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專家教父母如何做孩子的「好朋友」

2020-09-03 光明網

「孩子青春期,總跟父母對著幹,我快崩潰了!」

「開學第一天就不肯寫作業……」

「『七八九嫌死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真難帶!」

9月2日中午1點,長江日報健康院推出的「心晴」心理諮詢專欄,首場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活動火爆開啟,200多位家長在線,與擅長處理親子關係的資深心理專家深入溝通,互動交流如何成為自己孩子的「好朋友」。

當天為讀者提供諮詢指導的是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康復部主任湯珺副主任醫師,她很擅長孤獨譜系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等兒童常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當天,不少家長都表示,孩子不聽話,很難帶,不知道怎樣養育「叛逆」的孩子。對此湯珺表示,包括青春期在內,孩子共有3個所謂「叛逆期」,多集中在2-3歲、6-8歲、12-18歲,這些年齡段的孩子,強烈想表達自我。但家長往往希望孩子聽話、少走彎路,這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孩子的需求,兩代人因此出現摩擦,家長自然感覺孩子「叛逆」。

「家長要說服自己,不要壓抑孩子的表達欲。」湯珺建議,家長不妨將心態放輕鬆些,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他們表達自我的機會,儘可能讓他們自己去嘗試。

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問題,家長是否有很多困惑?您可以掃描二維碼添加「健康小助手」微信,邀請入群,我們會邀請心理專家入群,開展線上諮詢活動。

開學第一天,不想寫作業?

先聽孩子自己講原因

網名「zd」的讀者,女兒剛升讀初二,開學第一天,孩子竟然不寫作業,也不想上學,硬要家長給老師打電話請假。「她說家長越催她,她就越不去上學!」媽媽很苦惱。

湯珺分析,假期家長對孩子管理比較鬆散,開學陡然改變生活規律,孩子不容易適應。家長可先與孩子溝通,心平氣和坐下來交流,讓孩子說說自己不想上學、不想寫作業的原因。

不過,出現厭學情緒的孩子,大多此前就積累了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孩子自身學習能力較差,或是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到了高年級,學習跟不上,因此感受到壓力。有些是因為青春期的情緒問題,導致學習能力下降。家長可以和孩子充分溝通後,陪伴孩子直面這些問題。

孩子怕去新學校,怎麼辦?

給孩子來點「儀式感」

女兒升讀初一,面對新學校,孩子情緒猶如「過山車」,讓媽媽吳女士也跟著擔憂。

吳女士說,女兒性格活潑開朗,到新初中報到後,最近有些焦慮,情緒大起大落,一會兒很興奮,在家不停試穿衣服、背自我介紹,擔心表現得不夠出色;一會兒情緒低落,擔心自己不適應新環境。吳女士感覺孩子像得了「開學症候群」,不知道家長要不要幹預。

湯珺分析,初一學生要面臨新的環境,容易對陌生環境產生焦慮情緒,這屬於正常現象。家長首先要陪孩子接納這些情緒,意識到焦慮也是正常的。同時,陪孩子確立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營造「儀式感」,可讓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

煩!孩子寫作業特別慢

快判斷是否注意力不集中

網名為「謝太」的讀者很苦惱,因為她的孩子寫作業特別慢,幾乎天天被老師批評。她想知道,該怎樣培養孩子,提高他的學習注意力。

另一位家長也表示,孩子看電視、玩遊戲很專注,一玩就是半天,誰知上學後總是坐不住,上課經常走神,作業寫得慢,被老師批評。

「可以長時間坐下來玩遊戲或看電視,並不意味著注意力能集中。」湯珺介紹,判斷孩子是否注意力不集中,關鍵看他和同齡人相比較,在寫作業、聽課這類枯燥的事情時,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是否相同。如果孩子這方面表現較差,要儘早幹預,否則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和自控力差,寫作業慢、上課坐不住、聽講不用心,高年級容易成績下降,經常挨批評,導致孩子沉迷手機、自信心缺乏,嚴重的就可能出現厭學、情緒不穩定。

「七八九嫌死狗」怎麼辦?

