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跟父母作對,父母如何巧妙化解,看綜藝換角度改善親子關係

2020-12-15 育兒鋪子

導語

孩子才剛上學,變得愛頂嘴,愛和大人唱反調,越來越不聽話了,讓他做點什麼,他總愛說:不!

然後振振有詞地說出一堆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理由來。原來天使般乖巧聽話的寶寶慢慢不見了;以前溫馨的家裡天天吵吵鬧鬧,氣氛緊張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我們的小天使怎麼就變成氣人的小魔鬼了?

孩子為什麼變得愛頂嘴、愛和家長唱反調呢?

一、為什麼孩子喜歡和父母頂嘴

1、愛頂嘴是孩子長大的一種表現。這聽起來似乎還不錯,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有了獨立的思維能力,就敢於說"不"了。

這時候,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了一知半解的認識,慢慢會對父母、對社會產生逆反心理。 還特別不希望父母再來命令、教訓、說教自己。

家長們總是高高在上,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教,逼著孩子用"頂嘴"這個武器來保護自己。

中國傳統的育兒觀裡,家長們總是說:我自己的孩子,讓他怎樣都得聽我的!

結果呢?

在家長們命令式的教育模式之下,有些孩子漸漸變得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見解,事事聽從家長的乖寶寶;有些就敢於反抗,從小小的頂嘴開始,漸漸膽大妄為,天不怕地不怕,敢於挑戰一切規矩,甚至法律的問題少年,這樣的悲劇也是屢見不鮮。

家長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其實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火眼金睛"

有的家長天天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講,多看書。家長們自己卻天天玩遊戲,喝酒打牌聚會,你說孩子能聽你的嗎?

有的漂亮寶媽,秋冬季節也會穿著單薄漂亮的衣服,卻總是要求孩子多穿些,別感冒,孩子自然不會聽。因為他看到,媽媽這樣穿漂亮好看,自己當然也不想穿得臃腫。

雖然他說不出理由,可家長的行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已經滋長了,他也分不清對錯,你再要求他,他只會頂嘴來反擊。

面對這樣的局面,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緊張的親子關係呢,從當下一些熱播的親子節目中,比如《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等,我們做為觀眾,站在更客觀、更理性的角度看到,原來父母子女之間,不應該是管、教關係,最好的關係應該是戰友、是朋友,是互幫互助的夥伴,只有看透這一點,才有助於改善家裡劍拔弩張的氣氛,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

二、學會和孩子做夥伴,做隊友,好處你意想不到!

1、可以拉近家長孩子之間的距離。

大導演王嶽倫不會做飯,一到做飯環節就發愁。Anglela並沒有嫌棄爸爸做的黑暗料理,不時給爸爸加油打氣, 積極做爸爸的小幫手

胡可由於工作忙,回家累的不能再幹家務, 安吉和小魚兒主動請纓,幫媽媽做家務。

孩子們在這種親密互動中才知道,大人們也不是萬事不能的大神,也有窘迫尷尬、狼狽不堪的時候,也會勞累,生病

在生活中,多做這樣的親子活動,可以更好的拉近孩子們和家長們距離,讓孩子更加理解父母,了解生活的不易

融洽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集田亮在水坐在盆中採集蓮藕,由於重心不穩,狼狽地掉到了水裡。

大家在確認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開心的嬉笑著,森碟也覺得頗為好笑,爸爸是跳水冠軍的光環一下褪去了,成了一個出糗的好笑的爸爸。

其實,即使在這時候,無論父母怎樣,在孩子眼裡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管他會不會烹製美食,不管他有沒有超人般的本領,他都是自己最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是要完成下一個共同任務的隊友,是互幫互助的朋友,這種氛圍下,家長、孩子還有什麼不能溝通的嗎?

更加全方位了解彼此。

在節目中,大家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必須通力配合才能完成。

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家長,只有隊友和夥伴,也只有在這種親密合作中,一些家長才真正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優點,掌握了孩子的不足,有心的父母就會循循善誘,引導孩子不斷克服困難,變得越來越優秀

三、 人生就像旅途,要把孩子看成隊友 ,是人生的合作夥伴,才能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1、父母要放低姿態,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堅決杜絕命令的口吻。

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自尊心,因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他也是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獨立個體。

家長們千萬杜絕煩躁的心態,以平和的心態看淡"頂嘴"這個現象本身, 千萬不要擺出家長的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分青紅皂白的責備孩子。

尤其是不講方式、不分場合,不留情面,這會大大傷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引起他的反感。孩子的內心自然而然的築起了壁壘。親子關係有了隔閡,長此以往的話,怎麼可能要求孩子能聽話呢?

