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伴侶有個異性soul mate(靈魂伴侶),我該介意嗎?」
最終,羅振宇戰隊因為儲殷教授的突出表現,贏得了最終的比賽。
如果從辯論的角度講,儲殷教授當天的表現確實好過詹青雲,不但內容接地氣,而且從容淡定,開扛時也是壓著詹青雲打,以至於讓詹青雲一度也是第一次出現斷片,盡顯了一個教授應有的風範,所以圈了不少粉,贏得其所。
但細思他的觀點,實在讓人難以苟同。
第一,脫離辯題,海闊天空
辯題中明確地指出是「有個異性靈魂伴侶「。但儲殷教授卻在辯論中有意將「靈魂伴侶」的概念泛化了。
他指出小的時候,父母是你的靈魂伴侶,然後發小、同事、哥們兒是你的靈魂伴侶,這明顯不符合辯題所指,被教授忽略的關鍵字有「一個」、「異性」。
另外,他對於靈魂伴侶的概念也進行了誤讀。伴侶是什麼概念?至少是在一段相對穩定的時間內,與你在精神上、思想上能夠產生共鳴或者相互包容與陪伴的人。
人在小時候,自主意識還沒有發展完成,所以父母也談不上是你的靈魂伴侶。你的同事也許是做事風格與你契合,所以你們合作愉快,但這不能就稱為靈魂伴侶啊。你的髮小兒和你從小一起長大,你們彼此了解,親如兄弟姐妹,但親密、熟悉和了解都不能等同於靈魂伴侶,而儲殷教授之所以要把靈魂伴侶的概念泛化、隨意化,無非是為了給自己「不該介意」的立場做鋪墊,好讓自己有空間海闊天空的忽悠。
第二,「搭夥過日子」的婚姻觀
教授在論述觀點時,最打動觀眾的點就是「不管我是否理解你,我都關愛你」。這種把現實與精神世界徹底割裂開來,並且對精神世界無視的態度點,正在現實世界裡讓我們離幸福越來越遠。
「搭夥過日子」是很多人步入婚姻時所抱持的想法。有不少男人在選擇伴侶時都是以「過會日子」、「會照顧人」為標準來做選擇和決定的。當婚後若干年,妻子對孩子、丈夫甚至對丈夫家人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之後,丈夫就出軌了。煙火氣裡的黃臉婆遭到嫌棄,男人以沒有共同語言,無法溝通為由,堂而皇之地去尋找自己的靈魂伴侶了!這時候怎麼忽然又重視起靈魂來了?!
這充分說明:作為一個人,物質與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樣重要。尤其在現如今物質生活已經極大豐富的情況下,人們不再需要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解決溫飽上了,因此轉而更加重視精神世界的豐盈,自我價值的實現。完全不介意伴侶的精神世界,這不是把自己推向了深淵嗎?
所以奉勸所有選擇伴侶的人們,拋棄「搭夥過日子」的婚姻觀吧,不要走極端,無視個體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雖然所謂的「靈魂「聽起來如此虛幻,難以把握,但你絕不能因此就全然放棄。在共同生活的時光裡,去尋求彼此靈魂的不斷相遇這也是伴侶生活當中重要的一部分啊。
第三,對「靈魂伴侶」的理解極端化
在論述中,儲教授還以自己為例指出,他和妻子因為所在領域不同,很多事情無法做到相互理解,甚至根本插不上話。比如妻子是個科學家,實驗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另外,對於儲殷教授參加「奇葩說「的行為,妻子也是很不理解的。
可是,誰規定伴侶必須對彼此的事業了如指掌了?照這麼說,科學家只能找科學家,演員只能找演員,程式設計師只能找程式設計師嗎?
再有,妻子雖然不理解教授為什麼來參加「奇葩說」,但她只是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並沒有對教授橫加阻攔吧?
這種對別人的想法和做法求同存異的尊重不正是「靈魂伴侶」的必要條件嗎!所以儲殷教授和他的妻子其實既是生活伴侶也是靈魂伴侶呀,大家要看清這一點,別傻傻地真以為人家精神世界無交集。
「靈魂伴侶」就應該觀點、想法完全一致嗎?這恐怕是儲教授對於這個詞的誤讀,卻被很多人認同。顏如晶在節目裡說自己和肖驍是靈魂伴侶,可是他們倆從方方面面來看,差異恐怕不比共同點少吧?
