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開了70年的舊書店,93歲舊書店主寫給妻子和生活的情書

2020-12-22 仁仁閱

「今日店休,抱歉。深愛的人正面臨生死的考驗。我要去陪她……請原諒我的任性。」

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在自己畫的海報上寫下剛才所說的這段文字,貼在店門口,然後馬不停蹄趕到醫院,去看望身患絕症的妻子。

這就是我今天要向您推薦的《今日店休:93歲舊書店主寫給生活的情書》。

作者叫坂本健一,這位九十歲的老人,是日本大阪舊書店行業的一個傳奇人物。

1923年,坂本健一出生在大阪一個貧困家庭。在散發著濃厚的浪漫和文藝氣息的父親的感染下,坂本從小就喜歡讀書和繪畫。

二十三歲時,為了給父親治病,坂本開了一家叫青空書房的舊書店。

不久,在熟人介紹之下,坂本與一個叫和美的姑娘結婚了。

和美比坂本小六歲,出生在幾乎與世隔絕的高野山,「不諳世事,純潔無瑕」,就像「野菊花一樣質樸」。

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坂本和妻子每天從早上七點,一直忙到夜裡十二點,不管有多麼辛苦多麼累,夫妻都堅持下來了,甚至連大年初一都不休息。

對於舊書,坂本一直堅持「高價收,低價賣」的原則。

舊書高價收,是因為坂本覺得,如果一本書,得到不合適的估價,自己是無法容忍和接受的。對於來店裡賣書的客人,他儘量給個高一點的價格。

我們再來說為什麼舊書要低價賣。

那是因為坂本覺得,「如果不便宜賣,年輕人就買不起」。對此,坂本感同身受。他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錢,在歷盡千辛萬苦後,才買到幾本自己非常想讀的書。

坂本剛開青空書房這家舊書店時,就對和美說:「咱們要做別人雙倍的工作,賣別人一半的價錢。」他想讓更多的年輕人,因此熱愛上讀書。

這個信念一堅持,就是六七十年。

而坂本自己呢?也會堅持每天讀書。對於從小就喜歡讀書的坂本來說, 「閱讀就像呼吸,書就是我的人生」。因此,在客人比較少的時候,他會沉浸在閱讀裡,有時一天能斷斷續續,讀完兩本書。

後來,坂本被檢查出了腦梗塞,右眼完全看不見了。為了健康,年事已高的他,只能在每個星期四和星期天關店休息。

星期四那天,坂本會和妻子和美在店裡收拾整理;星期天那天呢,則好好放鬆一下。

想到那些回頭客「難得來一趟」,坂本覺得「不寫點兒什麼,表示一下心意似乎說不過去」。於是,熱愛繪畫的他,決定用廢棄的掛曆紙,在背面把那一天的想法,都寫下來、畫下來。然後貼在書店的捲簾門外上。示意——「今日店休」。

這些即興創作的海報,豐富多彩,表達了坂本這個開了一輩子舊書店的老闆,對於閱讀和生活的熱愛。

不久之後,有些客人注意到了坂本的店休海報,就把它們拍下來,發到博客上。有很多人通過網絡,了解到了坂本夫妻,了解到了青空書房這家舊書店。對於突然出名,坂本並不沾沾自喜,因為他覺得自己「早已過了被關注的年齡」。

令他欣慰的是,他覺得有很多人看到自己畫的海報後,或許可以因此對閱讀產生興趣——「哪怕增加一個也好」。

由於做舊書生意不怎麼賺錢,在妻子每年過生日的時候,坂本因為囊中羞澀,所以不能送她什麼禮物。

對此,他一直深懷歉意。

在和美五十歲生日的那一天,一直在偷偷攢錢的坂本,給了妻子一個驚喜——送給她一顆非常大的天然珍珠。結果那一天,和美高興得不得了。

坂本回憶說,和美什麼都好,就是非常愛吃醋。

有一天,坂本以前的女朋友打電話過來,和坂本嘮了下家常,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在一旁的和美聽後,卻非常生氣,結果一兩個星期,都沒有和丈夫說過一句話。