2、只是放低姿態還不夠,還要試著和孩子交朋友,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了解孩子。

鼓勵孩子大膽說出反對的理由,可以讓孩子們申辯,也只有在這種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孩子才能真正知道,家長的用意對在哪,自己的理由為什麼站不住腳。

只有大人和孩子像朋友一樣,才能讓孩子心無芥蒂,願意和家長們分享一切想法。

因為,孩子知道,無論有什麼想法,家長都會認真傾聽,給予中肯、有益的意見,而不是只得到諷刺挖苦,時間久了,孩子也學會主動表達自己,和家長們講道理,不會胡攪蠻纏地頂嘴了。

另外,做為家長,要試著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體驗一下孩子的樂趣,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多,家長們也要與時俱進,多多學習,不要武斷的用老觀念來評價孩子,只有這樣,家長和孩子才能越走越近,成為朋友。

3、試著交換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經驗、世俗的觀念來約束、命令孩子。

對尋求幫助的孩子,要真心的幫助他解決,而不是以幼稚、可笑來諷刺挖苦

對大人來講很可笑的事情,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就是事關他尊嚴的大事。

所以,大人們一定學會換位思考,聆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敞開心扉,孩子才能在大人的關心下,快樂健康的發展。

結語

所以,家裡的孩子變得愛頂嘴了,家長們也不必害怕。

孩子頂嘴,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獨立的思考;他有膽量,敢於挑戰家長、老師的"權威",雖然在大人們聽起來,孩子頂嘴的理由有些可笑。

這時候,家長們一定要俯下身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下命令;

轉變思路,多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如果想要一個愛看書的寶貝,家長們要一起多去圖書館;