再版15次,被奉為經典的優秀書籍《溝通的藝術》指出:人們一直誤以為溝通就是為了達到一致,卻忽略了溝通的另一個,恐怕也是更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通過溝通知道對方的想法。
是的,在達成一致之前,首先是要知道對方的想法。除非你們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相互讓步妥協,達成共識,否則是完全可以存異的呀!有句話不是說了嗎?——「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作為靈魂伴侶,尊重比達成一致更重要。
所以,請不要把「靈魂伴侶「神化之後,放在高高的臺子上供著。它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可以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無限靠近,彼此「看見」對方的想法,彼此尊重對方的選擇哪有那麼難?
第四:關於「介意「的誤讀
你的另一半都已經有了心有靈犀的精神伴侶了,你竟然不介意?!你的心得有多大呀。
你知不知道有一句話叫:「愛不需要理由「?你明不明白愛有時來得猝不及防,以至於當你發現時為時已晚?
不要太自以為是,理智與情感的分界並非涇渭分明。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到常常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你怎麼敢保證你的伴侶不會有一天驚覺自己已經「精神出軌「呢?
就算你了解你的伴侶,你了解他的靈魂伴侶嗎?別等到被綠了再後悔啊。
是的,如儲殷教授所說,我們是在「沒事」的情況下討論這個問題。
當然,就是因為現在還「沒事「所以才討論「介意不介意」,如果已經出事,那就不是「介意」的問題,而是「選擇去留」的問題了。正是因為「沒事」,我們才有時間,才有機會去認真想一想:為什麼彼此的靈魂疏離到可以容下第三個人!
人們常說婚姻需要經營。當「靈魂伴侶「出現時,它就是一個警鐘,在告訴你:你應該多花心思在你們的關係上了。
另外關於「介意」,表現的方式也分積極和消極兩種。
如果強行要求自己的伴侶與他的靈魂伴侶切斷聯繫,並因此如臨大敵,又哭又鬧,這就是消極的做法,非常荒唐可笑。但是如果因此能夠反思自己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想辦法在精神上尋求相通,這種做法無疑是在關係當中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你能把握好尺度,讓彼此的靈魂求同存異,就有希望讓婚姻生活不斷走向幸福美好。
隨著人們獨立意識的甦醒,如今離婚率越來越高,這表明更多的人不願意再為了一段婚姻而委曲求全。其實在「完全一致」和「委曲求全」之間還有一個地帶叫「求同存異」。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為什麼在靈魂共處時你卻要求伴侶和你高度統一呢?
只要放下執念,眼前的世界就開闊了。抱著探索的心去了解對方——「啊,你原來是這麼想的。」,而不是懷著排斥的心去否定對方——「你怎麼能這麼想?!」,就會讓彼此的靈魂不但有安身之處,而且寬鬆舒適。
所以儲殷教授在節目中所表達的這種,完全放棄追求伴侶之間靈魂共存的婚姻觀,對於如今這個更注重精神生活的時代來說,無疑是有些過時的,其打擊也是致命的。一個人完全忽略與伴侶在精神上的契合,很容易釀成悲劇。
儲教授就是通過泛化靈魂伴侶的定義,扭曲題意,強化現實物質生活的溫情,把自己和妻子原本就是靈魂伴侶的和諧世界生硬硬說成是只有柴米油鹽的生活經歷。
他所描繪的現實生活細節固然溫馨,但前提是人家與妻子是相互包容和理解的。你可以一時被迷惑,卻千萬別被他辯論場上的觀點帶偏了。
請記住:
1、「介意」是為了珍惜、開創和維護你與伴侶的幸福生活,所以當然「應該「。
2、「靈魂伴侶」沒那麼不接地氣,不是非要達到高度一致,求同存異、彼此尊重更重要。
多在兩人構建的世界中下一番心思,才是你追求幸福應該走的路。(雖然這並不容易,可人活著哪有容易的事?!)
別等到真「出事」了再來後悔,人家儲教授和妻子那可是靈魂非常契合的伴侶啊!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