2018年,武漢市教育局在新生入學管理通知中要求,各區要按照「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的規定(周歲的計算以每年的8月31日為統計時限),於5月31日前,對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做到無遺漏
  • 請家長注意:孩子不用多讀一年幼兒園了!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不再限於8月31日!
    「不管定哪個時間,都有人不滿」吳女士的孩子才1歲多,但她對入學年齡的問題也在密切關注。「有家長說1231好,可我女兒是1月的,差不了幾天,怎麼辦?我也不想晚一年上學。」吳女士認為,831是一個維持多年的鐵律,家長們也早已習慣。如今這個鐵律有了鬆動的可能,這是好事。但究竟怎麼確定?截止時間定在什麼時候?
  • 廣東會否放寬小學入學年齡?省教育廳最新回應
    能否適當放開廣東省義務教育入學年齡?今年廣東省兩會,省政協常委、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帶來了這樣一份提案。近日,省教育廳答覆稱,目前還不具備適當放開小學入學年齡的條件,仍將維持現有政策不變。但今年擬修訂《中小學學籍管理辦法》,包括入學年齡等都會徵求各地意見,並會酌情考慮實施彈性入學的具體辦法。
  • 2020廣東小學入學年齡最新規定 一年級入學年齡是幾歲?
    代表委員:  放寬年齡可緩解部分家長焦慮  2017年,安徽省已明確在學校有學位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放寬入學年齡,但必須是截至當年12月31日之前年滿6周歲的兒童,同時不鼓勵不足齡兒童入學。山東省也規定,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全省不作統一規定,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及學齡人口變化、教育供給等實際情況統籌確定。
  • 2020廣東小學入學年齡最新規定 一年級入學年齡是幾歲?
    2020年廣東省兩會上,多位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適當放寬廣東省義務教育入學年齡的建議。目前安徽、山東等地的教育部門,都相繼制定了入學年齡彈性化制度,學校可根據剩餘學位適當接收未滿6周歲孩子入學。那麼廣東是否會跟進這一政策?省教育廳近日在回復委員提案時表示,目前廣東省還不具備適當放開小學入學年齡的條件。
  • 國家教育部明確: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不再限於8月31日了!
    也就是說,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的截止日期了。  根據網上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孩子因不夠年齡回幼兒園復讀,會耽誤上學時間,挫傷積極性。如今對於一年級就讀截止年齡可能有變動的話題,她認為,無論將截止時間定在9月1日前或者是12月31日前,「都會有家長糾結,不滿」。但從內心來講,孩子真正上了小學後,她感覺,功課、考試等壓力接踵而來,「就現在的小學生現狀而言,8月31日後出後的小朋友遲一年上學,其實是名正言順、最幸福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