想改變孩子天生內向的性格,就帶他多去交朋友,多聊天 ;想讓孩子多加強鍛鍊,就丟掉手機,多帶他去踢踢球。

不久之後,你會發現,你的乖巧可愛、健康活潑的寶貝又回來了。

你家有愛頂嘴的,又打不得罵不得的寶貝嗎?你是怎麼做的呢,讓大家共同學習一下?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02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以上我們分析了親子關係的作用,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如果父母粗暴的對待孩子,比如打罵吼叫等,當然會把孩子推向父母的對立面,不再信任父母。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了解了親子關係的作用,和破壞親子關係的因素之後,我們將針對這些原因逐一分析父母在孩子童年的各個階段改採取哪些行動來改善親子關係。
  • 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每天跟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就不再跟你對著幹
    導讀: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每天跟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就不再跟你對著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每天跟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就不再跟你對著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和孩子互相不了解?談談怎麼改善親子關係
    在生活中,親子關係不好,不管父母還是孩子都有一定的責任,因此,想要改善親子關係,不光需要父母努力,也需要孩子的配合。但對於孩子來說,更多是因為家庭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營造一個和諧正能量的家庭氛圍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如何改善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 孩子叛逆期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契機,父母要懂得自我成長
    文/輕雲在孩子教育上,很多父母都是「新手」。即使孩子有幾歲了,父母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因為他們很少去成長自己。很多人做父母都沒有學習過太多育兒知識,可能都是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在教育孩子。這些經驗可能不足以讓父母教育出一個很好的孩子。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對父母問題發出的求救
    親子關係是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是孩子與其他人形成良好關係的基礎。孩子成長出現問題,根本上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這是孩子向親子關係失衡的父母發出了求救信號,但很可惜,大多數父母卻沒能準確接收到。因為,很多父母對親子關係並沒有正確的認識。
  • 七歲八歲狗都嫌,孩子的第二叛逆期,該如何巧妙化解?
    而且,有時候他們為了顯得與眾不同,還會故意跟父母唱反調:你讓我吃飯,我非要磨蹭著再玩一會兒;你要我讓著弟弟妹妹,我偏要欺負給你看。以下四招,就能夠巧妙地化解孩子的敵意,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首先,允許孩子說「不」。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平日裡父母越是壓制,孩子反彈得就越厲害。所以,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反駁,哪怕你覺得那個想法很幼稚。
  • 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要放棄3件事情
    平時爸爸遇到這種情況,回應是「天氣不好,哭也沒有用,以後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麼衝我發火?」這樣說的結果通常是埃裡克發更大的火,激怒全家人,掀起一場親子大戰。這一次,爸爸卻改變了態度,溫和地說:「你看上去很失望。」過了一會兒,埃裡克自言自語了一句「不過以後可以再去玩」,之後家裡風平浪靜。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因此,如果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改善親子關係但如何改善並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呢?親子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好比橫在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堵牆,而父母需成功推開牆上的三扇門,打開親子關係的通道,從而才擁有高質量親子關係的基礎。
  • 張子楓巧妙回答宋丹丹問題:「平時如何向父母要錢」,逗翻全場
    沒想要張子楓接下來的回答讓全場人都笑翻,張子楓回答道:「沒錢的時候,就會給父母發一張照片,告訴他們自己又瘦了」。沒想到張子楓能夠想出這麼巧妙的一個方法來向父母要錢,並且用這樣的回答方式回答宋丹丹的問題,讓全場人都笑翻了,張子楓的巧妙回答展示出她的情商以及反應能力,輕鬆化解氣氛。
  • 父母和孩子鬧矛盾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輕鬆化解親子矛盾
    父母和孩子鬧矛盾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輕鬆化解親子矛盾有粉絲私信小編,她和孩子因為一點矛盾已經半個月沒說話了。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難免會有分歧,有了分歧處理不好便成了矛盾。父母和孩子又能有什麼深仇大恨呢?無非是看誰先給對方臺階下。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在這個時期,嬰兒是極度依賴父母的,親子之間的聯結也是越來越親密。但3歲之後孩子萌發了自我意識後,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都不可避免的會和父母出現短暫的聯結斷裂,又達到癒合重新聯結的過程。在極端的情況下會有斷裂的階段,無法聯結,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達到冰點,陷入僵局,自我封閉的同時和父母越走越遠。
  • 每次給孩子帶禮物好嗎?經常出差的父母怎樣跟孩子搞好親子關係?
    爸爸的愛女之舉,無意中讓妮妮萌生了最初的物慾主義,這確實挺讓人難堪和傷心的,無論從親子情感角度還是女兒的人格培養角度,對於父親來說,都有深深的挫敗感。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爸爸又不得不經常出差,而且一走就是一兩周。有一些同樣處境的家長告訴我,其實最不忍的就是孩子不願他們離開的眼神,總覺得自己欠了孩子,沒有盡好父母的負責。那麼,像這樣的父母,該怎樣跟孩子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 怎麼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這三招平息怒氣,父母值得學習
    對於孩子,父母既抱有期望,又是自己最親密的親屬之一,更容易在育兒過程中產生情緒。其實,父母只要轉變立場,學會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就能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以下三招,父母應該學會:一、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責備,換個角度,如果是客人,我會怎麼回應?我們在跟客人交談時,會照顧他們的感受,而不會輕易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批評。舉例說明:我們會對一個把包落在你家的客人會說什麼?你會不會追上去說:「你怎麼回事?每次來我家都要落下東西,不是這個就是那個。
  • 孩子喜歡跟父母作對?家長應摒棄命令式口吻,讓孩子變得乖巧伶俐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跟家長缺少交流所致,如果家長任由其情緒發展下去的話,輕則孩子不聽管教,與父母作對;重則親子關係無法緩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家長就需要了解孩子唱反調的緣由。孩子跟父母作對就一定是不好的現象嗎?其實,孩子愛作對,總是跟家長唱反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處的。
  •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學習如何與父母重建良好的關係
    本書將談及父親住進照護機構後我如何改變照護方式。  近年來,報紙或其他媒體報導了一些由照護問題引發的不幸事件,每每讀到,總是令人痛心。鑑於此,我決心寫本關於照護的書,希望能防止此類不幸事件的發生,雖然此舉未必全然有用。  本書從照護者的角度出發,運用我多年研究的阿德勒心理學原理,探討如何減輕照護工作的負擔、如何與我們要守護的父母構建良好的關係。
  • 父母會不會溝通,親子關係大不同
    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現在已經是困擾絕大多數父母的共同問題了,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中的大事,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長大之後也能夠有出息,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父母如果在不懂得交流基礎的時候給孩子教育,則可能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 育兒:​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要放棄3件事情
    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曾說:「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親子關係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獲得愛和安全感的源泉。而能感知愛,表達愛,建立安全感,更會影響他們性格和人格的養成,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模式。
  • 讓孩子願意跟父母傾訴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願意聆聽孩子的心聲,在跟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的明白孩子的的所思所想,然後有針對性給予關心和幫助,這樣子既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還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經營。願意跟父母傾訴的孩子心理上會更加積極,因為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都願意跟父母分享,積極的情緒有利於變革現實,而消極情緒如果能夠及早的化解,不會對健康心理的建立造成影響,也有利於順利的實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 當父母與孩子共情,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她發現,那些被父母稱為「叛逆」的孩子最喜歡說這兩個字。而家長越是把孩子理解為「叛逆」,父母和孩子未來溝通越會很難進行下去。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父母只關注孩子對事情做出的反應,卻沒有真正理解孩子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需求,因而往往做出不恰當的回應,而這樣的回應常常會造成親子隔閡,還可能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這是導致親子問題的一個主要障礙。