請溫柔地和孩子做約定

網名為「愛睡懶覺的貓」的讀者說,孩子8歲多,特別愛頂嘴。讓孩子做事情,她口頭答應但實際不做。

另一位媽媽也說,孩子到了「七八九嫌死狗」的年紀,很難帶,家長和他講道理,孩子就找理由反駁,還會說一套做一套。

湯珺建議,家長可以先和孩子聊聊,弄清楚孩子的真實想法,看看孩子想做什麼事,想想自己安排孩子做的事情是否能做到。

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先和孩子做好約定,定好獎懲規則。如果孩子順利完成,就獎勵他喜歡的物品或是某項活動;如果孩子沒能完成,懲罰可以是取消他喜歡的東西。

「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不能打罵孩子,但要溫柔而堅決。」湯珺說,這其實是訓練孩子的規則感,家長要堅持原則。

孩子總把「不開心」藏起來

家長要幫她學會表達情緒

家長常認為,聽話、乖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但媽媽「ff」卻因為孩子太乖巧而煩惱:才8歲就認為要將不開心的情緒藏起來,「這是不是心理問題啊?」

「ff」的女兒平時表現得樂觀開朗,最近偶然一次聊天時,孩子告訴她說,不想把不開心的事情表現出來,所以平時嘻嘻哈哈,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會思考這些不開心的事情。

對此,湯珺認為,家長不必過於擔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孩子本身比較敏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她可能認為大家更喜歡開朗的孩子,所以自己表現出開朗的樣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孩子過去表達自己的負性情緒時,周圍的人曾表現出不喜歡,所以她就不再表達。

家長應讓孩子知道,喜怒哀樂是每個人的正常情緒,都需要被表達。家長可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讓她能在家長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情緒。

有了弟弟,大寶變「霸道」了

請家長先「換位思考」

餘女士家有兩個寶寶,大寶6歲、二寶1歲半。令她苦惱的是,有了弟弟,大寶變得特別「霸道」,二寶只要把玩具拿在手上,大寶就非得搶走,哪怕是自己穿小了的衣服,也不準留給二寶穿。

湯珺建議,餘女士不妨先換位思考,將自己代入大寶的角色,來體會下: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弟弟?如果原本不想與人分享,卻被要求必須分享,自己願意嗎?或許能體會到大寶的想法。

在實際生活中,家長自認為沒有偏心,但肯定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比如二寶需要餵奶、換尿布、陪睡等等,家長可能沒有過多的精力給大寶。對大寶來說,弟弟妹妹仍是與自己競爭媽媽的愛和時間的「對手」。

所以,要給大寶適應的時間,培養他和手足和諧相處的模式。平時,多讓兩個孩子一起玩,和大寶一起照顧二寶,逐步建立感情。(記者王春嵐 毛茵 通訊員李俊)