坂本沒有辦法,只好給和美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信,放在桌上,然後去書店上班了。

和美讀了這封帶著「討好」口吻的信,氣馬上消了一半,還取笑坂本,說:「虧你寫得出那麼多傻話來。」

雖然書店裡的工作很繁重,累得坂本,連與妻子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但只要一抓起筆,給和美寫信,坂本覺得自己又馬上精力無窮,可以暢所欲言了。

「請等著我下次回去。」

這是和美這輩子寫給坂本唯一的一封信,是從醫院寄出來的——這個時候,80歲的她,已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了。

2009年6月,和美突然發高燒,並且熱度一直不退,結果被診斷出了絕症,已錯過了治療時機。

於是,孩子們想盡辦法,將和美送到距離家一個小時的、一家名叫格雷希亞的臨終關懷醫院。這家布置得「明亮而溫馨」的醫院,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地度過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

和美得知自己的病情後,特別堅強,每天都參加醫院裡舉辦的各種活動,並和大家一起,大聲唱童謠。

在一旁默默關注著妻子的坂本,仿佛看到那個找回了童心的和美,於是,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2010年2月5日早上,和美握著女兒的手,永遠地睡去了。

在生活中「無可替代的妻子」就這麼走了,坂本一時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他在那一天的店休海報上,這樣寫道:

