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深圳第一拍的紀念活動不斷,因為,這個事情確實具有標誌性意義,是新中國具有顛覆性的重大事件,拍賣這個資本主義的東西,可以在中國社會主義開始舉槌,這在過去是太不可思議了。據說,當時,打的怎麼拍賣,大家還都沒有說法,於是有好事者,覺得不管怎麼說來,既然叫拍賣,應該有個錘子才對,深圳有關部門便委託香港朋友赴英特別定製了一個拍賣槌。現在,這個槌也成了文物,放進了深圳的博物館。
1987年12月1日,深圳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為了緩解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需求的壓力,公開拍賣了一幅8588平方米地塊50年的使用權。這是中國首次以公開拍賣的方式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現在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土地招拍掛這個形式。
但是,在深圳第一拍之前,中國的土地都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劃撥方式,各地各單位需要土地的話,都是通過計劃部門進行土地劃撥,土地都是國有的,企業也是國有的,因此土地之間自然也就沒有了買賣關係。當時,需要土地的單位只要和當地政府交涉好,土地就能收入囊中,需要付出的費用主要地青苗補償費、拆遷費等等。土地本身的費用無需支付。
為了進行這次拍賣,深圳還先後多次派人去香港觀摩土地拍賣,對拍賣的程序、內部的準備和拍賣官的拍賣詞進行了了解和錄音。這可能正是內地土地市場最後全面模仿香港土地制度的原因。所謂的勾地制度,也在這個階段被引進了內地。當然,現在我們再看香港的土地制度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目前香港正在上演的街頭事件,也是與土地有關,存在多年住房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矛盾的爆發點,這個是需要人們認真思考的。
在「831大限」之前,開發商獲取土地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無償劃撥,二是通過協議的方式。其中,主流渠道便是協議出讓土地,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是負責土地和項目員濫用職權批地,存在人情地、關係地等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也造成大部分民營企業無法實現擴張目標。當時,有些傳統的國有企業出現倒閉的情況,於是就有開發商緊盯著搞成了房地產項目。前些年,還有寶島以為高爾夫球高手,就是政府土地審批官員,據說,就是在那段時間,該官員負責審批了大量的土地項目。
「831大限」的意義在於,土地出讓公平、公正、公開。從這一天起,沿襲了數十年的土地協議出讓制度被徹底瓦解,有效保護了國有資產並實現了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該政策還要求此後發展商須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兩年不開發政府可收回土地。但是,後面這個政策基本上成為廢紙一張,也導致了很多開發商變成了地主,也有地主以囤地為目的,不用花一分錢建設,只要招拍掛土地之後,囤地幾年,土地的收益,就比蓋房子還要多。這也是,這段時間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個怪事。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有法不依造成的。
當然,後來發生的很多問題,也把831大限新政推到了損益參半的尷尬境地。主要問題是地價飛漲導致的房價飛漲,麵粉貴過麵包的情況。這些情況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再是贅述了。【本文由「馬躍成」帳號發布於2019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