相關焦點

  • 如何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會讓父母變成孩子「重要他人」,從而願意聽從父母的話。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個體發展的根本力量,對於孩子日後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呢?比如設立「特別時光」,這個時間裡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書,一起做遊戲。糕媽說她的一個很忙碌的朋友就是這樣。每天只來得及在寶寶睡覺前半小時陪伴寶寶。因此就設定了一些固定環節:每天陪寶寶讀本書,玩個小遊戲,聊聊一天都做了什麼事,有什麼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這半小時就是她給孩子的高濃度的關注和陪伴。
  • 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父母學會三個技巧,可與他成為好朋友
    她的兒子安安比我兒子卡卡大半個月,兩個孩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熟了。他們進去書房後,小薇對我說:「我好羨慕你啊,和卡卡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安安太叛逆了,平時無論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母子經常像仇人一樣吵架。」小薇告訴我,其安安小時候,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很親密、很融洽的,但是,自從安安上了三年級後,親子關係突然就變得緊張起來。
  • 「心晴」心理諮詢專欄首場線上活動火爆開啟,親子關係專家教父母如何做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青春期,總跟父母對著幹,我快崩潰了!」「開學第一天就不肯寫作業……」「『七八九嫌死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真難帶!」9月2日中午1點,長江日報健康院推出的「心晴」心理諮詢專欄,首場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活動火爆開啟,200多位家長在線,與擅長處理親子關係的資深心理專家深入溝通,互動交流如何成為自己孩子的「好朋友」。
  • 心理學:什麼是「好的親子關係」?王菲教你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朋友關係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指在法律上指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的總和。那麼,什麼又是「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通過引導、尊重孩子來教進行教育。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父母活成了「大孩子」?親子關係的「角色錯位」,如何應對?
    朋友說她5歲的女兒生活自理能力超強,在別的孩子還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女兒似乎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小能手,吃飯,洗衣,收拾房間……每一樣都不用她操心……這明明就是天使降臨在朋友的家裡,可是朋友卻感到非常焦慮。她說在自己女兒的身上看到了她小時候的影子,因為她和女兒一樣很小的時候就能夠做很多事情,更重要的是已經開始替母親實現母親當年未完成的夢想。
  • 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專屬養好默契
    很多新手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剛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他們是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的?雖然剛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但他們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養專屬好默契。
  • 親子關係比教育更重要?心理學: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能「太好」
    文|明美媽咪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經常聽到有人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會認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比教育本身更重要」。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適當的狀態呢?那些和孩子相互依賴、相互束縛的關係真的是親密的親子關係嗎?
  • 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設立與孩子的邊界,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
    可能家長不知道,在他們與孩子之間設立邊界,才是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可以成功的關鍵。所以,親子關係中應該設立邊界,才能讓孩子真正地贏在起跑線上。在日後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反叛,甚至更深程度地激化親子之間的矛盾。學會尊重與孩子之間的邊界,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的角色各自歸位,同時讓大家都有獨立的空間和自主權。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讓大家的相處更加和諧,也可以讓孩子身心發展得到積極影響。
  • 如何培養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牢記這3點,好關係是好教育的基礎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育兒的道理也都懂很多,只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再好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起到好的效果。有很多父母卻不知道怎麼去做,才能和孩子關係相處得更好。其實建立一個好的親子關係,關鍵就在於定位。
  • 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原標題:親子關係有多重要? 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那麼親子關係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
  • 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要放棄3件事情
    我們常常會像埃裡克的爸爸一樣,在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是說教或者指責,忘了去感受孩子的心情,接納他的情緒。「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 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
    如今,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父母為孩子做很多決定,即使是對他們生活中最關鍵的問題,如教育、工作甚至婚姻,都要做很多決定。儘管許多父母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但他們對如何最好地處理與孩子的關係缺乏足夠的知識。
  • 孩子總跟父母作對,父母如何巧妙化解,看綜藝換角度改善親子關係
    家長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其實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火眼金睛"有的家長天天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講,多看書。家長們自己卻天天玩遊戲,喝酒打牌聚會,你說孩子能聽你的嗎?面對這樣的局面,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緊張的親子關係呢,從當下一些熱播的親子節目中,比如《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等,我們做為觀眾,站在更客觀、更理性的角度看到,原來父母子女之間,不應該是管、教關係,最好的關係應該是戰友、是朋友,是互幫互助的夥伴,只有看透這一點,才有助於改善家裡劍拔弩張的氣氛,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如何維繫和諧親子關係
    所謂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嬰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意志的磨練,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不好管教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
  • 想要孩子健康成長,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問題,父母該怎樣做
    當下父母談可能與孩子談論較多的話題還是學習吧。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回家了和家人共進晚餐,這時候家長看著孩子們吃飯很開心,但是想起孩子的學習難免就開始嘮叨了,或是直接對孩子進行指責,批評,數落。造成孩子心情不愉快,親子關係變差,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這主要是因為在孩童階段,彼此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導致的。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好的家庭關係是好孩子的前提,做好這5點,輕鬆改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是好孩子的前提在我做諮詢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和自己父母的關係都很糟糕。有相互謾罵,毆打的,還有彼此不理睬,把對方關在門外的!父母痛苦自己無法靠近孩子,孩子看起來非常討厭父母!親子關係的痛苦導致了很多孩子無法安心學習,並且掩蓋了更多的家庭問題。
  • 好的親子關係,比好的教育更重要
    前幾天,和幾個老友聊天,其中有一朋友聊到孩子快上初中,但卻越來越不聽話,喜歡和父母反著來,父子兩關係也很僵。了解之後才知道,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朋友夫妻兩齣門在外做生意,和孩子的相處的時間很少,孩子交給老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