「青空書房已經開了63年,嫁給我59年的妻子,在一個細雪飄飛的日子走了……她是善良而堅強的女人,也是慈悲又溫厚的妻子。」

「嗨,不要慌慌張張往前走,再等等我吧,過不了多久,我就去追你了。」

2016年7月2日,坂本健一先生安詳離世,享年93歲。

從此,他與和美,永遠不再分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朝天宮舊書店繁華不再 專家建議:復建舊書交流區
    顧客同行自發買書捐款朝天宮木屐巷東口「二陶書店」店主突然離世,留下困窘之中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周圍的人紛紛出手援助,幫忙賣書和捐款。二陶一家的命運,令人唏噓。可如若不是二陶,我們可能很難將目光聚焦到這三兩間破矮的舊書店。在前天的採訪中,二陶的一位書友蔡定宏說,以二陶為代表的舊書古玩賣手是一幫很重要的人物,他嘔心瀝血只是為了生計,可是如果沒有他們這些人,古文化的傳承可能就要缺角了。2月24日,已經有不少聞訊的市民趕來打聽二陶的事兒,買走兩三本書、一件古玩或捐出點心意錢。
  • 舊書店「貓膩」不少 新書充作舊書賣
    舊書雖舊,但只要內容好,就像一壇壇陳年老酒,依然能得到讀者的喜愛。將舊書打折出售,店家既獲取了利潤,讀者也「變廢為寶」獲得所需要的精神食糧,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老城、西工的一些舊書店大都掛出了「舊書,打二至五折」的招牌,店內顧客盈門。
  • 《今日店休》:店休日海報,感動人心的書店物語,溢滿對生活的愛
    一幀幀「店休日海報」,是活了九十三歲的舊書店主在以書為軸心的日子裡,寫給舊書的情書、寫給愛書人的情書、寫給生活的情書。一九四六年,二十三歲的坂本健一在一間不足十三平方米的房子裡,開了一家書店,名為「青空書房」,直至二零一六年,坂本先生九十三歲逝世,這家書房開門營業長達七十年。
  • 衝繩小書店巡禮:開一家「理想的舊書店」其實非常困難 | 吉井忍的...
    一是因為那些年我和太太每年一次來衝繩度假,我們都覺得衝繩很好,二是因為我的愛好就是逛二手書店,每次看到店主他們好羨慕,感覺很自在。那就去衝繩開書店唄。你也知道,我們普通人的印象中,舊書店老闆就在收銀臺後面抽著煙,摸一摸貓咪,等待客人就好。輕鬆。」他太太支持了丈夫的決定,因為她很明白丈夫並不滿足於當時的營銷工作,人生就這麼一次,那不如幫丈夫美夢成真吧。
  • 廈門老牌舊書店面臨困境 晨光舊書店盼愛心人士加盟
    如果說書店記錄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那麼舊書店,就承載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史。  不少老廈門人都知道這麼一個地方———廈禾路176號的晨光舊書店,許多人曾在這裡不經意間邂逅自己尋找多時的好書。11日下午,記者來到晨光舊書店,年過五旬的店主陶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一段自己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以及十年來接手舊書店的心路歷程。
  • 這位日本老人,賣了70年舊書,寫了67年情書
    英國喜劇《布萊克書店》,舊書店故事所以,從個人經歷和情感角度看,我特能理解當下那些把家裡的舊書當垃圾賣掉的家庭。這和賣書的人家是否尊重文化關係不大。我看到有個中文系教授都把舊書清理這個平常舉動,都上升到了民族文化存廢的高度了。還杜撰出了一個日本學者特意到中國來考察,發現國人都在賣舊書,然後幸災樂禍的故事,直接把賣舊書行為和中國人日益粗鄙、民族文化日漸衰敗連在一塊。
  • 離開東京 去衝繩開一家 5.5 平米的舊書店
    買本舊書原來能夠讓一個人那麼開心,你就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什麼的,也愉快地走回步行道。作為店主、又是唯一的店員,宇田女士上午從附近的租房走過來,跟隔壁和對面的店鋪打招呼,拉開鐵門並擺出書架和小桌子。還沒完全準備好,已經有人從書架拿下一本書,站著看。到中午,她走到附近的小商店買兩個飯糰和小菜,回到店裡吃。若這時候有了客人也沒關係,隔壁店主會幫忙看店。
  • 「一期一會」第四期 I 復旦舊書店
    2000年左右,現在旅館、網吧所在的位置,是一家叫「中國科技圖書公司」的書店。 1999年,高中畢業後打了3年工的張強從老家鹽城來到上海。 因為妻子在復旦周邊生活過,夫婦二人便把落腳地選在復旦。 「開始想找工作,一直沒有特別合適的。」
  • 復旦舊書店關門危機迎來轉機,店主:保留的可能性非常大
    12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位於上海楊浦區政肅路上的復旦舊書店,店主張強表示,他剛結束與五角場街道相關負責人的協商:「協商的過程非常順利,相關領導非常重視我們提出的訴求,對於書店的未來安排已有初步計劃,等待進一步確認。」
  • 上海:菜市場樓上的舊書店
    7月13日,一名讀者(左)走進復旦舊書店。在上海楊浦區政肅路一家菜市場的樓上,有一家專門經營舊書的書店,67平方米的空間外加半環繞的閣樓上,近五萬本各類書籍將必要通道以外的所有空間佔滿,空氣中瀰漫著舊書特有的氣息。書店的主人是來自江蘇鹽城的張強夫婦。從2002年開店至今,這家只出售舊書的書店靠著愛書人的口耳相傳,漸漸有了點名氣。
  • 你看,上海這家舊書店讓光陰在故紙堆中開出了花
    四十年來,無論到哪裡落腳,無論店堂裡的書海有多深,小朱書店的書籍分類總是做得細膩而清晰,還單獨闢出藝術類書籍和文學類書籍的空間;對待收進來的舊書,小朱格外細心,撣去灰塵,撫平褶皺,查看破損度,套上塑料封皮,做一些簡易的修補,就像捧著一件寶貝。
  • 在「孔夫子舊書網」賣書的他開了家線下書店
    記者對鎮江舊書店不算陌生,對王老闆的早年經歷略有耳聞: 23年前,22歲的王國民還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年輕。他從淮安盱眙來到鎮江打工,找了家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效益不行,於是冒出了練攤的念頭。王國民來到七裡甸批了點小百貨,在金山橋、三茅宮一帶擺攤,擺著擺著他發現自己生意不咋樣,但旁邊賣舊書的老劉生意特火,於是動起了賣舊書的腦筋。
  • 漳州七旬老伯的「舊書情結」:讓好書不被當廢品賣
    鄭德鴻 攝    鄭亞龍的舊書店收藏有許多不同年代的舊書,這本《康熙字典》就是其中之一。 餘丹 攝   中新網漳州6月19日電 (餘丹 鄭德鴻)「這是漳州城內最後一家舊書店了,為了那些熱愛收藏舊書的老顧客,我也要一直堅守下去」。
  • 賈伯斯寫給妻子情書颳起熱譯風 文言翻譯成亮點
    文言文翻譯成亮點,口語化情書不遜色  新快報記者 華靜言  創新派「幫主」賈伯斯寫給妻子的情書,豈能平凡地從單詞變成方塊字。昨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在其新浪微博上傳了一段《賈伯斯傳》中「幫主」寫給妻子結婚20年紀念的情書中英文版對照。有網友抱怨中文版翻譯「太坑爹」,李開復又提供了幾條網友的自譯版本,未料竟引發了微博上個性翻譯的熱潮,白話浪漫、文言雋秀、方言直白,各種風格迥異的「幫主情書」令人驚嘆不已。
  • 「想來我一人無法支撐」,這個93歲情話滿分的日本爺爺太甜了!
    在日本大阪的黑崎町,有一家只有13平米的舊書店——青空書房。 這家店看上去很不起眼,可能稍不注意就會錯過,但它卻是大阪最有名的書店。
  • 滬最大國有舊書店不改初衷 網絡時代舊書「醇香」也能吸引讀者
    在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今天,這家隱藏弄堂深處的滬上最大國有舊書店,靠著良好的服務和優質的舊書,在書店行業中獨樹一幟。   舊書四五萬本本皆齊整   上世紀九十年代,新文化服務社在長樂路上開了第一家店。隨後,又於2000年搬到了瑞金二路410弄內。跟著箭頭指示走進弄堂,一番尋找之後才能發現服務社不起眼的大門。
  • ...有個「老劉舊書店」,經營書籍循環三十載!綠會融媒生態文明訪談錄
    店主叫做劉德明,五十多歲的樣子。滿滿的都是舊書。筆者走進去的時候,這個小店的老闆正在練毛筆字,旁邊是一本《詩經》和一本顏帖。店裡面有三兩個人,是一名青年,據了解是附近一所大學的學生;另外一位,是一名老者。跟老劉聊起來,他非常興奮。他似乎對於愛書的往來顧客有一種天生的熱情,兜也兜不住的那種歡喜。
  • 二手書店|武漢「泉之書」舊書社:除了留念,肯定沒有悲傷
    也恰恰是在火熱的九十年代,城市化加速推進,武漢同樣經歷著大規模的造城運動,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47.4%上升到2017年的80.04%。中心城區的擴張改造,拆與建之間舊物流轉,大量的舊書如同這個城市的過時之物,遍地是破碎的句子與無用的篇章。 1999年10月,老馬正式成為舊書販子,白天出去收舊書,中午和晚上擺攤。
  • 英國小鎮海伊的舊書店:「策劃」出來的舊書之都
    英國小鎮海伊的舊書店:「策劃」出來的舊書之都 小鎮在威爾斯的鄉村,本來沒有名氣,可一個名叫布斯的本地大學生60年代畢業後在這裡開了家舊書店,自認能夠有些作為。可舊書生意不景氣,經營狀況一直不好,這讓他苦惱。但布斯是頗有心計的人,不甘心在小鎮守著舊書店默默無聞老死一生,於是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個「愚人節」到來之際,他突然宣布小鎮要「獨立」。
  • 大學旁的舊書店有哪些?
    但這並不影響書店的品質,豆瓣的店主卿松老師很會選書,店內以文史哲類書籍居多。要論「小而精」的學術書店代表,那便非它莫屬了。如果你關注了他們的微信號,那每日也會收到一些老版本、一版一印等稀缺類舊書的出售信息。當然有時手慢的話,書也就搶不到了。南大書店在南開大學老校區內,以二手大學教材教輔居多,也有一些藝術類和絕版書籍。在校的學生如有學業上的書籍需求,可以去店內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